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只有当既用眼睛去看、也用手去触摸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才是「坚白石」。
然而,这三者的「名(名称)」是不同的,能够说这三者其实是不同的物体么?
惠子的思想,即是研究物的“名”与“实”,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PS:公孙龙的「离坚白」论,就是割裂了惠子的坚白论思想,诡称「白石」与「坚石」是不同的物体,哪怕它们事实上同时出现在一件物品上。】
总的来说,惠子的「坚白论」还是比较简单朴实的。
相比之下,他提出的「合同异论」,那涉及的就广泛的多了。
惠子认为世上事物本身就有「同一」与「差别」的相对性。
他曾说过:「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拿马来喻,凡是属于马这一类动物都包括在内,这就是「大同」;而其中黑马、白马、大马、小马等等又有差别,这就叫「小同」。
由此他得出了“万物毕同”的结论,这样就把相同的事物和不同的事物都抽象地统一起来。
说到「合同异论」,就不能不提惠子的《遍为万物说》,这是《合同异》论著的基础。
据说当时在惠施与诸辩才于树底下高谈阔论时,有一名叫做「黄缭」的辩者曾提出一个问题,询问惠施「天地所以不坠不陷、风雨雷霆之故」。
惠施不假思索予以解答,且事后将这段回答记录下来,即《遍为万物说》。
事后惠施将这篇论著派人送往挚友庄子手中,美其名曰求斧正,实际无非就是向向庄子炫耀一下。
谁让惠施这位“辩遍天下无敌手”的辩者,却始终在庄子面前屡屡吃瘪,几乎没有取胜的时候呢?
庄子在收到惠施的《遍为万物说》后,去除糟粕,将惠子的十个命题保留了下来,即《历物十事》,记载于庄子所著的《天下篇》。
《历物十事》包括:
其一: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大到极点的东西已无外围可言,称之为‘大一’;小到极点的东西已无所包容,称之为‘小一’。)
其二: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
其三:天与地卑,山与泽平。
其四: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太阳刚刚正中就同时开始偏斜,各种物类刚刚产生就同时意味着已走向死亡。)
其五: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其六:南方无穷而有穷。
其七:今日适越而昔来。
今天到越国去又可以说成是昨天来到了越国。
其八:连环可解也。
连环本不可解但又可说是无时无刻不在销解。
其九: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也。
我知道天下的中心部位,可以说是在燕国的北边也可说是在越国的南方。
其十: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
广泛地爱护各种物类,因为天地间本来就是没有区别的整体。
名家的「名」,就是指概念。
比如说「正午」,它就是一个概念,当人报辰人喊出“正午了”这话时,其实就已经是下午了。
而接生婆喊出“孩子出生了”的时候,这个婴儿其实已经在死亡了。
相比较晦深的道家思想,名家的学论让庄子的弟子们感觉有趣,因为名家有许多有意思的辩论命题。
于是在庄子当日授业之后,诸子仍感觉意犹未尽,便在院内相互讨论,讨论名家提出的这些有趣的命题。
而让庄子颇感惊讶的是,他的弟子蒙仲似乎真的能理解惠子的《历物十事》的十个命题。
『世上果然有如此聪慧之人么?』
纵使是庄子,心中亦忍不住暗暗咋舌道。
而在旁的乐进甚至惊呼道:“阿仲,莫非你的才智竟在惠子之上么?”
庄子闻言皱了皱眉,不过却并未表露,只是静静看着蒙仲,看看后者将如何回答。
而此时蒙仲便笑着说道:“昔日有两个人试图渡河,第一个过河的人最慢,花了许久才到对岸,而后一个人则只花了一半的时间,于是前一人便问道:你对这条河流熟悉么?
后一人摇头说道:不熟悉。
前一人又问道:既然不熟悉,为何你只花了那么少的时间。
后一人便回答道:我之所以只花了那么少的时间,那是因为我是沿着你走过的路过河的。
……
我之所以能这么快看懂惠子的论著,是因为惠子已经把他的思想讲地很透彻了。”
诸子恍然大悟,在旁静静观瞧的庄子,亦微不可察地暗暗点了点头。
此时的庄子,对蒙仲已有极大的好感与期待。
当日的授业结束后,诸子仍感觉意犹未尽,便拉着蒙仲到院内继续辩论名家的那些命题。
乐进问蒙仲道:“卵有毛,何解?”
蒙仲毫不犹豫地答道:“卵(蛋)能孵禽,禽有毛,故卵有毛。”
向缭又问蒙仲道:“山有口,何解?”
蒙仲笑道:“山若无口,何来回响?”
乐续又问蒙仲道:“孤驹未尝有母,何解?”
蒙仲回答道:“在小马驹被称作孤驹的那一刻起,它就没有母亲了。”
然而,这三者的「名(名称)」是不同的,能够说这三者其实是不同的物体么?
惠子的思想,即是研究物的“名”与“实”,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PS:公孙龙的「离坚白」论,就是割裂了惠子的坚白论思想,诡称「白石」与「坚石」是不同的物体,哪怕它们事实上同时出现在一件物品上。】
总的来说,惠子的「坚白论」还是比较简单朴实的。
相比之下,他提出的「合同异论」,那涉及的就广泛的多了。
惠子认为世上事物本身就有「同一」与「差别」的相对性。
他曾说过:「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拿马来喻,凡是属于马这一类动物都包括在内,这就是「大同」;而其中黑马、白马、大马、小马等等又有差别,这就叫「小同」。
由此他得出了“万物毕同”的结论,这样就把相同的事物和不同的事物都抽象地统一起来。
说到「合同异论」,就不能不提惠子的《遍为万物说》,这是《合同异》论著的基础。
据说当时在惠施与诸辩才于树底下高谈阔论时,有一名叫做「黄缭」的辩者曾提出一个问题,询问惠施「天地所以不坠不陷、风雨雷霆之故」。
惠施不假思索予以解答,且事后将这段回答记录下来,即《遍为万物说》。
事后惠施将这篇论著派人送往挚友庄子手中,美其名曰求斧正,实际无非就是向向庄子炫耀一下。
谁让惠施这位“辩遍天下无敌手”的辩者,却始终在庄子面前屡屡吃瘪,几乎没有取胜的时候呢?
庄子在收到惠施的《遍为万物说》后,去除糟粕,将惠子的十个命题保留了下来,即《历物十事》,记载于庄子所著的《天下篇》。
《历物十事》包括:
其一: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大到极点的东西已无外围可言,称之为‘大一’;小到极点的东西已无所包容,称之为‘小一’。)
其二: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
其三:天与地卑,山与泽平。
其四: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太阳刚刚正中就同时开始偏斜,各种物类刚刚产生就同时意味着已走向死亡。)
其五: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其六:南方无穷而有穷。
其七:今日适越而昔来。
今天到越国去又可以说成是昨天来到了越国。
其八:连环可解也。
连环本不可解但又可说是无时无刻不在销解。
其九: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也。
我知道天下的中心部位,可以说是在燕国的北边也可说是在越国的南方。
其十: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
广泛地爱护各种物类,因为天地间本来就是没有区别的整体。
名家的「名」,就是指概念。
比如说「正午」,它就是一个概念,当人报辰人喊出“正午了”这话时,其实就已经是下午了。
而接生婆喊出“孩子出生了”的时候,这个婴儿其实已经在死亡了。
相比较晦深的道家思想,名家的学论让庄子的弟子们感觉有趣,因为名家有许多有意思的辩论命题。
于是在庄子当日授业之后,诸子仍感觉意犹未尽,便在院内相互讨论,讨论名家提出的这些有趣的命题。
而让庄子颇感惊讶的是,他的弟子蒙仲似乎真的能理解惠子的《历物十事》的十个命题。
『世上果然有如此聪慧之人么?』
纵使是庄子,心中亦忍不住暗暗咋舌道。
而在旁的乐进甚至惊呼道:“阿仲,莫非你的才智竟在惠子之上么?”
庄子闻言皱了皱眉,不过却并未表露,只是静静看着蒙仲,看看后者将如何回答。
而此时蒙仲便笑着说道:“昔日有两个人试图渡河,第一个过河的人最慢,花了许久才到对岸,而后一个人则只花了一半的时间,于是前一人便问道:你对这条河流熟悉么?
后一人摇头说道:不熟悉。
前一人又问道:既然不熟悉,为何你只花了那么少的时间。
后一人便回答道:我之所以只花了那么少的时间,那是因为我是沿着你走过的路过河的。
……
我之所以能这么快看懂惠子的论著,是因为惠子已经把他的思想讲地很透彻了。”
诸子恍然大悟,在旁静静观瞧的庄子,亦微不可察地暗暗点了点头。
此时的庄子,对蒙仲已有极大的好感与期待。
当日的授业结束后,诸子仍感觉意犹未尽,便拉着蒙仲到院内继续辩论名家的那些命题。
乐进问蒙仲道:“卵有毛,何解?”
蒙仲毫不犹豫地答道:“卵(蛋)能孵禽,禽有毛,故卵有毛。”
向缭又问蒙仲道:“山有口,何解?”
蒙仲笑道:“山若无口,何来回响?”
乐续又问蒙仲道:“孤驹未尝有母,何解?”
蒙仲回答道:“在小马驹被称作孤驹的那一刻起,它就没有母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