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从这些士卒身上,赵主父感受到了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
一支拥有坚韧不拔意志的军队,才是最最可靠且让敌人感到畏惧。
『赵武卒么?』
赵主父想到了安平君赵成对信卫的戏称,但他并不认为这个称呼有什么可笑之处。
在他看来,尽管眼前那五百名信卫仍显得颇为稚嫩,但确确实实地,已经让他感受到了“强军”的潜力,假以时日,这支五百人的军队,绝对能拥有不亚于魏武卒的能力——称其为「赵武卒」,恰如其分。
只可惜,“武卒”的培养花费太大,哪怕赵主父已相信蒙仲确确实实能为他赵国训练出一批“赵武卒”,也不敢那样做。
一军,这已是赵主父心中的极限了,即一万两千五百名士卒。
不错,只要蒙仲这次做得出色,他会设法让蒙仲成为真正的军司马,执掌过万的军队,而不像眼下这般,虽然职阶与军司马并起并坐,但率下的士卒却只有可怜的五百人,派不上什么大用。
只可惜目前赵国邯郸的局势很紧张、很敏感,支持他次子赵王何的赵国臣子,即赵相肥义、安平君赵成、奉阳君李兑、阳文君赵豹等人,绝对不会允许蒙仲执掌过万的军队——毕竟安阳君赵章与田不禋等人的代郡兵马,已经让这些人坐立不安。
在这种局势下,虽然他赵雍内心希望栽培蒙仲、庞煖等人,取代赵成、李兑、赵豹,但他也明白暂时难以办到。
『必须想办法夺回权力!』
赵主父心中暗暗想道。
关于夺回权力,赵主父也有他的计略,即想办法提高他在赵国的声誉,最好彻底掩盖赵王何、肥义、赵成、李兑等人,让赵国的国人们认识到,唯有他赵雍,才能带领赵国走向更加辉煌,到那时,他就能顺理成章地夺回一切,重新成为赵国的君主。
至于如何提高他在赵国的声誉,呵,还有什么比击败齐国能有效的吗?
不错,在赵国刚刚覆亡中山国、其实并没有余力攻伐齐国的情况下,赵主父还是答应了宋国使者李史的要求,约定「赵宋两国合力讨伐齐国」的事宜,这并不单单只是为了报答宋国,也是为了他自身。
毕竟,他赵雍只有继续保持“战无不胜”,才能使赵国的国人更加拥护他,否则,他这个“主父”,迟早会被“赵王”一点点地夺走手中的权力,甚至于到最后被彻底架空。
『明年……』
站在战车上,赵主父神色严肃地看着远方。
旁人误以为他在观察那些士卒,而实际上,赵主父心中所想的,却是来年赵、燕、宋三国联合攻伐齐国的战争。
只要这场战争取得大捷,介时他赵雍就会尝试夺回王权,废掉赵何。
而眼下已临近十一月,距离来年开春赵、燕、宋三国联合讨伐齐国,只剩下三个月。
第102章 年末
……
转眼,十月就过去了,天气变得愈加寒冷,但信卫军的日常操练,却丝毫没有受到天气的影响,该怎么训练,还是怎么训练。
毫不夸张地说,纵观整个赵国,论训练强度,绝对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能超过信卫军。
如此高强度的训练,士卒们当然不会没有怨言,只不过蒙仲、乐毅等人处理得当,几个人扮红脸、由乐毅扮黑脸,再加上蒙仲时不时请赵主父坐着战车到信卫营溜达一圈,以至于那些士卒们在如此高强度的训练下,竟然渐渐适应。
当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信卫营的待遇。
别看蒙仲将训练士卒的事丢给了乐毅、蒙遂几人,但他却设法让赵相肥义默许了信卫营的种种特殊优待,比如“顿顿食有肉”,比如更多的军饷,比如田屋方面的赏赐,这些都是蒙仲带着负责后勤的向缭,好不容易说服了赵相肥义而为信卫争取到的。
各方面的因素,才使得蒙仲、乐毅等人渐渐加强了对信卫营的掌控,也使得那五百名士卒逐渐认可了这些年仅十五六岁的长官。
其中最直观的例子莫过于乐毅。
最初的时候,乐毅只有在赵主父在旁巡视的时候,才敢用细木棍去抽打那些借摔倒在地而借机喘气甚至偷懒的士卒,然而一段时间后,乐毅用言辞刺激那些士卒,甚至于用木棍去抽打那些偷懒的士卒,这已渐渐成为了常态。
说实话,乐毅的武力并非是信卫营中最强的,他可能连一半的名次都排不上,但不知为何,胆敢违抗他命令的士卒越来越少,而畏惧他的士卒则越来越多。
对此,武婴、蒙虎这些已成功打入士卒们内部的卒长们,亦曾旁敲侧击地询问士卒们对乐毅的评价,他们的对话是这样的:
“畏惧佐军司马(乐毅)么?”
“畏惧。”
“为何畏惧?”
“不知道。”
是的,那些畏惧乐毅的士卒,其实就连他们自己也搞不懂为何畏惧乐毅,明明乐毅的个人实力,在信卫军中其实根本排不上号。
对此,蒙仲认为是习惯所致:这些士卒们已经习惯了乐毅板着脸、提着棍子用言辞刺激他们,哪怕乐毅做得稍微出格点,这些士卒也不敢造次,充其量就是在背后骂骂乐毅,给他取一些带有些许羞辱性的绰号。
虽然这事有点莫名其妙,但蒙仲倒是乐见其成,好几次安排武婴、蒙虎等人故意“顶撞”乐毅而遭到乐毅的处罚,这一来能使乐毅在军中更有威望,二来也能使武婴、蒙虎等人更加融入到信卫当中,同仇敌忾共同“抵抗”乐毅。
一支拥有坚韧不拔意志的军队,才是最最可靠且让敌人感到畏惧。
『赵武卒么?』
赵主父想到了安平君赵成对信卫的戏称,但他并不认为这个称呼有什么可笑之处。
在他看来,尽管眼前那五百名信卫仍显得颇为稚嫩,但确确实实地,已经让他感受到了“强军”的潜力,假以时日,这支五百人的军队,绝对能拥有不亚于魏武卒的能力——称其为「赵武卒」,恰如其分。
只可惜,“武卒”的培养花费太大,哪怕赵主父已相信蒙仲确确实实能为他赵国训练出一批“赵武卒”,也不敢那样做。
一军,这已是赵主父心中的极限了,即一万两千五百名士卒。
不错,只要蒙仲这次做得出色,他会设法让蒙仲成为真正的军司马,执掌过万的军队,而不像眼下这般,虽然职阶与军司马并起并坐,但率下的士卒却只有可怜的五百人,派不上什么大用。
只可惜目前赵国邯郸的局势很紧张、很敏感,支持他次子赵王何的赵国臣子,即赵相肥义、安平君赵成、奉阳君李兑、阳文君赵豹等人,绝对不会允许蒙仲执掌过万的军队——毕竟安阳君赵章与田不禋等人的代郡兵马,已经让这些人坐立不安。
在这种局势下,虽然他赵雍内心希望栽培蒙仲、庞煖等人,取代赵成、李兑、赵豹,但他也明白暂时难以办到。
『必须想办法夺回权力!』
赵主父心中暗暗想道。
关于夺回权力,赵主父也有他的计略,即想办法提高他在赵国的声誉,最好彻底掩盖赵王何、肥义、赵成、李兑等人,让赵国的国人们认识到,唯有他赵雍,才能带领赵国走向更加辉煌,到那时,他就能顺理成章地夺回一切,重新成为赵国的君主。
至于如何提高他在赵国的声誉,呵,还有什么比击败齐国能有效的吗?
不错,在赵国刚刚覆亡中山国、其实并没有余力攻伐齐国的情况下,赵主父还是答应了宋国使者李史的要求,约定「赵宋两国合力讨伐齐国」的事宜,这并不单单只是为了报答宋国,也是为了他自身。
毕竟,他赵雍只有继续保持“战无不胜”,才能使赵国的国人更加拥护他,否则,他这个“主父”,迟早会被“赵王”一点点地夺走手中的权力,甚至于到最后被彻底架空。
『明年……』
站在战车上,赵主父神色严肃地看着远方。
旁人误以为他在观察那些士卒,而实际上,赵主父心中所想的,却是来年赵、燕、宋三国联合攻伐齐国的战争。
只要这场战争取得大捷,介时他赵雍就会尝试夺回王权,废掉赵何。
而眼下已临近十一月,距离来年开春赵、燕、宋三国联合讨伐齐国,只剩下三个月。
第102章 年末
……
转眼,十月就过去了,天气变得愈加寒冷,但信卫军的日常操练,却丝毫没有受到天气的影响,该怎么训练,还是怎么训练。
毫不夸张地说,纵观整个赵国,论训练强度,绝对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能超过信卫军。
如此高强度的训练,士卒们当然不会没有怨言,只不过蒙仲、乐毅等人处理得当,几个人扮红脸、由乐毅扮黑脸,再加上蒙仲时不时请赵主父坐着战车到信卫营溜达一圈,以至于那些士卒们在如此高强度的训练下,竟然渐渐适应。
当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信卫营的待遇。
别看蒙仲将训练士卒的事丢给了乐毅、蒙遂几人,但他却设法让赵相肥义默许了信卫营的种种特殊优待,比如“顿顿食有肉”,比如更多的军饷,比如田屋方面的赏赐,这些都是蒙仲带着负责后勤的向缭,好不容易说服了赵相肥义而为信卫争取到的。
各方面的因素,才使得蒙仲、乐毅等人渐渐加强了对信卫营的掌控,也使得那五百名士卒逐渐认可了这些年仅十五六岁的长官。
其中最直观的例子莫过于乐毅。
最初的时候,乐毅只有在赵主父在旁巡视的时候,才敢用细木棍去抽打那些借摔倒在地而借机喘气甚至偷懒的士卒,然而一段时间后,乐毅用言辞刺激那些士卒,甚至于用木棍去抽打那些偷懒的士卒,这已渐渐成为了常态。
说实话,乐毅的武力并非是信卫营中最强的,他可能连一半的名次都排不上,但不知为何,胆敢违抗他命令的士卒越来越少,而畏惧他的士卒则越来越多。
对此,武婴、蒙虎这些已成功打入士卒们内部的卒长们,亦曾旁敲侧击地询问士卒们对乐毅的评价,他们的对话是这样的:
“畏惧佐军司马(乐毅)么?”
“畏惧。”
“为何畏惧?”
“不知道。”
是的,那些畏惧乐毅的士卒,其实就连他们自己也搞不懂为何畏惧乐毅,明明乐毅的个人实力,在信卫军中其实根本排不上号。
对此,蒙仲认为是习惯所致:这些士卒们已经习惯了乐毅板着脸、提着棍子用言辞刺激他们,哪怕乐毅做得稍微出格点,这些士卒也不敢造次,充其量就是在背后骂骂乐毅,给他取一些带有些许羞辱性的绰号。
虽然这事有点莫名其妙,但蒙仲倒是乐见其成,好几次安排武婴、蒙虎等人故意“顶撞”乐毅而遭到乐毅的处罚,这一来能使乐毅在军中更有威望,二来也能使武婴、蒙虎等人更加融入到信卫当中,同仇敌忾共同“抵抗”乐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