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在马车行驶的过程中,蒙仲从车窗观察这座孟子居,他发现,孟子居的格局与庄子居其实也差不多,充其量就是周围的房屋、田地多一些,与其说是一座居所,倒不如说像个乡邑。
“孟子有很多弟子吧?”
蒙仲感慨地询问惠盎道。
惠盎笑着说出了解释,据他所说,孟子的弟子并不多,至少比不过号称有三千弟子的孔子,但弟子归弟子,随从归随从——哪怕没有被孟子收为弟子,也愿意跟随在其左右的人,却也不少。
这些随从以及其家眷,再加上孟子的弟子以及其家眷,这就使得孟子居的规模仿佛是一座小型的乡邑。
片刻后,马车在一座仿佛宫殿似的建筑前停了下来,旋即,惠盎带着蒙仲下了马车,迈步走进了这座建筑。
之所以说这座建筑仿佛宫殿,倒不是因为它修建的奢华,而是因为它占地颇大,想来还是因为孟子的弟子较多的关系。
走入这座姑且称作府邸的建筑,迎面便是一座门墙,门墙上用大篆字体写着一个巨大的“儒”字——与蒙仲所了解的宋国的字稍有出入,大致还能辨认出来。
转过门墙,迎面便是一片空旷的院落,非常大,似乎比整个庄子居还要大,而此时,孟子正在这片院子里,向诸弟子以及那些愿意接受他的思想的随从们,讲述儒家经义。
儒家是非常讲究礼数的,这从座次就能体现出来。
孟子独坐在一场矮桌后,面朝诸弟子与随从,在其面前左右两侧,设有纵向的坐席,这里坐的大概是孟子的弟子,人人面前有桌,桌上又有书简。
而再往前,也就是越靠近惠盎、蒙仲所在的地方,却是没有桌的横向席位,普通的弟子以及随从们,一个个坐在一张草席上,面朝孟子,正襟危坐。
蒙仲粗略数了数,这才发现院内的人竟有两三百人之多。
可能是注意到了惠盎、惠盎二人的到来,坐在最后的儒家门徒中,有一人回过头来,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旋即又指了指一旁——顺着他所指的方向看去,可以看到那边摆放着一堆草席。
见此,惠盎便带着蒙仲各自取过一张草席来,坐在所有人的最后,静静听着孟子授业解惑。
第063章 孟子(一)
说实话,对于儒家当代的掌门人物孟子,蒙仲还是颇为好奇的,但很可惜的是,此刻他坐在两三百名儒家门徒的后面,根本看不到孟子的面容,这让他只能暂时收起对孟子的好奇,静静听着后者的讲述。
“……昔禽子问杨朱曰:去子体之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乎?(如果拔你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处,你干不干?)
杨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天下人的问题,决不是拔一根汗毛所能解决得了的)
禽子曰:假济,为之乎?(假使能的话,你愿意吗)
杨子弗应。
可见,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翟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杨子主张的是‘为我’,即使拔他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利,他也是不干的,而墨子主张‘兼爱’,只要对天下人有利,即使自己磨光了头顶、走破了脚板,他也是甘心情愿的。)”
在蒙仲的倾听下,有一个苍老的声音平稳地讲述道。
『唔?』
蒙仲微微一愣。
此时孟子所讲述的,是「杨朱」与墨子的得意弟子、且墨家第二代钜子「禽滑(gǔ)厘(xī)」的一则对话。【PS:即“一毛不拔”典故的由来。】
他当然知道孟子所说的「杨朱」是何人,那也是他道家的代表人物,主张“贵己”、“为我”,哪怕已经死去三四十年,但他的思想仍然影响着世人,跟蒙仲的恩师庄子这位“其思想不被世俗所接受”的道家圣贤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但是不可否认,孟子其实有歪曲杨朱思想的地方。
蒙仲看过他道家圣贤列子所著的《列子》,书上也记载着这段杨子与禽子的对话。
但是,杨子并不是被禽子说得哑口无言,而是不屑于回答。
因为在《列子》中,这段对话还有后续——孟子只是截取了前一段而已。
按《列子》所述,当时杨子不屑于回答,但他的弟子「孟孙阳」则反问禽子:如果让你的肌肤受到些许损害但给你万金,你愿意么?
禽子表示可以。
孟孙阳又问:若使你断一肢,却给你一个国家,你愿意么?
禽子默然。
此后孟孙阳又问:若割掉你的首级却让你得到天下,你愿意么?
禽子哑口无言。
最后孟孙阳对禽子说道:一根毛比肌肤微小,肌肤比一肢微小。然而,积一毛以成肌肤,积肌肤以成肢体,虽然一根毛只有身体的万分之一,但你为什么要轻视它呢?
禽子哑口无言。
是的,被说到哑口无言的,其实反而是墨家第二代钜子「禽滑厘」,而不是杨朱。
而此刻,孟子只截取了前半段,仿佛显得杨朱被禽子说得哑口无言似的,这或许瞒得过在场其他人,却唯独瞒不了蒙仲这位道家弟子。
随后,在孟子讲述完这段对话后,陆续出现很多声音批判杨朱的思想,斥责后者的思想“自私自利”。
说实话,蒙仲稍稍有点为杨朱感到委屈。
“孟子有很多弟子吧?”
蒙仲感慨地询问惠盎道。
惠盎笑着说出了解释,据他所说,孟子的弟子并不多,至少比不过号称有三千弟子的孔子,但弟子归弟子,随从归随从——哪怕没有被孟子收为弟子,也愿意跟随在其左右的人,却也不少。
这些随从以及其家眷,再加上孟子的弟子以及其家眷,这就使得孟子居的规模仿佛是一座小型的乡邑。
片刻后,马车在一座仿佛宫殿似的建筑前停了下来,旋即,惠盎带着蒙仲下了马车,迈步走进了这座建筑。
之所以说这座建筑仿佛宫殿,倒不是因为它修建的奢华,而是因为它占地颇大,想来还是因为孟子的弟子较多的关系。
走入这座姑且称作府邸的建筑,迎面便是一座门墙,门墙上用大篆字体写着一个巨大的“儒”字——与蒙仲所了解的宋国的字稍有出入,大致还能辨认出来。
转过门墙,迎面便是一片空旷的院落,非常大,似乎比整个庄子居还要大,而此时,孟子正在这片院子里,向诸弟子以及那些愿意接受他的思想的随从们,讲述儒家经义。
儒家是非常讲究礼数的,这从座次就能体现出来。
孟子独坐在一场矮桌后,面朝诸弟子与随从,在其面前左右两侧,设有纵向的坐席,这里坐的大概是孟子的弟子,人人面前有桌,桌上又有书简。
而再往前,也就是越靠近惠盎、蒙仲所在的地方,却是没有桌的横向席位,普通的弟子以及随从们,一个个坐在一张草席上,面朝孟子,正襟危坐。
蒙仲粗略数了数,这才发现院内的人竟有两三百人之多。
可能是注意到了惠盎、惠盎二人的到来,坐在最后的儒家门徒中,有一人回过头来,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旋即又指了指一旁——顺着他所指的方向看去,可以看到那边摆放着一堆草席。
见此,惠盎便带着蒙仲各自取过一张草席来,坐在所有人的最后,静静听着孟子授业解惑。
第063章 孟子(一)
说实话,对于儒家当代的掌门人物孟子,蒙仲还是颇为好奇的,但很可惜的是,此刻他坐在两三百名儒家门徒的后面,根本看不到孟子的面容,这让他只能暂时收起对孟子的好奇,静静听着后者的讲述。
“……昔禽子问杨朱曰:去子体之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乎?(如果拔你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处,你干不干?)
杨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天下人的问题,决不是拔一根汗毛所能解决得了的)
禽子曰:假济,为之乎?(假使能的话,你愿意吗)
杨子弗应。
可见,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翟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杨子主张的是‘为我’,即使拔他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利,他也是不干的,而墨子主张‘兼爱’,只要对天下人有利,即使自己磨光了头顶、走破了脚板,他也是甘心情愿的。)”
在蒙仲的倾听下,有一个苍老的声音平稳地讲述道。
『唔?』
蒙仲微微一愣。
此时孟子所讲述的,是「杨朱」与墨子的得意弟子、且墨家第二代钜子「禽滑(gǔ)厘(xī)」的一则对话。【PS:即“一毛不拔”典故的由来。】
他当然知道孟子所说的「杨朱」是何人,那也是他道家的代表人物,主张“贵己”、“为我”,哪怕已经死去三四十年,但他的思想仍然影响着世人,跟蒙仲的恩师庄子这位“其思想不被世俗所接受”的道家圣贤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但是不可否认,孟子其实有歪曲杨朱思想的地方。
蒙仲看过他道家圣贤列子所著的《列子》,书上也记载着这段杨子与禽子的对话。
但是,杨子并不是被禽子说得哑口无言,而是不屑于回答。
因为在《列子》中,这段对话还有后续——孟子只是截取了前一段而已。
按《列子》所述,当时杨子不屑于回答,但他的弟子「孟孙阳」则反问禽子:如果让你的肌肤受到些许损害但给你万金,你愿意么?
禽子表示可以。
孟孙阳又问:若使你断一肢,却给你一个国家,你愿意么?
禽子默然。
此后孟孙阳又问:若割掉你的首级却让你得到天下,你愿意么?
禽子哑口无言。
最后孟孙阳对禽子说道:一根毛比肌肤微小,肌肤比一肢微小。然而,积一毛以成肌肤,积肌肤以成肢体,虽然一根毛只有身体的万分之一,但你为什么要轻视它呢?
禽子哑口无言。
是的,被说到哑口无言的,其实反而是墨家第二代钜子「禽滑厘」,而不是杨朱。
而此刻,孟子只截取了前半段,仿佛显得杨朱被禽子说得哑口无言似的,这或许瞒得过在场其他人,却唯独瞒不了蒙仲这位道家弟子。
随后,在孟子讲述完这段对话后,陆续出现很多声音批判杨朱的思想,斥责后者的思想“自私自利”。
说实话,蒙仲稍稍有点为杨朱感到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