第715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向缭闻言看了一眼屈原,见后者满脸好奇,他暗自坏笑一声,说道:“其中发生了很多事,一时半会说不完,先忙完手头的事吧……”

  屈原正被向缭勾起心中的好奇,闻言倍感郁闷,但又不好多说什么,只能点点头。

  就这样,屈原一边协助向缭规划城内的街道与房屋,一边试探向缭的口风。

  不过他知道,这个年轻人其实也很清楚他在伺机试探,因此有些事总是说半句、藏半句,纵使是屈原,亦被这小子勾得心火大起,仅相处半日,就在心中暗暗咒骂,咒骂这小子实在是太奸猾了。

  当晚,屈原跟着向缭住到了叶邑的县府。

  晚上入睡前,他也觉得很不可思议,他明明是楚国的弃臣,此番只为弄清楚「方城对他楚国是否存在威胁」这件事,可怎么莫名其妙地,就变成了叶邑邑丞向缭手下的官吏了呢?

  『不行,明日我得重提求见之事,尽快弄清楚方城整编重兵的目的。』

  躺在床榻上,屈原心下暗暗想道。

  次日清晨,待屈原见到向缭,他果然重新提到:“向邑丞,在下恳请求见方城令。”

  没想到向缭却说道:“非是在下不肯代为通报,只是方城令病重,在舞阳邑养病,不便见客……这样吧,先生姑且在我这边暂留几日,待过几日方城令病情好转,在下当亲自代为引荐。”

  对此,屈原也没有什么办法。

  其实他有猜到向缭是在故意拖延,但他不明白后者为何要这么做——毕竟对方待他还是很客气的,并没有故意刁难他的迹象。

  而事实上,向缭只是在试探这位屈先生是否有真才实学而已。

  今日他们的任务,依旧与昨日一样,即拆掉临街的民居,将散居的民居重新编成,划分街道、小巷。

  昨日屈原跟在向缭身边,虽说有些心不在焉,但大致还是明白了向缭等人的目的。

  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今日向缭给他了一招金蝉脱壳:大概是在巳时前后,向缭故意谎称腹疼,将事务托付给了屈原,自己则迟迟不归。

  眼见周围一大帮役卒、工匠眼巴巴地看着,屈原亦不知所措,只好硬着头皮代向缭指挥。

  他并不知道,其实向缭就在远处看着他,暗中给他做出评价。

  通过向缭的细心观察,他发现屈原对于这种事堪称是信手拈来,同时指挥几支队伍分毫不乱,更难能可贵的是,对方一边指挥,一边还能在竹册上记录“里闾(类似小区)”的名号,比之他向缭不知要谙熟多少。

  临近晌午时,消失了近两个时辰的向缭这才归来,随意扯了个借口,屈原亦拿他没有办法。

  中午用饭时,向缭故意与屈原聊起了叶邑的新政。

  叶邑的新政,如今就只颁布了寥寥几条。

  比如说,按照“一户八口”的标准重新规划、分配邑内的民居,不到八口的人家按八口算,超过八口的人家按照标准给予两户的地皮,至于邑内那些明明没几个人,且占着深宅大院的当地贵族,要么给予“罚金”、要么就搬走。

  “当地的家族愿意接受?”屈原淡然问道。

  “不愿意就搬走呗,这座城邑姓蒙了,不肯服从的人,还是早早离去为好,免得日后多生事端。”

  “就怕那些人既不舍得田利,不肯搬走,却又不肯接受你等的新政,如之奈何?”

  听闻此言,向缭举起两只手,淡然说道:“我左手有甜枣,可分于顺民;我右手有大棒,可驱逐不从。”

  “恩威并施……”

  屈原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旋即问道:“那么,叶邑的家族可曾屈服呢?”

  向缭笑着说道:“前几日那帮人不就还来试探我等的底线么?……哦,那时先生还回到叶邑。”

  屈原点头说道:“在下虽当时还未到叶邑,但也略有耳闻,似乎是当地的邑民与外来的楚人起了争执?”

  “什么起了争执,无非就是有些人想看看咱们的手腕是否强硬而已……我当时就从方城调来五百名魏武卒,捉住肇事者痛抽数十鞭,其余人纷纷溃散。”

  看着向缭脸上的得意之色,屈原摇摇头说道:“以暴制乱,非良策。”

  “但却是速策!”

  向缭颇有己见地说道:“杀鸡儆猴,震慑余众,方能以雷霆之势铺开局面,若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则新政迟迟不能推行……杀一人,是为了治余众。”

  听了这番话,屈原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他看得出来,向缭等方城、叶邑一带的将领、官员,都很年轻,年轻且气盛,颇有锐气,不逊当年受楚怀王之命主持变法改革的他。

  奈何楚国国内的阻碍实在太大,他的变法,彻底损害了旧贵族势力的利益,因此遭到了强烈的抵制,以至于最后就连楚怀王都抵挡不住,只能下令放弃变法。

  想着想着,屈原又想到了当年鹖冠子对他所说的那番话,指明楚怀王优柔寡断、见利忘义,非恒久有远见之人。

  当时屈原毫不相信,但事实证明,鹖冠子一语中的:楚怀王的确不是能承担起变法改革后果的强势君主。

  这才是屈原当时变法失败的最大原因:他背后的君主不再支持他了。

  在这一点上,楚怀王确实远不如魏文侯、秦孝公、齐威王等君王,毕竟这几位君王,那是硬生生顶着全国旧贵族的压力,施行了变法改革。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