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哼!”蒙遂闻言冷笑道:“什么薛公,徒有虚名而已……据说当年只因他人说他矮小,他便带着那一干所谓的侠士,屠了赵国一座县城。”
在旁,荣蚠见乐毅、蒙遂二人对薛公田文竟是这种态度,闻言不解问道:“蒙司马,你等与田文果真有什么恩怨么?”
见蒙仲没有制止的意思,蒙遂便将当年发生在赵国的事一五一十告诉了荣蚠,只听得荣蚠气愤填膺,恨恨说道:“没想到闻名天下的薛公田文,竟是如此心胸狭隘之辈,真是见面不如闻名!”说罢,他转头对蒙仲问道:“司马,接下来咱们该怎么办?”
听闻此言,蒙仲、蒙遂、乐毅三人皆陷入了沉默。
在此番前来魏国之前,他们原本以为凭着惠盎交给他们的那份薛邑的封赏状,可以与田文化解当日的恩怨,借机让田文出面将他们推荐于魏王,使他们能在魏国有一展拳脚的机会。
所谓的历练、所谓的增涨见识,指的是设法接触魏国的君臣与权贵,拓展人脉,难道只是到魏国游玩一圈,看看魏国有什么土特产么?
“不如去拜访翟章、犀武?”蒙遂在旁建议道。
翟章,此人乃是魏文侯时期魏国国相翟璜的后人,据宋雷所言,在“犀首”公孙衍亡故之后,翟章便成为魏国的顶梁上将,曾与秦国的名将樗里疾分庭抗衡,称得上是当世名将。
而犀武,即指公孙喜,亦是魏国名声在外的名将,三年前曾助田章攻破秦国的函谷关。
不得不说,事实上曾经魏国,能担任上将的人才颇多,自吴起之后,仍有公孙衍、公叔痤、庞涓、公子卬、龙贾、孙何、魏章、魏错等等,只可惜这些上将后来死走逃亡,以至于现如今就只剩下翟章与公孙喜,着实是叫人感慨唏嘘不已。
“可是我等与翟璜、公孙喜二人素无交情,他们岂会在魏王面前推荐我等?”乐毅摇头说道。
“那怎么办?”蒙遂皱着眉头说道:“单靠田文维系魏国与我宋国的盟约?我怎么想都觉得不可靠!”
“好了,别说了。”
蒙仲打断了蒙遂的话,旋即在思忖了片刻后说道:“事到如今,只能去拜访段干氏了。”
“段干氏?”蒙遂、乐毅、荣蚠三人面面相觑:“一个家族么?好似不曾听说过?”
蒙仲微吐一口气,沉声说道:“段干氏,即魏文侯时重臣「段干木」的后人。段干木曾拜儒家圣人孔子的弟子子夏为师,其子孙世代皆是‘西河之儒’的子弟,只要我打出孟师的名号,段干氏应该会看在孟师的面子上,对我等照拂一二,至于其他……待先拜访过段干氏,看看情况再做打算罢。”
此时的他,隐隐已经猜到他老师庄子为何松口允许孟子收他为弟子的原因,恐怕就是老师猜到魏国一行必须得借助儒家在魏国的势力,否则,恐怕很难在魏相田文对他抱持成见的情况下,在魏国得到施展拳脚的机会。
想到这里,蒙仲不由地对老师庄子心生莫大的感激。
这位恩师,着实是对他竭尽所有。
第223章 段干氏
段干氏,据蒙仲所知其实至少有两支,且彼此的祖源并不相同。
其中一支出自嬴姓,相传其先祖乃是老子的后人李宗,因在魏国被册封于“段”、“干”两邑而自称段干氏,后来李宗投奔赵国,成为赵国的上将,其后人便是如今赵国的奉阳君李兑那一支。
而另外一支则出自郑国姬姓,其祖先乃是郑武公的次子姬叔段,因其与兄长郑庄公争夺郑国君主失败而逃到一个叫做“共”的地方,因此姬叔段又称作共叔段,其后人为了纪念先祖,改称段氏。
段氏传到第六代,即魏文侯时期魏国重臣段干木,相传其本名叫做段木,三家分晋后因居住在魏国的段干邑,故而被世人称为段干氏,成为段干氏一族的祖先。
关于段干木,蒙仲亦曾向宋雷打听过,得知段干木乃姬段的第六代子孙,因年幼时家境贫困,曾行走于晋国的市井,虽然为人仗义,但也颇为市侩,后待等魏文侯将孔子高徒子夏请到西河,段干木弃尚求学,拜入子夏门下。
值得一提的是,段干木虽然被称作魏文侯时期的魏国重臣,但他本人终身都并未出仕于魏国,只是作为魏文侯的私人幕僚,为其出谋划策,大多时候仍隐居在市井之间,颇有几分“布衣将相”的意思——虽然段干木其实谈不上什么“布衣”,因为他在拜师子夏之前,就已经是晋国经手牲畜的大商贾,家财颇为殷富。
至于“西河之儒”,指的其实就是子夏在西河开馆收徒的这一支。
子夏,原名卜商,他虽然是孔子最器重的弟子之一,但他的思想却与儒家正统思想相左,颇为“异端”,故而在孔子死后,子夏受到同门师兄弟排挤,于是便离开孔门,受魏文侯的邀请来到魏国的西河,相传李悝、吴起皆是他的弟子,就连魏文侯亦拜其为师。
毫不夸张地说,“西河之儒”当时在魏国颇具威望,到后来唯有卫国鬼谷一系的思想才能与西河儒分庭抗衡。
值得一提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西河之儒与儒家正统并无什么联系,基本上就是井水不犯河水,毕竟前者是儒家的异端另类,而后者才是儒家的正统,直到数代之后,两者间的关系这才稍稍融洽,但说实话也谈不上有什么亲密,比如蒙仲曾经几度前往邹国拜访孟子与其诸弟子,当时他从未听说过魏国亦有儒家的分支,直到今年在他成婚前后,孟子得知他欲前来魏国,这才告诉蒙仲他儒家在魏国还有这么一支分支。
在旁,荣蚠见乐毅、蒙遂二人对薛公田文竟是这种态度,闻言不解问道:“蒙司马,你等与田文果真有什么恩怨么?”
见蒙仲没有制止的意思,蒙遂便将当年发生在赵国的事一五一十告诉了荣蚠,只听得荣蚠气愤填膺,恨恨说道:“没想到闻名天下的薛公田文,竟是如此心胸狭隘之辈,真是见面不如闻名!”说罢,他转头对蒙仲问道:“司马,接下来咱们该怎么办?”
听闻此言,蒙仲、蒙遂、乐毅三人皆陷入了沉默。
在此番前来魏国之前,他们原本以为凭着惠盎交给他们的那份薛邑的封赏状,可以与田文化解当日的恩怨,借机让田文出面将他们推荐于魏王,使他们能在魏国有一展拳脚的机会。
所谓的历练、所谓的增涨见识,指的是设法接触魏国的君臣与权贵,拓展人脉,难道只是到魏国游玩一圈,看看魏国有什么土特产么?
“不如去拜访翟章、犀武?”蒙遂在旁建议道。
翟章,此人乃是魏文侯时期魏国国相翟璜的后人,据宋雷所言,在“犀首”公孙衍亡故之后,翟章便成为魏国的顶梁上将,曾与秦国的名将樗里疾分庭抗衡,称得上是当世名将。
而犀武,即指公孙喜,亦是魏国名声在外的名将,三年前曾助田章攻破秦国的函谷关。
不得不说,事实上曾经魏国,能担任上将的人才颇多,自吴起之后,仍有公孙衍、公叔痤、庞涓、公子卬、龙贾、孙何、魏章、魏错等等,只可惜这些上将后来死走逃亡,以至于现如今就只剩下翟章与公孙喜,着实是叫人感慨唏嘘不已。
“可是我等与翟璜、公孙喜二人素无交情,他们岂会在魏王面前推荐我等?”乐毅摇头说道。
“那怎么办?”蒙遂皱着眉头说道:“单靠田文维系魏国与我宋国的盟约?我怎么想都觉得不可靠!”
“好了,别说了。”
蒙仲打断了蒙遂的话,旋即在思忖了片刻后说道:“事到如今,只能去拜访段干氏了。”
“段干氏?”蒙遂、乐毅、荣蚠三人面面相觑:“一个家族么?好似不曾听说过?”
蒙仲微吐一口气,沉声说道:“段干氏,即魏文侯时重臣「段干木」的后人。段干木曾拜儒家圣人孔子的弟子子夏为师,其子孙世代皆是‘西河之儒’的子弟,只要我打出孟师的名号,段干氏应该会看在孟师的面子上,对我等照拂一二,至于其他……待先拜访过段干氏,看看情况再做打算罢。”
此时的他,隐隐已经猜到他老师庄子为何松口允许孟子收他为弟子的原因,恐怕就是老师猜到魏国一行必须得借助儒家在魏国的势力,否则,恐怕很难在魏相田文对他抱持成见的情况下,在魏国得到施展拳脚的机会。
想到这里,蒙仲不由地对老师庄子心生莫大的感激。
这位恩师,着实是对他竭尽所有。
第223章 段干氏
段干氏,据蒙仲所知其实至少有两支,且彼此的祖源并不相同。
其中一支出自嬴姓,相传其先祖乃是老子的后人李宗,因在魏国被册封于“段”、“干”两邑而自称段干氏,后来李宗投奔赵国,成为赵国的上将,其后人便是如今赵国的奉阳君李兑那一支。
而另外一支则出自郑国姬姓,其祖先乃是郑武公的次子姬叔段,因其与兄长郑庄公争夺郑国君主失败而逃到一个叫做“共”的地方,因此姬叔段又称作共叔段,其后人为了纪念先祖,改称段氏。
段氏传到第六代,即魏文侯时期魏国重臣段干木,相传其本名叫做段木,三家分晋后因居住在魏国的段干邑,故而被世人称为段干氏,成为段干氏一族的祖先。
关于段干木,蒙仲亦曾向宋雷打听过,得知段干木乃姬段的第六代子孙,因年幼时家境贫困,曾行走于晋国的市井,虽然为人仗义,但也颇为市侩,后待等魏文侯将孔子高徒子夏请到西河,段干木弃尚求学,拜入子夏门下。
值得一提的是,段干木虽然被称作魏文侯时期的魏国重臣,但他本人终身都并未出仕于魏国,只是作为魏文侯的私人幕僚,为其出谋划策,大多时候仍隐居在市井之间,颇有几分“布衣将相”的意思——虽然段干木其实谈不上什么“布衣”,因为他在拜师子夏之前,就已经是晋国经手牲畜的大商贾,家财颇为殷富。
至于“西河之儒”,指的其实就是子夏在西河开馆收徒的这一支。
子夏,原名卜商,他虽然是孔子最器重的弟子之一,但他的思想却与儒家正统思想相左,颇为“异端”,故而在孔子死后,子夏受到同门师兄弟排挤,于是便离开孔门,受魏文侯的邀请来到魏国的西河,相传李悝、吴起皆是他的弟子,就连魏文侯亦拜其为师。
毫不夸张地说,“西河之儒”当时在魏国颇具威望,到后来唯有卫国鬼谷一系的思想才能与西河儒分庭抗衡。
值得一提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西河之儒与儒家正统并无什么联系,基本上就是井水不犯河水,毕竟前者是儒家的异端另类,而后者才是儒家的正统,直到数代之后,两者间的关系这才稍稍融洽,但说实话也谈不上有什么亲密,比如蒙仲曾经几度前往邹国拜访孟子与其诸弟子,当时他从未听说过魏国亦有儒家的分支,直到今年在他成婚前后,孟子得知他欲前来魏国,这才告诉蒙仲他儒家在魏国还有这么一支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