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4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随口一说,旁边的休斯却霍然就变了脸色。

  可还没等休斯说出什么话来,忽然就在那大路的前方,一阵急促而昂然的军号声响起!

  这军号声之下,顿时就传来了轰隆隆的雷霆一般的马蹄声!听那声音,何止万千!!

  那还在战场上的第二旗团的残兵们听见这军号,忽然就轰然狂笑起来!

  “第一旗团到了!我们的重甲骑兵到了!!”

  “罗德里亚!向前!向前!!”

  “只有向前!!!”

  数百个身影,却仿佛带着千军万马的气势,朝着前方的叛军大阵直冲撞去!

  身后,那漫天的尘土之下,黑压压的洪流,已在眼前!!

  第一旗团,罗德里亚骑兵之中最强之军!重甲骑兵团!!

  数千铁骑压成了密集的三角冲锋阵,沿着大路直冲而来!沉重的马蹄带起的动静,几乎要将那路旁的山坡都震得崩塌了!!

  轰隆隆一声巨响!那天空仿佛都被一道闪电劈开,随即那漫天的乌云轰然卷动,狂风卷着雨点,疯狂地朝着这个世界的大地泼洒了下来!

  这一场豪雨,终于落下!

  那漫天的雨幕之下的是,长矛如林,铁蹄如山,洪流如铁!!

  向前!向前!

  只有向前!!

  第354章 散尽之血

  当后世研究军事战争史的人们在回顾这一时代最重要的一场战争史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军史专家都一致认为,拜占庭帝国内战期间,奥斯吉利亚会战之中最重要的一场战役,绝对是这场罗德里亚骑兵团进城的突击战。

  这一场荡气回肠惨烈之极的突击战,在后人的无数次研究和描述之中,将它的整个过程一一还原之后,几乎没有人不被罗德里亚骑兵团爆发出来的那种誓死绝然的气魄所震撼的。

  虽然在这个过程里,偶尔也会有人提出一些细节上的质疑,比如最突出的一个疑问是,让一支帝国军队基石一般重要的军队,冒着全军覆没的危险,以不足一万孤军甚至是疲兵,突击数倍甚至十多倍于自己的敌军——只是为了护送他们的皇储进城去继承皇位,这样的做法,带来的巨大牺牲,是否值得。

  更有人甚至会认为,尽管罗德里亚骑兵爆发出来的勇气值得敬佩,但是那应该是一种无谓的牺牲,并不值得提倡。

  又或者,还有若干军事爱好者会做出各种假设,比如当时如果罗德里亚骑兵并不是正面突击,而是转进迂回,是不是有机会避开叛军的大队,或者直接说,避开亚美尼亚的那支叛军?

  再或者,陆地上固然是重重险阻,但是如果能选择走海路呢?海路上不是还有兰蒂斯的盟军么?

  总之,这样的牺牲,固然勇气可嘉,却是否是有些愚忠……

  出乎意料的是,在所有这些学者提出的疑问之中,第一个站出来维护罗德里亚荣誉的,却是一个大家都没有想到的人。

  ——莱茵哈特,这个后来成为夏亚王麾下军事集团重要成员的家伙,后来因为卓越的功勋和出色的军事才华,被后世称为“狮子之心”的名将——这位名将一生之中最大的一个污点,被认为就是在那场罗德里亚骑兵突击进城的战役之中,他没有随着罗德里亚的主力突击,这样的记录,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人诟病为“临阵退脱”。

  但是在当有人质疑那场战役之中罗德里亚骑兵的作用的时候,第一个站出来维护罗德里亚骑兵荣誉和驳斥别人的,却正是这位莱茵哈特。

  在若干年之后,莱茵哈特先生退役担任帝国军事学院战争史学教授的时候,曾经亲自撰写了一篇题目为《我所经历的卫国战争记忆一二——罗德里亚的余晖》,文中就曾经这样写道:“或许在后人翻看了无数地图,查阅了无数资料,然后花费了无数时间,再做出了无数假设之中——或许,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人能设计出更多更好的进军路线,甚至能设计出很多种不同的战术,以求避免最大的伤亡,以各种巧妙的办法让行军路线能尽量避开叛军的主力……可我认为,这些都是屁话。

  是的,先生们,这些都是屁话。

  因为在当时,得知了康托斯陛下垂危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在最短最快的时间内将皇储送进城里去。所以,尊敬的鲁尔将军,没有‘无数时间翻看无数地图查阅无数资料’——当时留给他的,只有那短短的不到一个钟点的时间!而在这一个钟点的时间内,就必须做出一项事关帝国生死存亡的决定!

  要明白,当时我们驻扎在距离奥斯吉利亚西北大约三十里的地方,奥斯吉利亚的城下全是叛军,而且我们的兵力弱小,甚至我们的斥候侦察的半径不足五里!我们没有天眼,不可能像后来各位研究战争史的学者们一样,知道整个战场的所有的细节资料!就譬如当时我们的眼睛是被布蒙着的!而各位研究的学者,你们在后来翻阅了大量的资料,查阅了大量的信息之后,你们清楚地知道叛军的所有的军队每一个军营的兵力分布,知道每一条防线的优劣——可当时,我们并不知道这些!

  而且,你们可以提出种种假设。但是在当时,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没有选择!我们必须一次成功,我们不能失败!!

  所以,鲁尔将军选择了一条最稳妥,却是牺牲最巨大的办法:以力量强行推过去!以罗德里亚骑兵冠绝天下的正面强突的能力,以直线距离的最短行军路线,直接冲过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