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心欲燃 第10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是天子会同意吗?

  皇帝不置可否,眼帘一掀先拿眼去望了萧沁瓷,正碰上萧沁瓷也抬眸望过来,两人目光轻轻碰了一碰,俱是一怔。

  萧沁瓷清凌凌一双眼似缭着薄雾,意味不明,不过短短一瞬她便错开眼去,皇帝只能看见她细眉笼烟,长睫浓密。

  皇帝并不挪开眼,仍是看着她。想起那夜他问萧沁瓷可想还俗返家,她也是这样仓促别过眼去,不敢看他,依稀是既脆弱又倔强的姿态。皇帝生出冲动,想挑起她的下颌,去看她雾蒙蒙的一双眼,不知她此时是不是也如那夜一般眼中泛起潮气,能惹人心软。

  第14章 心思

  他拢在袖中的手动了动,到底记起这里是永安殿,不曾动作。

  “玉真夫人自己的意思呢?”皇帝问,声音透着一丝哑,“你也想还俗返家去吗?”

  皇帝问她自己的想法,可她从来由不得自己作主,一如此刻。

  萧沁瓷旋即跪了下去,先谢过皇帝和太后的恩典,话锋一转,又提了皇帝并不意外的回答:“贫道并无此念。贫道只想一生清修,为大周祈福。”

  “若陛下真想赐贫道恩典,不如让贫道到方山去,常伴三清祖师左右。”萧沁瓷以额触地,声音平静,说出口的却是石破天惊的话。

  她要离宫去方山修行,不仅是拒了天子,还是摆脱了太后的掌控。

  萧沁瓷素来温顺听话,却敢在这事上违逆太后的意思,是觉得有了皇帝的喜爱便有了底气吗?

  她还是太年轻,不知道一个男子的喜欢如春花般绚烂易逝。

  太后用茶盖轻轻撇过浮沫,目光转冷。

  “阿瓷,你如今年纪还小,才能说出这番话,哀家与陛下都是宽和之人,不要因为担心被降罪而说违心之语。”太后凤冠上的明珠轻晃,她慢条斯理道,轻轻巧巧就将萧沁瓷的话说成是她因害怕被降罪而说的违心之语,“方山道观清苦,你这样年轻,哀家实是不忍见你与青灯长伴一生,莫要逞一时之气。”

  皇帝听着太后的话,仍是紧紧盯着萧沁瓷,见她轻轻动了一动,忽然开口截住她那个将要出口的“是”字:“玉真夫人不必急着回答,不如再好好想想。”

  皇帝不想听她的拒绝,无论是直截了当的,还是迂回婉转的。

  他幽幽道:“朕也是修道之人,深知练道修玄的艰难不易,要道心稳固,比常人更耐得住寂寞——”

  皇帝话到这里忽地顿了一顿,又极自然的接上去,除了久伴圣驾的梁安,无人听出皇帝话中细微的违和:“玉真夫人愿意为大周祈福是好事,但大周的福祚也并不是你一个小娘子求神便能求来的。”

  太后附和:“陛下说得是。”

  皇帝并不给萧沁瓷说话的机会,转而看向太后:“太后肯为玉真夫人求恩典是太后做长辈的心慈,不过这是玉真夫人自己的事,总归还是要她自己来做决定,不必强求。”

  苏晴暗自皱眉,觉得萧沁瓷有些不知好歹。太后这样为她打算,她竟然拒绝了,倒还让娘娘在陛下面前没落着好。她有心开口,但苏善婉的前车之鉴还近在眼前,让她不敢在陛下面前放肆。

  太后:“是哀家托大了,没有问过玉真夫人自己的意思。”

  她声音淡淡,借着喝茶的动作掩饰自己的愠怒。她同皇帝的对话中藏着机锋,还俗是太后为将萧沁瓷献给天子铺的路,但被萧沁瓷委婉拒绝了。她的拒绝并不叫太后生气,太后原本也没要她很快答应,可萧沁瓷说要去方山修行才是真正触怒太后的地方。

  方山与感业寺都是后妃修行的清静地,前朝亦有新帝将看重的先帝嫔妃置在感业寺藏两年再接回宫中的先例,可萧沁瓷离了宫,就不在太后的掌握之中。皇帝可以去方山看她,可太后不能离宫,谁知萧沁瓷在外待了两年回来后会是什么光景。

  到底是心大了,不过一点点皇帝的特殊对待就叫萧沁瓷拿乔托大。萧沁瓷不过是趁着皇帝对她另眼相待,试图同太后撇清干系罢了。

  “太后娘娘言重了,贫道不敢拿乔,”萧沁瓷婉婉道,“实是我随遇而安惯了,对还俗之后前路如何心存茫然,不敢奢求什么恩典,也不愿劳烦两位圣人为我费心。”

  “贫道但凭两位圣人做主,绝无二话。”

  她将姿态放得这样低,全然不是平常的模样。从前皇帝见萧沁瓷,不管是在先帝的清凉殿还是剑指咽喉,她都是宠辱不惊,冷淡以对。正如她所言,能屈能伸亦是大丈夫,她从来不将自己摆在弱势地位,纵有隐忍示弱,但仍存风骨。

  皇帝不知道旁人如何,但他从不因女子的示弱而可怜心软,可他已怜惜了萧沁瓷太多次。从初时她素手拨弄琴弦,到后来雪中见她茕茕孑立。

  由爱才生怜。

  皇帝袖中的手一瞬间攥紧:“玉真夫人,自己的事,不要叫旁人作主。”他话说得有些重。

  皇帝一生要强,行事莫不是出自己心。即便从前他因惠安太子缘故和皇位无缘,最后也凭借自己重新登上至尊之位。

  从前他以为,他欣赏的也应当是那种自强不屈的女子,可他如今上心的这个姑娘却恰好处处相反。她能在面见天子时不卑不亢,却摆脱不了至亲的掌控。

  萧沁瓷身形一僵。她漠然垂首,叫旁人不能窥见她的神情,但音色总能泄露一二主人心中的思绪:“是,谢陛下教诲,贫道记住了。”

  皇帝心里五味杂陈,他一时觉得方才的语气重了,有心再说些话,却又不想听她再说出什么冷淡的话来,想再晾晾她。

  他转而看向太后:“方才太后说惠太妃病重,朕已经请尚药局的林奉御前去看了,也让玉熙公主去方山侍疾,”皇帝说话不疾不徐,是大权在握的笃定,“至于陈王和吴王,淑太妃一早就向朕请了恩旨,他们也从封地递了折子回来,各地的宗亲都要回京朝拜,朕便一并应了,谕旨早就发了下去,再有两日他们就该到长安了。”

  皇帝话中有隐隐的讥诮,细听之下又无迹可寻:“太后来寻朕也太迟了,若等到如今再发恩旨,他们就得年后再回来了。”

  太后面皮隐隐发僵,她不料皇帝当着众人的面就如此毫不留情地驳她的面子,让她颜面尽失。既然早已答应,为何先前她开口的时候不明说,何况惠太妃在方山清修便不说了,淑太妃就住在太极宫中,也能越过她直接向皇帝请旨,未免也太不将她这个太后放在眼中了。

  但她不能发作,皇帝也不是她能发作的对象。

  太后心知肚明,这是皇帝明了她的算计,又在萧沁瓷那里碰了个不软不硬的钉子,这就将矛头指向她了。

  太后将这口气咽下去,说话温声,似乎真的只是一个为庶子着想的慈母:“既如此,倒是哀家多事了,耽搁了陛下的功夫。”

  皇帝不与她寒暄,等同默认了她的话:“太后年纪大了,享享清福就好,儿孙自有儿孙福,也不必太后去为他们谋划。”

  “朕在两仪殿还有政务处理,”皇帝从座上站起来,“就不在太后这里多留了。”

  萧沁瓷仍在地上跪着,玄黑云鹤越过重紫纱衣,片刻不停。

  皇帝已越过了她,这才想起来似的,居高临下地说:“玉真夫人怎么还跪着?起来吧。朕还得谢过你的梅花。”

  萧沁瓷默默地起来,随众人一齐恭送天子出去,帝王车辇出行的重拍声在永安殿外响起,宫人行止有素,一路寂寂无声,片刻便走远了。

  流珠扶着太后在殿外看着御辇直至消失,这才道:“娘娘,进去吧,外头冷。”

  太后应了一声,慢慢进去,萧沁瓷仍是默默跟在她身后。

  座上的茶盏早已冷透,皇帝没有碰他那杯茶,碧绿的茎叶在水中沉浮,因放置得久了,已沉淀出青黄的颜色,让太后看得一阵心烦气躁。流珠看出太后的不适,招手让宫人来无声的把茶盏换下去了。

  太后喜喝蜜水,为着皇帝才换的酽茶。她年轻时为着保持美貌伤了身体,平素不食味重刺激的东西,即便如此她稍微心气不顺便觉腹中似有火烧,连带着头昏脑胀起来。宫人为她端来朱佩苏子饮,温热的蜜水稍稍缓解了她的不适,但太后仍然以手扶额,是难受的模样。

  方才种种苏晴都看在眼中,她知晓此时太后必定难受,还叫她们这些小辈看见了,不知会如何着恼,当下温柔小心地道:“姑母,您是不是头疼?我帮你按按吧。”

  太后眼皮一撩,见苏晴小心翼翼地看着她,她便软了心肠,招手让苏晴过来。这类手上功夫也是苏氏女要学的,苏晴在旁的方面学不好,学这些倒是快。太后总归是喜欢能对自己柔婉温顺的小娘子,苏家几个娘子之中,她从前最喜欢的是二娘子善婉,后来变成了苏晴。

  苏晴也没有说大话,她手法轻柔、力度适中,每一下都恰到好处,果然叫太后放松不少。她是肯费尽心思讨太后欢心的,也肯下功夫去学

  “好了,”太后叫了停,“知道你手艺好,累了吧,去歇着。”

  苏晴摇摇头,她本来就是那种天真娇憨的姑娘,美貌也是十分出众,笑起来颊边两个甜甜的蜜涡,能叫人一路甜到心里去。

  “不累的。”她乖巧道。

  这边的姑侄其乐融融半分没有影响到站在一旁的萧沁瓷。她自进来起便温顺地站在一旁,并不去同苏晴争一时的柔软贴心,也没有年轻娘子应有的争强好胜。

  五年的青灯长伴磨光了她身上的棱角,也削去了她的傲骨,但要说她是死气沉沉倒也不尽然,她只是和顺柔婉,似乎任何事都不能让她失态,也不值得她去在意。

  太后拿余光去瞥她,萧沁瓷总是敛睫,将一双眼中的神韵尽数藏去,那张称得上绝色的容颜确如一件玉雕,美得温润剔透。

  这样的美人,即便是放在殿中做个摆设,似乎也能让放置她的那片角落陡然鲜亮起来。

  太后端详着她。她是什么时候发现天子对萧沁瓷的心思的?

  从一个男人看一个女人的眼神掺杂着欲望开始。

  第15章 邀宠

  太后一开始属意的人选并不是萧沁瓷,她是皇帝自己的选择。

  萧沁瓷纵然美,但她是先帝的旧人,又是女冠,在太后这里,她已然成为一颗弃子。新帝不是贪恋美色的男子,他对权势的渴望盖过了一切,不会容忍自己在私德上出现备受争议的瑕疵。

  况且苏家原也不缺美人,只是太后难免惋惜。

  所以太后选了苏善婉。苏家的二娘子,新帝登基时她才十六岁,正是最好的年纪,明艳袅娜。太后将她接进了宫,并不提旁的事,只是如当初教导萧沁瓷一般教导她宫中礼仪、体态。明眼人都瞧得出来太后的打算,皇帝却始终淡淡,从未正眼瞧过她。

  皇帝不似平宗,有笙歌宴舞、赏花赏景的诸多雅兴。又因着初御极时有宫人试图媚上邀宠惹出的风波,令他厌烦不已,平日练道修玄,起居都在紫极观,等闲不外出,西苑守卫森严。

  除了紫极观皇帝常去之地也就是两仪殿,他在前朝议政理事,两仪殿更是重地。除了宫中偶有的几次饮宴,苏善婉根本见不到天子,即便见到了,皇帝也根本瞧也不瞧她。

  便是再美的美人,不能入人眼便如锦衣夜行,皇帝压根瞧不见苏善婉,如何能上心。

  太后不是皇帝生母,也不能叫娘家侄女在宫中久住,眼见着苏善婉年岁渐长,这番宫中不见成效,那边家里又只能压着不能议亲,再拖下去只怕她的亲事也要耽搁。

  太后的哥哥苏仪也想要搏一搏。大周皇帝历来待外家都恩遇甚隆,敬懿皇后出身卑微,高宗便抬了她父亲的身份,封了承恩公,此后皇后的母家加官进爵便成了常例。

  但苏太后当年封后时不知是不是平宗忘了,不曾赏给苏家一个爵位,只把苏仪从六品进到了五品,堪堪摸到入两仪殿朝参的门槛。今上登基后苏家更是处境尴尬,太后非新帝生母,苏家不是正经外戚,新帝自然不会抬苏家身份。甚至新帝仍然尊了苏太后为太后已是意外之喜,不敢再奢求更多。

  况且新帝至今膝下无子,倘若苏氏女能得宠,继而诞下皇嗣,苏家才能真正一飞冲天。

  好在万寿节皇帝总是要出席的,又是天子登基后的第一个万寿,外邦藩地都遣使臣进京朝贺,高丽、大食、吐蕃纷纷献上厚礼和国书,愿意成为大周的属国。

  太后看准了这个机会。

  皇帝那夜多饮了酒,酒意微酣之时他目光沉沉扫过下首,殿堂烛火错落,映进皇帝幽深眼底,一闪而过的是太后无比熟悉的浓欲,深不见底。

  平宗拿那样的眼神看过沈淑妃,又看过她,最后落在了贵妃身上。

  太后顺着皇帝目光看过去,那边坐的都是先帝的女眷,新帝登基后,部分后妃迁往妙音观和南苑,但也有留在太极宫中的,万寿节她们也受邀出席。

  女眷头上的金钗明珠在灯火中蜿蜒出一片璀璨,照出一张张细眉丽容,俱是难得的美人。

  太后不着痕迹的皱了眉,不知道天子看的究竟是谁。她再去探究的追寻皇帝目光时却发现他早已恢复如常。她记下了此事却并未放在心上,甚至让她更加坚定那个打算。皇帝的欲望藏得深沉,但并不是没有,这发现让太后欣喜。

  只要是男人,就没有不贪花爱色的,皇帝也不例外。而善婉是苏家最好的姑娘,她不仅长相明艳,性子也是风情柔顺。太后转而看向坐在自己身侧的苏善婉,后者饮了些果子酿,雪白的脸上飞起霞红,柔媚动人。

  太后示意宫人拿走她面前的杯盏,轻声叮嘱:“莫要贪杯。”

  苏善婉掩袖而笑,明眸善睐:“姑母,我知晓的。”

  她那样柔顺听话,音色又甜又软,即便是轻轻一句听来也像是撒娇。皇帝既有对女子的欲望,又怎会拒绝这样一个美人。

  太后不是不知道皇帝初登基时御前闹出的风波,可在她看来,不成事不过是因那女子不够美,打动不了皇帝的心罢了。

  她自己也抿了一口甜酒酿,笃定的想。

  那夜皇帝多饮了酒,不曾回紫极观,宴席散后歇在了两仪殿。太后心中更是多了成算。道家戒酒色荤腥,可皇帝说是一心向道,不也没有遵守清规戒律吗?他能在酒上破了戒律,那在美色一途也不会全然无动于衷。又或许他从前修道不过是为了掩饰自己的狼子野心,如今大权在握,他也不必再装成无欲无求的模样。

  太后趁机安排了苏善婉去伺候。苏善婉奉了太后的旨意来关心天子,宫人也不敢放她进去,最后还是皇帝召见了她。

  殿中一切从简,但摆设仍是处处透着天家的煌煌威严,案上的紫铜火烧云镂山炉中熏着帝王才能用的龙涎,香气暖融热烈,令人飘然如坠云端。

  皇帝酒意未醒,随意披了一件宽袍,眉目泠然若深泉寒潭,不提皇帝的沉渊之势,只看男子的皮囊他也实在是个令人心折的郎君。

  苏善婉袖中藏香,袅袅娜娜地拜过他,言是太后担忧,让她前来此后。她跪立许久,却久久不闻天子声响,忍不住大起胆子去瞧他。

  皇帝目光沉沉,眸中满是冷意。

  “陛下……”苏善婉把这两个字说得千回百转。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