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此前,风城县照相馆曾经联系过我们,但是考虑到他们的技术力量不足,被我们拒绝了。我们认为,绿江照相馆在各方面都符合我们的要求,才特意找到这里”。
“目的有两个,一是我们把胶卷拿到这里来洗印,当然,该给多少钱,我们会给钱,不过,希望是最低的价格,这样才能体现工人老大哥支援农民兄弟的深厚情谊”。
“二是在将来适当的时候,我们的技术人员将会上门,来学习你们先进的技术经验,希望你们无私地支援”。
“对于主任对我们村的大力支持,我们也不会忘记,过年过节的时候,我们也会适当地进行走访,借此表示我们的谢意”。
能当上主任的人,自然也不是傻瓜。
林驹的潜台词,听的是明明白白。
主任站了起来,从办公桌后面出来,紧紧地握着林驹的双手。
“支援农民兄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义务。好,就这么办了,我叫刘全河,今后就认了你这个兄弟”。
接下来,刘全河领着林驹参观了暗房和洗印车间。
这些地方说起来比较神秘,但在林驹看来,技术上并没有多大难度,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在家里搞起来。
骑车到了车站,把自行车办了托运,没多久就上了火车。
选择照相这个项目,此前他并没有进行过详细的市场调查和成本核算。
这个灵感,完全来自于他前世一个朋友的发家经历。
这个朋友是个残疾人,在1980年的时候,就骑着自行车,到农村各处去给人照相。
开始的时候,也是没有暗房和洗印设备,就把胶卷送到国营照相馆去洗印,拿回来后,用平信给各家寄去,或者再次路过的时候,给上门送去。
那个时候一封平信八分钱邮票,算是很低的成本。
这样干了不到半年,那个朋友自己建起了暗房,从外面购买相纸、定影液、显影液等材料,自己开始洗印。
当时生意之火爆,完全出乎意料之外。
一家人在外面照相的照相,在家洗相的洗相,一年收入七八千元,两年就成了万元户。
两年之后,后来跟风模仿的人,纷纷进入,这个朋友退出了这个行业,开始搞手表原件加工,后来成了乡里的首富。在八十年代中期,就有了几十万元。
林驹买下这台自行车,就是为了行走乡间照相方便。
他要复制这个朋友的致富经历,给家里提供一个比较稳定的致富项目,至少每年创造五六千元的纯收入。
如果持续两年,就能达到万元户的水平。
这样一来,无论是给哥哥娶媳妇、盖房子,弟妹们上学,家里过上一种相对富裕的生活,就都有了保障。
坐在火车上,林驹一直在琢磨两个问题。
一是如何具体地运营这个项目,尽可能地盈利。
二是如何叫家里人接受这个项目,叫他们尽快地参与进来。
第46章 又闹妖啦
从三道河往回走的路上,林驹骑着自行车,赚足了眼球。
此前,因为给老师们上课。开创了蝲蛄和山野菜两条财路,林驹就成了三道河公社的名人。
现在见他又骑了一台自行车,这一路上走来,就不时有人拦住他,跟他搭话。
到了马家堡子,林驹本想进去嘚瑟一圈儿,但觉得这样有些太浅薄,就直接拐回了林家堡。
路过河边的时候,一群孩子正在河里洗澡。
二道河河水清澈,小孩子从小就散养,夏天天热,孩子们就自己到大河里玩儿,大人们也不担心淹死了。
林驹小时候也是这样过来的。
除了玩儿,最大的好处,就是孩子们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水性,几乎个个都会游泳。十来岁的孩子,就能自己游过几十米的大河。
老六和老七也在这里。
见林驹骑着自行车,就急忙跑了过来。
于是林驹就让老七坐在前面的大架子上,老六坐在后座上,带着两人回家。
有一台自行车,现在在城里人那里,还是一件很牛的事儿。更别说在农村了。
买自行车要有票,在农村只有干部才有这个待遇。
按照级别,从公社开始,到大队排下来。
理论上是这样的排法,实际上这个意义不大。
票太紧张,很多人一辈子也轮不上。
目前的三道河,也就只有五六个公社干部,加上邮局的邮递员,有自行车。
十几个大队长里面,还没有一个有自行车的。
林驹在前面走,十多个孩子就小跑着在后面跟着,一直跟到了林驹家里。
进了院子,正好二姐林驰出来。
“哎呀妈,老四,你从哪里弄得自行车?谁的”?
“什么谁的谁的,我骑回来了,还能是谁的?我的呗”。
“你的?从哪里弄来的”?
“在绿江买的”。
“花了多少钱”?
“75”。
“这么贵?不对,老四,你什么时候会骑自行车啦”?
什么时候?几十年了。别说自行车,就是弄个汽车,弄条船来,我也给你开走。
不过,现在还是个问题,以前从来没骑过啊,怎么就会了呢?
“目的有两个,一是我们把胶卷拿到这里来洗印,当然,该给多少钱,我们会给钱,不过,希望是最低的价格,这样才能体现工人老大哥支援农民兄弟的深厚情谊”。
“二是在将来适当的时候,我们的技术人员将会上门,来学习你们先进的技术经验,希望你们无私地支援”。
“对于主任对我们村的大力支持,我们也不会忘记,过年过节的时候,我们也会适当地进行走访,借此表示我们的谢意”。
能当上主任的人,自然也不是傻瓜。
林驹的潜台词,听的是明明白白。
主任站了起来,从办公桌后面出来,紧紧地握着林驹的双手。
“支援农民兄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义务。好,就这么办了,我叫刘全河,今后就认了你这个兄弟”。
接下来,刘全河领着林驹参观了暗房和洗印车间。
这些地方说起来比较神秘,但在林驹看来,技术上并没有多大难度,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在家里搞起来。
骑车到了车站,把自行车办了托运,没多久就上了火车。
选择照相这个项目,此前他并没有进行过详细的市场调查和成本核算。
这个灵感,完全来自于他前世一个朋友的发家经历。
这个朋友是个残疾人,在1980年的时候,就骑着自行车,到农村各处去给人照相。
开始的时候,也是没有暗房和洗印设备,就把胶卷送到国营照相馆去洗印,拿回来后,用平信给各家寄去,或者再次路过的时候,给上门送去。
那个时候一封平信八分钱邮票,算是很低的成本。
这样干了不到半年,那个朋友自己建起了暗房,从外面购买相纸、定影液、显影液等材料,自己开始洗印。
当时生意之火爆,完全出乎意料之外。
一家人在外面照相的照相,在家洗相的洗相,一年收入七八千元,两年就成了万元户。
两年之后,后来跟风模仿的人,纷纷进入,这个朋友退出了这个行业,开始搞手表原件加工,后来成了乡里的首富。在八十年代中期,就有了几十万元。
林驹买下这台自行车,就是为了行走乡间照相方便。
他要复制这个朋友的致富经历,给家里提供一个比较稳定的致富项目,至少每年创造五六千元的纯收入。
如果持续两年,就能达到万元户的水平。
这样一来,无论是给哥哥娶媳妇、盖房子,弟妹们上学,家里过上一种相对富裕的生活,就都有了保障。
坐在火车上,林驹一直在琢磨两个问题。
一是如何具体地运营这个项目,尽可能地盈利。
二是如何叫家里人接受这个项目,叫他们尽快地参与进来。
第46章 又闹妖啦
从三道河往回走的路上,林驹骑着自行车,赚足了眼球。
此前,因为给老师们上课。开创了蝲蛄和山野菜两条财路,林驹就成了三道河公社的名人。
现在见他又骑了一台自行车,这一路上走来,就不时有人拦住他,跟他搭话。
到了马家堡子,林驹本想进去嘚瑟一圈儿,但觉得这样有些太浅薄,就直接拐回了林家堡。
路过河边的时候,一群孩子正在河里洗澡。
二道河河水清澈,小孩子从小就散养,夏天天热,孩子们就自己到大河里玩儿,大人们也不担心淹死了。
林驹小时候也是这样过来的。
除了玩儿,最大的好处,就是孩子们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水性,几乎个个都会游泳。十来岁的孩子,就能自己游过几十米的大河。
老六和老七也在这里。
见林驹骑着自行车,就急忙跑了过来。
于是林驹就让老七坐在前面的大架子上,老六坐在后座上,带着两人回家。
有一台自行车,现在在城里人那里,还是一件很牛的事儿。更别说在农村了。
买自行车要有票,在农村只有干部才有这个待遇。
按照级别,从公社开始,到大队排下来。
理论上是这样的排法,实际上这个意义不大。
票太紧张,很多人一辈子也轮不上。
目前的三道河,也就只有五六个公社干部,加上邮局的邮递员,有自行车。
十几个大队长里面,还没有一个有自行车的。
林驹在前面走,十多个孩子就小跑着在后面跟着,一直跟到了林驹家里。
进了院子,正好二姐林驰出来。
“哎呀妈,老四,你从哪里弄得自行车?谁的”?
“什么谁的谁的,我骑回来了,还能是谁的?我的呗”。
“你的?从哪里弄来的”?
“在绿江买的”。
“花了多少钱”?
“75”。
“这么贵?不对,老四,你什么时候会骑自行车啦”?
什么时候?几十年了。别说自行车,就是弄个汽车,弄条船来,我也给你开走。
不过,现在还是个问题,以前从来没骑过啊,怎么就会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