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确认宁修身上没有夹带后官兵又照例检查了考篮,一应工作做完后这才不耐的摆了摆头示意宁修进去。
宁修也不与他置气,迈步跨过门槛走入贡院内。
他还顾不得穿上外衫,便有一个书办催促他往前跟去莫要耽搁。
宁修无奈只得趋步上前。
走了没多久他便看到有一个书办在分发木牌。木牌上写着考生应考的号舍,宁修分到的是第一列戊未号,位置差不多在正中间。进入贡院内人流相对就分散了,宁修很快走到自己的号舍前。
他抬头瞧了瞧,确认这就是自己的号舍便要迈步进去。
可他一迈腿直接傻了。
外面看起来还不错的号舍里面却是泥泞不堪。
这几日雨水不断,贡院自然变成了一个大泥坑,外面的道路还会打扫打扫,可号舍里却是不会有人管了。
宁修直是想要跳脚骂娘,尼玛这和网络中描述的完全不一样好嘛!
为啥网络中的号舍都十分宽敞明亮?为啥他面前的这个那么狭窄矮小,一地烂泥?
犹豫了片刻宁修还是一闭眼迈步跨了进去。
已经走到这步了他还能半途而废不成,条件差些就差些吧。
但一想到要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中考三场,宁修便直欲呕血。
号舍里空间确实十分促狭,除了一张桌子,一张长凳外根本摆不下什么东西。
宁修只得将考篮放在桌上,再小心翼翼的把腿移到桌子底下。还好他现在没有成年,腿不算太长,不然岂不是得半窝着?
......
......
第二百五十章 乡试(一)(4000字二合一大章,求订阅,求月票!)
第一场考的是四书和五经,也是乡试三场中最重要的一场。
只要考好了第一场,剩下的两场考试便基本是走个过场。但凡文章不是差到人神共愤的地步,都能顺利中举。
宁修闭上眼睛慢慢使自己平静下来。
考试时的状态是很重要的,宁修一直十分注重调解情绪,以让自己达到一个冲淡平和的状态。
过了不知多久书吏开始分发试卷,及至宁修的号舍前见少年如老僧入定一般直是忍不住的咳嗽了一声。
“嘿嘿,某家真是长见识了,临考前都这般放松,小心一会睡着了哦。”
宁修对书吏的挖苦揶揄不置可否,微笑着从他手中接过试卷。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书吏眼界如此,也难怪一辈子只能做个供人驱使呼来唤去的小吏了。
书吏冷哼一声拂袖而去,宁修却是没有受到丝毫的影响。他平静的将卷子展开,定睛朝题目看去。
题目一共有七道,其中四书义三道,经义四道,需要在一天内答完。
题量乍一看来并不算太大,但实际考试强度很高,因为构思文章需要大量的时间。
宁修没有跳题作答的习惯,他从第一道四书义开始来看。
题目是“以一服八”。
宁修只一看题,就知道这是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原文是“曰:可得闻与?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曰:楚人胜。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以邹敌楚哉?”
当然,这段原文是宁修自己脑补的,试卷上只有题目‘以一服八’四个字。
这也是考生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素质,即从题目映射到原文的能力。
若是连这个能力都没有,那还是不要把精力放在科举上了,早些回家种地吧。
宁修并没有立刻提笔作文,而是思考文章的切入点。
八股文的行文是有着严格的规范的,在这方面他不可能有丝毫的逾越,故而就必须在文章的立意上下功夫。
这一段文章的大概意思是,弱的国家、小的国家与强国、大国抗衡相当于是以卵击石,是不可能战胜的。
意思很浅显易懂,那么如何能把文章写得精彩呢......
经过长时间的作文训练,宁修提炼立意的水准已经有了很大提升,很快他便有了思路,提笔蘸墨写开来。
“齐王有服天下之心,亦不自知其难矣。
夫齐地而止一,已非必胜之势也,而乃欲服八,抑何小视海内耶?
今夫形势之说,似不足以量王者,顾未有不自量而轻量天下也;乃有治未治乎王者,而几欲挟其区区之地,谓斯世可自我而定,其亦未审乎天下之势,而狡焉思逞者也......”
稍顿了顿,宁修思忖了一番措辞,继而写道:“噫八其果服于一耶,一其可服八耶?欲远交以服之,既苦币赋之不支;欲近攻以服之,又恐军威之或顿;欲一举而服之,彼或合从以相抗;欲徐图而分之,彼且兵以相迎,较诸以邹敌楚将勿同乎?”
一篇文章洋洋洒洒的写完,宁修又通读了一遍,确认满意后这才稍稍活动了番手指。
接下来还有两道四书义的题目,与第一道类似都是很方正的题目。
宁修最反感答截搭题,无论是大截搭还是小截搭。
因为这种题目实际上是从两段原文中抽出两句话,硬生生拼凑起来的,考生很容易就理解错答偏了。
好在这次三道四书义题目都不是截搭题,故而宁修答的十分顺手,很快便把三篇文章写好。
宁修也不与他置气,迈步跨过门槛走入贡院内。
他还顾不得穿上外衫,便有一个书办催促他往前跟去莫要耽搁。
宁修无奈只得趋步上前。
走了没多久他便看到有一个书办在分发木牌。木牌上写着考生应考的号舍,宁修分到的是第一列戊未号,位置差不多在正中间。进入贡院内人流相对就分散了,宁修很快走到自己的号舍前。
他抬头瞧了瞧,确认这就是自己的号舍便要迈步进去。
可他一迈腿直接傻了。
外面看起来还不错的号舍里面却是泥泞不堪。
这几日雨水不断,贡院自然变成了一个大泥坑,外面的道路还会打扫打扫,可号舍里却是不会有人管了。
宁修直是想要跳脚骂娘,尼玛这和网络中描述的完全不一样好嘛!
为啥网络中的号舍都十分宽敞明亮?为啥他面前的这个那么狭窄矮小,一地烂泥?
犹豫了片刻宁修还是一闭眼迈步跨了进去。
已经走到这步了他还能半途而废不成,条件差些就差些吧。
但一想到要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中考三场,宁修便直欲呕血。
号舍里空间确实十分促狭,除了一张桌子,一张长凳外根本摆不下什么东西。
宁修只得将考篮放在桌上,再小心翼翼的把腿移到桌子底下。还好他现在没有成年,腿不算太长,不然岂不是得半窝着?
......
......
第二百五十章 乡试(一)(4000字二合一大章,求订阅,求月票!)
第一场考的是四书和五经,也是乡试三场中最重要的一场。
只要考好了第一场,剩下的两场考试便基本是走个过场。但凡文章不是差到人神共愤的地步,都能顺利中举。
宁修闭上眼睛慢慢使自己平静下来。
考试时的状态是很重要的,宁修一直十分注重调解情绪,以让自己达到一个冲淡平和的状态。
过了不知多久书吏开始分发试卷,及至宁修的号舍前见少年如老僧入定一般直是忍不住的咳嗽了一声。
“嘿嘿,某家真是长见识了,临考前都这般放松,小心一会睡着了哦。”
宁修对书吏的挖苦揶揄不置可否,微笑着从他手中接过试卷。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书吏眼界如此,也难怪一辈子只能做个供人驱使呼来唤去的小吏了。
书吏冷哼一声拂袖而去,宁修却是没有受到丝毫的影响。他平静的将卷子展开,定睛朝题目看去。
题目一共有七道,其中四书义三道,经义四道,需要在一天内答完。
题量乍一看来并不算太大,但实际考试强度很高,因为构思文章需要大量的时间。
宁修没有跳题作答的习惯,他从第一道四书义开始来看。
题目是“以一服八”。
宁修只一看题,就知道这是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原文是“曰:可得闻与?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曰:楚人胜。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以邹敌楚哉?”
当然,这段原文是宁修自己脑补的,试卷上只有题目‘以一服八’四个字。
这也是考生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素质,即从题目映射到原文的能力。
若是连这个能力都没有,那还是不要把精力放在科举上了,早些回家种地吧。
宁修并没有立刻提笔作文,而是思考文章的切入点。
八股文的行文是有着严格的规范的,在这方面他不可能有丝毫的逾越,故而就必须在文章的立意上下功夫。
这一段文章的大概意思是,弱的国家、小的国家与强国、大国抗衡相当于是以卵击石,是不可能战胜的。
意思很浅显易懂,那么如何能把文章写得精彩呢......
经过长时间的作文训练,宁修提炼立意的水准已经有了很大提升,很快他便有了思路,提笔蘸墨写开来。
“齐王有服天下之心,亦不自知其难矣。
夫齐地而止一,已非必胜之势也,而乃欲服八,抑何小视海内耶?
今夫形势之说,似不足以量王者,顾未有不自量而轻量天下也;乃有治未治乎王者,而几欲挟其区区之地,谓斯世可自我而定,其亦未审乎天下之势,而狡焉思逞者也......”
稍顿了顿,宁修思忖了一番措辞,继而写道:“噫八其果服于一耶,一其可服八耶?欲远交以服之,既苦币赋之不支;欲近攻以服之,又恐军威之或顿;欲一举而服之,彼或合从以相抗;欲徐图而分之,彼且兵以相迎,较诸以邹敌楚将勿同乎?”
一篇文章洋洋洒洒的写完,宁修又通读了一遍,确认满意后这才稍稍活动了番手指。
接下来还有两道四书义的题目,与第一道类似都是很方正的题目。
宁修最反感答截搭题,无论是大截搭还是小截搭。
因为这种题目实际上是从两段原文中抽出两句话,硬生生拼凑起来的,考生很容易就理解错答偏了。
好在这次三道四书义题目都不是截搭题,故而宁修答的十分顺手,很快便把三篇文章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