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眼看自己的刀就可以架在皇甫靖宗的脖子上,张兆兴心中一片欢腾。
可是,还没等他自己高兴多久,就看到皇甫靖宗一脸讥笑的看着自己。
张兆兴的心中一沉:“不好!”
随后,只听到围墙上传来“嗖”的一声,紧接着就是一声金铁交击声。
随着这一声,张兆兴感到自己手里的匕首上,突然传来一股巨大的力量,震的自己虎口发麻,一下没用上劲儿,匕首就掉在了地上。
皇甫靖宗趁机一脚踹在了张兆兴的肚子上,张兆兴吃不住痛,“扑通”的就捂着肚子跪倒在皇甫靖宗面前。
几个府兵迅速围上去,控制了张兆兴。
张兆兴不甘的朝墙头看去,只见墙头上坐着三人,正是刚刚跑出去的杨清源、毛晋和宁轩翰。
由于杨清源他们现在的官职并不大,所以根本没有机会跟张兆兴认识,张兆兴自然也就不知道眼前的这三个人是谁。
但是看这三人身手不凡,想来应该是文王的人。
张兆兴自知大势已去,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全部带走!”
皇甫靖宗一声令下,府兵架起张兆兴和那几个吐蕃的人,就往京兆府尹走去,并留下几人,守住张府的各个出入口,以免有人逃脱。
京兆尹还在睡梦中呢,就被自己的手下给叫醒了,这半夜三更的,睡的正香呢,本来正要发火,一听说是文王来了,则是赶紧起床。
来到前厅,看见张兆兴这个礼部尚书跪在堂前,不由得大惊失色。
待询问了详细的细节,京兆府尹马上立案调查,并连夜通知了刑部。
新上任的刑部尚书接道这个消息后,自然是明白这是皇甫靖宗的意思,于是,深夜进宫,面见皇帝。
礼部尚书勾结外邦,在自己的府里被抓了个现行,这事实在是太大了,也只有皇帝才能下令进行下一步的动作。
皇帝得知此事后,差点没气死。
自己负责与外邦联络的礼部尚书,竟然和外邦勾结在一起,还要图谋自己的江山,这让皇甫瑞如何不气。
但是这件事关系到两个国家之间的安稳,尤其是还有几个外邦的在自己手里,必须要处理得体,否则容易引发战争。
于是,这件事,就全权交给皇甫靖宗来处理,毕竟是他发现的。
而此时,厉王和太子也都得到了消息,对于他们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这表明,太子和厉王,在朝堂之上的势力,已经土崩瓦解。
而直到现在,他们才终于清楚的认识到,原来皇甫靖宗一直都在暗中调查着自己这边的人,只是自己一时大意,根本就没有注意到。
但是现在,后悔已经晚了。
在把事情全权交给皇甫靖宗后,皇甫瑞回到了自己的寝宫。
回想起这一段时间以来,自己的六个尚书竟然全都出了问题,皇甫瑞越想越气,不由得气血攻心,喉头一堵,一口鲜血喷了出来。
朝中重臣连番的出事,加上皇甫瑞自身也已经年老,终于是支撑不住,病倒了。
照理说,皇帝病倒了,应该是太子监国。
可是皇甫瑞没有这样决定,他却让皇甫靖宗来辅理朝政。
要知道,现在整个朝中的六部,全部都已经是皇甫靖宗的支持着,所以基本上皇甫靖宗说什么,他们都是一口答应。
而张兆兴因为叛国,全家被收押,罚没全部家产,秋后诛灭九族。
至于那几个吐蕃国的重臣,虽然涉嫌蛊惑别国重臣,意图分裂他国,但是此时,国内政局不稳,不宜起刀兵,只好是遣送回吐蕃。
太子和厉王眼看着事情不对,两人聚集在一起,开始商量着以后的对策。
两人经过密谋,决定趁着皇帝病倒,由厉王带着自己的部队,以勤王的名义,杀向京城,太子则留在京城做内应,两人里应外合,一定能夺下皇位,到时候平分天下。
厉王在南方的部队,也已经变成只听命厉王一人。
所以,不管有没有虎符,厉王都能调动,更何况,厉王还有皇子的身份。
于是,在一个深夜,厉王悄悄起身,不带任何的随从和下人,偷偷往南方赶去,纠结自己的部队,随后化整为零,分队从南方想着京城进军。
一场腥风血雨,似乎就要挂起来了。
(本章完)
1/11 13:17:09|48785181
第264章 厉王要造反
"厉王自己也整装出发,一身盔甲,胯下踏云骓,手上一把战天槊,带着先头部队,大约三千骑兵,先往京城方向而去。
厉王昼伏夜行,加紧赶路,所选的都是城边小路,不是大路,所以这一路以来,都没有被守城的官兵发现。
紧接着,厉王的其他部队,则是分散开来分别停在了沿途的城池里。
厉王已经做好了准备,如果自己能顺利勤王,逼着皇帝把皇位让给自己,那这些部队就不用北上,返回南方继续镇守。
可如果失败了,这些士兵就立刻就地造反,夺下城池,最后和皇帝划江而治,分管南北。
厉王本以为自己的这个举动,京城一时间应该收不到消息。
可巧的是,厉王的部队在经过江州的时候,刚刚好被花镇海看到了。
这一天,花镇海因为来设立在江州的“凌云阁”时差这个月的收入,到了晚上却睡不着,想着要去城外走走,散散心。
可是,还没等他自己高兴多久,就看到皇甫靖宗一脸讥笑的看着自己。
张兆兴的心中一沉:“不好!”
随后,只听到围墙上传来“嗖”的一声,紧接着就是一声金铁交击声。
随着这一声,张兆兴感到自己手里的匕首上,突然传来一股巨大的力量,震的自己虎口发麻,一下没用上劲儿,匕首就掉在了地上。
皇甫靖宗趁机一脚踹在了张兆兴的肚子上,张兆兴吃不住痛,“扑通”的就捂着肚子跪倒在皇甫靖宗面前。
几个府兵迅速围上去,控制了张兆兴。
张兆兴不甘的朝墙头看去,只见墙头上坐着三人,正是刚刚跑出去的杨清源、毛晋和宁轩翰。
由于杨清源他们现在的官职并不大,所以根本没有机会跟张兆兴认识,张兆兴自然也就不知道眼前的这三个人是谁。
但是看这三人身手不凡,想来应该是文王的人。
张兆兴自知大势已去,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全部带走!”
皇甫靖宗一声令下,府兵架起张兆兴和那几个吐蕃的人,就往京兆府尹走去,并留下几人,守住张府的各个出入口,以免有人逃脱。
京兆尹还在睡梦中呢,就被自己的手下给叫醒了,这半夜三更的,睡的正香呢,本来正要发火,一听说是文王来了,则是赶紧起床。
来到前厅,看见张兆兴这个礼部尚书跪在堂前,不由得大惊失色。
待询问了详细的细节,京兆府尹马上立案调查,并连夜通知了刑部。
新上任的刑部尚书接道这个消息后,自然是明白这是皇甫靖宗的意思,于是,深夜进宫,面见皇帝。
礼部尚书勾结外邦,在自己的府里被抓了个现行,这事实在是太大了,也只有皇帝才能下令进行下一步的动作。
皇帝得知此事后,差点没气死。
自己负责与外邦联络的礼部尚书,竟然和外邦勾结在一起,还要图谋自己的江山,这让皇甫瑞如何不气。
但是这件事关系到两个国家之间的安稳,尤其是还有几个外邦的在自己手里,必须要处理得体,否则容易引发战争。
于是,这件事,就全权交给皇甫靖宗来处理,毕竟是他发现的。
而此时,厉王和太子也都得到了消息,对于他们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这表明,太子和厉王,在朝堂之上的势力,已经土崩瓦解。
而直到现在,他们才终于清楚的认识到,原来皇甫靖宗一直都在暗中调查着自己这边的人,只是自己一时大意,根本就没有注意到。
但是现在,后悔已经晚了。
在把事情全权交给皇甫靖宗后,皇甫瑞回到了自己的寝宫。
回想起这一段时间以来,自己的六个尚书竟然全都出了问题,皇甫瑞越想越气,不由得气血攻心,喉头一堵,一口鲜血喷了出来。
朝中重臣连番的出事,加上皇甫瑞自身也已经年老,终于是支撑不住,病倒了。
照理说,皇帝病倒了,应该是太子监国。
可是皇甫瑞没有这样决定,他却让皇甫靖宗来辅理朝政。
要知道,现在整个朝中的六部,全部都已经是皇甫靖宗的支持着,所以基本上皇甫靖宗说什么,他们都是一口答应。
而张兆兴因为叛国,全家被收押,罚没全部家产,秋后诛灭九族。
至于那几个吐蕃国的重臣,虽然涉嫌蛊惑别国重臣,意图分裂他国,但是此时,国内政局不稳,不宜起刀兵,只好是遣送回吐蕃。
太子和厉王眼看着事情不对,两人聚集在一起,开始商量着以后的对策。
两人经过密谋,决定趁着皇帝病倒,由厉王带着自己的部队,以勤王的名义,杀向京城,太子则留在京城做内应,两人里应外合,一定能夺下皇位,到时候平分天下。
厉王在南方的部队,也已经变成只听命厉王一人。
所以,不管有没有虎符,厉王都能调动,更何况,厉王还有皇子的身份。
于是,在一个深夜,厉王悄悄起身,不带任何的随从和下人,偷偷往南方赶去,纠结自己的部队,随后化整为零,分队从南方想着京城进军。
一场腥风血雨,似乎就要挂起来了。
(本章完)
1/11 13:17:09|48785181
第264章 厉王要造反
"厉王自己也整装出发,一身盔甲,胯下踏云骓,手上一把战天槊,带着先头部队,大约三千骑兵,先往京城方向而去。
厉王昼伏夜行,加紧赶路,所选的都是城边小路,不是大路,所以这一路以来,都没有被守城的官兵发现。
紧接着,厉王的其他部队,则是分散开来分别停在了沿途的城池里。
厉王已经做好了准备,如果自己能顺利勤王,逼着皇帝把皇位让给自己,那这些部队就不用北上,返回南方继续镇守。
可如果失败了,这些士兵就立刻就地造反,夺下城池,最后和皇帝划江而治,分管南北。
厉王本以为自己的这个举动,京城一时间应该收不到消息。
可巧的是,厉王的部队在经过江州的时候,刚刚好被花镇海看到了。
这一天,花镇海因为来设立在江州的“凌云阁”时差这个月的收入,到了晚上却睡不着,想着要去城外走走,散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