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这天开始,子柏风家里的平板车就弃他们而去,今天你家,明天我家,再也没回来过了……
不但如此,上门请求子坚帮忙做一辆车子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大多是独轮车。子坚倒是发现了,原来在家里也能赚钱,倒不用非要去倒卖粮食,这一天到晚忙的不亦乐乎。
而子柏风也一天到晚乐得合不拢嘴。
他手中终于有了一笔合法的收入,可以用来投入到村子的发展中去了,他整天盘算着要投资点什么,想的脑袋都痛了,最后不得不承认,自己真的是很没有经济头脑。
好在他发现了,作为一个好的决策者,不见得能够多么高瞻远瞩,只要能够发现不错的苗头,然后将其挖掘出来,扶植起来就可以了。
起初老爷子天天在磨坊那里盯着,瞪着眼睛看谁用了磨坊了——事实上,这笔钱也是老爷子第一次有了可供支配的公共财产,之前都是想要干什么,还要先集资甚至先垫付,所以老爷子看得很紧。村民们能吃苦,磨盘也是昼夜不休,后来老爷子就不管谁用谁不用了,反正村子里的粮食去蒙城之前,也要通过一条小径先到达村口,老爷子每天早上在村口一站,搭眼一看,几斤几两就清清楚楚,目送着那一排排的独轮车和背篼远去,感叹一阵,傻笑一阵,就回去报给子柏风听,子柏风记上一笔。等到了卖了粮食回来,再到子柏风这里汇报一声,子柏风算出来账目,进城的汉子们就一枚一枚地把钱币数出来,略显心疼地缴纳到子柏风的手里。
子柏风看着真的是挺心酸的,辛苦一天,才这点点的辛苦钱,子柏风真不想要他们的钱。但是自己手中的玉石财不能露白,而且名不正言不顺,也只能收着。而且,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这点道理子柏风还是懂的。
洗钱也是辛苦活啊!
而且子柏风也没有让这笔钱闲着,他知道经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流通,不流通就是死钱,是带不来什么利润的,所以稍稍有了一点资金,他就开始召集大家做第二件事:修路。
下燕村到官道的这条路,是下燕村几百号人世世代代用双脚踩出来的,虽然很难走,但毕竟还是有路的。但是从村口到磨坊这段距离,却是没有什么像样的路,独轮车都很难通过,所以子柏风召集了村民们在闲暇时,开始休整这段路。所有参加的人都有工钱。虽然只是几枚大钱,但是村民里大部分还是老弱妇孺,这个活不分男女老少都能干,轻的重的大家搭配着来就是了,山地贫瘠,也着实不用太多的伺候着,剩下的时间与其闲着,还不如来干点活,赚点钱。
而把钱撒出去的好处就是,这些钱绕了一圈又回到了大家的手里,大家的总体收入没减少,多干点活值得啥?以前这种村里的干活都是有力的出力,没钱可拿的,而且修路方便的不还是自己?以前要一个壮劳力背着面袋子才行,若是路修好了,一个半大孩子就能去磨面了。
修路的进度不快,要开山填石,这里虽然有一些烟花,却没有大威力的火药,派不上用场,大家肩扛手提,热情高涨。
第五三章:一个徒弟名二黑
子柏风是不会出手去干这种活的,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众人也不让他去干。除了每天收收钱,他还在忙着修补细则。
磨坊真正开始用起来,也暴露了许多的问题,些许小事也好解决,唯有磨坊损坏的问题不好解决。村民们昼夜不停地使用磨坊,使用强度太大了,磨坊就格外容易损坏,当初子柏风设计的时候,可不曾想到这一层。村里的木匠和石匠各有一个,木工出了问题找子坚,磨盘出了问题找石三,总不能让他们免费修理,所以也有一个报修、报酬的问题,子柏风找老爷子商量了一下,报了一个价格,报酬从村里的资金里出,众人也无异议。
随着磨坊的使用频率增加,与之配套的各种东西也都损耗地多了起来,譬如面袋子、面筛子,就有人做了面袋子面筛子在磨坊旁边卖,这些人大多是老头老太,坐上一天卖出去一两个就很开心。而这两种又都需要布匹,顺便带动了一下下燕村的纺织产业——或许只是一家一户中收入的一小部分,但只要有了收入,便是好的。
而后,村民们经常彻夜在磨坊里劳作,早上起来又要赶去蒙城,许多人不舍得回家吃口饭,便又有人在那里摆上了小摊,提供些简单的吃食。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子柏风有时候稍稍细想,就会觉得很是神奇,只是一个小小的磨坊而已,竟然整个村子都活了起来,再也不见往日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宁静,夜半三更,也会有火把来回闪耀,有人往来奔走在山路之上。
这天,子柏风还在酣睡,就听到有人敲门,子柏风披衣起来,就看到柱子和老爹都站在院子里,看到子柏风爬起来,老爹道:“没事,架子上断了个齿,我去换上,你继续睡吧。”
柱子也对子柏风笑了笑,他还是腼腆,不好意思面对子柏风,也不太好说话,所以上次他才没敢第一个来找子柏风。
过了足足一个时辰,老爹才回来,身上湿漉漉的。子柏风连忙拿了毛巾帮老爹擦,老爹自己接过来,擦了擦头发,也不在意身上,他现在这个年龄,正是年富力强,现在天又热,就当是洗澡了。
但是子柏风却是心疼坏了,他道:“爹,总也要想个办法才行,总是这样子,半夜跑出去修磨坊,多累多危险啊!”
不但如此,上门请求子坚帮忙做一辆车子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大多是独轮车。子坚倒是发现了,原来在家里也能赚钱,倒不用非要去倒卖粮食,这一天到晚忙的不亦乐乎。
而子柏风也一天到晚乐得合不拢嘴。
他手中终于有了一笔合法的收入,可以用来投入到村子的发展中去了,他整天盘算着要投资点什么,想的脑袋都痛了,最后不得不承认,自己真的是很没有经济头脑。
好在他发现了,作为一个好的决策者,不见得能够多么高瞻远瞩,只要能够发现不错的苗头,然后将其挖掘出来,扶植起来就可以了。
起初老爷子天天在磨坊那里盯着,瞪着眼睛看谁用了磨坊了——事实上,这笔钱也是老爷子第一次有了可供支配的公共财产,之前都是想要干什么,还要先集资甚至先垫付,所以老爷子看得很紧。村民们能吃苦,磨盘也是昼夜不休,后来老爷子就不管谁用谁不用了,反正村子里的粮食去蒙城之前,也要通过一条小径先到达村口,老爷子每天早上在村口一站,搭眼一看,几斤几两就清清楚楚,目送着那一排排的独轮车和背篼远去,感叹一阵,傻笑一阵,就回去报给子柏风听,子柏风记上一笔。等到了卖了粮食回来,再到子柏风这里汇报一声,子柏风算出来账目,进城的汉子们就一枚一枚地把钱币数出来,略显心疼地缴纳到子柏风的手里。
子柏风看着真的是挺心酸的,辛苦一天,才这点点的辛苦钱,子柏风真不想要他们的钱。但是自己手中的玉石财不能露白,而且名不正言不顺,也只能收着。而且,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这点道理子柏风还是懂的。
洗钱也是辛苦活啊!
而且子柏风也没有让这笔钱闲着,他知道经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流通,不流通就是死钱,是带不来什么利润的,所以稍稍有了一点资金,他就开始召集大家做第二件事:修路。
下燕村到官道的这条路,是下燕村几百号人世世代代用双脚踩出来的,虽然很难走,但毕竟还是有路的。但是从村口到磨坊这段距离,却是没有什么像样的路,独轮车都很难通过,所以子柏风召集了村民们在闲暇时,开始休整这段路。所有参加的人都有工钱。虽然只是几枚大钱,但是村民里大部分还是老弱妇孺,这个活不分男女老少都能干,轻的重的大家搭配着来就是了,山地贫瘠,也着实不用太多的伺候着,剩下的时间与其闲着,还不如来干点活,赚点钱。
而把钱撒出去的好处就是,这些钱绕了一圈又回到了大家的手里,大家的总体收入没减少,多干点活值得啥?以前这种村里的干活都是有力的出力,没钱可拿的,而且修路方便的不还是自己?以前要一个壮劳力背着面袋子才行,若是路修好了,一个半大孩子就能去磨面了。
修路的进度不快,要开山填石,这里虽然有一些烟花,却没有大威力的火药,派不上用场,大家肩扛手提,热情高涨。
第五三章:一个徒弟名二黑
子柏风是不会出手去干这种活的,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众人也不让他去干。除了每天收收钱,他还在忙着修补细则。
磨坊真正开始用起来,也暴露了许多的问题,些许小事也好解决,唯有磨坊损坏的问题不好解决。村民们昼夜不停地使用磨坊,使用强度太大了,磨坊就格外容易损坏,当初子柏风设计的时候,可不曾想到这一层。村里的木匠和石匠各有一个,木工出了问题找子坚,磨盘出了问题找石三,总不能让他们免费修理,所以也有一个报修、报酬的问题,子柏风找老爷子商量了一下,报了一个价格,报酬从村里的资金里出,众人也无异议。
随着磨坊的使用频率增加,与之配套的各种东西也都损耗地多了起来,譬如面袋子、面筛子,就有人做了面袋子面筛子在磨坊旁边卖,这些人大多是老头老太,坐上一天卖出去一两个就很开心。而这两种又都需要布匹,顺便带动了一下下燕村的纺织产业——或许只是一家一户中收入的一小部分,但只要有了收入,便是好的。
而后,村民们经常彻夜在磨坊里劳作,早上起来又要赶去蒙城,许多人不舍得回家吃口饭,便又有人在那里摆上了小摊,提供些简单的吃食。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子柏风有时候稍稍细想,就会觉得很是神奇,只是一个小小的磨坊而已,竟然整个村子都活了起来,再也不见往日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宁静,夜半三更,也会有火把来回闪耀,有人往来奔走在山路之上。
这天,子柏风还在酣睡,就听到有人敲门,子柏风披衣起来,就看到柱子和老爹都站在院子里,看到子柏风爬起来,老爹道:“没事,架子上断了个齿,我去换上,你继续睡吧。”
柱子也对子柏风笑了笑,他还是腼腆,不好意思面对子柏风,也不太好说话,所以上次他才没敢第一个来找子柏风。
过了足足一个时辰,老爹才回来,身上湿漉漉的。子柏风连忙拿了毛巾帮老爹擦,老爹自己接过来,擦了擦头发,也不在意身上,他现在这个年龄,正是年富力强,现在天又热,就当是洗澡了。
但是子柏风却是心疼坏了,他道:“爹,总也要想个办法才行,总是这样子,半夜跑出去修磨坊,多累多危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