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知道了。所以说,国家富足,不一定就安全,国家贫穷,不一定就有危险; 兵多不一定就能取胜,兵少也不一定就会失败。决定胜败与安危的关键在于 掌握用兵的规律。敌军兵多,可以使敌军分散而不能相互救援,使敌军…… 虽然铠甲坚固,兵器锐利,却不能发挥威力,军兵勇敢却不能保卫他们的将 领,这就是掌握了致胜的途径了。 所以说,英明的君王和懂得用兵规律的将领必定事先……交战之前就有 把握取胜,这样的君王和将领就能万无一失;而在交战之中能取胜,出兵之 后能建功立业,退兵之时不受损伤的将领,那就只能算是明白用兵的人而已。 (中间三行散简文字残缺,无法译出) ……使敌军疲劳,就可以便放军全军将士完全丧失斗志,那么,就有战 胜敌军的把握了。所以钳制敌军左翼而攻击敌军右翼,就是要使其右翼失败 时,左翼不能救援;钳制敌军右翼而攻击其左翼的战法,也是要使得放军左 翼失败时右翼不能相救。这样作战,就是要使得敌军只能坐而待毙,不敢主 动出去,只敢远避而不敢交锋,造成敌军近处兵力少,不够用,远处的兵力 分散,不能支援,……[解析] 这篇文章从题目看是论述防御和进攻的,但其重点却在论述统兵将领的 指挥艺术,从主,客两军的态势。讲到善于利用地形地利;从主、客两军的 兵力对比,讲到善分散敌军兵力、抑制敌军将领等指挥素质,最终进入本文 论述的中心——用兵的规律。孙膑连用了三个设问句:兵多就能取胜吗?富 足就能取胜吗?兵器锐利、铠甲坚固就能取胜吗?接着又用三个十分浅显, 可以使人一目了然的回答,说明不能依表面的强大决定胜负。在此基础上提 出了自己的论点:懂得用兵规律,事先就有胜利把握的将领,才是真正会用 兵的将领;而在战事开始后才能因应取胜或避免损失的将领,也只能算刚入 门的将领。文章没有提战事开始后也不能因应取胜或避免损失的将领,大概 孙膑觉得这种庸将不值一提吧!从全文的逻辑和论述方法,可以很清楚地看 出,孙膑所极力推崇的是那种“有功于未战之前”的精通兵法的“知道之将”。 当然,这很难达到,但却是从事军事指挥的人应有的奋斗目标,而且不仅是 统兵将领,就是各行各业的领导人又何尝不应成为精通本行的专家,确保他 们所从事的事业万无一失呢? 诸葛亮、周瑜、曹操都称得上著名的军事家,但在赤壁大战中就显出其 高下了。先看诸葛亮和周瑜,面对曹操号称百万雄师下江南的严重威胁,他 们二人的认识和主张基本一样,先是诸葛亮出使东吴,舌战群儒以及面见孙 权的一番论述,十分透彻地说明了曹操貌似强大,实际上并非不可战胜。请 看诸葛亮向孙权作的一番分析: “刘豫州虽然刚刚败过,但是关云长还带领 精兵万人,刘琦率领的江夏战士也不少于万人。曹操的兵虽多,但从远道而 来,已是疲劳不堪。新近追赶刘豫州,曹军兵将轻装骑马,一天一夜跑三百 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 ‘强弩之末,连丝绸那么薄也穿不透了’。再说,北 方人又不习惯水战。荆州的百姓归附曹操,是形势所迫,并不是他们的本心。 现在将军如能和刘豫州同心协力,那打败曹操是毫无问题的。曹操兵败,必 定回北方去,那时荆州、东吴的力量就强大了,三足鼎立的形势就会形成。 成功与失败的机会,就在今天。请将军定夺!”孙权听了这一番分析,十分 高兴地说: “先生一番话,使我茅塞顿开。我的主意定了,再没有什么疑虑 了!今天就商议起兵,一起消灭曹操!”再看周瑜的一番分析: “曹操虽然 打着汉朝丞相的名号,实质上是汉朝的奸贼!将军凭着神武雄才,依仗父兄
创下的基业,据有江东,武器精良,粮食充足,正应该横扫天下,替国家清 除残暴的奸贼,怎么能去投降呢?再说,曹操现在来这里,犯了兵家的许多 忌讳:北方尚没有平定,马腾、韩遂是他后方的隐患,曹操却长时间南征, 这是犯的一忌;北方军士不熟悉水战,曹操舍弃马匹,依靠船只来和东吴争 斗,这是犯的二忌;现在正是严冬酷寒,曹军的马匹没有草料,这是犯的三 忌;驱赶中原士兵,远道跋涉江河湖泊,他们水土不服,很多人生病,这是 犯的四忌。曹操犯了这么多忌,尽管军兵人数多,也是必败无疑!将军捉拿 曹操,现在正是良机。请派给我精兵数万,进驻夏口,我替将军打败曹操!” 从诸葛亮和周瑜的分析,可以看出.他们两人都能认清曹操的本质弱点,从而 预见是可以战胜的;但如何战胜曹操,二人的看法却不尽相同,诸葛亮强调 的是刘备和孙权联合,并进而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周瑜强调的却只是江东武 器精良,粮食充足,东吴一家单独横扫天下,并保证他自己领几万兵就可以 打败曹操。一对比就分出了高下:在分析曹操本质上,两人一样,而在战胜 曹操的办法上,诸葛亮的刘、孙联合,三足鼎立就更符合客观实际,后来的 历史进程也证明了诸葛亮的预见;周瑜的主张就显得片面而且有些狂妄了。 如果真是独力抗曹,那结果还真难说哩。 再从破曹的战略战术看,二人约定各自写在手心上,结果二人伸出手一 看,都不禁大笑起来,原来二人写的是同一个字—— “火”。可见英雄所见 略同。在如何实施火攻灭曹上,诸葛亮解决了两个常人难于解决的难题,充 分展示了他的才华。这两件事是借箭和借东风,都是取胜必不可少的条件。 先说借箭。一天周瑜聚将议事,也派人把诸葛亮请去。当诸葛亮进帐坐 定后,周瑜问诸葛亮: “水路交兵,首要的武器该用什么?”诸葛亮回答: “弓箭。”周瑜说:“先生的话跟我的想法完全一样。只是现在军中正缺箭 用,请先生监造10万枝箭,作应敌之用。这是公事,请先生千万别推辞。” 诸葛亮说: “都督委派,自然应该效劳。我大胆请问,什么时候要?”周瑜 说: “10天内能完成吗?”诸葛亮说:“曹操大军近日就要来,如等10天, 必定误事。”周瑜问: “据先生想,几天能造好?”诸葛亮说:“只用三天 就行了。”周瑜说: “军中无戏言!”诸葛亮说:“怎敢戏弄都督!我愿立 军令状:如三天办不成,甘愿受重罚!”周瑜正想借机除掉诸葛亮,听了不 禁大喜,便当场立了军令状,又摆酒招待诸葛亮。诸葛亮说: “从明天开始 造,等到第三天可以派五百名士兵到江边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告辞 走了。周瑜说: “他自己送死,并不是我逼他。这次他当众立了文书,就算 他生出双翅,也飞不走了。”又吩咐军匠拖延,物资也不给准备。 鲁肃奉周瑜令去探听消息,诸葛亮埋怨他把以前的谈话内容告诉周瑜, 引起周瑜妒忌,所以要害他。接着又说: “请你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派 30名军士,船上都用青布围上。扎一千多个草靶子排在两边。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包管有10万枝箭。只是,再不能让公瑾知道。要是让他知道了,我的 计就完了!”鲁肃是力主联合抗曹的,人也较为憨厚,便替诸葛亮准备了船 只,并替他保密。周瑜听说诸葛亮第一天没动静,第二天仍没动静,也是疑 惑不解。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诸葛亮才秘密把鲁肃请到船上,说:“特 地请你一同去取箭!”鲁肃疑惑不解,问道: “到哪儿去取?”诸葛亮说: “你别问,去了就知道了。”诸葛亮下令,把20只船用长绳连结起来,直接 向北岸前进。这天夜里,大雾迷天,长江上面,雾气更浓,对面都看不见人。 诸葛亮催船快走,五更时分,船已接近曹军水寨。诸葛亮让把船只头朝西尾
创下的基业,据有江东,武器精良,粮食充足,正应该横扫天下,替国家清 除残暴的奸贼,怎么能去投降呢?再说,曹操现在来这里,犯了兵家的许多 忌讳:北方尚没有平定,马腾、韩遂是他后方的隐患,曹操却长时间南征, 这是犯的一忌;北方军士不熟悉水战,曹操舍弃马匹,依靠船只来和东吴争 斗,这是犯的二忌;现在正是严冬酷寒,曹军的马匹没有草料,这是犯的三 忌;驱赶中原士兵,远道跋涉江河湖泊,他们水土不服,很多人生病,这是 犯的四忌。曹操犯了这么多忌,尽管军兵人数多,也是必败无疑!将军捉拿 曹操,现在正是良机。请派给我精兵数万,进驻夏口,我替将军打败曹操!” 从诸葛亮和周瑜的分析,可以看出.他们两人都能认清曹操的本质弱点,从而 预见是可以战胜的;但如何战胜曹操,二人的看法却不尽相同,诸葛亮强调 的是刘备和孙权联合,并进而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周瑜强调的却只是江东武 器精良,粮食充足,东吴一家单独横扫天下,并保证他自己领几万兵就可以 打败曹操。一对比就分出了高下:在分析曹操本质上,两人一样,而在战胜 曹操的办法上,诸葛亮的刘、孙联合,三足鼎立就更符合客观实际,后来的 历史进程也证明了诸葛亮的预见;周瑜的主张就显得片面而且有些狂妄了。 如果真是独力抗曹,那结果还真难说哩。 再从破曹的战略战术看,二人约定各自写在手心上,结果二人伸出手一 看,都不禁大笑起来,原来二人写的是同一个字—— “火”。可见英雄所见 略同。在如何实施火攻灭曹上,诸葛亮解决了两个常人难于解决的难题,充 分展示了他的才华。这两件事是借箭和借东风,都是取胜必不可少的条件。 先说借箭。一天周瑜聚将议事,也派人把诸葛亮请去。当诸葛亮进帐坐 定后,周瑜问诸葛亮: “水路交兵,首要的武器该用什么?”诸葛亮回答: “弓箭。”周瑜说:“先生的话跟我的想法完全一样。只是现在军中正缺箭 用,请先生监造10万枝箭,作应敌之用。这是公事,请先生千万别推辞。” 诸葛亮说: “都督委派,自然应该效劳。我大胆请问,什么时候要?”周瑜 说: “10天内能完成吗?”诸葛亮说:“曹操大军近日就要来,如等10天, 必定误事。”周瑜问: “据先生想,几天能造好?”诸葛亮说:“只用三天 就行了。”周瑜说: “军中无戏言!”诸葛亮说:“怎敢戏弄都督!我愿立 军令状:如三天办不成,甘愿受重罚!”周瑜正想借机除掉诸葛亮,听了不 禁大喜,便当场立了军令状,又摆酒招待诸葛亮。诸葛亮说: “从明天开始 造,等到第三天可以派五百名士兵到江边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告辞 走了。周瑜说: “他自己送死,并不是我逼他。这次他当众立了文书,就算 他生出双翅,也飞不走了。”又吩咐军匠拖延,物资也不给准备。 鲁肃奉周瑜令去探听消息,诸葛亮埋怨他把以前的谈话内容告诉周瑜, 引起周瑜妒忌,所以要害他。接着又说: “请你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派 30名军士,船上都用青布围上。扎一千多个草靶子排在两边。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包管有10万枝箭。只是,再不能让公瑾知道。要是让他知道了,我的 计就完了!”鲁肃是力主联合抗曹的,人也较为憨厚,便替诸葛亮准备了船 只,并替他保密。周瑜听说诸葛亮第一天没动静,第二天仍没动静,也是疑 惑不解。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诸葛亮才秘密把鲁肃请到船上,说:“特 地请你一同去取箭!”鲁肃疑惑不解,问道: “到哪儿去取?”诸葛亮说: “你别问,去了就知道了。”诸葛亮下令,把20只船用长绳连结起来,直接 向北岸前进。这天夜里,大雾迷天,长江上面,雾气更浓,对面都看不见人。 诸葛亮催船快走,五更时分,船已接近曹军水寨。诸葛亮让把船只头朝西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