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万历皇帝点了点头:“这事朕也听说了。”
张居正神色一变:“陛下是听谁说的?”
万历皇帝这才反应过来,连忙道:“不过是几个宫人随口提起,被朕听到了。朕想他们应该有陕西、河南的亲戚吧。”
他心中暗道好险好险,差点就说漏了嘴。要是被张居正知道他在内阁之中安插太监监视,还不知道要闹出多大的风波呢。
“哦。”
张居正似乎也无意深究,继续道:“陕西、河南的官员已经上表,请求免除两地明年赋税,老臣就是为这事来请示陛下。”
万历皇帝心道你这老家伙好生的虚伪,明明心里已经有了计较,还要装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
你们拟好的票拟,哪个朕不是直接用印批红,又何必多此一举,惺惺作态呢?
可这些话他又不能对张居正说,只得叹了一叹道:“朕觉得就免除两地来年赋税吧。”
张居正则跟道:“只是若如此一来,明年朝廷赋税吃紧,恐怕国库岁入会比今年还低。”
万历皇帝心中暗道你这老家伙果然虚伪,两地百姓都快吃不上饭了你还想着自己的政绩名声。
赋税渐长你倒是保全名声了,可却得朕来背这口黑锅。不行,绝对不行!
“陕西、河南两地的百姓都是朕的赤子,朕不忍心看到两地的百姓挨饿啊。”
张居正以为万历皇帝真的是在心忧百姓,心道若朝廷不及时赈济,恐怕就不仅仅是挨饿的问题了。历朝历代旱灾蝗灾之后都会有许多易子而食的惨剧,不少人还会饿死,从而引发疫病。
如果这个问题处理不当,陕西、河南恐怕会死很多人,在有心人鼓动之下扯旗造反也不是没有可能。
“陛下,赈济之事事不宜迟,臣请陛下降旨,调湖广粮赈济两地。”
稍顿了顿,张居正用满是深沉的口吻接道:“至于尽数免除来年赋税一事臣以为万万不可。臣已和几位同僚拟出了个条陈,还请陛下御览。”
万历皇帝心中冷笑,好嘛还是已经都计划好了,朕就是最后一个知道的。你们把朕当作是什么了?
“冯衫,读来给朕听听。”
冯衫连忙领命,从张居正手中接过条陈朗声读来。
他出自于宫中内书堂,识文断字没有任何问题,读起条陈更是琅琅,可万历皇帝却觉得心烦意燥,一句也没有听进去。
“臣以为当全免春税,夏税免去三成,所免三成为地方所留部分...”
原来张居正计划只免掉陕西河南的春税。至于夏税还是得交,只不过打了个折扣,按照往年的七成即可。
乍一看十分有诚意,但仔细一想就是个文字游戏。
因为各地征收赋税一般会分为两块,一部分地方留存自用,一部分上缴国库。
张居正是把免去的三成摊到了地方那部分里,而朝廷的七成一分一文都不少!
...
...
第三百九十二章 海税
万历皇帝不是傻子,这种背黑锅的事情自然不愿意做。
可他又不能直接拒绝张居正,只得问道:“此事次辅他们怎么看?”
“陛下,这是内阁一起拟出的章程,非臣一人之意。”
张居正也明白万历皇帝的意思,直接堵死了万历帝的话头。
“咳咳,兹事重大,让朕且在想想。”
万历皇帝咳嗽一声,岔开话题道:“朕听说那宁修任职广东海防道按察使以来,搞得有声有色,元辅举荐的人果然不凡。”
张居正不知万历皇帝为何会突然提起宁修,但既然皇帝提到了,他也只好顺着说道:“陛下,这宁修确实不错。但还是太年轻了些,需要在地方多历练历练。至于老臣不过是为国举贤,当不得陛下如此夸耀。”
“宁修建议全面开海,元辅先生以为如何?”
万历帝有些兴奋的问道。
“这个...”
张居正皱了皱眉。
其实他打心眼里是愿意看到放开海禁的。
当年隆庆开海时他也曾出过力。
只是要全面放开海禁,难度极大。
且不说沿海那些富商以及与他们勾结的官员会极力反对,便是朝廷自己也可能收不过来税。
毕竟大明海岸线之长举世罕见。辽东、天津、山东、浙江、广东、福建每一处都能下海,难道每一处都设立市舶司收税?即便真的在每一处设立市舶司,那么以怎样的方式收税?
是按船收税还是按照货物多少收税?
“老臣是支持全面开海禁的,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
张居正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老臣以为可以在一处先开试点。”
万历皇帝极为失望的道:“月港不是已经做过试点了吗?”
“老臣的意思是以一省为试点。”
万历帝这才稍稍打起兴致,追问道:“元辅先生以为在何处试点?”
“无非福建、广东、浙江三地择其一。”
对此张居正也是做过一番深入研究的。
在他看来,这三处各有优势,但共同点都是利于海贸。
尤其是广东、福建,下南洋十分便捷,最适合做开海试点。
“老臣觉得广东最合适。”
“为何?”
万历帝一脸茫然。
张居正神色一变:“陛下是听谁说的?”
万历皇帝这才反应过来,连忙道:“不过是几个宫人随口提起,被朕听到了。朕想他们应该有陕西、河南的亲戚吧。”
他心中暗道好险好险,差点就说漏了嘴。要是被张居正知道他在内阁之中安插太监监视,还不知道要闹出多大的风波呢。
“哦。”
张居正似乎也无意深究,继续道:“陕西、河南的官员已经上表,请求免除两地明年赋税,老臣就是为这事来请示陛下。”
万历皇帝心道你这老家伙好生的虚伪,明明心里已经有了计较,还要装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
你们拟好的票拟,哪个朕不是直接用印批红,又何必多此一举,惺惺作态呢?
可这些话他又不能对张居正说,只得叹了一叹道:“朕觉得就免除两地来年赋税吧。”
张居正则跟道:“只是若如此一来,明年朝廷赋税吃紧,恐怕国库岁入会比今年还低。”
万历皇帝心中暗道你这老家伙果然虚伪,两地百姓都快吃不上饭了你还想着自己的政绩名声。
赋税渐长你倒是保全名声了,可却得朕来背这口黑锅。不行,绝对不行!
“陕西、河南两地的百姓都是朕的赤子,朕不忍心看到两地的百姓挨饿啊。”
张居正以为万历皇帝真的是在心忧百姓,心道若朝廷不及时赈济,恐怕就不仅仅是挨饿的问题了。历朝历代旱灾蝗灾之后都会有许多易子而食的惨剧,不少人还会饿死,从而引发疫病。
如果这个问题处理不当,陕西、河南恐怕会死很多人,在有心人鼓动之下扯旗造反也不是没有可能。
“陛下,赈济之事事不宜迟,臣请陛下降旨,调湖广粮赈济两地。”
稍顿了顿,张居正用满是深沉的口吻接道:“至于尽数免除来年赋税一事臣以为万万不可。臣已和几位同僚拟出了个条陈,还请陛下御览。”
万历皇帝心中冷笑,好嘛还是已经都计划好了,朕就是最后一个知道的。你们把朕当作是什么了?
“冯衫,读来给朕听听。”
冯衫连忙领命,从张居正手中接过条陈朗声读来。
他出自于宫中内书堂,识文断字没有任何问题,读起条陈更是琅琅,可万历皇帝却觉得心烦意燥,一句也没有听进去。
“臣以为当全免春税,夏税免去三成,所免三成为地方所留部分...”
原来张居正计划只免掉陕西河南的春税。至于夏税还是得交,只不过打了个折扣,按照往年的七成即可。
乍一看十分有诚意,但仔细一想就是个文字游戏。
因为各地征收赋税一般会分为两块,一部分地方留存自用,一部分上缴国库。
张居正是把免去的三成摊到了地方那部分里,而朝廷的七成一分一文都不少!
...
...
第三百九十二章 海税
万历皇帝不是傻子,这种背黑锅的事情自然不愿意做。
可他又不能直接拒绝张居正,只得问道:“此事次辅他们怎么看?”
“陛下,这是内阁一起拟出的章程,非臣一人之意。”
张居正也明白万历皇帝的意思,直接堵死了万历帝的话头。
“咳咳,兹事重大,让朕且在想想。”
万历皇帝咳嗽一声,岔开话题道:“朕听说那宁修任职广东海防道按察使以来,搞得有声有色,元辅举荐的人果然不凡。”
张居正不知万历皇帝为何会突然提起宁修,但既然皇帝提到了,他也只好顺着说道:“陛下,这宁修确实不错。但还是太年轻了些,需要在地方多历练历练。至于老臣不过是为国举贤,当不得陛下如此夸耀。”
“宁修建议全面开海,元辅先生以为如何?”
万历帝有些兴奋的问道。
“这个...”
张居正皱了皱眉。
其实他打心眼里是愿意看到放开海禁的。
当年隆庆开海时他也曾出过力。
只是要全面放开海禁,难度极大。
且不说沿海那些富商以及与他们勾结的官员会极力反对,便是朝廷自己也可能收不过来税。
毕竟大明海岸线之长举世罕见。辽东、天津、山东、浙江、广东、福建每一处都能下海,难道每一处都设立市舶司收税?即便真的在每一处设立市舶司,那么以怎样的方式收税?
是按船收税还是按照货物多少收税?
“老臣是支持全面开海禁的,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
张居正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老臣以为可以在一处先开试点。”
万历皇帝极为失望的道:“月港不是已经做过试点了吗?”
“老臣的意思是以一省为试点。”
万历帝这才稍稍打起兴致,追问道:“元辅先生以为在何处试点?”
“无非福建、广东、浙江三地择其一。”
对此张居正也是做过一番深入研究的。
在他看来,这三处各有优势,但共同点都是利于海贸。
尤其是广东、福建,下南洋十分便捷,最适合做开海试点。
“老臣觉得广东最合适。”
“为何?”
万历帝一脸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