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对此蒙仲笑着说道:“这个慢慢来,我信卫乃赵主父的近卫,终归能获得些特殊待遇的。”
乐毅闻言点点头,旋即有些兴奋地问道:“具体怎么做?”
蒙仲想了想说道:“待遇、军备、粮饷这些方面,我会去想办法的,至于训练……武卒最注重的就是体能,先加强这方面的训练,阿毅,先由你来训练士卒的体能,让阿虎、阿遂他们协助你。”
乐毅与诸小伙伴们点点头。
于是乎,当日乐毅就对五百名信卫展开了体能方面的训练,说白了就是负重跑步,在蒙仲的建议下,乐毅要求每一名信卫都到营外的树林中砍伐一棵树木,削去枝干变成圆木后,扛着这根圆木绕着军营跑步。
而蒙仲,则再次拜访赵相肥义,向后者请求拨给军备。
不得不说,当看到蒙仲在竹简上所罗列的武器与装备后,肥义也是有些发愣,因为蒙仲向他索要了一千五百套皮甲、五百套长戟、五百套长剑、五百套弩机以及相应的弩矢,肥义在中原住了那么多年,岂会不知魏国武卒的装备?
『此子的心……很大啊。』
肥义暗自感慨道。
但即便如此,肥义还是很爽快就应允了,毕竟信卫是赵主父的近卫,就算蒙仲索要的武器装备有些多,但也在允许范围内——毕竟只有五百人的编制嘛。
很快地,这件事就传遍了邯郸的名流,传到了诸如安平君赵成、奉阳君李兑、阳文君赵豹等人耳中。
安平君赵成对此笑谓道:“此子竟要训练一批‘赵武卒’么?”
奉阳君李兑亦是摇头说道:“那蒙仲,自以为他是吴起么?”
没有几个人将这件事当真,反而觉得蒙仲太过于狂妄,竟想着效仿魏国的魏武卒,简直不知天高地厚。
“看此子日后如何收场。”
这些人对此暗暗冷笑。
他们觉得,过不了几日,蒙仲就会发现他的好高骛远是多么的愚蠢。
第099章 新营新制
几日后,阳文君赵豹为蒙仲所率信卫新建的军营,便在邯郸城东面的「肥邑」一带建成了。
肥邑,顾名思义,即赵相肥义的封邑。
当前几日得知蒙仲希望在邯郸附近建造一座军营时,肥义便提出了善意的建议,邀请信卫军在他封邑的东北方向靠近漳河的位置建造营寨,并笑称“可以顺便保护他的封邑”。
得到军营建成的消息后,蒙仲先请见了阳文君赵豹,然后在赵豹的带领下,一同去巡视了新军营的情况。
新军营坐落肥邑的东北侧,在“S”形漳河的西侧,附近有不少树林,还有两座矮丘,地形颇为复杂,很适合用来训练士卒——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蒙仲接受了赵相肥义的善意,将新营定在了这里。
据赵豹所介绍,这座军营暂时只建造了主营,规模在千人左右,总共动用了五千名役夫。
但据蒙仲目测,这座营寨的规模却远远不止千人,原因就在于赵豹在主营旁还建造了辅营——那是用来安顿“编外人员”的。
所谓的编外人员,即指一支军队所属的编外杂兵,这些虽然称作兵但实则与民夫没什么两样的编外杂兵,平日里将负责军营上下的所需与杂事,比如运粮、做饭、种菜,甚至是垦田。
在中原,但凡驻扎在偏远地区的军队,基本上都是这种模式:在编制内的士卒安心训练,而编外兵卒则负责编内士卒的一切所需。
据赵豹所说,这大概是接近一比一的比例,就拿蒙仲的信卫来说,五百名信卫的编制,大约可以得到五百名左右的编外杂兵,这些杂兵一般都是由服役的赵人组成,但也会由少量充军的刑徒来补充,区别在于服役的赵人在满了服役期限后就能离开,而刑徒则会一直留在军中,除非逃亡或者死亡。
“多谢阳文君,多谢肥相。”
在巡视过新落成的军营后,蒙仲颇为感激地对阳文君赵豹说道。
虽然彼此的政治立场有些不同,但不能否认,阳文君赵豹其实并不像传闻中所说的那样难以相与——当然,这仅仅只是蒙仲的观点。
“无需客气,老夫也想看看,你小子究竟能做到什么地步……”
说到这里,阳文君赵豹斜睨着打量了蒙仲几眼,最终还是忍不住问道:“你小子……真打算训练一批‘赵武卒’么?”
“君侯是觉得在下不自量力?”蒙仲笑着反问道,其实他近两日也听说了一些消息,比如安平君赵成与奉阳君李兑都不认为他能办到,正等着瞧他的笑话。
对此其实蒙仲是很纳闷的:您两位真的闲到这种地步了么?
“呵。”
在听了蒙仲的话后,阳文君赵豹摇摇头说道:“吴起训练的魏武卒,其实并非不能效仿……”
的确,虽说吴起是名将,但他训练的魏武卒,难道就真的不能复制吗?
连赵主父这等雄主都不能效仿?
事实并非如此。
还记得乐毅在前几日所说,魏武卒的根基,乃是魏国对于武卒的特殊待遇——魏国明文规定,只要是被选入武卒的百姓家庭,整户都能免除税收;倘若是战死的武卒,其亲属每年还能得到国家拨给的抚恤,直到家中的男丁成人。
正是因为这套优厚的抚恤政策,才使得魏武卒在战场毫无后顾之忧。
乐毅闻言点点头,旋即有些兴奋地问道:“具体怎么做?”
蒙仲想了想说道:“待遇、军备、粮饷这些方面,我会去想办法的,至于训练……武卒最注重的就是体能,先加强这方面的训练,阿毅,先由你来训练士卒的体能,让阿虎、阿遂他们协助你。”
乐毅与诸小伙伴们点点头。
于是乎,当日乐毅就对五百名信卫展开了体能方面的训练,说白了就是负重跑步,在蒙仲的建议下,乐毅要求每一名信卫都到营外的树林中砍伐一棵树木,削去枝干变成圆木后,扛着这根圆木绕着军营跑步。
而蒙仲,则再次拜访赵相肥义,向后者请求拨给军备。
不得不说,当看到蒙仲在竹简上所罗列的武器与装备后,肥义也是有些发愣,因为蒙仲向他索要了一千五百套皮甲、五百套长戟、五百套长剑、五百套弩机以及相应的弩矢,肥义在中原住了那么多年,岂会不知魏国武卒的装备?
『此子的心……很大啊。』
肥义暗自感慨道。
但即便如此,肥义还是很爽快就应允了,毕竟信卫是赵主父的近卫,就算蒙仲索要的武器装备有些多,但也在允许范围内——毕竟只有五百人的编制嘛。
很快地,这件事就传遍了邯郸的名流,传到了诸如安平君赵成、奉阳君李兑、阳文君赵豹等人耳中。
安平君赵成对此笑谓道:“此子竟要训练一批‘赵武卒’么?”
奉阳君李兑亦是摇头说道:“那蒙仲,自以为他是吴起么?”
没有几个人将这件事当真,反而觉得蒙仲太过于狂妄,竟想着效仿魏国的魏武卒,简直不知天高地厚。
“看此子日后如何收场。”
这些人对此暗暗冷笑。
他们觉得,过不了几日,蒙仲就会发现他的好高骛远是多么的愚蠢。
第099章 新营新制
几日后,阳文君赵豹为蒙仲所率信卫新建的军营,便在邯郸城东面的「肥邑」一带建成了。
肥邑,顾名思义,即赵相肥义的封邑。
当前几日得知蒙仲希望在邯郸附近建造一座军营时,肥义便提出了善意的建议,邀请信卫军在他封邑的东北方向靠近漳河的位置建造营寨,并笑称“可以顺便保护他的封邑”。
得到军营建成的消息后,蒙仲先请见了阳文君赵豹,然后在赵豹的带领下,一同去巡视了新军营的情况。
新军营坐落肥邑的东北侧,在“S”形漳河的西侧,附近有不少树林,还有两座矮丘,地形颇为复杂,很适合用来训练士卒——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蒙仲接受了赵相肥义的善意,将新营定在了这里。
据赵豹所介绍,这座军营暂时只建造了主营,规模在千人左右,总共动用了五千名役夫。
但据蒙仲目测,这座营寨的规模却远远不止千人,原因就在于赵豹在主营旁还建造了辅营——那是用来安顿“编外人员”的。
所谓的编外人员,即指一支军队所属的编外杂兵,这些虽然称作兵但实则与民夫没什么两样的编外杂兵,平日里将负责军营上下的所需与杂事,比如运粮、做饭、种菜,甚至是垦田。
在中原,但凡驻扎在偏远地区的军队,基本上都是这种模式:在编制内的士卒安心训练,而编外兵卒则负责编内士卒的一切所需。
据赵豹所说,这大概是接近一比一的比例,就拿蒙仲的信卫来说,五百名信卫的编制,大约可以得到五百名左右的编外杂兵,这些杂兵一般都是由服役的赵人组成,但也会由少量充军的刑徒来补充,区别在于服役的赵人在满了服役期限后就能离开,而刑徒则会一直留在军中,除非逃亡或者死亡。
“多谢阳文君,多谢肥相。”
在巡视过新落成的军营后,蒙仲颇为感激地对阳文君赵豹说道。
虽然彼此的政治立场有些不同,但不能否认,阳文君赵豹其实并不像传闻中所说的那样难以相与——当然,这仅仅只是蒙仲的观点。
“无需客气,老夫也想看看,你小子究竟能做到什么地步……”
说到这里,阳文君赵豹斜睨着打量了蒙仲几眼,最终还是忍不住问道:“你小子……真打算训练一批‘赵武卒’么?”
“君侯是觉得在下不自量力?”蒙仲笑着反问道,其实他近两日也听说了一些消息,比如安平君赵成与奉阳君李兑都不认为他能办到,正等着瞧他的笑话。
对此其实蒙仲是很纳闷的:您两位真的闲到这种地步了么?
“呵。”
在听了蒙仲的话后,阳文君赵豹摇摇头说道:“吴起训练的魏武卒,其实并非不能效仿……”
的确,虽说吴起是名将,但他训练的魏武卒,难道就真的不能复制吗?
连赵主父这等雄主都不能效仿?
事实并非如此。
还记得乐毅在前几日所说,魏武卒的根基,乃是魏国对于武卒的特殊待遇——魏国明文规定,只要是被选入武卒的百姓家庭,整户都能免除税收;倘若是战死的武卒,其亲属每年还能得到国家拨给的抚恤,直到家中的男丁成人。
正是因为这套优厚的抚恤政策,才使得魏武卒在战场毫无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