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4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过,全都是在当地组建的部队。

  到第75日,阿姆利则的印军已经是溃不成军。

  当天,在阿姆利则东面发生了一场战斗。

  一支印军试图突破巴军的防线,结果直接撞上了巴军的装甲部队,一个营的印军官兵几乎全部战死。

  在清扫战场的时候,巴军才发现,战死的印军中,还包括那名上将司令官。

  显然,这是印军指挥官的警卫部队,即印军指挥官都失去了守住阿姆利则的信心。

  第634章 举棋不定

  被围困了不到10日,阿姆利则的印军就全线崩溃。

  这个结局,肯定是出乎预料。

  要知道,那可是0多个旅,近20万官兵。

  更重要的是,在围困期间,巴军始终没有发动进攻,甚至没有进行火力打击,只是围住了阿姆利则。

  前线部队已经斗志全无,这仗还能打吗?

  当然,阿姆利则还没有被巴军占领。

  为啥?

  巴军没有去凑热闹。

  在指挥官逃跑,并且被巴军机会之后,阿姆利则的印军就成了无头苍蝇,到处都在发生战斗。

  跟谁战斗?

  相互残杀。

  说得更直接一点,就是争夺有限的资源。

  巴军所做的,其实就是守在城外,等着印军出来投降。

  其实,这也是唯一的办法。

  为啥?

  如果巴军在这个时候发动进攻,印军就会团结起来,或许会跟巴军死战,或许会制造更大的麻烦。

  更何况,阿姆利则还有数百万平民。

  虽然很残忍,毕竟在混战中遭到荼毒的是平民,但是对巴军将领来说,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让巴军官兵进去送死?

  显然,那才是下下之策。

  再说了,巴军还没有为进攻阿姆利则做好准备呢。

  为啥?

  太多的印军出来投降,因此巴军不得不花更多的力量来运送战俘,并且为这些战俘提供最基本的生存保证。

  对后勤保障本来就不算强大的巴军来说,这显然是一个极为沉重的负担。

  此外,还得考虑即将到来的威胁。

  在第75日,也就是印军前线指挥官被干掉的那一天,印军的主力部队到达了东面的贾朗达尔。

  足足4个装甲旅,此外还有4个机械化步兵旅。

  当然,严格说来,其实只是半机械化步兵旅,即这4个旅都没有获得足够多的步兵战车等重型装备。

  8个印军主力旅,那可不能小觑。

  有趣的是,印军并没有立即发动进攻,甚至没有积极发起进攻。

  为啥?

  进攻还有意义吗?

  阿姆利则的守军已经完蛋了,哪怕还有近十万官兵在城区里面混战,也跟全军覆没没有区别。

  发起进攻?

  就算打退了巴军,又能如何?

  派部队去对付叛乱的军队?

  还是说,趁机发起反击?

  或者收拾残局,比如安顿数百万遭到战火荼毒平民?

  对印军来说,这些都是无法完成的任务,而且没有多少意义。

  就算要收复阿姆利则,也用不着动用主力部队。

  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印军高层并没有预料到这种情况。

  别的不说,印军总参谋部连一份应急预案都没有。

  按照之前的计划,应该是守住阿姆利则,然后里应外合,击溃入侵的巴军,在趁势反攻杀入巴基斯坦境内。

  不管是制订计划,还是做出调整,都需要足够多的时间。

  当然,只是击溃巴军,就已经不可能了。

  为啥?

  巴军有6个装甲旅!

  虽然其他的都是步兵旅,但是大部分步兵旅都有主战装备,战斗力并不在印军的机械化步兵旅之下。

  也就是说,赶到贾朗达尔的印军增援部队,仍然不是巴军的对手。

  此外,印军对俄制坦克确实没有多少信心。

  要知道,在此之前的战斗中,印军的t-90s就没有战胜过“哈立德2”,很多时候连“哈立德”都打不过。

  相反,在装甲会战中,巴军坦克总能压着印军的坦克打。

  虽然这些t-90来自俄罗斯,而且是俄军的现役装备,肯定比卖给印度的t-90s好,比印度自行生产的t-90s更好,但是在交付之前,俄军拆掉了很多敏感设备,直接导致坦克的战斗力直线下降。

  此外,俄罗斯也没有多少值得称道的先进技术。

  就拿观瞄系统来说,俄军自用的t-90仍然非常差劲。

  有趣的是,俄罗斯没有提供配套的弹药,特别是至关重要的穿甲弹!

  为啥?

  俄军的穿甲弹早就更新换代,是贫铀合金弹芯,而俄罗斯效仿美国,以受到国际条约限制为由,禁止出口这类穿甲弹。

  结果,俄罗斯不再研制钨合金穿甲弹。

  也就是说,俄罗斯能够提供的,其实都是很落后的穿甲弹。

  当然,提供援助的美国也想了办法,即帮助印度从以色列采购了一批穿甲弹,还想方设法的从乌克兰弄到了一批穿甲弹。

  以色列生产的先进穿甲弹还算不错,只是太少了。

  至于来自乌克兰的穿甲弹,其实就是俄罗斯生产的,而且很多储存了数十年,连可靠性都没办法保证。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