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9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庞统苦笑说道:“陛下和当年一模一样,这么多年没有丝毫的变化。”

  刘璋摸着下巴说道:“其实有变帅了,只是你没有发觉。”庞统脸一黑,他知道自己丑。诸葛亮脸一黑,帝王的威严呢?

  这时一边的诸葛亮才说道:“陛下,臣还是不明白当年陛下为何要攻打西凉?”诸葛亮想不明白,为何刘璋不走夷陵直接攻打荆州,而是绕道去打西凉?作为一个聪明人,诸葛亮比来比去都觉得为了一个马超不值得。

  刘璋很无奈:“因为其他人打不过,再说了西凉的机会很好啊。顺道就拿下了,为何不顺手拿下呢?孔明这些年在荆州过的怎么样?长安已经等你多时了,你却迟迟没有去啊?”刘璋调侃了他一句,诸葛亮升级有点慢。现在国内一片安稳,正是诸葛亮大展才华的时刻。从新敲定律法,更进一步发展内政。

  六百零九罗马崩坏的前奏

  诸葛亮有点窘迫的,本来世道不是一个依靠着名气和才气传播的。靠着举孝廉之类的事情,可是现在就有点郁闷了。讲究一个实干为主,他们这种没有什么功绩的人不好混了啊?以前荆州的几个郡守都不是什么大才的人,可是现在靠着执行法正的命令而受到人们的赞颂。反而诸葛亮这种原本有才的人,却变成了沽名钓誉之辈心好疼……

  “陛下亮自负学富五车,可是现在的天下行商之人却越来越富裕了。自周有训,商贾不可行。陛下却大行其道,可天下并没有糟乱。相反商贾带来的好处清晰可见,而为何之前历朝却从来没有这般过?”

  刘璋无语:“以前的茶好喝还是现在的茶好喝?”看着诸葛亮点头,刘璋又说道:“水没有变料变了,所以茶更好喝。商人没有错,错的是执政的方式。历代的朝廷只看到了坏处,看不到好处。可事实上,哪有那么多的坏处呢?一切都在于执政者的施为,孔明将来你可是要执掌一方甚至成为朝廷的重臣,你做好准备了吗?”

  道理似乎是这个道理,可似乎又什么都没有讲,感觉很有理可又很废话。不过能去长安就很好了,只有去过长安的官员才能执政一方:“臣愿意前往……”诸葛亮还没有去过长安,对于世人口中的长安已经期待已久。

  一边的庞统也跟着说道:“陛下…臣呢?不如派臣去罗马吧?”庞统早些年就喜欢四处流窜,现在看到了国内已经安稳立刻就有了想要外出的心思。

  刘璋瞄了他一眼说道:“罗马的使者就在长安,你前去把他们的语言学会,朕就给你派遣个差事。顺道给你一个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亲自带兵扫灭一国如何?”阿拉伯国传递出来的一个很有意思的教派,***当然你也可以称之为***的前身或者绿绿?刘璋没有歧视他们的意思,只是不想让他们再存在了而已。

  庞统立刻喜滋滋的说道:“陛下放心,臣必然做到。”统兵打仗才是庞统的追求,每日处理政务可不是他的首选。

  刘璋瞄了他一眼没好气的说道:“别以为只是打仗,你负责的事情多着呢。这点你回头去向几位大人学习一下……”不可否认别人的才华,当然有些事必须要做了才知道。

  一边的黄承彦却是说道:“陛下是不是太急了?”人老了做事要稳,黄承彦觉得他们应该要在历练一番才能去长安。

  刘璋打了个哈欠说道:“上菜上菜要饿死了……”没什么好说的,差不多意思意思就行了。到了现在这个阶段,其余的事情已经不重要了。

  刘璋在荆州只是随便看看,反正对于刘璋而言在那里区别都不大。自己没有威严在哪里都管不住国家,可是自己有了威严在那里效果都是一样的。荆州发展越来越快,荆州制造也颇有名声了。

  事实上到了今天,商人更喜欢来荆州进货,然后卖到了各地。当然对于荆州的管理,刘璋也要求的越发严格了。这点法正还是颇有手段了,刘璋坐镇这里也确保了天子脚下没有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

  国内的事情趋于安稳,那么自然是国外的事情了。莫米亚一路乘船回到了罗马,她要把自己看到的东西告诉自己的父皇卡拉卡拉。毕竟大汉太强大了,当然她也有了自己的小心思。卡拉卡拉让她去大汉不是没有道理的,联姻从古至今都是最好的办法。哪怕是对方皇帝是老头子,也可以考虑嫁给候选人,这就是所谓的国家友谊。

  莫尼亚回来的时候,带回来了大量的书籍。其中漫画书占据了八成,这东西在罗马一定可以卖出一个很好的价格。不过卡拉卡拉不关心这个,他只是关心大汉究竟强大不强大,究竟有没有能力攻打罗马?

  “父皇,大汉有太多的奇物了。那种不需要马匹就可以跑的飞快的车子,日夜可以不停的飞驰。大汉的国土全部是陆地,他们的粮食多的吃不完,哪怕是百姓也可以顿顿有肉。我看到过那里的牛羊都在一种养殖场里面专门养殖,用来供养整个大汉。最可怕的是那里的人很多,整个罗马的原有公民肯定不如大汉多。那里到处都充斥着财富,百姓们清早起来就做工,日落下工休息。整个国家充斥了活力,宛如那个帝王一样年轻。”

  莫米亚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以及猜测的全部说了出来,对于那个国家她只是待了几天就喜欢上了。那里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以至于莫米亚还没有玩够就不得不回来了。回来之后,她发现汉人的影响力太大了,国内这里都有了汉人的影响?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