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那李思训给抓起来了,好像是纪处讷举报的,说他参与谋反!”
啊?李林甫家人参与谋反?自己的大唐历史上也没有呀?他不是后来当了宰相吗?完了!看来由于自己的到来,这个世界很多历史不一样!
不过那李思训怎么样也不是造反的人呀?
“此事究竟是怎么回事?是因何事而起?”武炎之问道。
“我听同学们说,是受到和刘思礼、綦连耀谋反一案的牵连!”
“你把详细的经过说一下!我觉得李思训应该不是谋反之人!”
“好的,听同学们说,此案的经过大致是这样的:根据长安县尉吉顼(xu)揭发,箕州刺史刘思礼,曾经找人算过命,他会先当刺史,然后位至太师。
问题是太师之职,位极人臣,不辅佐他人登上皇位,是当不上的。所以他与洛州录事参军结构谋反,因相师解释图谶(chen),即定君臣之契。
此事目前暂时由来俊臣审理,不过由于牵涉的人太多,听说可能与庐陵王,还有同平章事孙元亨有关。
此事洛阳沸沸扬扬,那同平章事孙元亨,几次上表说明此事,皇帝并没有准。不知道接下来会怎么样!”
“哦怎么会与庐陵王有关?”
“好像是听说,那你有事你还找过庐陵王,他要当太师,只有辅佐他人登上皇位才可能,庐陵王和皇嗣二人都是可能的人选!所以嘛……”
“好啦,我知道了,你不要再说了!此事不可轻传谣言,相信皇帝会处理的!至于那李思训和李林甫,我明日找找来俊臣再说。他好歹兼着着尚方少监,也是我的属下!”武炎之听着不对劲,赶紧制止了他弟弟。
看来这不简单是刘思礼谋反之案,纯粹是政治问题,希望不要与自己有关,血流成河是肯定的!
……
第二天,正好常参之日。
武炎之按例上了早朝。如今他的地位可不一样,那管着进宫门禁的左监门卫校尉,都听说了他立下了大功,并且都认识他。所以比往常检身倒是简单多了:“东莱王到了,请进请进!”
当然带没带刀是必须要动手检查的,否则如果有人带刀进宫,校尉就是死罪!
以前发生过这样的案例,唐太宗时期,长孙无忌因为与校尉太熟了,他自己也忘记了把刀解下来,结果带刀进入宫内。
按律长孙无忌都应该杀头,此事当时闹得非常大。最后只是将校尉免官完事。
摸黑踩着熟悉的道路,到了含元殿外。如今这里的绝大部分官员,地位都低于武炎之。
很多人见到他来,都过来问好。当然对武家有成见的官员除外。
那李伯昌自然非常殷勤:“哎呀武郎凯旋啦!何时回都城呀?怎不提前通知鄙人一声?鄙人也好出城来的迎接武郎呀!”
“哪敢麻烦李公?李公,晚上我准备了两桌酒宴,还请李公赏脸一聚!”
“要来要来!”
“怎么不请鄙人呀!”旁边一个声音传来,却是同平章事杨再思!
“原来是杨相公,失礼了!”李柏昌说道。
不过李伯昌是三品高官,对杨再思,也就是简单的作揖行礼而已。因为杨再思是侍郎衔,当上的同平章事。
当时的制度不一样,当一两年宰相,再当侍郎尚书的人,非常常见,所以那拿一般的同平章事,并不怎么当回事!
除非是同凤阁鸾台三品,或者纳言(侍中),内史(中书令)。
而且武炎之更加简单,他是郡王,又是正三品,他的本阶还比对杨再思高很多,不用行面见上司之礼!只是普通同事相互作揖而已。
“杨相公日理万机,鄙人还怕杨相公忙不过来呢?如果杨相公有空,鄙人诚挚相邀!”武炎之笑道。
虽说此人品行一般,不过兴许关键的时候,或有大用,武炎之不肯得罪他。
“鄙人一定来讨一杯酒喝!”杨再思很恭敬的说道。
接着武炎之又邀请了若干很熟的官员,包括包括崔士廉、郑文朗两位少卿!
……
早朝开始。
武炎之如今坐的位置在第二排,因为第一排是御史、宰相、六部尚书及以上。他是正三品职事官,又是郡王,刚好在第二排。
那武则天早看见了他,心里很高兴,不过由于是早朝,很多人要汇报政事,所以武则天就没有说什么。
不过,今日早朝,与武炎之离开之前大不相同,气氛非常严肃,很多人胆战心惊。
他开始还不明白什么原因,后来不经意的一扭头,看见身后不远处的来俊臣,不觉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
正在此时,却听得尚方少监兼洛阳令来俊臣发言道:“陛下,刘思礼和綦连耀谋反一案,微臣以照陛下口谕,已经缉捕了20余人。
不过微臣只是受命缉捕,暂时并无审理之权,今特请示陛下如何处理!”
第129章 办案
众人一听,你要是参与审理,不知道有多少人要遭殃呢!
武则天微微一皱眉头,思考起来。按照她的意思,本来是想要武懿宗来推究此案。不过他被临时派到河北处理造反一案,那也是大事,一般人不行。
啊?李林甫家人参与谋反?自己的大唐历史上也没有呀?他不是后来当了宰相吗?完了!看来由于自己的到来,这个世界很多历史不一样!
不过那李思训怎么样也不是造反的人呀?
“此事究竟是怎么回事?是因何事而起?”武炎之问道。
“我听同学们说,是受到和刘思礼、綦连耀谋反一案的牵连!”
“你把详细的经过说一下!我觉得李思训应该不是谋反之人!”
“好的,听同学们说,此案的经过大致是这样的:根据长安县尉吉顼(xu)揭发,箕州刺史刘思礼,曾经找人算过命,他会先当刺史,然后位至太师。
问题是太师之职,位极人臣,不辅佐他人登上皇位,是当不上的。所以他与洛州录事参军结构谋反,因相师解释图谶(chen),即定君臣之契。
此事目前暂时由来俊臣审理,不过由于牵涉的人太多,听说可能与庐陵王,还有同平章事孙元亨有关。
此事洛阳沸沸扬扬,那同平章事孙元亨,几次上表说明此事,皇帝并没有准。不知道接下来会怎么样!”
“哦怎么会与庐陵王有关?”
“好像是听说,那你有事你还找过庐陵王,他要当太师,只有辅佐他人登上皇位才可能,庐陵王和皇嗣二人都是可能的人选!所以嘛……”
“好啦,我知道了,你不要再说了!此事不可轻传谣言,相信皇帝会处理的!至于那李思训和李林甫,我明日找找来俊臣再说。他好歹兼着着尚方少监,也是我的属下!”武炎之听着不对劲,赶紧制止了他弟弟。
看来这不简单是刘思礼谋反之案,纯粹是政治问题,希望不要与自己有关,血流成河是肯定的!
……
第二天,正好常参之日。
武炎之按例上了早朝。如今他的地位可不一样,那管着进宫门禁的左监门卫校尉,都听说了他立下了大功,并且都认识他。所以比往常检身倒是简单多了:“东莱王到了,请进请进!”
当然带没带刀是必须要动手检查的,否则如果有人带刀进宫,校尉就是死罪!
以前发生过这样的案例,唐太宗时期,长孙无忌因为与校尉太熟了,他自己也忘记了把刀解下来,结果带刀进入宫内。
按律长孙无忌都应该杀头,此事当时闹得非常大。最后只是将校尉免官完事。
摸黑踩着熟悉的道路,到了含元殿外。如今这里的绝大部分官员,地位都低于武炎之。
很多人见到他来,都过来问好。当然对武家有成见的官员除外。
那李伯昌自然非常殷勤:“哎呀武郎凯旋啦!何时回都城呀?怎不提前通知鄙人一声?鄙人也好出城来的迎接武郎呀!”
“哪敢麻烦李公?李公,晚上我准备了两桌酒宴,还请李公赏脸一聚!”
“要来要来!”
“怎么不请鄙人呀!”旁边一个声音传来,却是同平章事杨再思!
“原来是杨相公,失礼了!”李柏昌说道。
不过李伯昌是三品高官,对杨再思,也就是简单的作揖行礼而已。因为杨再思是侍郎衔,当上的同平章事。
当时的制度不一样,当一两年宰相,再当侍郎尚书的人,非常常见,所以那拿一般的同平章事,并不怎么当回事!
除非是同凤阁鸾台三品,或者纳言(侍中),内史(中书令)。
而且武炎之更加简单,他是郡王,又是正三品,他的本阶还比对杨再思高很多,不用行面见上司之礼!只是普通同事相互作揖而已。
“杨相公日理万机,鄙人还怕杨相公忙不过来呢?如果杨相公有空,鄙人诚挚相邀!”武炎之笑道。
虽说此人品行一般,不过兴许关键的时候,或有大用,武炎之不肯得罪他。
“鄙人一定来讨一杯酒喝!”杨再思很恭敬的说道。
接着武炎之又邀请了若干很熟的官员,包括包括崔士廉、郑文朗两位少卿!
……
早朝开始。
武炎之如今坐的位置在第二排,因为第一排是御史、宰相、六部尚书及以上。他是正三品职事官,又是郡王,刚好在第二排。
那武则天早看见了他,心里很高兴,不过由于是早朝,很多人要汇报政事,所以武则天就没有说什么。
不过,今日早朝,与武炎之离开之前大不相同,气氛非常严肃,很多人胆战心惊。
他开始还不明白什么原因,后来不经意的一扭头,看见身后不远处的来俊臣,不觉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
正在此时,却听得尚方少监兼洛阳令来俊臣发言道:“陛下,刘思礼和綦连耀谋反一案,微臣以照陛下口谕,已经缉捕了20余人。
不过微臣只是受命缉捕,暂时并无审理之权,今特请示陛下如何处理!”
第129章 办案
众人一听,你要是参与审理,不知道有多少人要遭殃呢!
武则天微微一皱眉头,思考起来。按照她的意思,本来是想要武懿宗来推究此案。不过他被临时派到河北处理造反一案,那也是大事,一般人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