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夫子?夫子?”
就在庄子恍惚走神之际,他听到了蒙仲的唤声。
原来蒙仲已经将《逍遥游》这片著作诵读了一遍,却发现庄子看着自己出神,于是便轻声呼唤。
面对着蒙仲有些困惑的目光,庄子点了点头,提笔在竹牌上写下了「逍遥」二字,询问蒙仲能否理解《逍遥游》中的“逍遥意境”。
从十岁起,蒙仲就在庄子身边学习,且深得后者真传,传授道、名两家的思想,这距今已有整整四年,不夸张地说,道家、名家两家的思想,蒙仲都已融会贯通。
但问题就在于,道家的思想跟其他学术不同,懂不懂是一回事,是否能得到相应的个人体会,这又是另外一回事。
就好比这篇《逍遥游》,其实庄子已经点明了至高境界的逍遥,即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蒙仲当然能理解其中含义,但这并不能助他真正领悟其中的本质。
因为他达不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PS:说实话,作者不认为人有谁能达到的,道家的思想实在是太理想化了,这已经不是要教出圣人的地步了,而是要教出比圣人更高层次的……实在不知该怎么形容。】
单单「无己」,蒙仲就做不到。
所谓的无己,即是从精神上超脱一切自然和社会的限制,泯灭物与我的对立,把自己消融与天地万物之中而臻于道我合一、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境地。
而蒙仲想要为兄长蒙伯报仇的这份坚持,实则就是过度的亲情对他的束缚,是“不自由”的,唯有内心放下仇恨,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这些道理,其实蒙仲也都明白,只是他做不到。
见蒙仲低下头,有意避开了自己的劝道,庄子默然叹了口气。
『一步一步来吧。』
他暗暗想道。
当日黄昏前,蒙仲告别了庄子、庄伯与庄内的其余同伴,骑着毛驴灰灰返回乡邑。
回到乡邑,回到自己家院子,蒙仲将毛驴栓在院内的柱子上,然后找了些豆子喂这头伴随了他两年的驴子。
此时就听到院内响起一个清脆的女声:“阿兄,是阿兄吗?”
蒙仲抬头一瞧,便看到正屋的门口立着一个与他年纪相仿的女孩,于是他便应道:“是阿嬿啊,啊,是我,娘在屋里么?”
“嗯,娘在屋内歇息呢,方才我瞧了瞧,好似是睡熟了。”
女孩点点头,噔噔跑了过来。
这名女孩,即是两年前葛氏带着蒙仲去拜祭族人时,那名抱着双膝缩在角落内的女孩,蒙嬿。
因为可怜她家里的情况,又考虑到自己长子蒙伯已亡,而此子蒙仲又因为在庄子身边学习而长期不在身边,葛氏在征询了蒙嬿的意见后,向宗族提出了收此子为养女的请求。
宗族当然不会拒绝,毕竟葛氏的人品所有族人都清楚,自然不会是为了吞没蒙嬿家的田地才收此女为养女。
当时,在葛氏收养蒙嬿后的第三日,正巧蒙仲回家看望母亲,于是葛氏就将蒙嬿这个妹妹介绍给了蒙仲,让他二人日后以兄妹相称。
最初的时候,无论是蒙仲还是蒙嬿都有些不适应,但是时间长了,曾经的疏远自然也就渐渐消失不见了。
“阿兄,这次回家能住几日呀?”
跑到蒙仲跟前,跟这位兄长一同给毛驴灰灰喂着豆子,蒙嬿一边欣喜地问道。
“还是两三日吧。”蒙仲微笑着说道。
“才两三日啊……”蒙嬿嘟着嘴,有些不满意地说道:“就不能多住几日嘛,我还想听你跟我讲讲庄夫子的故事呢……”
蒙仲闻言笑着说道:“能有两三日就不错了,毕竟我可是去侍奉夫子的。”
“才不是!”蒙嬿纠正道:“兄长你是夫子的弟子,族内上上下下都这么说。”
蒙仲摇了摇头。
平心而论,其实蒙嬿说的确实是事实,毕竟庄子待他的确如儿徒一般——虽然当世并没有儿徒这个说法。
但是至今为止,庄子还是没有对外承认蒙仲这个弟子,因此蒙仲并不能以庄子的弟子自居。
就在兄妹二人一边喂着毛驴一边闲聊时,院外传来一声口哨,旋即有个轻佻的声音打招呼道:“哟,这不是阿仲跟他的养媳妇嘛,怎么,大白天的就在这亲热?”
蒙仲闻言无语地看了一眼声音传来的方向,却见从小亲近的蒙虎此刻正趴在他们家的院篱笆上,笑嘻嘻地看着他们。
“别开这种玩笑,阿虎。”蒙仲跟蒙虎打了声招呼。
而在旁,蒙嬿则面红耳赤,跺着脚骂了几句类似「死阿虎」之类的话。
「阿仲的养媳妇」,这是蒙氏族内的一个玩笑,起因在于当初葛氏收养蒙嬿时,有一名族人对葛氏开了个善意的玩笑,说蒙嬿这丫头岁数刚好配你家阿仲,莫非葛氏你准备给你儿子养个儿媳妇么?
由于彼此关系都比较亲近,葛氏当时也没细想,随口就说了句:“是呀,我瞧着这丫头挺水灵的。”
结果这个玩笑就被传来了,以至于有时候葛氏带着蒙嬿到田地做农活,途中碰到族人,那些族人也会随口逗两句:“葛氏,带着你家的养媳去哪呀?”
每回都让蒙嬿羞得面红耳赤。
当然,玩笑只是玩笑,族人们笑过之后就忘了,毕竟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就算葛氏真的看中了蒙嬿又怎么样呢?两家虽说都出自一个氏族,但论亲份隔着十几代人呢,更别说蒙氏还有「同氏不婚」的规矩。
就在庄子恍惚走神之际,他听到了蒙仲的唤声。
原来蒙仲已经将《逍遥游》这片著作诵读了一遍,却发现庄子看着自己出神,于是便轻声呼唤。
面对着蒙仲有些困惑的目光,庄子点了点头,提笔在竹牌上写下了「逍遥」二字,询问蒙仲能否理解《逍遥游》中的“逍遥意境”。
从十岁起,蒙仲就在庄子身边学习,且深得后者真传,传授道、名两家的思想,这距今已有整整四年,不夸张地说,道家、名家两家的思想,蒙仲都已融会贯通。
但问题就在于,道家的思想跟其他学术不同,懂不懂是一回事,是否能得到相应的个人体会,这又是另外一回事。
就好比这篇《逍遥游》,其实庄子已经点明了至高境界的逍遥,即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蒙仲当然能理解其中含义,但这并不能助他真正领悟其中的本质。
因为他达不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PS:说实话,作者不认为人有谁能达到的,道家的思想实在是太理想化了,这已经不是要教出圣人的地步了,而是要教出比圣人更高层次的……实在不知该怎么形容。】
单单「无己」,蒙仲就做不到。
所谓的无己,即是从精神上超脱一切自然和社会的限制,泯灭物与我的对立,把自己消融与天地万物之中而臻于道我合一、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境地。
而蒙仲想要为兄长蒙伯报仇的这份坚持,实则就是过度的亲情对他的束缚,是“不自由”的,唯有内心放下仇恨,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这些道理,其实蒙仲也都明白,只是他做不到。
见蒙仲低下头,有意避开了自己的劝道,庄子默然叹了口气。
『一步一步来吧。』
他暗暗想道。
当日黄昏前,蒙仲告别了庄子、庄伯与庄内的其余同伴,骑着毛驴灰灰返回乡邑。
回到乡邑,回到自己家院子,蒙仲将毛驴栓在院内的柱子上,然后找了些豆子喂这头伴随了他两年的驴子。
此时就听到院内响起一个清脆的女声:“阿兄,是阿兄吗?”
蒙仲抬头一瞧,便看到正屋的门口立着一个与他年纪相仿的女孩,于是他便应道:“是阿嬿啊,啊,是我,娘在屋里么?”
“嗯,娘在屋内歇息呢,方才我瞧了瞧,好似是睡熟了。”
女孩点点头,噔噔跑了过来。
这名女孩,即是两年前葛氏带着蒙仲去拜祭族人时,那名抱着双膝缩在角落内的女孩,蒙嬿。
因为可怜她家里的情况,又考虑到自己长子蒙伯已亡,而此子蒙仲又因为在庄子身边学习而长期不在身边,葛氏在征询了蒙嬿的意见后,向宗族提出了收此子为养女的请求。
宗族当然不会拒绝,毕竟葛氏的人品所有族人都清楚,自然不会是为了吞没蒙嬿家的田地才收此女为养女。
当时,在葛氏收养蒙嬿后的第三日,正巧蒙仲回家看望母亲,于是葛氏就将蒙嬿这个妹妹介绍给了蒙仲,让他二人日后以兄妹相称。
最初的时候,无论是蒙仲还是蒙嬿都有些不适应,但是时间长了,曾经的疏远自然也就渐渐消失不见了。
“阿兄,这次回家能住几日呀?”
跑到蒙仲跟前,跟这位兄长一同给毛驴灰灰喂着豆子,蒙嬿一边欣喜地问道。
“还是两三日吧。”蒙仲微笑着说道。
“才两三日啊……”蒙嬿嘟着嘴,有些不满意地说道:“就不能多住几日嘛,我还想听你跟我讲讲庄夫子的故事呢……”
蒙仲闻言笑着说道:“能有两三日就不错了,毕竟我可是去侍奉夫子的。”
“才不是!”蒙嬿纠正道:“兄长你是夫子的弟子,族内上上下下都这么说。”
蒙仲摇了摇头。
平心而论,其实蒙嬿说的确实是事实,毕竟庄子待他的确如儿徒一般——虽然当世并没有儿徒这个说法。
但是至今为止,庄子还是没有对外承认蒙仲这个弟子,因此蒙仲并不能以庄子的弟子自居。
就在兄妹二人一边喂着毛驴一边闲聊时,院外传来一声口哨,旋即有个轻佻的声音打招呼道:“哟,这不是阿仲跟他的养媳妇嘛,怎么,大白天的就在这亲热?”
蒙仲闻言无语地看了一眼声音传来的方向,却见从小亲近的蒙虎此刻正趴在他们家的院篱笆上,笑嘻嘻地看着他们。
“别开这种玩笑,阿虎。”蒙仲跟蒙虎打了声招呼。
而在旁,蒙嬿则面红耳赤,跺着脚骂了几句类似「死阿虎」之类的话。
「阿仲的养媳妇」,这是蒙氏族内的一个玩笑,起因在于当初葛氏收养蒙嬿时,有一名族人对葛氏开了个善意的玩笑,说蒙嬿这丫头岁数刚好配你家阿仲,莫非葛氏你准备给你儿子养个儿媳妇么?
由于彼此关系都比较亲近,葛氏当时也没细想,随口就说了句:“是呀,我瞧着这丫头挺水灵的。”
结果这个玩笑就被传来了,以至于有时候葛氏带着蒙嬿到田地做农活,途中碰到族人,那些族人也会随口逗两句:“葛氏,带着你家的养媳去哪呀?”
每回都让蒙嬿羞得面红耳赤。
当然,玩笑只是玩笑,族人们笑过之后就忘了,毕竟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就算葛氏真的看中了蒙嬿又怎么样呢?两家虽说都出自一个氏族,但论亲份隔着十几代人呢,更别说蒙氏还有「同氏不婚」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