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唐浩泽找人订制珠宝,是在准备求娶卢梦的聘礼。

  先聘后嫁,现在不可能完全按照古礼进行娶嫁流程。但唐浩泽认为聘礼、嫁妆古代流传下来的习俗这些还是要的。

  唐浩泽极其反感后来嫁女儿要求大笔的礼金的行为。而现在,他自己却想给卢梦大量的聘礼。

  这似乎很矛盾!

  但实际上一点都不矛盾。他的反感,不是来源于聘金的存在。而是某些人要聘礼和古代的做法完全不同。某些人将古代好好的一种礼仪,活生生变成一种陋习。

  古代人嫁女儿要聘礼,会考虑两个问题。首先一个是,自己会给多少嫁妆,然后才会考虑要多少,因为门当户对这个话题在古代是永恒不变的。娶嫁双方会对聘礼、嫁妆的多寡进行交流。

  女方更加是在女儿订婚后就开始筹划女儿的嫁妆。然后要考虑对方的家族情况和承受能力,进行商量。然后双方交换嫁妆和聘礼单子。

  如果一场娶嫁就掏空某一方的家当,那不是结亲,而是结仇了。

  嫁女方要求聘礼的多寡,第二个还要考虑女儿嫁过去后在夫家的地位。

  夫家给的嫁妆多了,女儿自然有面子,也证明夫家对女儿的重视程度。但想要更多的聘礼,自己也要给出足够的嫁妆。这笔嫁妆的价值,至少要比聘礼多。超出多少,代表着娘家对这个女儿的重视程度。

  如果不考虑女儿在夫家的生活,完全可以只要只要聘礼不给嫁妆的。而嫁妆都是嫁出去的女儿的私房钱。

  这一点倒是古今相同!

  不同的是,现代人很多时候要聘礼的时候根本不考虑男方的实际情况。只考虑自己的面子,不能比别家的少。至于要了女儿夫家的聘礼后,要脸的,会将聘礼全部返回给女儿补一些回去。而稍稍不要脸的,将女儿的聘礼大部分扣下,只给一部分女儿带去夫家。

  后者,实际上和卖女儿没什么区别。

  后来,一些地方嫁个女儿要的聘礼礼金不仅将男方掏空,还让男方一家欠下一身的债。女方要到一笔钱后,不管是要脸的还是不要脸的、给女儿的嫁妆多寡,都实际上是将女儿夫家的钱都收刮到女儿手里。

  那是正常的?

  如果是古代,那样的联姻是绝不可能出现的。

  就算是出现了,那样嫁出去的女儿,得不到什么嫁妆的,在夫家得做牛做马;如果得到的嫁妆很多,就很容易“得恶疾”身亡。

  而现代的人呢?要超出男方自身承受能力的聘金的,不管带去的嫁妆多少,都是卖。区别区别在于是自卖的还是父母卖的。聘礼带去夫家多的,是自卖;带去少的,是被父母卖。只因带去的嫁妆都是女方的私房钱。而夫家为了买这个媳妇实际上是破产了。

  女儿是卖出去的,却还想女儿去夫家耀武扬威。那绝对不是正常的婚姻。

  那才是唐浩泽反感的地方!

  自由恋爱之下,聘礼不是不该要,毕竟那是中国婚姻的古礼。但聘礼嫁妆多寡应该是商量着来。谈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应当是双方的实际情况。而不是一句:我们这里就是这个价。然后非要要男方一分不少出几十万上百万。

  那绝壁在卖女儿!

  至于谈好之后,在婚礼当天要加码的那些,大概是用之前收到的聘礼给女儿的某处镶了钻石,升值了。

  湾州的风气没那么夸张,而且女方不会主动要聘礼,是看男方的诚意的。男方给多少聘礼,女方就给多少嫁妆,女方有钱的,还会补贴一些。

  而唐浩泽希望自己能给出最大的诚意,以表达自己对卢梦的爱慕和重视。

  第三六五章 我要开始弄虚作假了

  卢梦还在英国呢,唐浩泽虽然计划要提前准备聘礼,却也不会着急。

  况且,他觉得就算让卢梦答应结婚了,卢方夫妻肯定也要拖一段时间。

  贺先生两人离开后没多久,又有人找上门了。也是之前唐浩泽约好的人。

  这次是一个时尚有干练的美女。美女见到唐浩泽,只是维持一个恰好的态度,稍有恭维,却不谦卑。

  唐浩泽招呼人坐下后,说:“罗小姐,这次请你来,是想请你为我设计一个求婚的策划案。”

  骆小姐是香江有名专营会议、宴会和活动策划公司的总经理,属于家族生意。只不过最近几年才涉及到婚礼策划。不过她们在婚礼策划方面的业务也已经在香江打响了名头。

  至于求婚策划,她们公司倒是没接到多少。毕竟那是有钱人才会吃撑了没事做才干得出来的事。

  她也确实接过两个类似的单子,而且让客户相当满意。

  而唐浩泽提出求婚策划案的要求,她也没什么吃惊的。她只是有点疑惑,因为唐浩泽已经订婚的事,众所周知,只是很少人知道女方是谁而已。

  她只是有一些八卦,难道唐浩泽移情别恋了?

  不过那些豪门恩怨,对她这个生意人没有什么关系,那点八卦她放在心里就好,有钱赚才是最重要的。

  “那是我们的专业!”骆小姐笑着说。“唐先生,我们通常是要针对目标对象的性格和爱好进行策划。所以,我们能知道唐先生要求婚的对象和她的性格爱好吗?”

  唐浩泽点头,说:“我们已经订婚三年了。她在英国留学三年,今年要毕业回国了。她现在才二十一岁。她是一个理智却又带着感性的女孩。她对很多事情都很聪明,对感情方面好像是故意迷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