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爸,要不你和妈和我去沪市?”唐浩泽旧话重提。“现在我和浩康都在沪市,我帮小芸找个学校。我们在那边也一家团圆。”这话在唐浩康考上上美之后,他就提过了。
唐郑敏还是和之前那样,摇头说:“我们就不去了。在这家里挺好的,你也不用担心我们。我和你妈也就四十多点,去沪市养老,那是越养越老。”
他是觉得在那边人生地不熟的,他自己因为身体的原因什么也做不了。妻子连普通话都都不会说去了沪市能做什么?
孩子平日里又忙,自己两夫妻连找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还要麻烦孩子照顾。
唐郑敏说:“等你有孩子了,我们就去帮你带孩子。现在我们还是先留在家里吧。”
这谁家孩子长大不是那样,都是出去打工,过年才回来。这就算村里开始有些钱了,那些年轻人又有几个愿意留在家里,现在家家户户实际上也就是过年过节孩子才回来住几天。
虽然孩子不在家,但现在孩子有出息,他也没有什么好在意的。
唐浩泽也不是第一次劝了。听父亲这么说,也只好作罢。
他知道唐郑敏是觉得在农村带着自在。如果他是在湾州,父母也许就跟着去了,但在沪市,父母大概是真不愿意去的。
他想了一会,说:“那妈也别养兔子了。我明天和坤哥说说,将北边那片海浸地租下来吧。”
“租那片地做什么?浪费钱!”
“用来养鸭啊。”唐浩泽笑着说。“那里养鸭不用怎么管,将鸭子赶到那里就什么都不用理。你和妈等着捡鸭蛋就可以了。”
唐浩泽说的那片海浸地,实际上是一个广口海湾,面积有将近三十亩。早年公社时代,村里还在那里建池塘鱼塭来着,但因为口子太大,而且沙滩的砂层很厚。修的堤坝风大一些就被海浪侵袭。
后来就荒废了,加上后来在海边种了防护林带。那里就算投大资金,修建池塘,也不过弄出十几亩的虾塘,成本太高。现在能开池塘的地方还有很多,也没有人盯着那片海滩。
那里涨潮就会积水。退潮后,也会有一片的浅水留下一些小鱼小虾。上面长满了耐盐的草。
以前村里倒是经常有人去那里电鱼电虾。不过现在村里人都有钱了,也没人愿意费那个时间那里捉小鱼小虾了。
唐浩泽就是看上了那些小鱼小虾。海水鸭蛋,是不添色素的红心蛋。鸭子在那片海浸地吃小鱼小虾,还有小螺。每次涨潮,鱼虾自动补充,自然也不用喂饲料。
养几百只鸭子,父母有事做,又不会辛苦。
听唐浩泽说完,唐郑敏觉得那倒是比养兔子更好。现在鸭蛋一个能卖六七毛。鸭子养得好了,两天一个鸭蛋还是能有的。一只鸭子一年生两百个也有可能。养几百只鸭子,一年也有几万块收入。
那确实不用养兔子那样那样费心。
但那也不是完全没有风险的:“有台风来怎么办?”
“那道沙堤上重上木桩围起来。鸭子和鸡不一样,飞不起来。有一米八高就差不多了。木桩大一些的,台风来了也不用怕。”
“那成本会不会太高!”
“不高?怎么会高?最多花上几万块钱,但能顶十几年。”
第二四四章 做自己想做的
第二天一早,唐浩泽就找唐浩坤要那片海浸地。他才开口,唐浩坤就当即弄了个一个承包合同,每亩三十块钱。每五年承包金增加5%。那属于荒地,按照规定现在可以最多承包五十年。
唐浩泽直接一次性将承包金都交清了。
唐浩坤也是清楚,村里人对此不会有人反对。所以才敢那么做。
从找到唐浩坤到签订合同,只用了大半个小时。签订合同,唐浩坤说:“你要打桩,我们正好有工具。明哥也知道那里有好木桩,让他让人拉一车来好了。”
找到唐浩明。一个打电话打出去后,唐浩明对唐浩泽说:“他们今天下午就能将木桩送来。”
那条沙堤大概有两百六十米的长度,唐浩泽只需要一车木桩就可以了。但还需要铁丝网。
东西在当天就都送了来。乡亲们自发来帮忙,很快将木桩都搬到沙堤上。
因为白天会长涨潮,所以唐浩坤建议下午就开始开工,一个晚上将这木桩打下去,第二天天退潮后拉铁丝网。
他三兄弟叫来养殖场的工人,还带了两套高压水枪来。
在海边沙堤打桩,那自然不适挖坑种下去。那样弄的木桩,一个浪头打来就全没了。想要在海边有风浪冲击的地方打桩,得用高压水枪。
唐浩泽和一个工人将碗口大、四米长的松木竖直,树头向上。唐浩强拿着高压水枪对着木桩下方喷水。
这水将沙子冲开,木桩就开始下沉。唐浩泽和那个工人,不断摇动木窗,有维持木桩竖直就好。
高压水枪不断向下冲击着沙子,木桩也不断向下沉,就好像是遇到了流沙一样。等到下沉了两米多,木桩也弄好了。
唐浩泽是打算每隔三米就打一根桩。两台高压水枪,那自然就是分成两组。这才几十根木桩,到晚上一点多就基本弄完了。
唐郑敏看着妻子给来帮忙的人发红包,拍了拍木桩,笑着对唐浩泽他们说:“剩下的铁丝网,明天大概就能弄好了。岸上的围栏,慢慢弄就是。”
唐郑敏还是和之前那样,摇头说:“我们就不去了。在这家里挺好的,你也不用担心我们。我和你妈也就四十多点,去沪市养老,那是越养越老。”
他是觉得在那边人生地不熟的,他自己因为身体的原因什么也做不了。妻子连普通话都都不会说去了沪市能做什么?
孩子平日里又忙,自己两夫妻连找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还要麻烦孩子照顾。
唐郑敏说:“等你有孩子了,我们就去帮你带孩子。现在我们还是先留在家里吧。”
这谁家孩子长大不是那样,都是出去打工,过年才回来。这就算村里开始有些钱了,那些年轻人又有几个愿意留在家里,现在家家户户实际上也就是过年过节孩子才回来住几天。
虽然孩子不在家,但现在孩子有出息,他也没有什么好在意的。
唐浩泽也不是第一次劝了。听父亲这么说,也只好作罢。
他知道唐郑敏是觉得在农村带着自在。如果他是在湾州,父母也许就跟着去了,但在沪市,父母大概是真不愿意去的。
他想了一会,说:“那妈也别养兔子了。我明天和坤哥说说,将北边那片海浸地租下来吧。”
“租那片地做什么?浪费钱!”
“用来养鸭啊。”唐浩泽笑着说。“那里养鸭不用怎么管,将鸭子赶到那里就什么都不用理。你和妈等着捡鸭蛋就可以了。”
唐浩泽说的那片海浸地,实际上是一个广口海湾,面积有将近三十亩。早年公社时代,村里还在那里建池塘鱼塭来着,但因为口子太大,而且沙滩的砂层很厚。修的堤坝风大一些就被海浪侵袭。
后来就荒废了,加上后来在海边种了防护林带。那里就算投大资金,修建池塘,也不过弄出十几亩的虾塘,成本太高。现在能开池塘的地方还有很多,也没有人盯着那片海滩。
那里涨潮就会积水。退潮后,也会有一片的浅水留下一些小鱼小虾。上面长满了耐盐的草。
以前村里倒是经常有人去那里电鱼电虾。不过现在村里人都有钱了,也没人愿意费那个时间那里捉小鱼小虾了。
唐浩泽就是看上了那些小鱼小虾。海水鸭蛋,是不添色素的红心蛋。鸭子在那片海浸地吃小鱼小虾,还有小螺。每次涨潮,鱼虾自动补充,自然也不用喂饲料。
养几百只鸭子,父母有事做,又不会辛苦。
听唐浩泽说完,唐郑敏觉得那倒是比养兔子更好。现在鸭蛋一个能卖六七毛。鸭子养得好了,两天一个鸭蛋还是能有的。一只鸭子一年生两百个也有可能。养几百只鸭子,一年也有几万块收入。
那确实不用养兔子那样那样费心。
但那也不是完全没有风险的:“有台风来怎么办?”
“那道沙堤上重上木桩围起来。鸭子和鸡不一样,飞不起来。有一米八高就差不多了。木桩大一些的,台风来了也不用怕。”
“那成本会不会太高!”
“不高?怎么会高?最多花上几万块钱,但能顶十几年。”
第二四四章 做自己想做的
第二天一早,唐浩泽就找唐浩坤要那片海浸地。他才开口,唐浩坤就当即弄了个一个承包合同,每亩三十块钱。每五年承包金增加5%。那属于荒地,按照规定现在可以最多承包五十年。
唐浩泽直接一次性将承包金都交清了。
唐浩坤也是清楚,村里人对此不会有人反对。所以才敢那么做。
从找到唐浩坤到签订合同,只用了大半个小时。签订合同,唐浩坤说:“你要打桩,我们正好有工具。明哥也知道那里有好木桩,让他让人拉一车来好了。”
找到唐浩明。一个打电话打出去后,唐浩明对唐浩泽说:“他们今天下午就能将木桩送来。”
那条沙堤大概有两百六十米的长度,唐浩泽只需要一车木桩就可以了。但还需要铁丝网。
东西在当天就都送了来。乡亲们自发来帮忙,很快将木桩都搬到沙堤上。
因为白天会长涨潮,所以唐浩坤建议下午就开始开工,一个晚上将这木桩打下去,第二天天退潮后拉铁丝网。
他三兄弟叫来养殖场的工人,还带了两套高压水枪来。
在海边沙堤打桩,那自然不适挖坑种下去。那样弄的木桩,一个浪头打来就全没了。想要在海边有风浪冲击的地方打桩,得用高压水枪。
唐浩泽和一个工人将碗口大、四米长的松木竖直,树头向上。唐浩强拿着高压水枪对着木桩下方喷水。
这水将沙子冲开,木桩就开始下沉。唐浩泽和那个工人,不断摇动木窗,有维持木桩竖直就好。
高压水枪不断向下冲击着沙子,木桩也不断向下沉,就好像是遇到了流沙一样。等到下沉了两米多,木桩也弄好了。
唐浩泽是打算每隔三米就打一根桩。两台高压水枪,那自然就是分成两组。这才几十根木桩,到晚上一点多就基本弄完了。
唐郑敏看着妻子给来帮忙的人发红包,拍了拍木桩,笑着对唐浩泽他们说:“剩下的铁丝网,明天大概就能弄好了。岸上的围栏,慢慢弄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