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宁修也索性借着机会向张家表了表忠心。如果说投入张居正门下需要一份投名状,这个‘账本’绝对是最合适的。

  聪明人之间的对话往往很短,寥寥数句点到为止。

  “懋修兄,我是赶在何教谕授课前出来的,现在还得赶回去。”

  在科试前的一个月,每日上午都会由何教谕亲自讲授《四书》。宁修本就被何教谕盯上了,自然不希望再上课迟到被揪住小辫子,便向张懋修告辞。

  张懋修微微颌首道:“宁贤弟的高义我张家记下了。课业要紧,宁贤弟还是先回县学吧。”

  宁修遂转身离去。

  张懋修立刻写了一封书信,又唤来了一名老家臣,冲他低语嘱咐了一番。

  “如今父亲大人身居要职,无数双眼睛盯着他,你切不可声张,把这册子和书信亲手交到父亲大人手中便是。”

  那老家臣虽然气恨难平,但也晓得兹事重大,欠了欠身应下了。

  “去吧,早去早回,路上切莫耽搁。”

  张懋修只觉得疲惫不堪,老家臣退下后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

  他张家究竟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要被人如此构陷?

  父亲大人究竟哪里得罪了辽王,要被他狠狠咬上一口?

  这个世道究竟怎么了?

  先是那些御史言官,再是实权衙门的堂官,现在又跳出来个辽王。

  难道父亲大人想要为大明做点实事都有错吗?难道大家都抱着混日子的态度就皆大欢喜了吗?

  他真的感到迷茫,为什么做实事的人反而会受到如此不公正的待遇,为什么一心为朝廷着想却落得如此下场?

  如果朝廷污浊成这般,那么他奋而读书还有什么意思?

  张懋修第一次感到人生理想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这还是他印象中的煌煌大明吗?

  ......

  ......

  第一百五十三章 提学官换任(第十八更,求订阅,求月票!)

  宁修回到县学时距离何教谕开始授课已经不足一刻钟。

  他顾不上吃早点,匆忙去馆舍取了笔墨纸砚以及《四书》、《诗经》、《朱子集注》前往明伦堂。

  果不其然,宁修走进明伦堂时堂内已经几乎坐满。

  索性何教谕还没有来,不然让何教谕抓个正着,可有他受的。

  《四书》是所有县学生员必读的,柳如是自然也不例外。

  自从宁修加入河东诗社后,柳如是对这位大才子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不但主动住在县学中,连平日从不去的明伦堂都跑的勤了。

  柳如是不但和宁修比邻而居,还比邻而坐。原先坐在宁修身边的倒霉蛋自然识趣的挪了个位置。

  一旁的刘惟宁强忍着笑意,直是要憋出内伤了。

  宁修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这才让他恢复了温文尔雅的形象。

  便在这时何教谕踱着四方步走进明伦堂,稍显嬉闹的县学诸生立刻化身石佛一般,眼观鼻鼻观心,不苟言笑。

  何教谕扫视了一番众人,并没有说什么。

  他走到桌前展开《孟子》,照例念了一句然后开始解释。

  这都是程式化的东西加之何教谕讲的循规蹈矩,实在是没有太多可听得东西。

  宁修索性自己读起来,对着自己作得注解看《孟子》原文和直接看《朱子集注》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感觉。

  何教谕倒是没有找宁修的麻烦。结束课程后诸生照例去饭堂用午饭。

  宁修和刘惟宁、柳如是三人打了饭坐在一桌,有一搭没一搭的聊了起来。

  “宁朋友,你可听说了,朝廷有意将湖广布政司的提学官秦老大人换掉。”

  刘惟宁将一枚芸豆送入口中,边嚼边道。

  “啊?刘兄是从哪里听到的?”

  提学官掌一省学政,一般情况下是乡试之后赴任,任期三年。

  按理说秦老大人的任期还有将近一年,朝廷为何会突然起了换人的心思?

  这可着实不寻常啊。

  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如此重要的讯息自然是生员们最先得知了。

  加之刘惟宁十分关注这方面的讯息,得到些小道消息也很正常。

  不过小道消息就是小道消息,也许有准的时候,但更多情况下是不准的。

  宁修还是不太相信朝廷会无缘无故的在大考前换掉学官。

  “这个嘛,宁朋友便不需多问了。你且看着吧,多则两月,少则半月,新任提学官就要走马上任了。”

  宁修十分不喜刘惟宁这装神棍的架势,耸了耸肩道:“看来刘兄还是把宁某当作外人啊。”

  刘惟宁一听急了,连忙道:“宁朋友这是说的哪里话,刘某何时把宁朋友当作外人了?”

  “既然没有,那为何刘兄不肯告诉宁某消息是从哪来的?”

  “这......”刘惟宁面露难色,紧紧咬着嘴唇,良久才叹息一声道:“罢了罢了,便把实情都与宁朋友说了吧。我有一个姨夫在国子监做官,他写信给我说朝廷有意提前结束秦老大人的任期,改派一人前往湖广出任提学官。”

  宁修身子下意识的一颤,心道好嘛你小子道自己没有背景,结果却有个在国子监做官的姨夫。

  国子监是什么地方?那是大明朝最高等的学府,能够在国子监任教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绝对的饱学之士。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