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唐人喜诗,宋人善词。
而大明朝的文人对于诗词基本是一视同仁的,只不过在雅集这种场合还是作诗的更多一些。
不过宁修做的这首词却极为应景扣题,说是完美也不为过。
“拨灯书尽红笺也,依旧无聊”
阮康念了几遍,眼前一亮道:“这第一句就写出了意境。巧挑灯芯,提笔书红笺,之后却仍提不起兴致,该是因为这些红笺写好后不知该寄向何处吧?‘玉漏迢迢,梦里寒花隔玉箫’更是绝了!更漏遥可闻,佳人音讯绝。唯有在梦中隔花相对。阮某都湿了”
“湿湿了?”
宁修一脸懵比,这位阮公子在开玩笑吧?
“是啊,眼眶湿了啊。”
阮康擦了擦眼角,继续说道:“这下一句‘几竿修竹三更雨,叶叶萧萧。’则又回到了现实中。修竹凄风苦雨,萧萧瑟瑟无人陪伴,真是闻者落泪啊。”
仇恪接道:“哈哈,要说画龙点睛之笔,当属这句‘分付秋潮,莫误双鱼到谢桥’啊。宁朋友将这‘双鱼信’托付给秋日潮汛,希望早日寄到佳人身边,与词作开头的那句‘拨灯书尽红笺也’正好呼应,妙哉妙哉!”
“想不到我荆州府有如此多大才之士。宁朋友不显山不露水,这却是一鸣惊人啊。”
“宁朋友如此大才,便是与三苏相比也不予多让。”
“宁朋友的大名很快就要传遍江陵城,想必不久江陵青楼楚馆的红姑娘都会争相传唱这首词了。”
“听说宁朋友是江陵县学的生员?明年是要参加湖广布政司的乡试吧?有如此大才,乡试中举肯定是板上钉钉的了。若是后年再能会、殿连捷便也是少年登科了。”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分明说的就是宁朋友嘛。”
众人一阵吹捧,吹得宁修飘飘欲仙。
我擦,这才祭出了一首词就获得了这么高的评价,他若是多吟诵出几首出来还不得被捧到天上去了?
看来明代文人对于才学确实看得很重啊,对于有真才实学的雅士他们是极为推崇的。但对于那些腹中空空的草包,肯定也是极度鄙视的。
张懋修由衷的为宁修感到高兴。他举办雅集确实是为了给宁修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在科试来临前尽可能的刷一波声望,争取到最大的资源。
可他着实没有想到宁修能够作出这么好的词来。
要知道,宁修的文章水平也就是中上而已,这还是因为他的时文观点犀利。若是单论文章的华丽程度,也就是中等。可他却在诗词上有如此造诣,当真是让人啧叹。
虽然科举不考诗词,但作的一首好诗词却可以让考官对其另眼相看。
毕竟考官也是人,也会有自己的喜好。没有一个考官是不喜欢诗词的。
这些考官平日里也是会参加雅集诗会的,免不了要吟诗作词,自然对好诗好词很欣赏。
再说,若能有个大诗人大词人作学生,传出去也是美谈一桩啊。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正文卷
第一百三十七章 这下真火了(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
诗会雅集,本就是文人读书人之间互相吹捧的工具。对此大家都心知肚明但却也不说破。
当然,宁修吟的这首词肯定是有水准的,被众士子吹捧也在情理之中。
就在宁修有些飘飘然的时候,那个身着青衫的三十余岁男子幽幽一叹道:“这首词虽然好,但太过儿女情长了。大丈夫立世当有济世安民之胸怀。即便仕途不得意,也要心忧天下。宁朋友有大才,却把精力都放在吟诗作词上,岂不是落入下乘了?”
在众多吹捧的声音中这个声音很刺耳,也很没有道理。
诗会雅集本就是读书人消遣娱乐的场合,作词作诗当然可以由着性子来。并不是说在雅集上作一首儿女情长的词就没有担当吧?
这个青衫男太钻牛角尖,太针对宁修了。
果然,阮康率先替宁修抱起了不平:“汝安兄此言差矣,这行令是懋修规定好的。大家都是以怀人为主题作诗作词,怎么到了宁朋友这里就有错了?还是汝安兄觉得我们荆州的读书人都是一群心无家国,只知道吟诗作词奢靡享受的自私鬼?”
这话说的其实很重了,见雅集上隐隐出现了火药味,张懋修有些不悦。
好好的一次雅集要是弄得不欢而散,他这个创办人可没有面子。
他咳嗽了一声,摆摆手道:“哈哈,汝安有汝安的道理,叔夜也有叔夜的道理,大家没必要抬高自己贬低别人嘛。来,喝酒,喝酒。”
张懋修举起酒杯转了一圈一饮而尽,众人见状亦只得举起酒杯饮了干净。
好好的雅集被这中年男人一闹,立时便索然无味了。众人又作诗一轮,便草草结束了雅集。
众人离开后,宁修向张懋修打听那人的来历。
张懋修苦笑一声道;“他叫刘惟宁,荆州府江陵县人,颇有才学。但因为得罪了县学的何教谕,一直不能获得乡试的参试资格,到现在还是个秀才。”
宁修恍然大悟。
别看县学教谕的品级很低,但权力可一点不小。
就拿这科试来说,成绩名次都是他一人定的。
刘惟宁是江陵县人,自然入的是江陵县学,得罪了何教谕被穿了小鞋重点‘照顾’,肯定无法在科试中脱颖而出。
而大明朝的文人对于诗词基本是一视同仁的,只不过在雅集这种场合还是作诗的更多一些。
不过宁修做的这首词却极为应景扣题,说是完美也不为过。
“拨灯书尽红笺也,依旧无聊”
阮康念了几遍,眼前一亮道:“这第一句就写出了意境。巧挑灯芯,提笔书红笺,之后却仍提不起兴致,该是因为这些红笺写好后不知该寄向何处吧?‘玉漏迢迢,梦里寒花隔玉箫’更是绝了!更漏遥可闻,佳人音讯绝。唯有在梦中隔花相对。阮某都湿了”
“湿湿了?”
宁修一脸懵比,这位阮公子在开玩笑吧?
“是啊,眼眶湿了啊。”
阮康擦了擦眼角,继续说道:“这下一句‘几竿修竹三更雨,叶叶萧萧。’则又回到了现实中。修竹凄风苦雨,萧萧瑟瑟无人陪伴,真是闻者落泪啊。”
仇恪接道:“哈哈,要说画龙点睛之笔,当属这句‘分付秋潮,莫误双鱼到谢桥’啊。宁朋友将这‘双鱼信’托付给秋日潮汛,希望早日寄到佳人身边,与词作开头的那句‘拨灯书尽红笺也’正好呼应,妙哉妙哉!”
“想不到我荆州府有如此多大才之士。宁朋友不显山不露水,这却是一鸣惊人啊。”
“宁朋友如此大才,便是与三苏相比也不予多让。”
“宁朋友的大名很快就要传遍江陵城,想必不久江陵青楼楚馆的红姑娘都会争相传唱这首词了。”
“听说宁朋友是江陵县学的生员?明年是要参加湖广布政司的乡试吧?有如此大才,乡试中举肯定是板上钉钉的了。若是后年再能会、殿连捷便也是少年登科了。”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分明说的就是宁朋友嘛。”
众人一阵吹捧,吹得宁修飘飘欲仙。
我擦,这才祭出了一首词就获得了这么高的评价,他若是多吟诵出几首出来还不得被捧到天上去了?
看来明代文人对于才学确实看得很重啊,对于有真才实学的雅士他们是极为推崇的。但对于那些腹中空空的草包,肯定也是极度鄙视的。
张懋修由衷的为宁修感到高兴。他举办雅集确实是为了给宁修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在科试来临前尽可能的刷一波声望,争取到最大的资源。
可他着实没有想到宁修能够作出这么好的词来。
要知道,宁修的文章水平也就是中上而已,这还是因为他的时文观点犀利。若是单论文章的华丽程度,也就是中等。可他却在诗词上有如此造诣,当真是让人啧叹。
虽然科举不考诗词,但作的一首好诗词却可以让考官对其另眼相看。
毕竟考官也是人,也会有自己的喜好。没有一个考官是不喜欢诗词的。
这些考官平日里也是会参加雅集诗会的,免不了要吟诗作词,自然对好诗好词很欣赏。
再说,若能有个大诗人大词人作学生,传出去也是美谈一桩啊。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正文卷
第一百三十七章 这下真火了(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
诗会雅集,本就是文人读书人之间互相吹捧的工具。对此大家都心知肚明但却也不说破。
当然,宁修吟的这首词肯定是有水准的,被众士子吹捧也在情理之中。
就在宁修有些飘飘然的时候,那个身着青衫的三十余岁男子幽幽一叹道:“这首词虽然好,但太过儿女情长了。大丈夫立世当有济世安民之胸怀。即便仕途不得意,也要心忧天下。宁朋友有大才,却把精力都放在吟诗作词上,岂不是落入下乘了?”
在众多吹捧的声音中这个声音很刺耳,也很没有道理。
诗会雅集本就是读书人消遣娱乐的场合,作词作诗当然可以由着性子来。并不是说在雅集上作一首儿女情长的词就没有担当吧?
这个青衫男太钻牛角尖,太针对宁修了。
果然,阮康率先替宁修抱起了不平:“汝安兄此言差矣,这行令是懋修规定好的。大家都是以怀人为主题作诗作词,怎么到了宁朋友这里就有错了?还是汝安兄觉得我们荆州的读书人都是一群心无家国,只知道吟诗作词奢靡享受的自私鬼?”
这话说的其实很重了,见雅集上隐隐出现了火药味,张懋修有些不悦。
好好的一次雅集要是弄得不欢而散,他这个创办人可没有面子。
他咳嗽了一声,摆摆手道:“哈哈,汝安有汝安的道理,叔夜也有叔夜的道理,大家没必要抬高自己贬低别人嘛。来,喝酒,喝酒。”
张懋修举起酒杯转了一圈一饮而尽,众人见状亦只得举起酒杯饮了干净。
好好的雅集被这中年男人一闹,立时便索然无味了。众人又作诗一轮,便草草结束了雅集。
众人离开后,宁修向张懋修打听那人的来历。
张懋修苦笑一声道;“他叫刘惟宁,荆州府江陵县人,颇有才学。但因为得罪了县学的何教谕,一直不能获得乡试的参试资格,到现在还是个秀才。”
宁修恍然大悟。
别看县学教谕的品级很低,但权力可一点不小。
就拿这科试来说,成绩名次都是他一人定的。
刘惟宁是江陵县人,自然入的是江陵县学,得罪了何教谕被穿了小鞋重点‘照顾’,肯定无法在科试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