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吴起,魏文侯时代的魏国名将,一手训练的魏武卒打遍天下无敌手,然而在魏武侯时期,却因为与公叔痤争夺相位失败,被迫投奔楚国,最后死在楚国爆发的内乱中。
孙膑,魏国名将庞涓的师兄弟,学成后先投奔魏国,然而魏惠王却未能看出孙膑的才能,从始至终都不曾关注孙膑,导致孙膑被师兄庞涓迫害后,被齐国使臣田忌救走,随后,孙膑两度助田忌击败庞涓,一举斩断了魏国短暂的兴旺,彻底加促了魏国的衰败。
是的,仅仅只是细数这些位对中原格局产生巨大影响的人,魏国错失的人才便有卫鞅、张仪、魏章、吴起、孙膑等人,更别说那些名气相对较小的。
相比较以上两个原因,像什么「地处中原四战之地」,这对于魏国来说只是微不足道的隐患而已。
毕竟魏国在强盛时,秦、齐尚未崛起,它足以吊打其余中原国家,如果不是魏国四处征战,分散了力量,使得自身在对外扩张期间元气大伤,而秦、齐两国却趁此机会强势崛起,魏国又岂会落到今日这种地步?
只能说,魏武侯时期的魏国,仗着自身国力的强盛,竖敌太多,没有抓住机会。
带着这般感慨,蒙仲带着蒙虎、蒙遂一行人进入了魏国的都城大梁,在城内的驿馆歇下。
来到城内驿馆后,蒙仲便立刻打听他宋国的使臣李史,毕竟据他惠盎所言,李史目前正在大梁城内的驿馆,负责说服魏王与宋国结盟。
在驿馆内的魏卒的帮助下,蒙仲很快就找到了宋使李史,也就是当年带着他前往赵国的那位老使臣。
在瞧见蒙仲后,李史颇感惊讶,毕竟蒙仲当年跟随他一同前往赵国时才十五岁,看起来颇显稚嫩,而如今,蒙仲已经十八岁,且他在赵国磨砺了两年,经历了赵国的沙丘宫变,随后返回宋国又经历了与其义兄田章的战争,已逐渐磨砺出一股大将之风,这使得李史再也不敢轻视蒙仲。
相互见礼后,李史笑着对蒙仲说道:“前些日子,老夫收到了惠相的书信,言这几日便有人送来‘册封状’,老夫当时还在想会是何人送来,不曾想竟是蒙小兄弟……我观这几日外边风雪交加,真是辛苦小兄弟了。”
“李大夫言重了。”蒙仲笑着摇了摇头。
“小兄弟,不知那份‘册封状’……”
“在这里。”
蒙仲遂从怀中取出一个竹筒,递给李史。
只见李史接过竹筒,将上面的盖子打开,从中取出一块布,双手将其摊开,只见上面写着几行字,正是宋王偃将薛邑赠予田文作为封邑的正式册封令,且布上还盖有宋王偃的印章。
“唔、唔。”
端详了一阵,李史将那块布重新叠好放回竹筒,然后将竹筒抵还给蒙仲,口中说道:“前一阵子老夫收到惠相的书信,言欲以薛邑为诱,使田文助我宋国,事后老夫已去请见了田文,说起了此事,田文颇为意动,只不过尚未等到大王的这份诏令,因此田文这几日亦是含糊其辞……待会小兄弟与老夫一同去见田文,呈上此物,我想田文必定会允诺助我宋国一臂之力。”
蒙仲微笑着点了点头,目光打量着手中的这个竹筒,心中暗暗感慨着义兄惠盎对他的照顾。
不错,蒙仲之所以一定要在年前赶到魏国,为此不惜冒着风雪而来,就是为了及早将这份宋王偃的册封状令交给田文,使田文不再阻在宋国与魏国的结盟一事。
至于惠盎为何要将这份重要的册封状令交给蒙仲,无非就是照顾蒙仲罢了——只要蒙仲带着这份厚礼前去见薛公田文,纵使田文此前与蒙仲有着深仇大恨,这回也得看在这份厚礼的面子上,勉为其难招待蒙仲。
这岂非就是与田文化解恩怨的一个好的开端?
不得不说,惠盎亦是用心良苦。
“这就去见田文么?”收回竹筒后,蒙仲问李史道。
听闻此言,李史看了一眼有些疲倦的蒙仲,犹豫着说道:“老夫以为,此事愈早愈好,但……”
还没等李史说完,就见蒙仲笑着说道:“既然如此,请容在下先换身衣裳,随后再与李大夫去请见田文。”
李史当即点头:“好、好。”
片刻后,待蒙仲换上一身新的衣物,李史便带着他,以及蒙遂、乐毅、荣蚠三人,一同前往田文的府邸。
他特意没有带上蒙虎,因为他得知,待田文看到他这个曾经让其在赵国颜面大损的仇人,保不定会说些难听的话,介时若蒙虎在旁,或有可能与田文争锋相对使气氛变得糟糕,这不利于如今他宋国想要拉拢田文的目的。
乘坐着马车,李史、蒙仲一行人不久后便来到了田文的府邸,一座看起来颇具规模的府邸。
见此,蒙遂淡淡说道:“看来这田文,纵使已被齐王所恶,但在魏国还是过得不错嘛。”
乐毅闻言脸上亦露出淡淡的冷笑之色。
看得出来,蒙遂、乐毅二人对田文的印象都不怎么样,显然还是因为田文当初在赵国过于咄咄逼人所致。
“阿遂、阿毅。”蒙仲摇了摇头作为提醒。
李史这个活了大半辈子的老人,一眼就看出蒙遂、乐毅二人心中对田文的敌意,便开口解释道:“终归是出任过齐、秦、魏三国国相的人物,更别说如今的魏王,对田文亦颇为信任。我宋国想要与魏国结盟,势必得依靠田文之力。”
孙膑,魏国名将庞涓的师兄弟,学成后先投奔魏国,然而魏惠王却未能看出孙膑的才能,从始至终都不曾关注孙膑,导致孙膑被师兄庞涓迫害后,被齐国使臣田忌救走,随后,孙膑两度助田忌击败庞涓,一举斩断了魏国短暂的兴旺,彻底加促了魏国的衰败。
是的,仅仅只是细数这些位对中原格局产生巨大影响的人,魏国错失的人才便有卫鞅、张仪、魏章、吴起、孙膑等人,更别说那些名气相对较小的。
相比较以上两个原因,像什么「地处中原四战之地」,这对于魏国来说只是微不足道的隐患而已。
毕竟魏国在强盛时,秦、齐尚未崛起,它足以吊打其余中原国家,如果不是魏国四处征战,分散了力量,使得自身在对外扩张期间元气大伤,而秦、齐两国却趁此机会强势崛起,魏国又岂会落到今日这种地步?
只能说,魏武侯时期的魏国,仗着自身国力的强盛,竖敌太多,没有抓住机会。
带着这般感慨,蒙仲带着蒙虎、蒙遂一行人进入了魏国的都城大梁,在城内的驿馆歇下。
来到城内驿馆后,蒙仲便立刻打听他宋国的使臣李史,毕竟据他惠盎所言,李史目前正在大梁城内的驿馆,负责说服魏王与宋国结盟。
在驿馆内的魏卒的帮助下,蒙仲很快就找到了宋使李史,也就是当年带着他前往赵国的那位老使臣。
在瞧见蒙仲后,李史颇感惊讶,毕竟蒙仲当年跟随他一同前往赵国时才十五岁,看起来颇显稚嫩,而如今,蒙仲已经十八岁,且他在赵国磨砺了两年,经历了赵国的沙丘宫变,随后返回宋国又经历了与其义兄田章的战争,已逐渐磨砺出一股大将之风,这使得李史再也不敢轻视蒙仲。
相互见礼后,李史笑着对蒙仲说道:“前些日子,老夫收到了惠相的书信,言这几日便有人送来‘册封状’,老夫当时还在想会是何人送来,不曾想竟是蒙小兄弟……我观这几日外边风雪交加,真是辛苦小兄弟了。”
“李大夫言重了。”蒙仲笑着摇了摇头。
“小兄弟,不知那份‘册封状’……”
“在这里。”
蒙仲遂从怀中取出一个竹筒,递给李史。
只见李史接过竹筒,将上面的盖子打开,从中取出一块布,双手将其摊开,只见上面写着几行字,正是宋王偃将薛邑赠予田文作为封邑的正式册封令,且布上还盖有宋王偃的印章。
“唔、唔。”
端详了一阵,李史将那块布重新叠好放回竹筒,然后将竹筒抵还给蒙仲,口中说道:“前一阵子老夫收到惠相的书信,言欲以薛邑为诱,使田文助我宋国,事后老夫已去请见了田文,说起了此事,田文颇为意动,只不过尚未等到大王的这份诏令,因此田文这几日亦是含糊其辞……待会小兄弟与老夫一同去见田文,呈上此物,我想田文必定会允诺助我宋国一臂之力。”
蒙仲微笑着点了点头,目光打量着手中的这个竹筒,心中暗暗感慨着义兄惠盎对他的照顾。
不错,蒙仲之所以一定要在年前赶到魏国,为此不惜冒着风雪而来,就是为了及早将这份宋王偃的册封状令交给田文,使田文不再阻在宋国与魏国的结盟一事。
至于惠盎为何要将这份重要的册封状令交给蒙仲,无非就是照顾蒙仲罢了——只要蒙仲带着这份厚礼前去见薛公田文,纵使田文此前与蒙仲有着深仇大恨,这回也得看在这份厚礼的面子上,勉为其难招待蒙仲。
这岂非就是与田文化解恩怨的一个好的开端?
不得不说,惠盎亦是用心良苦。
“这就去见田文么?”收回竹筒后,蒙仲问李史道。
听闻此言,李史看了一眼有些疲倦的蒙仲,犹豫着说道:“老夫以为,此事愈早愈好,但……”
还没等李史说完,就见蒙仲笑着说道:“既然如此,请容在下先换身衣裳,随后再与李大夫去请见田文。”
李史当即点头:“好、好。”
片刻后,待蒙仲换上一身新的衣物,李史便带着他,以及蒙遂、乐毅、荣蚠三人,一同前往田文的府邸。
他特意没有带上蒙虎,因为他得知,待田文看到他这个曾经让其在赵国颜面大损的仇人,保不定会说些难听的话,介时若蒙虎在旁,或有可能与田文争锋相对使气氛变得糟糕,这不利于如今他宋国想要拉拢田文的目的。
乘坐着马车,李史、蒙仲一行人不久后便来到了田文的府邸,一座看起来颇具规模的府邸。
见此,蒙遂淡淡说道:“看来这田文,纵使已被齐王所恶,但在魏国还是过得不错嘛。”
乐毅闻言脸上亦露出淡淡的冷笑之色。
看得出来,蒙遂、乐毅二人对田文的印象都不怎么样,显然还是因为田文当初在赵国过于咄咄逼人所致。
“阿遂、阿毅。”蒙仲摇了摇头作为提醒。
李史这个活了大半辈子的老人,一眼就看出蒙遂、乐毅二人心中对田文的敌意,便开口解释道:“终归是出任过齐、秦、魏三国国相的人物,更别说如今的魏王,对田文亦颇为信任。我宋国想要与魏国结盟,势必得依靠田文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