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故而荀彧名声大噪!”
赵风听后皱眉道:“他怎么举家迁徙到冀州去了?”
赵风知道荀彧投靠的是曹操。
按理说,应该把家族迁徙到曹操的治地东郡,或者迁徙到曹操老家沛国谯县。
田丰行了一揖:“前些日子替袁绍游说韩馥,让出冀州之人。”
“正是荀彧的四兄荀谌。”
“袁绍十分倚重荀谌,荀彧举家迁徙到冀州,有何不可?”
赵风沉吟良久:“都迁徙到冀州了吗?”
田丰点了点头:“都迁徙到了。”
“主公是不是,十分在意荀彧?”
赵风觉得也没什么好回避的,笑道:“确实很在意。”
“王佐之才啊!”
“能不在意吗?”
“这要是成为我们的敌人,想想就觉得可怕!”
田丰沉吟了一下:“那就可怕了。”
“荀彧现在投靠了袁绍。”
“而我们迟早都会和袁绍交战起来。”
“不过战争从来不是一个人可以决定胜负的。”
“主公也无需太过担心!”
赵风看向田丰,打量了一下,笑道:“元皓兄,你和荀彧相比,孰强孰弱?”
田丰摇了摇头:“没交过手,不清楚。”
“不过盛名之下无虚士。”
“荀彧此人,应该确有一些本事!”
赵风听后,沉吟了起来。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田丰这么说倒也没错。
而且赵风映象中记得,袁绍这边,田丰、荀谌、许攸,都是谋主一级。
想来荀彧,应该也是谋主一级。
两人能力上,就算有差距,也应该差不太多。
至少不会是吊打的那种。
田丰看赵风半天没说话,行了一揖:“荀彧之事,以后可以慢慢在商议。”
“根据派往河西郡,收购匈奴人青铜器和青铜矿,的游商来报。”
“目前匈奴人那边,已经收不到什么青铜物品了。”
“没有青铜物品,我们的铸钱工坊,也只能暂时停止了。”
赵风点了点头:“目前一共收购回多少物资了?”
田丰笑道:“粮食三百二十万余石。”
“食盐三十万余石。”
“各种布匹、金饼、银饼、珠宝等物,若干,这些东西数量不大。”
“光粮食,就够今年的粮饷开支。”
普通百姓,一天吃两顿饭,一人一个月要吃半石粮食。
驻守士兵,一天吃三顿饭,每天出操,一人一个月要吃一石粮食。
士兵行军时,一天吃三顿,因为体能消耗巨大,吃的自然也要多一些,一人一个月一石半到两石。
具体就要看人来了。
但大部分都在一点八石的样子。
今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各地驻军,只有很短的时间在行军。
预计今年的粮食消耗为一百一十六万石。
这些士兵,按照当时赵风定的军饷规则,士兵平均都是两百来钱。
现在钱没用了,就只能用一石粮食来支付。
八万大军,也要发放九十六万石粮食的军饷。
一共就是二百一十二万余石粮食。
在算上战马的豆类消耗,各级官员的品轶,各郡乡勇的消耗,三万民夫的消耗,那些游商的工钱。
一年三百万石粮食的开支,是肯定要的。
------------
第五百一十章 秋收时节
一年三百万石的粮食开支,已经十分巨大了。
要知道,春分时,收割冬麦的赋税。
常山郡一共征缴赋税一百一十六万余石。
太原郡一共征缴赋税八十七万余石。
加一起也才二百零三万石。
秋天收割栗米、黎米后,征缴的赋税,也差不多就是两百来万石。
当然,秋天赋税收上来后,各地还会把一些商铺的赋税,送到赵风这里。
但目前根本不重视商业,商业赋税,自然不是大头。
一年加起来也就三、四十万石。
而且今年被董卓更铸小钱,来了这么一下,情况非常特殊。
到底有多少赋税,还真不好说。
也就是说,赵风一年收入大约四百五十万石粮食。
支出大约三百万石粮食。
盈余一百五十万石粮食。
这一百五十万石粮食,还需要打造兵器、衣甲、弓、箭失等辎重。
收购战马、牛、羊、猪等畜牧。
反正余存不下多少。
如果遇到个灾年,没有醉仙楼的话,赵风根本就玩不转。
这种情况下,就只能裁军。
不过目前并州情况特殊。
太原郡已经安置满了,常山郡也安置不了多少。
所以,如果是其他诸侯来到并州,是养不活这么多兵马的。
别看河西郡、上党郡、雁门郡,等地,还没收复回来。
这几个郡地,也就上党郡还有十二万人口,雁门郡二十五万人口,另外的诸郡,根本没什么人口了。
这还是黄巾起义以前的人口数据。
目前具体保留下了多少人口,还真不好说。
但肯定只会更少!
所以说,赵风学董卓更铸小钱,等于是额外赚了一年的军费。
赵风听后皱眉道:“他怎么举家迁徙到冀州去了?”
赵风知道荀彧投靠的是曹操。
按理说,应该把家族迁徙到曹操的治地东郡,或者迁徙到曹操老家沛国谯县。
田丰行了一揖:“前些日子替袁绍游说韩馥,让出冀州之人。”
“正是荀彧的四兄荀谌。”
“袁绍十分倚重荀谌,荀彧举家迁徙到冀州,有何不可?”
赵风沉吟良久:“都迁徙到冀州了吗?”
田丰点了点头:“都迁徙到了。”
“主公是不是,十分在意荀彧?”
赵风觉得也没什么好回避的,笑道:“确实很在意。”
“王佐之才啊!”
“能不在意吗?”
“这要是成为我们的敌人,想想就觉得可怕!”
田丰沉吟了一下:“那就可怕了。”
“荀彧现在投靠了袁绍。”
“而我们迟早都会和袁绍交战起来。”
“不过战争从来不是一个人可以决定胜负的。”
“主公也无需太过担心!”
赵风看向田丰,打量了一下,笑道:“元皓兄,你和荀彧相比,孰强孰弱?”
田丰摇了摇头:“没交过手,不清楚。”
“不过盛名之下无虚士。”
“荀彧此人,应该确有一些本事!”
赵风听后,沉吟了起来。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田丰这么说倒也没错。
而且赵风映象中记得,袁绍这边,田丰、荀谌、许攸,都是谋主一级。
想来荀彧,应该也是谋主一级。
两人能力上,就算有差距,也应该差不太多。
至少不会是吊打的那种。
田丰看赵风半天没说话,行了一揖:“荀彧之事,以后可以慢慢在商议。”
“根据派往河西郡,收购匈奴人青铜器和青铜矿,的游商来报。”
“目前匈奴人那边,已经收不到什么青铜物品了。”
“没有青铜物品,我们的铸钱工坊,也只能暂时停止了。”
赵风点了点头:“目前一共收购回多少物资了?”
田丰笑道:“粮食三百二十万余石。”
“食盐三十万余石。”
“各种布匹、金饼、银饼、珠宝等物,若干,这些东西数量不大。”
“光粮食,就够今年的粮饷开支。”
普通百姓,一天吃两顿饭,一人一个月要吃半石粮食。
驻守士兵,一天吃三顿饭,每天出操,一人一个月要吃一石粮食。
士兵行军时,一天吃三顿,因为体能消耗巨大,吃的自然也要多一些,一人一个月一石半到两石。
具体就要看人来了。
但大部分都在一点八石的样子。
今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各地驻军,只有很短的时间在行军。
预计今年的粮食消耗为一百一十六万石。
这些士兵,按照当时赵风定的军饷规则,士兵平均都是两百来钱。
现在钱没用了,就只能用一石粮食来支付。
八万大军,也要发放九十六万石粮食的军饷。
一共就是二百一十二万余石粮食。
在算上战马的豆类消耗,各级官员的品轶,各郡乡勇的消耗,三万民夫的消耗,那些游商的工钱。
一年三百万石粮食的开支,是肯定要的。
------------
第五百一十章 秋收时节
一年三百万石的粮食开支,已经十分巨大了。
要知道,春分时,收割冬麦的赋税。
常山郡一共征缴赋税一百一十六万余石。
太原郡一共征缴赋税八十七万余石。
加一起也才二百零三万石。
秋天收割栗米、黎米后,征缴的赋税,也差不多就是两百来万石。
当然,秋天赋税收上来后,各地还会把一些商铺的赋税,送到赵风这里。
但目前根本不重视商业,商业赋税,自然不是大头。
一年加起来也就三、四十万石。
而且今年被董卓更铸小钱,来了这么一下,情况非常特殊。
到底有多少赋税,还真不好说。
也就是说,赵风一年收入大约四百五十万石粮食。
支出大约三百万石粮食。
盈余一百五十万石粮食。
这一百五十万石粮食,还需要打造兵器、衣甲、弓、箭失等辎重。
收购战马、牛、羊、猪等畜牧。
反正余存不下多少。
如果遇到个灾年,没有醉仙楼的话,赵风根本就玩不转。
这种情况下,就只能裁军。
不过目前并州情况特殊。
太原郡已经安置满了,常山郡也安置不了多少。
所以,如果是其他诸侯来到并州,是养不活这么多兵马的。
别看河西郡、上党郡、雁门郡,等地,还没收复回来。
这几个郡地,也就上党郡还有十二万人口,雁门郡二十五万人口,另外的诸郡,根本没什么人口了。
这还是黄巾起义以前的人口数据。
目前具体保留下了多少人口,还真不好说。
但肯定只会更少!
所以说,赵风学董卓更铸小钱,等于是额外赚了一年的军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