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二道河的岸边和水里,都是河卵石。小的只有指盖般大小,大的直径有一米大小。

  有的石头完全埋没在水下,这样的石头砸起来,就会溅起很多水,用不了多一会儿,衣服就湿透了。

  现在天气还冷,一会儿就受不了。林驹就只是挑那些一半儿露出水面的石头砸。这样就能尽可能地不湿衣服。

  石头在什么位置,也有讲究。

  水太深的地方不行。水太浅的地方,鱼不在那里呆着,也不行。一般就在离河岸三四米远的地方,最为合适。

  石头的大小,也有讲究。

  石头太小,里面没有鱼。石头太大,砸了之后翻不动,有鱼也得不到。

  二道河的河卵石,不仅仅是鱼藏身的地方,其实也是人藏身的地方。

  这里的人盖房子、砌院墙,就都用河卵石。

  从河岸上捡起来,顶多从水里捞出来,把石头拉回家,就是建筑材料,也不用砖,不用钱买,也没人来管,就能盖成房子,既坚固又耐用。

  有的房子已经一二百年了,还屹立不倒。

  砸了一个多小时,鱼篓沉了起来。

  林驹掂量了一下,估计有十来斤。于是上岸休息一下,又点了一根烟。

  二道河里的鱼,本地人叫做河鱼。这是跟绿江的江鱼和黄海的海鱼区分开的叫法。

  河鱼的最大特点,就是味道特别鲜美。这种鲜味,江鱼、海鱼和水库里人工养殖的鱼无法与之媲美。

  几年之后,随着个人饭店的普及,二道河的河鱼,成了各个饭店必备的一道菜,

  也是外地到绿江来旅游、办事的人,必须品尝的招牌菜。

  今天林驹震的瞎胖头,在他前世的时候,每斤至少要值七八十元钱,还常常有价无市。

  现在这一鱼篓,放在他前世,可以卖上七八百块钱。

  河流污染和过渡捕捞,二道河里的河鱼,几乎绝迹了,最后被列为保护物种。

  当然,这个时候是不值钱的。

  一是人们手里没钱,二是还没有人意识到,可以把这当做一个生意来做。

  对于本地人来说,想吃鱼到河里抓点儿就行了,谁还会去花钱买?有钱干点儿什么不好?

  林驹今天也不打算做生意,这些鱼,就是晚上自己家里吃的。目的也很单纯,就是解馋和补充营养的。

  肉类,现在还是奢侈品。除了过年的时候杀猪之外,平常想买肉,没门儿。

  买肉那是城里人的专利,还要凭票供应。农村人那里来的肉票?便是你有钱,也没处买去。

  生产队里倒是有不少牛,但那是集体财产。

  牛是用来耕地、拉车的,是生产资料,即使是生产队,也没有权力杀牛。随便杀牛,那叫破坏生产。

  从古代的时候,许多朝代就是如此。

  肚子又叫了起来,林驹又饿了。

  十四岁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好在林家堡的人,还能吃饱,粮食不算太富余,土豆和地瓜还是有的。

  林驹拿出了一个熟地瓜,剥皮啃了起来。

  这是早晨蒸出来的,今天中午在家的母亲、二姐和林驹,地瓜就是他们的午饭。

  唉,终究还是食物匮乏,没有营养,脂肪、蛋白质、淀粉这一类的高热量食物。玉米、土豆、地瓜里粗纤维多,肠胃蠕动功能强,人才容易饥饿啊。

  不过,会改变的,而且很快。

  没有钱,可以赚,没有票证,可以用钱买票证。只要有了钱,就能改变一切。

  吃一顿河鱼,一家人饱一顿口福,就是一个好的开始,就从一点一滴做起。日子总会好起来。

  林驹吃完地瓜,用一个石头把鱼篓盖上。到旁边的柳树趟子那里,折了两根柳树枝,留下底部的一个树杈,把其余的树杈去掉,就用这个串鱼用。

  把柳树枝从鱼鳃穿进去,从鱼嘴里出来,就可以把鱼串在树枝上,即使在水里面拖着,鱼也不会掉下来或者跑掉。

  林驹又下了水,开始砸起来。

  他打算再弄个十来斤,即使一顿吃不了,也可以用盐腌上,然后晒干。

  这样的河鱼干,用油一煎,吃到嘴里酥脆爽口,是一种上佳的美味。

  在林驹的前世,这种河鱼干和玉米面大饼子,被饭店整合成了一道招牌饮食“咸鱼大饼”,一个人吃一顿,至少要一百来块钱。

  想到这里,林驹不禁哑言失笑。

  我靠,我现在过的生活,不就是前世有钱的时候,一直在向往的田园生活嘛。

  蓝天白云,没有污染的土地河流,纯天然无公害的食品,自己养鸡养鱼,想吃了就想去抓一些回来…….

  唉,不过那是在有钱有闲的条件下的田园生活。至于现在,还是要为了生存,为改善生活质量而奋斗。

  还是面对现实,放弃幻想,准备奋斗吧。

  林驹又抡起锤子,砸了起来。

  也没有手表,更没有手机,林驹看看太阳,两个柳树枝已经串满了鱼,估计有七八斤重。

  林驹上岸,回到家里。

  母亲和二姐不在,也不知道干什么去了,

  林驹又吃了两个地瓜,就开始给鱼开膛,把鱼肠子挤出来。

  也不用刀剪,两个大拇指使劲儿一挤,指甲就把鱼肚戳破了,把内脏清凉干净,用凉水洗了两遍,就用盆装了起来,放在菜板边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