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另一张纸笺上写的,却密密的都是武功诀要,与秘笈中不解之处一加参照,登时豁然贯通,果然妙用无穷。
他眼望天上明月,《金蛇秘笈》中种种武功秘奥,有如一道澄澈的小溪,缓缓在心中流过,清可见底,更无半分渣滓,直到红日满窗,这才醒觉。只这些武功似乎过分繁复,花巧太多,想来是金蛇郎君的天性使然,喜在平易处弄得峰回路转,使人眼花缭乱。这两张纸笺上的字是用墨笔写成,当非困居山洞时所写。然系其武功总诀,融会贯通之后,于其后炭笔所画的千奇百怪招数,亦能明其原委。
经此一晚苦思,不但通解了金蛇郎君的遗法,而对师父及木桑道人所授诸般上乘武功,也有更深一层体会。
他望着两页白笺,一堆灰烬,呆呆出神。暗叹金蛇郎君工于心计,一至于斯,故意在秘笈中留下令人不解之处,诱使得到秘笈之人刻意探索,终于找到藏宝地图。如果秘笈落入庸人之手,不去钻研武功的精微,那么多半也不会发现地图。他把两张纸笺仍夹在两片封面之间,再去山洞取出金蛇剑来,练熟了剑法,才将金蛇剑插还原处。
又过两日,袁承志收拾行装,与哑巴告别。他在山上居住多年,忽然离去,心下难过。大威与小乖颇通灵性,拉住了他衣衫吱吱乱叫,不放他走。袁承志更是难分难舍。哑巴带了两头巨猿直送到山下,这才洒泪而别。
袁承志艺成下山,所闻所见,俱觉新奇。一路行来,见百姓人人衣服褴褛,饿得面黄肌瘦。行出百余里,见数十名百姓在山间挖掘树根而食。他身边有师父留下的银两,却也无处可买食物,只得施展武功,捕捉鸟兽为食。又行数十里,见倒毙的饥民不绝于途,甚感凄恻。
行了数日,将到山西境内,见饥民煮了饿死的死尸来吃,他不敢多看,疾行而过。
这一日来到一处市镇,只见饥民大集,齐声高唱,唱的是:
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求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家都欢悦。
一名军官带了十多名兵卒,大声吆喝:“你们唱这等造反的妖歌,不怕杀头吗?”挥动鞭子,向众百姓乱打。
众饥民叫道:“闯王不来,大家都是饿死,我们正是要造反!”一拥而上,抓住了官兵,又打又咬,登时将十多名官兵活活打死了。
袁承志见了这等情景,心想:“无怪闯王声势日盛。百姓饥不得食,也只好杀官造反了。”向一名饥民问道:“这位大哥,可知闯王在哪里,我想前去相投。”那饥民说道:“听说闯王大军眼下在襄陵、闻喜一带,就要过来。我们大伙也要去投军。”袁承志又问:“刚才听得大家唱的歌儿甚好,还有没有?”那饥民道:“还有好多。那都是闯王属下的李公子所作。”又唱了几首,歌意都是劝人杀官造反,迎接闯王。
袁承志沿途打听,在黄河边上遇到了小部闯军。带兵的首领听说是来找闯王的,不敢怠慢,忙派人陪他到李自成军中。
闯王听得是神剑仙猿穆人清的弟子到来,虽在军务倥偬之际,仍亲自接见。袁承志见他气度威猛,神色和蔼,甚是敬佩。闯王说他师父去了江南,想是穆人清在言语中对这年青爱徒颇为奖许,是以闯王对他甚加器重,言下颇有招揽之意。
袁承志听得师父不在,登时忽忽不乐,再问起崔秋山,则是和穆人清同到江南苏杭一带筹措军饷去了。袁承志说要去寻师,禀明师父之后,再来效力。闯王也不勉强,命制将军李岩接待,又送了一百两银子作路费。袁承志谢过受了。
那李岩虽是闯军中带兵的将官,但身穿书生服色,谈吐儒雅。原来他是前兵部尚书李精白之子,本是举人,因赈济灾民,得罪了县官和富室,被诬陷入狱。有一位女侠仰慕他为人,率领灾民攻破牢狱,救他出来。那女侠爱穿红衣,众人叫她红娘子。李岩实逼处此,已非造反不可,便和红娘子结成夫妇,投入闯王军中,献议均田免赋,善待百姓。闯王言听计从,极为重用。闯军本为饥民、叛兵及失业驿卒所聚,造反不过为求一饱,原无大志,所到之处,不免劫掠。因之人心不附,东西流窜,时胜时败,难成气候。自得李岩归附,李自成整顿军纪,严禁滥杀奸淫,登时军势大振。
李岩治军严整,又编了许多歌儿,令人教小儿传唱,四处流播。百姓正自饥不得食,官府又来拷打逼粮催饷,听说“闯王来时不纳粮”,自是人人拥戴。因此闯军未到,有些城池已不攻自破。
李岩对袁崇焕向来敬仰,听说袁督师的公子到来,相待尽礼,接入营中,请夫人红娘子出见。红娘子英风爽朗,豪迈不让须眉。三人言谈投机。袁承志除武功之外,见识甚浅。李岩熟识古今史事、天下兴亡之理,跟他纵谈天下大势,袁承志听了有如茅塞顿开,对李岩甚为钦佩。两人意气相投,于是相互八拜,结成了义兄弟。袁承志在李岩营中留了三日,直至闯军要拔营北上,这才依依作别。
袁承志初出茅庐,对李岩的风仪为人,暗生模仿之心,便去买了书生衣巾,学着也作书生打扮。他不知师父在江南何处,只有径向南行,随遇而安。
江南地方富庶,虽然官吏一般的贪污虐民,但众百姓尚堪温饱。比之秦晋饥民的苦况,却是如在天堂了。
他眼望天上明月,《金蛇秘笈》中种种武功秘奥,有如一道澄澈的小溪,缓缓在心中流过,清可见底,更无半分渣滓,直到红日满窗,这才醒觉。只这些武功似乎过分繁复,花巧太多,想来是金蛇郎君的天性使然,喜在平易处弄得峰回路转,使人眼花缭乱。这两张纸笺上的字是用墨笔写成,当非困居山洞时所写。然系其武功总诀,融会贯通之后,于其后炭笔所画的千奇百怪招数,亦能明其原委。
经此一晚苦思,不但通解了金蛇郎君的遗法,而对师父及木桑道人所授诸般上乘武功,也有更深一层体会。
他望着两页白笺,一堆灰烬,呆呆出神。暗叹金蛇郎君工于心计,一至于斯,故意在秘笈中留下令人不解之处,诱使得到秘笈之人刻意探索,终于找到藏宝地图。如果秘笈落入庸人之手,不去钻研武功的精微,那么多半也不会发现地图。他把两张纸笺仍夹在两片封面之间,再去山洞取出金蛇剑来,练熟了剑法,才将金蛇剑插还原处。
又过两日,袁承志收拾行装,与哑巴告别。他在山上居住多年,忽然离去,心下难过。大威与小乖颇通灵性,拉住了他衣衫吱吱乱叫,不放他走。袁承志更是难分难舍。哑巴带了两头巨猿直送到山下,这才洒泪而别。
袁承志艺成下山,所闻所见,俱觉新奇。一路行来,见百姓人人衣服褴褛,饿得面黄肌瘦。行出百余里,见数十名百姓在山间挖掘树根而食。他身边有师父留下的银两,却也无处可买食物,只得施展武功,捕捉鸟兽为食。又行数十里,见倒毙的饥民不绝于途,甚感凄恻。
行了数日,将到山西境内,见饥民煮了饿死的死尸来吃,他不敢多看,疾行而过。
这一日来到一处市镇,只见饥民大集,齐声高唱,唱的是:
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求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家都欢悦。
一名军官带了十多名兵卒,大声吆喝:“你们唱这等造反的妖歌,不怕杀头吗?”挥动鞭子,向众百姓乱打。
众饥民叫道:“闯王不来,大家都是饿死,我们正是要造反!”一拥而上,抓住了官兵,又打又咬,登时将十多名官兵活活打死了。
袁承志见了这等情景,心想:“无怪闯王声势日盛。百姓饥不得食,也只好杀官造反了。”向一名饥民问道:“这位大哥,可知闯王在哪里,我想前去相投。”那饥民说道:“听说闯王大军眼下在襄陵、闻喜一带,就要过来。我们大伙也要去投军。”袁承志又问:“刚才听得大家唱的歌儿甚好,还有没有?”那饥民道:“还有好多。那都是闯王属下的李公子所作。”又唱了几首,歌意都是劝人杀官造反,迎接闯王。
袁承志沿途打听,在黄河边上遇到了小部闯军。带兵的首领听说是来找闯王的,不敢怠慢,忙派人陪他到李自成军中。
闯王听得是神剑仙猿穆人清的弟子到来,虽在军务倥偬之际,仍亲自接见。袁承志见他气度威猛,神色和蔼,甚是敬佩。闯王说他师父去了江南,想是穆人清在言语中对这年青爱徒颇为奖许,是以闯王对他甚加器重,言下颇有招揽之意。
袁承志听得师父不在,登时忽忽不乐,再问起崔秋山,则是和穆人清同到江南苏杭一带筹措军饷去了。袁承志说要去寻师,禀明师父之后,再来效力。闯王也不勉强,命制将军李岩接待,又送了一百两银子作路费。袁承志谢过受了。
那李岩虽是闯军中带兵的将官,但身穿书生服色,谈吐儒雅。原来他是前兵部尚书李精白之子,本是举人,因赈济灾民,得罪了县官和富室,被诬陷入狱。有一位女侠仰慕他为人,率领灾民攻破牢狱,救他出来。那女侠爱穿红衣,众人叫她红娘子。李岩实逼处此,已非造反不可,便和红娘子结成夫妇,投入闯王军中,献议均田免赋,善待百姓。闯王言听计从,极为重用。闯军本为饥民、叛兵及失业驿卒所聚,造反不过为求一饱,原无大志,所到之处,不免劫掠。因之人心不附,东西流窜,时胜时败,难成气候。自得李岩归附,李自成整顿军纪,严禁滥杀奸淫,登时军势大振。
李岩治军严整,又编了许多歌儿,令人教小儿传唱,四处流播。百姓正自饥不得食,官府又来拷打逼粮催饷,听说“闯王来时不纳粮”,自是人人拥戴。因此闯军未到,有些城池已不攻自破。
李岩对袁崇焕向来敬仰,听说袁督师的公子到来,相待尽礼,接入营中,请夫人红娘子出见。红娘子英风爽朗,豪迈不让须眉。三人言谈投机。袁承志除武功之外,见识甚浅。李岩熟识古今史事、天下兴亡之理,跟他纵谈天下大势,袁承志听了有如茅塞顿开,对李岩甚为钦佩。两人意气相投,于是相互八拜,结成了义兄弟。袁承志在李岩营中留了三日,直至闯军要拔营北上,这才依依作别。
袁承志初出茅庐,对李岩的风仪为人,暗生模仿之心,便去买了书生衣巾,学着也作书生打扮。他不知师父在江南何处,只有径向南行,随遇而安。
江南地方富庶,虽然官吏一般的贪污虐民,但众百姓尚堪温饱。比之秦晋饥民的苦况,却是如在天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