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用次要力量 (例如县和区的游击队,以至从主力中分出一部分)于外线,在 那里破坏敌之交通,箝制敌之增援部队,是必要的。如果敌在根据地久踞不 去,我可以倒置地使用上述方法,即以一部留在根据地内围困该敌,而用主 力进攻敌所从来之一带地方,在那里大肆活动,引致久踞之敌撤退出去打我 主力;这就是 ‘围魏救赵’的办法。”这段论述具体而详细他说明了如何把 ‘围魏救赵’的战略思想,运用于抗日游击战争。为了说明如何运用这种战 略思想,毛主席还有如下一段论述: “古人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我们叫做灵活性,这是聪明指挥员的出产品。灵活不是妄动,妄动是应该拒 绝的。灵活,是聪明的指挥员,基于客观情况, ‘审时度势’(这个势,包 括敌势、我势、地势等项)而采取及时的和恰当的处置方法的一种才能,即 是所谓 ‘运用之妙’。”毛主席这一段论述,也是对孙膑进行的“桂陵之战” 和 “马陵之战”的剖析。 毛主席运用机动灵活,讲求实效的战略思想,指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光辉业迹,其中最突出的莫过于解放战争中的辽沈、淮海、 平津三大战役了。这三大战役共歼敌150余万,决定了中国解放战争的结局。 重温毛主席关于这三大战役作战方针的指示,可以清楚地看出毛主席在这三 大战役中,都明确、具体地指示了围点打授的作战方针,强调消灭敌人的有 生力量,而不是首先去夺取大城市。这种作战方针,正是基于对敌我形势的 准确分析,从而充分发挥我军之长,抑制敌军之长,战而胜之的正确决策。 三大战役的进程和结局,充分证明了毛主席确定的作战方针是完全正确的。 毛主席的战略思想和运用,正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军事思想的进一步 发展。 其实,孙膑在 《擒庞涓》一文中所提出的军事思想和战略原则,不仅适 用于军事,同样也适用于政治,经济各领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 小平同志大胆改革,独辟蹊径,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建设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我国已成为目前世界上发展最快、最有活力 的国家。细想起来,这不也是从实际出发,机动灵活的战略思想的体现吗! 我们认为,当今的中国人,尤其是领导干部和众多的企业家们,很有必 要好好学习和领会孙膑的战略思想,用以指导自己的工作。当今的世界和中 国,都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这种竞争实际上就是科技战争、工业战争、 农业战争,是整个经济领域的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种形势下,胜利必定属 于不拘泥于常规的创新者。 《擒庞涓》故事不长,但其内涵十分丰富,有取之不尽的营养,善于从 中汲取者将受益无穷。

  [见威王] [原文] 孙子见威王,曰: “夫兵者,非士恒势也。此先王之傅道也。战胜,则 所以在亡国而继绝世也。战不胜,则所以削地而危社稷也。是故兵者不可不 察。然夫乐兵者亡,而利胜者辱。兵非所乐也,而胜非所利也。事备而后动, 故城小而守固者,有委也;卒寡而兵强者,有义也。夫守而无委,战而无义, 天下无能以固且强者。尧有天下之时,黜王命而弗行者七,夷有二,中国 四,……素佚而致利也。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昔者,神戌战斧遂;黄 帝战蜀禄;尧伐共工;舜代劂□□而并三苗,□□……管;汤放桀;武王伐 纣;帝奄反,故周公浅之。故曰,德不若五帝,而能不及三王,智不若周公, 曰我将欲责仁义,式礼乐,垂衣裳,以禁争夺。此尧舜非弗欲也,不可得, 故举兵绳之。 [译文] 孙膑进见齐威王,说道: “用兵之道,并没有永恒不变的模式。这是先 王所陈述的道理。一个国家取得战争的胜利,就可以避免亡国,把江山世代 延续下去。如果不能取胜,就会割让土地,以至危及国家生存了。所以,用 兵不可不慎重对待。那些轻率用兵的人常遭失败,贪图胜利者常遭屈辱。所 以说,用兵绝不能轻率,胜利也不是靠贪求而能得到,用兵必须做好充分准 备,才能付诸行动。这样,哪怕城池很小,也能够坚持,这是因为有充足的 储备;兵力不足,而战斗力强,是因为正义在自己一方。如果储备不足而守 卫,没有正义而进行战争,那样,世上没有任何人能够固守不败,没有任何 人能取得战争胜利。唐尧治理国家时,拒不执行王命的部落共有七个,其中 蛮夷地区两个,中原地区四个……只因唐尧注重休养生息,积蓄力量,才创 造了有利条件,战胜了各部落,而居于强者地位,全国都归服于他。从前, 神农氏和斧遂作战,黄帝和蜀禄交锋,唐尧讨伐共工,虞舜征讨劂……及平 定三苗,……商汤驱逐夏桀,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商奄反叛,周公很快就将 其平定了。现在,有些人,功德不如五帝,才能不如三王,智慧不如周公, 却说 “我要以积蓄仁义,实行礼乐,不用武力,来制止争夺”。其实,这种 办法,并不是尧、舜不想实行,而是这种办法行不通,只好用战争去制止战 争。 [解析] 这篇文章,孙膑以进见威王,陈述意见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看 法,这是从宏观上阐述他的战争观。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述了这样几个观点: 一、在一定形势下,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靠战争,并且取得胜利, 才能解决问题。作者说得很肯定: “战胜,则所以在亡国而继绝世也。战不 胜,则所以削地而危社稷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作者列举了被列 为圣贤的尧、舜、神农、黄帝、商汤、周武王等人以战争统一国家,以战争 除暴安良,以战争推翻暴政,建立盛世的大量事例,最后强调归结为: “故 曰,德不若五帝,而能不及三王,智不若周公,曰我将欲责仁义、式礼乐、 垂衣裳、以禁争夺。此尧舜非弗欲也,不可得,故举兵绳之。”作者以被人 们一致崇敬的尧舜也不得不用兵的事例作论据,确实很有说服力,令人信服。 以暴除暴,以战争反对战争,以战争求得和平,这在古今中外,实不鲜 见。在我国长达几千年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广大人民群众曾饱受压迫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