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赵国并非善于之辈!」
惠盎在书信中着重强调了这个观点。
与蒙仲所猜测的天下格局稍有区别,在惠盎这等宋王偃身边的重臣看来,眼下的天下格局,并非是「齐楚魏韩」四国对抗「秦赵宋」三国,而是「齐楚魏韩」四国对抗「秦赵宋燕」四国。
为何燕国会加入「秦赵宋」的阵营?
因为燕国与齐国有仇!
回溯十几年前,就在魏国国相公孙衍组织「七国合纵伐秦」这件举世瞩目的大事之后,燕国就发生了内乱。
这件事的起因在于「燕王哙」与当时燕国的国相「子之」。
燕王哙是一位“好贤”、“好仁”的君主,虽然谈不上是什么治国的明君,但却是一位宽厚的君主,并且希望得到一个好名声,他在位时听从了苏秦的弟弟苏代的劝告,倍加信任国相子之。
而在此期间,燕国的士大夫「鹿毛寿」对燕王哙说,您不如把国家让给国相子之。人们之所以称道尧为君贤圣,是因为他把天下让给了许由,许由没有接受,因此尧有了让天下的美名而实际上并没有失去天下。如果现在您把国家让给子之,子之一定不敢接受,这就表明您和尧有同样的高尚品德。
燕王哙觉得很有道理,便将燕国的政权都交给了国相子之,然而此举却给燕国埋下了祸根。
子之代燕王治理国家三年,燕王哙的太子「平」与将军「市被」起兵夺权,虽然最终被子之镇压,但也因此惹来了齐国的觊觎,齐宣王趁机派兵伐燕国,在短短五十日内就夺取了整个燕国,并还得燕王哙与国相子之皆死在乱军之中。
由于齐军攻入燕国时杀戮、抢掠,燕人纷纷自发抵制齐国军队。
而此时,燕王哙还有一个儿子「职」在韩国做人质,当赵国君主赵雍得知燕王哙、太子平皆死于内乱后,便派人说服韩国,护送「燕公子职」回燕国继位,即如今燕国的君主,即燕王职。
燕王职的王位,是赵国君主赵雍帮他争取到的,毕竟当初纵使燕国国人全部抵制齐国,但齐国的军队还是不肯退出燕国,直到遭到以赵国为首的中原诸国的联合反对,齐国军队这才不情不愿地退出燕国境内。
是故燕王职亲近赵国人憎恨齐国。
因此理所当然,燕国会加入赵国的阵营。
而秦国为何会跟赵国走在一起呢?原因很简单,在秦武王继位后,他的弟弟嬴稷在燕国为质子,谁也没想到年仅二十几岁的秦武王,竟会闲着没事跟大力士比试举鼎,更不可思议的是因此而身亡。
秦武王一死,由于前者还未留下子嗣,因而使秦国发生内乱,宣太后想立「公子芾」,惠文后想立的「公子壮」,而此时,赵国君主赵雍强势干涉秦国内事,支持远在燕国作为质子的「公子稷」。
秦国不想因为这件事而得罪赵国,免得出现内忧外患的局面,因此就同意了赵雍的意见,迎入了「公子稷」,即如今的秦王嬴稷(秦昭王)。
这件事后,「秦赵燕」三国暗下结盟,宋国其实是在燕国之后才加入到这个阵营的国家。
所以说,宋国也好,燕国也罢,都是「秦赵阵营」中用来牵制齐国的,谁让齐国是「齐楚魏韩」四国联盟的首领,是当今唯二的最强国家呢。
而「秦赵燕宋」四国结盟的事,庄子也是在看罢惠盎的书信后这才有所了解,可他的弟子蒙仲,却在几乎没有可靠消息来源的情况下,就能猜到「秦赵宋」三国结盟,这让庄子不得不为之惊讶,觉得此子看待事物的能力,当真是天下少有。
但在最终,庄子还是没有将自己所得知的消息告诉弟子,他不希望这名弟子为了世俗的纷争而分心,以至于耽误了学业,耽误了追寻大道。
「这并非你需要关心之事。」
庄子用竹牌告诫弟子道。
此时,蒙仲对庄子的性格已经十分了解,知道这位夫子不会说谎也不屑于说谎,既然他如此生硬的打断了自己提出的话题,这就意味着这位夫子对天下大事其实也有所了解,只是出于某些原因不肯告诉他罢了。
在这种情况下,蒙仲也就只能将疑惑藏在心里。
一晃眼六个月过去了,转眼便到了十月前后。
在此期间,蒙虎时常来庄子居探望他与蒙遂,顺便将有关于蒙伯的消息告诉蒙仲。
据蒙虎所打听到的消息,他宋国的军队此时已攻破了「南湖」,攻入了滕国境内。
在得知这件事后,蒙仲心中亦松了口气,毕竟在他看来,滕国唯一的优势就是地理优势,拥有「南湖」作为抗拒宋国军队的天然屏障,只要这道屏障被攻破,滕国离灭国恐怕也就不远了。
由于蒙虎的父亲蒙擎乃是蒙氏一族的家司马,而他叔父蒙挚则是蒙擎的辅佐,因此蒙虎当然有渠道得知外人所不知的事,比如说蒙虎偷偷告诉蒙仲,说蒙仲的兄长蒙伯迄今为止已经在战场上杀死了四名滕国的士卒。
在听到这个消息时,蒙仲着实愣了一下。
因为在他的印象中,他兄长蒙伯是一位很憨厚、很老实的人,很难想象那般憨厚、老实的人,到了战场亦会夺走他人的性命——虽然蒙仲也明白这是谁也无法逃离的必然,但他还是有些不适应。
但不管怎么样,从私心来说,蒙仲当然还是倾向于兄长能杀死敌兵而存活下来,虽然他也明白生命的可贵,但终归亲疏有别。
惠盎在书信中着重强调了这个观点。
与蒙仲所猜测的天下格局稍有区别,在惠盎这等宋王偃身边的重臣看来,眼下的天下格局,并非是「齐楚魏韩」四国对抗「秦赵宋」三国,而是「齐楚魏韩」四国对抗「秦赵宋燕」四国。
为何燕国会加入「秦赵宋」的阵营?
因为燕国与齐国有仇!
回溯十几年前,就在魏国国相公孙衍组织「七国合纵伐秦」这件举世瞩目的大事之后,燕国就发生了内乱。
这件事的起因在于「燕王哙」与当时燕国的国相「子之」。
燕王哙是一位“好贤”、“好仁”的君主,虽然谈不上是什么治国的明君,但却是一位宽厚的君主,并且希望得到一个好名声,他在位时听从了苏秦的弟弟苏代的劝告,倍加信任国相子之。
而在此期间,燕国的士大夫「鹿毛寿」对燕王哙说,您不如把国家让给国相子之。人们之所以称道尧为君贤圣,是因为他把天下让给了许由,许由没有接受,因此尧有了让天下的美名而实际上并没有失去天下。如果现在您把国家让给子之,子之一定不敢接受,这就表明您和尧有同样的高尚品德。
燕王哙觉得很有道理,便将燕国的政权都交给了国相子之,然而此举却给燕国埋下了祸根。
子之代燕王治理国家三年,燕王哙的太子「平」与将军「市被」起兵夺权,虽然最终被子之镇压,但也因此惹来了齐国的觊觎,齐宣王趁机派兵伐燕国,在短短五十日内就夺取了整个燕国,并还得燕王哙与国相子之皆死在乱军之中。
由于齐军攻入燕国时杀戮、抢掠,燕人纷纷自发抵制齐国军队。
而此时,燕王哙还有一个儿子「职」在韩国做人质,当赵国君主赵雍得知燕王哙、太子平皆死于内乱后,便派人说服韩国,护送「燕公子职」回燕国继位,即如今燕国的君主,即燕王职。
燕王职的王位,是赵国君主赵雍帮他争取到的,毕竟当初纵使燕国国人全部抵制齐国,但齐国的军队还是不肯退出燕国,直到遭到以赵国为首的中原诸国的联合反对,齐国军队这才不情不愿地退出燕国境内。
是故燕王职亲近赵国人憎恨齐国。
因此理所当然,燕国会加入赵国的阵营。
而秦国为何会跟赵国走在一起呢?原因很简单,在秦武王继位后,他的弟弟嬴稷在燕国为质子,谁也没想到年仅二十几岁的秦武王,竟会闲着没事跟大力士比试举鼎,更不可思议的是因此而身亡。
秦武王一死,由于前者还未留下子嗣,因而使秦国发生内乱,宣太后想立「公子芾」,惠文后想立的「公子壮」,而此时,赵国君主赵雍强势干涉秦国内事,支持远在燕国作为质子的「公子稷」。
秦国不想因为这件事而得罪赵国,免得出现内忧外患的局面,因此就同意了赵雍的意见,迎入了「公子稷」,即如今的秦王嬴稷(秦昭王)。
这件事后,「秦赵燕」三国暗下结盟,宋国其实是在燕国之后才加入到这个阵营的国家。
所以说,宋国也好,燕国也罢,都是「秦赵阵营」中用来牵制齐国的,谁让齐国是「齐楚魏韩」四国联盟的首领,是当今唯二的最强国家呢。
而「秦赵燕宋」四国结盟的事,庄子也是在看罢惠盎的书信后这才有所了解,可他的弟子蒙仲,却在几乎没有可靠消息来源的情况下,就能猜到「秦赵宋」三国结盟,这让庄子不得不为之惊讶,觉得此子看待事物的能力,当真是天下少有。
但在最终,庄子还是没有将自己所得知的消息告诉弟子,他不希望这名弟子为了世俗的纷争而分心,以至于耽误了学业,耽误了追寻大道。
「这并非你需要关心之事。」
庄子用竹牌告诫弟子道。
此时,蒙仲对庄子的性格已经十分了解,知道这位夫子不会说谎也不屑于说谎,既然他如此生硬的打断了自己提出的话题,这就意味着这位夫子对天下大事其实也有所了解,只是出于某些原因不肯告诉他罢了。
在这种情况下,蒙仲也就只能将疑惑藏在心里。
一晃眼六个月过去了,转眼便到了十月前后。
在此期间,蒙虎时常来庄子居探望他与蒙遂,顺便将有关于蒙伯的消息告诉蒙仲。
据蒙虎所打听到的消息,他宋国的军队此时已攻破了「南湖」,攻入了滕国境内。
在得知这件事后,蒙仲心中亦松了口气,毕竟在他看来,滕国唯一的优势就是地理优势,拥有「南湖」作为抗拒宋国军队的天然屏障,只要这道屏障被攻破,滕国离灭国恐怕也就不远了。
由于蒙虎的父亲蒙擎乃是蒙氏一族的家司马,而他叔父蒙挚则是蒙擎的辅佐,因此蒙虎当然有渠道得知外人所不知的事,比如说蒙虎偷偷告诉蒙仲,说蒙仲的兄长蒙伯迄今为止已经在战场上杀死了四名滕国的士卒。
在听到这个消息时,蒙仲着实愣了一下。
因为在他的印象中,他兄长蒙伯是一位很憨厚、很老实的人,很难想象那般憨厚、老实的人,到了战场亦会夺走他人的性命——虽然蒙仲也明白这是谁也无法逃离的必然,但他还是有些不适应。
但不管怎么样,从私心来说,蒙仲当然还是倾向于兄长能杀死敌兵而存活下来,虽然他也明白生命的可贵,但终归亲疏有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