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见蔡邕如此怒不可遏,甚至动了肝火,气喘咳嗽不止的样子,一旁的蔡琰顿时焦急不已,连忙轻拍父亲后背,让蔡邕止怒静坐。
而丁靖听到蔡邕言语,他也算是弄明白了,原来蔡邕是嫌弃蒙学格调太低,不符合他大儒的身份,有点大材小用的感觉,认为丁靖是在折辱他。
知晓蔡邕如此心态认识之后,丁靖也是摇头叹息,向蔡邕问道:“蔡中郎可是觉得蒙学之职,对您而言,是大材小用了?”
蔡邕闻言只是不言,既不否认,也不承认。
不过蔡邕不说话,也就代表他默认了丁靖的说法,丁靖见状继续说道:“依靖之见,以蔡中郎之博学,行这蒙学之职,确实是大材小用了。”
“然而靖也是无法,并州疲瘠,难有博学之人担任学院讲师,以蔡中郎一人领引学院全职,恐怕不妥。且我之教育方式,与当世也十分不同,若非蒙学夯实之人,极难学会中学所传教的内容,更别谈大学了。”丁靖说道。
蔡邕闻言却是冷哼一声,反驳斥道:“休要胡言,你一竖子,何有资格谈教育?”
听蔡邕这么一言,丁靖也没有办法,只好说道:“既然蔡中郎如此说了,靖也无法反驳,那我就随便出一个问题吧,这个问题用中学所授知识解答,人人皆可不刻而解。”
“说吧,是何问题?”蔡邕直接问道,想看看丁靖还有什么花招。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丁靖也不藏拙,直接抛出了一个最简单中学数学算式,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的问题,即就是鸡兔同笼的问题。
果然,丁靖问题一出,蔡邕顿时眉头紧皱不展,脑海思虑筹算不止,却不能快速说出答案。
就连一旁的蔡琰亦是陷入了深思,也在思考着鸡兔同笼的答案,然而却始终不得。
直到丁靖等待了一刻钟还多,二人却是还未得出最后答案,依旧愁眉苦思不止,而丁靖却等的不耐烦了,微微笑着提醒道:“蔡中郎,一刻钟已经过了,可得到答案?”
蔡邕被丁靖这迫挟一问,顿时老脸一红,依旧不服气说道:“此问题刁钻无比,所给条件提示有限,怎能一刻钟就得出答案?”
见蔡邕还不服气的样子,丁靖却是一笑,言道:“纸笔拿来,我立即就能给你算出答案来!”
蔡邕却是依旧不信,立即让蔡琰将笔墨奉上,想看看丁靖到底准备怎么解。
丁靖接过蔡琰递来的笔墨,立即开始在纸上书写计算,这一元一次方程算术,岂能难得住丁靖。前世在军校毕业之前,丁靖就一直是个学霸,即便到了部队里,成为一名出色的特种作战兵王,也没忘记文化课,每日也是看书吸允各类知识不停。
丁靖立即就在纸上写出下列:
设兔有x只,则雉有(35-x)只。
可列方程为,4x2(35-x)=94
4x70-2x=94
2x70=94
2x=24
x=12
35-12=23
“算得兔有十二只,雉有二十三只。”计算完毕后,丁靖立刻说道,计算过程一共十秒钟不到,丁靖就得出了蔡邕父女一刻钟都没能想出的答案。
听闻丁靖如此迅速的得出了答案,蔡氏父女顿时一惊,立即将丁靖的答案反推验证,却发现果然正确无误。
此时,这对父女顿时瞠目看向丁靖,不懂丁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二人知道其中玄机必定就在纸上,皆把目光放在了丁靖计算的稿纸上。
可是纸上都是阿拉伯数字和数学符号,对于这个时代的汉人而言,简直就如同天书一般,完全看不懂的东西。
(本章完)
第137章 数学诱惑
蔡邕、蔡琰这父女俩,各自把持着丁靖的计算稿纸,观摩审计了半天,也难以弄懂其上的意思。
终于,蔡邕实在不能看透其中意味,只好轻咳一声,有些尴尬的向丁靖言道:“安北将军,我知道你之所以顷刻得出问题答案,必定和这纸上的图画有关,能告诉我,这纸上图画到底是何意思吗?”
见蔡邕好奇却又脸带羞愧的样子,丁靖也不取笑反讥他,欣然解释道:“蔡中郎所猜没错,这上面的图画,我称之为计算过程,而雉兔同笼的答案,也是这样一步一步计算推断出来的。”
“将军,能否再更加详细述明下这纸上推断过程的细要?”蔡邕继续问道。
丁靖微微一笑,言道:“蔡中郎不必焦急,这纸上的内容并不高明,以蔡中郎之能,须臾间就可领悟学会。蔡中郎之所以不解纸上推算之意,是因为不懂这上面的字符的意思,就如同将上古文字放在我等眼前,我等就算再聪明、再善推断,亦是不能看懂的。”
听丁靖言语,蔡邕、蔡琰尽皆不禁点了点头,正如丁靖所言,他们从没见过这纸上的数学符号和数字,自然看不懂这计算的过程。
“将军,这纸上文字符号皆精简至极,不似我华夏上古文字,我华夏文字的发展虽也是由繁化简,然而却没简洁到如此地步,请教将军,这纸上符号文字,是何地文字?”蔡邕又问道。
丁靖却是点了点头,言道:“蔡中郎可知西域?”
丁靖疑问一出,不等蔡邕回答,蔡琰却是率先说道:“班定远出使西域,建立西域都护府,乃我大汉英雄,其留下许多西域见闻,我等岂会不知!”
而丁靖听到蔡邕言语,他也算是弄明白了,原来蔡邕是嫌弃蒙学格调太低,不符合他大儒的身份,有点大材小用的感觉,认为丁靖是在折辱他。
知晓蔡邕如此心态认识之后,丁靖也是摇头叹息,向蔡邕问道:“蔡中郎可是觉得蒙学之职,对您而言,是大材小用了?”
蔡邕闻言只是不言,既不否认,也不承认。
不过蔡邕不说话,也就代表他默认了丁靖的说法,丁靖见状继续说道:“依靖之见,以蔡中郎之博学,行这蒙学之职,确实是大材小用了。”
“然而靖也是无法,并州疲瘠,难有博学之人担任学院讲师,以蔡中郎一人领引学院全职,恐怕不妥。且我之教育方式,与当世也十分不同,若非蒙学夯实之人,极难学会中学所传教的内容,更别谈大学了。”丁靖说道。
蔡邕闻言却是冷哼一声,反驳斥道:“休要胡言,你一竖子,何有资格谈教育?”
听蔡邕这么一言,丁靖也没有办法,只好说道:“既然蔡中郎如此说了,靖也无法反驳,那我就随便出一个问题吧,这个问题用中学所授知识解答,人人皆可不刻而解。”
“说吧,是何问题?”蔡邕直接问道,想看看丁靖还有什么花招。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丁靖也不藏拙,直接抛出了一个最简单中学数学算式,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的问题,即就是鸡兔同笼的问题。
果然,丁靖问题一出,蔡邕顿时眉头紧皱不展,脑海思虑筹算不止,却不能快速说出答案。
就连一旁的蔡琰亦是陷入了深思,也在思考着鸡兔同笼的答案,然而却始终不得。
直到丁靖等待了一刻钟还多,二人却是还未得出最后答案,依旧愁眉苦思不止,而丁靖却等的不耐烦了,微微笑着提醒道:“蔡中郎,一刻钟已经过了,可得到答案?”
蔡邕被丁靖这迫挟一问,顿时老脸一红,依旧不服气说道:“此问题刁钻无比,所给条件提示有限,怎能一刻钟就得出答案?”
见蔡邕还不服气的样子,丁靖却是一笑,言道:“纸笔拿来,我立即就能给你算出答案来!”
蔡邕却是依旧不信,立即让蔡琰将笔墨奉上,想看看丁靖到底准备怎么解。
丁靖接过蔡琰递来的笔墨,立即开始在纸上书写计算,这一元一次方程算术,岂能难得住丁靖。前世在军校毕业之前,丁靖就一直是个学霸,即便到了部队里,成为一名出色的特种作战兵王,也没忘记文化课,每日也是看书吸允各类知识不停。
丁靖立即就在纸上写出下列:
设兔有x只,则雉有(35-x)只。
可列方程为,4x2(35-x)=94
4x70-2x=94
2x70=94
2x=24
x=12
35-12=23
“算得兔有十二只,雉有二十三只。”计算完毕后,丁靖立刻说道,计算过程一共十秒钟不到,丁靖就得出了蔡邕父女一刻钟都没能想出的答案。
听闻丁靖如此迅速的得出了答案,蔡氏父女顿时一惊,立即将丁靖的答案反推验证,却发现果然正确无误。
此时,这对父女顿时瞠目看向丁靖,不懂丁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二人知道其中玄机必定就在纸上,皆把目光放在了丁靖计算的稿纸上。
可是纸上都是阿拉伯数字和数学符号,对于这个时代的汉人而言,简直就如同天书一般,完全看不懂的东西。
(本章完)
第137章 数学诱惑
蔡邕、蔡琰这父女俩,各自把持着丁靖的计算稿纸,观摩审计了半天,也难以弄懂其上的意思。
终于,蔡邕实在不能看透其中意味,只好轻咳一声,有些尴尬的向丁靖言道:“安北将军,我知道你之所以顷刻得出问题答案,必定和这纸上的图画有关,能告诉我,这纸上图画到底是何意思吗?”
见蔡邕好奇却又脸带羞愧的样子,丁靖也不取笑反讥他,欣然解释道:“蔡中郎所猜没错,这上面的图画,我称之为计算过程,而雉兔同笼的答案,也是这样一步一步计算推断出来的。”
“将军,能否再更加详细述明下这纸上推断过程的细要?”蔡邕继续问道。
丁靖微微一笑,言道:“蔡中郎不必焦急,这纸上的内容并不高明,以蔡中郎之能,须臾间就可领悟学会。蔡中郎之所以不解纸上推算之意,是因为不懂这上面的字符的意思,就如同将上古文字放在我等眼前,我等就算再聪明、再善推断,亦是不能看懂的。”
听丁靖言语,蔡邕、蔡琰尽皆不禁点了点头,正如丁靖所言,他们从没见过这纸上的数学符号和数字,自然看不懂这计算的过程。
“将军,这纸上文字符号皆精简至极,不似我华夏上古文字,我华夏文字的发展虽也是由繁化简,然而却没简洁到如此地步,请教将军,这纸上符号文字,是何地文字?”蔡邕又问道。
丁靖却是点了点头,言道:“蔡中郎可知西域?”
丁靖疑问一出,不等蔡邕回答,蔡琰却是率先说道:“班定远出使西域,建立西域都护府,乃我大汉英雄,其留下许多西域见闻,我等岂会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