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
在旁,蒙虎与华虎二人颇有默契地抬手鼓掌,表示对向缭就此升官的祝贺。
“我怎么感觉,你是把麻烦事都丢给了我呢?算了……这好歹是咱们的基础,你若交给别人我还不放心呢……”
说着,向缭朝着朱奂拱了拱手,正色说道:“在下向缭,叶邑的事,请与在下交接。”
“喏!”
朱奂拱了拱手。
此时,蒙仲吩咐华虎的副将蔡成道:“蔡成,你领士卒五十人在此,助向缭清点库房。”
“喏!”蔡成抱拳领命。
吩咐完毕后,蒙仲又叫应猛把城内的兵卒全部解散,随后又召武婴、魏续二人率五百名魏武卒进驻叶邑。
应猛一一照办。
待等到黄昏前后,蒙仲手下的兵卒便已接管了叶邑,这或多或少引起了邑内平民的惶恐与不安,好在蒙仲命朱奂亲自出面向邑民解释,使当地邑民了解这座城邑已被魏王赏赐给他蒙仲作为食邑。
然而在了解罢情况后,城邑内百姓虽然少了几分惶恐,但也多了几分担忧,毕竟叶邑成为了某人的食邑后,应征收的田租、田税将彻底由某人拟定,除非邑主横征暴敛引发民变,否则君王是不会再过问的,而这就意味着,叶邑人日后的生活,将与作为邑主的蒙仲息息相关。
对此,由于蒙仲还未与蒙遂、向缭等人拟定具体的政令,因此无法向当地的邑民做出什么保证,他只能让朱奂代为出面,安抚民心。
次日,蒙仲带着蒙虎、华虎等人以及六百余骑兵,在原叶邑邑司马应猛的带领下,前往舞阳与方城。
此前说过,叶邑位于西北、东南两边群山的要道东侧,刚好卡在一个狭隘的隘口,而顺着这条要道笔直向西南方向而行,约在二三十里外还有一个狭隘的隘口,而舞阳,就位于这条要道的东南处,三面环山。
换而言之,只要派兵分别驻守东西两侧的狭隘隘口,舞阳几乎不可能遭到外敌的侵犯。
见此,蒙仲心中已经打定主意,准备将舞阳作为他蒙邑各家族子弟以及家眷的住地。
而在“西隘口”再往西南,正前面就是一道一眼放不到边际的长城,那正是楚国古时为了防止邻国入侵而筑造的长城,东起丹江(故道)、西至汉水,建立于北侧群山之上,绵连起伏长达百余里,颇为壮观。
据应猛所言,方城就位于这段长城的西南侧,主要是负责协助东段城墙,除了这座城池以外,这条长城上还有两座大型关隘,一座在东,叫做方城关,归属于方城,同样是由魏国控制;而另外一座叫做荆阮关,位于方城关的西南,宛城的正北,不过却是跟宛城一样,由韩国派军驻守。
除此之外,这条长城上还有若干小关隘,比如朱连关、青冈关、三尖山关、皆分别由魏、韩两国各自把持。
这些大大小小的关隘,包括方城、包括这条连绵百余里的长城,就构成“楚方城”,是中原迄今为止所建造的,最长、最古老的防御性城墙。
不过,考虑到这个“楚方城”是主要防御北境来敌的,因此像登城墙所用的石阶,楚人都建在这条长城的南侧,因此对于魏韩两国而言,其实这条长城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除非魏韩两国愿意花费巨大精力,重新修筑这条长城,将这条长城改成用于防备南方的来敌——只是考虑到如今的楚国早已一蹶不振,几乎没有能力再进攻魏韩两国,因此魏韩两国也懒得再修改这条长城。
于是乎,整个历史悠久的“楚方城”防御工事被魏韩两国废弃,韩国驻军于宛城,准备将宛城打造成国境的边塞,而魏国则驻军方城,与韩军驻守的宛城互为掎角之势。
至于长城上的方城关、荆阮关、朱连关等等,皆陆续被当地的魏韩两国驻军放弃。
当日,蒙仲带着蒙虎、华虎二人,在应猛的带领下在方城周围转了几圈,将当地的地形记载脑海中,继而在进城,与城内的守将交接。
方城守将叫做魏迟,据说还是魏国公室子弟出身,目测三十八九岁上下,蒙仲本以为他接任方城令会使此人感到不快,可没想到的是,对方却似乎很高兴的样子。
不解之余,蒙仲便开口询问魏迟:“魏迟兄对于在下前来接替你守卫方城,似乎并无不快……”
听闻此言,魏迟笑着说道:“何止并无不快,我可是高兴坏了……老弟,我也不瞒你,这破地方什么都没有,以往我想喝些酒,还得派人到大梁专程去运……哦,其实也不是不能买到酒,韩人占据的宛城,那里就能买到酒,但韩人的酒……恶!反正我是咽不下去!”
说到这里他摇了摇头,旋即又抱怨道:“曾经我也想在,咱魏国要这破地方干嘛?要不是王令难为,我早回大梁去了,跟大梁比,这地方屁都不是……”
说着说着,他忽然意识到眼前这位少年正是前来接替自己的,于是他赶紧换了口风:“不过,这一带的土地很广阔,老弟要是有工夫的话,可以叫役卒为你开垦私田,反正大梁那边也不会来管你……”
闲聊了几句后,魏迟立刻就召集了他麾下的士卒。
据蒙仲所知,方城本应该有一军兵力的驻军,即一万两千五百人,但魏迟交割给蒙仲的实际兵力,却还不到八千,剩下的四千余兵额呢?
看着魏迟打着哈哈想揭过此事,蒙仲立刻就明白了:俨然是被魏迟吃了空饷。
“我怎么感觉,你是把麻烦事都丢给了我呢?算了……这好歹是咱们的基础,你若交给别人我还不放心呢……”
说着,向缭朝着朱奂拱了拱手,正色说道:“在下向缭,叶邑的事,请与在下交接。”
“喏!”
朱奂拱了拱手。
此时,蒙仲吩咐华虎的副将蔡成道:“蔡成,你领士卒五十人在此,助向缭清点库房。”
“喏!”蔡成抱拳领命。
吩咐完毕后,蒙仲又叫应猛把城内的兵卒全部解散,随后又召武婴、魏续二人率五百名魏武卒进驻叶邑。
应猛一一照办。
待等到黄昏前后,蒙仲手下的兵卒便已接管了叶邑,这或多或少引起了邑内平民的惶恐与不安,好在蒙仲命朱奂亲自出面向邑民解释,使当地邑民了解这座城邑已被魏王赏赐给他蒙仲作为食邑。
然而在了解罢情况后,城邑内百姓虽然少了几分惶恐,但也多了几分担忧,毕竟叶邑成为了某人的食邑后,应征收的田租、田税将彻底由某人拟定,除非邑主横征暴敛引发民变,否则君王是不会再过问的,而这就意味着,叶邑人日后的生活,将与作为邑主的蒙仲息息相关。
对此,由于蒙仲还未与蒙遂、向缭等人拟定具体的政令,因此无法向当地的邑民做出什么保证,他只能让朱奂代为出面,安抚民心。
次日,蒙仲带着蒙虎、华虎等人以及六百余骑兵,在原叶邑邑司马应猛的带领下,前往舞阳与方城。
此前说过,叶邑位于西北、东南两边群山的要道东侧,刚好卡在一个狭隘的隘口,而顺着这条要道笔直向西南方向而行,约在二三十里外还有一个狭隘的隘口,而舞阳,就位于这条要道的东南处,三面环山。
换而言之,只要派兵分别驻守东西两侧的狭隘隘口,舞阳几乎不可能遭到外敌的侵犯。
见此,蒙仲心中已经打定主意,准备将舞阳作为他蒙邑各家族子弟以及家眷的住地。
而在“西隘口”再往西南,正前面就是一道一眼放不到边际的长城,那正是楚国古时为了防止邻国入侵而筑造的长城,东起丹江(故道)、西至汉水,建立于北侧群山之上,绵连起伏长达百余里,颇为壮观。
据应猛所言,方城就位于这段长城的西南侧,主要是负责协助东段城墙,除了这座城池以外,这条长城上还有两座大型关隘,一座在东,叫做方城关,归属于方城,同样是由魏国控制;而另外一座叫做荆阮关,位于方城关的西南,宛城的正北,不过却是跟宛城一样,由韩国派军驻守。
除此之外,这条长城上还有若干小关隘,比如朱连关、青冈关、三尖山关、皆分别由魏、韩两国各自把持。
这些大大小小的关隘,包括方城、包括这条连绵百余里的长城,就构成“楚方城”,是中原迄今为止所建造的,最长、最古老的防御性城墙。
不过,考虑到这个“楚方城”是主要防御北境来敌的,因此像登城墙所用的石阶,楚人都建在这条长城的南侧,因此对于魏韩两国而言,其实这条长城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除非魏韩两国愿意花费巨大精力,重新修筑这条长城,将这条长城改成用于防备南方的来敌——只是考虑到如今的楚国早已一蹶不振,几乎没有能力再进攻魏韩两国,因此魏韩两国也懒得再修改这条长城。
于是乎,整个历史悠久的“楚方城”防御工事被魏韩两国废弃,韩国驻军于宛城,准备将宛城打造成国境的边塞,而魏国则驻军方城,与韩军驻守的宛城互为掎角之势。
至于长城上的方城关、荆阮关、朱连关等等,皆陆续被当地的魏韩两国驻军放弃。
当日,蒙仲带着蒙虎、华虎二人,在应猛的带领下在方城周围转了几圈,将当地的地形记载脑海中,继而在进城,与城内的守将交接。
方城守将叫做魏迟,据说还是魏国公室子弟出身,目测三十八九岁上下,蒙仲本以为他接任方城令会使此人感到不快,可没想到的是,对方却似乎很高兴的样子。
不解之余,蒙仲便开口询问魏迟:“魏迟兄对于在下前来接替你守卫方城,似乎并无不快……”
听闻此言,魏迟笑着说道:“何止并无不快,我可是高兴坏了……老弟,我也不瞒你,这破地方什么都没有,以往我想喝些酒,还得派人到大梁专程去运……哦,其实也不是不能买到酒,韩人占据的宛城,那里就能买到酒,但韩人的酒……恶!反正我是咽不下去!”
说到这里他摇了摇头,旋即又抱怨道:“曾经我也想在,咱魏国要这破地方干嘛?要不是王令难为,我早回大梁去了,跟大梁比,这地方屁都不是……”
说着说着,他忽然意识到眼前这位少年正是前来接替自己的,于是他赶紧换了口风:“不过,这一带的土地很广阔,老弟要是有工夫的话,可以叫役卒为你开垦私田,反正大梁那边也不会来管你……”
闲聊了几句后,魏迟立刻就召集了他麾下的士卒。
据蒙仲所知,方城本应该有一军兵力的驻军,即一万两千五百人,但魏迟交割给蒙仲的实际兵力,却还不到八千,剩下的四千余兵额呢?
看着魏迟打着哈哈想揭过此事,蒙仲立刻就明白了:俨然是被魏迟吃了空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