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六月上旬至中旬,就当齐宋两国军队分别在滕县、逼阳、独山三地僵持不下时,戴不胜也已经完成了对郯城的震慑,正准备从郯城出发北上,进攻齐国腹地。
考虑到自己麾下仅八千余兵力,实在不足以对偌大的齐国造成威胁,又考虑到自己率军北上后,郯城城内的齐人家族说不定会联合起来夺回城池,断绝他的归路,因此戴不胜以严厉的手段要求这些家族派族兵协助自己北上,否则便用这些家族的族人祭旗。
对于郯城来说,戴不胜麾下的八千士卒还是颇有威慑力的,是故一些家族抵不住压力,只能抱着虚与委蛇的态度,派出族人汇聚到戴不胜麾下,就这样又凑出了一支约两千左右的军队。
当然,这支两千左右的家族兵,戴不胜可不敢指望他们的作战能力,说得难听点,一旦途中遇到齐国的军队,这些人不调转方向来攻击他就已经是谢天谢地。
但即便如此,戴不胜还是带上了这两千左右的郯城家族族兵,一方面他是为了增涨自己的威势,而一方面,他是为了尽量减低郯城这些隐患——与其让这些毫无忠诚可言的郯城家族让其子弟藏在郯城,还不如带出去,好歹这些人也能帮着摧毁沿途城池的农田什么的。
除了胁迫那些家族派族人为己用,戴不胜还要求这些家族出面胁迫郯城城内的平民,其目的还是为了增涨威势。
迫于戴不胜的威胁,那些家族不敢违抗,只有乖乖听从,出面在城内用半强迫的方式征召了一批青壮,约有三四千人。
八千宋军胁迫、监视两千余郯城家族族兵,而两千余郯城家族族兵则代替管辖那三四千郯城平民,以这样一个规模,戴不胜率在留下两千宋军守卫郯城后,领着六千宋军与临时凑出来的近六千——姑且就称作“郯城兵”,共计一万两千人,浩浩荡荡往北而行。
不得不说,戴不胜虽然被田章称为“勇而少谋”,但在某些方面还是蛮狡猾的,无愧他宋国军司马的职位。
从郯城径直往北约百里距离,沿途就会经过位于西侧的城邑「兰陵」,兰陵邑乃是「郯郡(东海郡)」辖下的大邑,其最早归属「缯国」,后缯国被莒国所灭,莒国又被鲁国所灭,故而属于鲁国。
而待等到吴越称霸时期,兰陵又前后被吴、越两国所攻占,而最后,待等楚国灭越国,兰陵便又归属了楚国。再等到齐楚征战,兰陵又被齐国所占据,成为郯城下的一个大邑。
前两年宋国与齐国开战时,宋国的军队在攻陷薛邑后,兵锋便直指兰陵、郯城两地,但由于赵主父最后接受了齐国的臣服而将精力转向国内的夺权之事,这使得宋国亦只能停止征战,以至于宋国最终没能攻克兰陵。
而这,也正是戴不胜对郯城、兰陵一带颇为了解的原因,因为上回攻打齐国时,他就是参与者之一。
待等他率军抵达兰陵后,兰陵城邑早已处于戒严状态,只不过守城的兵力不多,大概只有千余士卒的样子,驻守兵力很是薄弱。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郯郡曾经驻守有五万余军队,然而这些军队却早已被抽调前往攻打宋国,以至于郯城、兰陵一带的守备异常空虚。
抵达郯城后,戴不胜叫来的郯城兵中徐氏一族的家司马「徐粱」,命他率领六千郯城兵攻打兰陵,且必须在一日内攻破城池,否则各家族的司马全部处死。
不错,戴不胜纯粹就是借机消耗这支杂兵的力量,毕竟这支军队的构成乃是郯城的大小家族与平民,毫无忠诚度可言,别看他们目前跟随戴不胜,但那只是迫于无奈,一旦齐国派来一支正军,这群人保准立刻倒戈。
因此在这些人倒戈前,戴不胜准备最大程度的压榨他们,比如攻城战让这群人先上,减少他麾下宋国正军的伤亡。
“戴司马,仅仅一日是否太过于苛刻?要知道我等当中有一半多乃是平民,连衣甲都不齐全……”
纵使明知道戴不胜的目的,徐梁亦只能忍耐心中的怒气,好言恳求戴不胜。
毕竟他们哪有资格违抗戴不胜的命令,别看他们郯城兵与戴不胜麾下宋军人数相当,都是六千人,可问题是人家是衣甲齐备的正规兵卒,而他们,有一半多只是拿着锄头、竹竿的平民,倘若他们敢反抗,戴不胜麾下宋军轻轻松松就能屠宰了他们,然后派人叫留守郯城的两千宋军将他们家族的族人全部处死。
可惜,戴不胜丝毫没有心软的意思,甚至他心中还在冷笑,毕竟谁让这场战争是齐国那边先挑起的呢?
想到这里,他冷冷说道:“一日!就一日!若明日日落之前我尚未看到你等攻破兰陵,休怪我不客气。”
徐梁敢怒不敢言,只好想办法攻取兰陵。
可问题是哪有什么好办法,兰陵早已得知了郯城陷落的消息,且正因为这个原因才城门禁闭,全城戒严,难道他徐梁还能说服城内的家族开门献降不成?
攻城!
唯有攻城!
于是,徐梁等人让麾下的平民兵花了半日工夫打造了一批攻城长梯,然后火急火燎地展开了对兰陵城的进攻。
别看兰陵城内只有千余守军,但这些守军好歹是衣甲齐全的齐国正军,再加上又得到了兰陵城内各家族的帮助,以至于徐梁付出了整整三千余人的伤亡,这才在次日黄昏前打下了兰陵。
考虑到自己麾下仅八千余兵力,实在不足以对偌大的齐国造成威胁,又考虑到自己率军北上后,郯城城内的齐人家族说不定会联合起来夺回城池,断绝他的归路,因此戴不胜以严厉的手段要求这些家族派族兵协助自己北上,否则便用这些家族的族人祭旗。
对于郯城来说,戴不胜麾下的八千士卒还是颇有威慑力的,是故一些家族抵不住压力,只能抱着虚与委蛇的态度,派出族人汇聚到戴不胜麾下,就这样又凑出了一支约两千左右的军队。
当然,这支两千左右的家族兵,戴不胜可不敢指望他们的作战能力,说得难听点,一旦途中遇到齐国的军队,这些人不调转方向来攻击他就已经是谢天谢地。
但即便如此,戴不胜还是带上了这两千左右的郯城家族族兵,一方面他是为了增涨自己的威势,而一方面,他是为了尽量减低郯城这些隐患——与其让这些毫无忠诚可言的郯城家族让其子弟藏在郯城,还不如带出去,好歹这些人也能帮着摧毁沿途城池的农田什么的。
除了胁迫那些家族派族人为己用,戴不胜还要求这些家族出面胁迫郯城城内的平民,其目的还是为了增涨威势。
迫于戴不胜的威胁,那些家族不敢违抗,只有乖乖听从,出面在城内用半强迫的方式征召了一批青壮,约有三四千人。
八千宋军胁迫、监视两千余郯城家族族兵,而两千余郯城家族族兵则代替管辖那三四千郯城平民,以这样一个规模,戴不胜率在留下两千宋军守卫郯城后,领着六千宋军与临时凑出来的近六千——姑且就称作“郯城兵”,共计一万两千人,浩浩荡荡往北而行。
不得不说,戴不胜虽然被田章称为“勇而少谋”,但在某些方面还是蛮狡猾的,无愧他宋国军司马的职位。
从郯城径直往北约百里距离,沿途就会经过位于西侧的城邑「兰陵」,兰陵邑乃是「郯郡(东海郡)」辖下的大邑,其最早归属「缯国」,后缯国被莒国所灭,莒国又被鲁国所灭,故而属于鲁国。
而待等到吴越称霸时期,兰陵又前后被吴、越两国所攻占,而最后,待等楚国灭越国,兰陵便又归属了楚国。再等到齐楚征战,兰陵又被齐国所占据,成为郯城下的一个大邑。
前两年宋国与齐国开战时,宋国的军队在攻陷薛邑后,兵锋便直指兰陵、郯城两地,但由于赵主父最后接受了齐国的臣服而将精力转向国内的夺权之事,这使得宋国亦只能停止征战,以至于宋国最终没能攻克兰陵。
而这,也正是戴不胜对郯城、兰陵一带颇为了解的原因,因为上回攻打齐国时,他就是参与者之一。
待等他率军抵达兰陵后,兰陵城邑早已处于戒严状态,只不过守城的兵力不多,大概只有千余士卒的样子,驻守兵力很是薄弱。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郯郡曾经驻守有五万余军队,然而这些军队却早已被抽调前往攻打宋国,以至于郯城、兰陵一带的守备异常空虚。
抵达郯城后,戴不胜叫来的郯城兵中徐氏一族的家司马「徐粱」,命他率领六千郯城兵攻打兰陵,且必须在一日内攻破城池,否则各家族的司马全部处死。
不错,戴不胜纯粹就是借机消耗这支杂兵的力量,毕竟这支军队的构成乃是郯城的大小家族与平民,毫无忠诚度可言,别看他们目前跟随戴不胜,但那只是迫于无奈,一旦齐国派来一支正军,这群人保准立刻倒戈。
因此在这些人倒戈前,戴不胜准备最大程度的压榨他们,比如攻城战让这群人先上,减少他麾下宋国正军的伤亡。
“戴司马,仅仅一日是否太过于苛刻?要知道我等当中有一半多乃是平民,连衣甲都不齐全……”
纵使明知道戴不胜的目的,徐梁亦只能忍耐心中的怒气,好言恳求戴不胜。
毕竟他们哪有资格违抗戴不胜的命令,别看他们郯城兵与戴不胜麾下宋军人数相当,都是六千人,可问题是人家是衣甲齐备的正规兵卒,而他们,有一半多只是拿着锄头、竹竿的平民,倘若他们敢反抗,戴不胜麾下宋军轻轻松松就能屠宰了他们,然后派人叫留守郯城的两千宋军将他们家族的族人全部处死。
可惜,戴不胜丝毫没有心软的意思,甚至他心中还在冷笑,毕竟谁让这场战争是齐国那边先挑起的呢?
想到这里,他冷冷说道:“一日!就一日!若明日日落之前我尚未看到你等攻破兰陵,休怪我不客气。”
徐梁敢怒不敢言,只好想办法攻取兰陵。
可问题是哪有什么好办法,兰陵早已得知了郯城陷落的消息,且正因为这个原因才城门禁闭,全城戒严,难道他徐梁还能说服城内的家族开门献降不成?
攻城!
唯有攻城!
于是,徐梁等人让麾下的平民兵花了半日工夫打造了一批攻城长梯,然后火急火燎地展开了对兰陵城的进攻。
别看兰陵城内只有千余守军,但这些守军好歹是衣甲齐全的齐国正军,再加上又得到了兰陵城内各家族的帮助,以至于徐梁付出了整整三千余人的伤亡,这才在次日黄昏前打下了兰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