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连吃败仗,现在哪里敢再出战!”当时正值盛夏,暑热难当,蜀军攻不下, 吴军又不出战,刘备就下令把营地移到山林茂盛、靠近溪涧的地方,想等夏 天过去再用兵。刘备身边的文武官员还齐声称贺: “陛下神机妙算,众臣比 不上!”其实,刘备的决策正如陆逊预计的一样,蜀军的灾难不远了。当然, 刘备身边还有人比较明智,马良就提请刘备把移营情况画成图本,送去向孔 明征求意见。谁知刘备却说, “我也懂得兵法,何必又去问丞相呢?”马良 再三苦劝,刘备才让马良画成图本去问孔明。孔明看完图本,当即拍案叫苦: “是谁让主上这样扎寨?这个人该斩!”马良说明是刘备自己,孔明无奈叹 道: “汉朝的气数完了!” 就在刘备移营开始时,陆逊得报,不禁大喜,当即派人去向孙权报告, 指日可以打败刘备,请孙权派大军接应。 蜀军移营完毕,只顾在荫凉之处休息,军心已经懈怠。这时,陆逊调兵 遣将,在一天夜里,施用火攻之计,火烧蜀军营寨。蜀军没有防备,营寨又 在树林之中,四处起火,顷刻之间就成了一片火海。吴军趁机东冲西杀,蜀 军早已乱了,哪还有还手之力。刘备得到张苞、傅彤拼死保护,又得到关兴、 赵云一次次救授,才算脱出重围,侥幸不死。这一仗,70万蜀军几乎全军覆 没。刘备又伤心又惭愧,终于一病不起,自觉无颜回去见群臣,最后死在白 帝城。 从这两个事例,我们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出, “天时、地利、人和”在用 兵之中是多么重要。诸葛亮在治理好西川之后,又在孟获先发动叛乱时,出 兵平南,可说是顺应形势,符合民心,得了天时、人和之利。在平蛮中,诸 葛亮坚持攻心为上,不但优待广大蛮兵,对孟获也是七擒七纵,因而大得南 蛮上下之心,所以蛮族许多首领,甚至连孟获的哥哥孟节都转而支持诸葛亮, 帮助诸葛亮。在平南的进程中,诸葛亮在天时、人和方面的优势更是不断增 强。在利用地利上,诸葛亮也是十分出色,他礼聘吕凯作行军向导。吕凯十 分熟悉蛮区情况,他把绘制的 《平蛮指掌图》献给诸葛亮,并且一路毫不保 留地提供情况。诸葛亮特别重视现场侦察,他不止一次亲自侦察地形,了解 情况,所以他能做到用兵如神。就拿火烧藤甲军来说,他利用地利可说是妙 极了,他让魏延连输15阵,弃七座寨栅,顺利地把敌军引入两边全是光峭石 壁的盘蛇谷,然后用从两边山上扔下的火把把事先准备的黑油柜车引燃。一 时间柜车中的地雷爆炸,火光四处飞,那些敌军身上披的用油浸过的藤甲见 火就着,敌军又无处逃,无处躲,只有被烧死的份儿。这石壁夹峙的山谷, 确实是火烧藤甲军最理想的地方。诸葛亮平南,可说是天时、地利、人和全 得了,因而大获全胜。 反观刘备讨代东吴,他只从兄弟感情出发,完全不顾当时魏、蜀、吴之 间的形势大局,把矛头指向本该联合的东吴,这首先就有背大势,失了最根 本的天时,他又不听众臣苦谏,一意孤行,在内部虽还不致失去人心,但对 士气总不会毫无影响。再说,盛夏用兵,天时也不利。在具体指挥上,他骄 傲自满,轻敌麻痹,不肯听马良忠告,在树林中连营七百里,更是犯了兵家 大忌,完全失了地利。刘备伐吴,天时、地利、人和全失,哪能不败。 从以上两例的鲜明对比中,我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到,一个聪明的军事家, 能够百战百胜,就在于他懂得天时、地利、人和的重要,并且善于把握和运 用天时、地利、人和之利。 其实,天时、地利、人和,不仅用兵要讲,从政、经商、务工等等,也
都得讲,一个聪明的事业家就必须像聪明的军事家那样顺应时势,合乎民心, 因势利导,发挥优势,从而取得成功。不管客观条件,盲目蛮干,没有不失 败的。
八 阵 [原文] 孙子曰:智不足,将兵,自恃也。勇不足,将兵,自广也。不知道,数 战不足,将兵,幸也。夫安万乘国,广万乘王,全万乘之民命者,唯知道。 知道者,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敌之情,阵则知八 阵之经,见胜而战,弗见而诤,此王者之将也。 孙子曰:用八阵战者,因地之利,用八阵之宜。用阵三分,诲阵有锋, 诲锋有后,皆侍令而动。斗一,守二。以一侵敌,以二收。敌弱以乱,先其 选卒以乘之。敌强以治,先其下卒以诱之。车骑与战者,分以为三,一在于 右,一在于左,一在于后。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厄则多其弩。险易必 知生地、死地,居生击死。 [译文] 孙膑说: “智谋不足的人统兵,只不过是自傲。勇气不足的人统兵,只 能自己为自己宽心。不懂兵法,又没有一定实战经验的人统兵,那就只能靠 侥幸了。若要保证一个万乘大国的安宁,扩大万乘大国的统辖范围,保全万 乘大国百姓的生命安全,那就只能依靠懂得用兵规律的人了。所谓懂得用兵 规律的人,那就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国内深得民心。对外要熟知敌情, 布阵要懂得八种兵阵的要领,预见到必胜而出战,没有胜利的把握则避免出 战。只有这样的人才是足当重任的将领。” 孙膑说: “用八种兵阵作战的将领,要善于利用地形条件,选用合适的 阵势。布阵时要把兵分为三部分,每阵要有先锋,先锋之后要有后续兵力, 所有军兵都要等待将令才能行动。用三分之一的兵力出击,用三分之二的兵 力守卫。用三分之一的兵力攻破故阵,用三分之二的兵力完成歼敌任务。敌 军兵力弱而且阵势混乱时,就先进精兵去攻击敌军。敌军强大而且阵势严谨 时,就先用一些弱兵去诱敌。用战车和骑兵出战时,把兵力分为三部分,一 部分在右侧,一部分在左侧,一部分断后。地势平坦的地方用战车,地势险 阻的地方则多用骑兵,地势狭窄险要的地方多用弓弩手。但无论在险阻还是 平坦的地方,都必须先弄清楚,哪里是生地,哪里是险地,要占据生地,把 敌军置之死地而后消灭。” [解析] 这篇文章虽然题目是 “八阵”,但并不是具体讲述八种兵阵的布阵方法 和具体运用的,而是从宏观上论述用兵的基本规律,着重于对将领的要求和 使用阵法的基本原则。 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集中论述对统兵将领的基本要求,第二部分 则论述使用阵法的基本原则,而从全文的主旨来看,还是着重于论述统兵作 战的将领应该而且必须具备的军事素养。 本文从 “智、勇、道”三个方面论述统兵作战的将领应该而且必须具备 的素养。文章从反正两方面,以对比的方法,先说明“智不足”、“勇不足”、 “不知道”三者的后果,接着又以排比的句式,突出强调为保证大国的安全 和发展,必须而且唯有知 “道”才行。在此基础上,再把“知道”归结为七 项具体内容: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敌之情,阵则 知八阵之经,见胜而战,弗见而诤。最后强调说明,只有懂得这七项的将领 才是足以担当重任,能保国安民的 “王者之将”!
都得讲,一个聪明的事业家就必须像聪明的军事家那样顺应时势,合乎民心, 因势利导,发挥优势,从而取得成功。不管客观条件,盲目蛮干,没有不失 败的。
八 阵 [原文] 孙子曰:智不足,将兵,自恃也。勇不足,将兵,自广也。不知道,数 战不足,将兵,幸也。夫安万乘国,广万乘王,全万乘之民命者,唯知道。 知道者,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敌之情,阵则知八 阵之经,见胜而战,弗见而诤,此王者之将也。 孙子曰:用八阵战者,因地之利,用八阵之宜。用阵三分,诲阵有锋, 诲锋有后,皆侍令而动。斗一,守二。以一侵敌,以二收。敌弱以乱,先其 选卒以乘之。敌强以治,先其下卒以诱之。车骑与战者,分以为三,一在于 右,一在于左,一在于后。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厄则多其弩。险易必 知生地、死地,居生击死。 [译文] 孙膑说: “智谋不足的人统兵,只不过是自傲。勇气不足的人统兵,只 能自己为自己宽心。不懂兵法,又没有一定实战经验的人统兵,那就只能靠 侥幸了。若要保证一个万乘大国的安宁,扩大万乘大国的统辖范围,保全万 乘大国百姓的生命安全,那就只能依靠懂得用兵规律的人了。所谓懂得用兵 规律的人,那就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国内深得民心。对外要熟知敌情, 布阵要懂得八种兵阵的要领,预见到必胜而出战,没有胜利的把握则避免出 战。只有这样的人才是足当重任的将领。” 孙膑说: “用八种兵阵作战的将领,要善于利用地形条件,选用合适的 阵势。布阵时要把兵分为三部分,每阵要有先锋,先锋之后要有后续兵力, 所有军兵都要等待将令才能行动。用三分之一的兵力出击,用三分之二的兵 力守卫。用三分之一的兵力攻破故阵,用三分之二的兵力完成歼敌任务。敌 军兵力弱而且阵势混乱时,就先进精兵去攻击敌军。敌军强大而且阵势严谨 时,就先用一些弱兵去诱敌。用战车和骑兵出战时,把兵力分为三部分,一 部分在右侧,一部分在左侧,一部分断后。地势平坦的地方用战车,地势险 阻的地方则多用骑兵,地势狭窄险要的地方多用弓弩手。但无论在险阻还是 平坦的地方,都必须先弄清楚,哪里是生地,哪里是险地,要占据生地,把 敌军置之死地而后消灭。” [解析] 这篇文章虽然题目是 “八阵”,但并不是具体讲述八种兵阵的布阵方法 和具体运用的,而是从宏观上论述用兵的基本规律,着重于对将领的要求和 使用阵法的基本原则。 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集中论述对统兵将领的基本要求,第二部分 则论述使用阵法的基本原则,而从全文的主旨来看,还是着重于论述统兵作 战的将领应该而且必须具备的军事素养。 本文从 “智、勇、道”三个方面论述统兵作战的将领应该而且必须具备 的素养。文章从反正两方面,以对比的方法,先说明“智不足”、“勇不足”、 “不知道”三者的后果,接着又以排比的句式,突出强调为保证大国的安全 和发展,必须而且唯有知 “道”才行。在此基础上,再把“知道”归结为七 项具体内容: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敌之情,阵则 知八阵之经,见胜而战,弗见而诤。最后强调说明,只有懂得这七项的将领 才是足以担当重任,能保国安民的 “王者之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