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一问之下,夏亚才知道,自己这个郡军备长官手下到底有多少兵了。
按帝国军制,一郡的兵力满编是一个地方守备军的混编旗团,夏亚身为军备长官,也兼人旗团掌旗官。地方守备军的旗团编制,满编应该是三千人,所谓的混编,就是步兵骑兵混编,不像中央常备兵团那样严格区分兵种。
纸面上的兵力是这么分布的:六个营队的战兵,每个营队三百五十人。一共两千一百人的战力,而除此之外,旗团里还有运输后勤辅兵等人,一共九百人,这九百人包括了一个运输营队,一个辅兵营队。运输营队负责后勤运输,而辅兵么,则相当于杂兵了,什么修建工事,建造营盘,维修城墙等等,算是工兵的范畴。
当然,这只是纸面上的数据,真实算下来,就没那么多了。
首先,因为农兵制和特玛军区制的崩坏,帝国的一半土地被军区所瓜分,中央财政紧张——这些军区只是象征性的缴纳一点赋税,基本就等同于一个一个割据的地方军阀小国了。帝国中央失去了一半的国土,也就等于失去了一半的财政收入。财政紧张,军费自然就匮乏。
下面的地方守备军,因为军费匮乏,极少能有满编的。所以,莫尔郡虽然是地处边疆的要害地带,但是这里的地方守备军的旗团,常年也就保持在了七成左右的编制。
而就这七成,也还是“纸面”上的!
历来这种杂牌军里,少不得一些军中的传统弊病:吃空额,喝兵血!
夏亚接手的这个旗团,目前在编的只有两千人,四个营队的战兵,其中又有一个营队是驻扎在首府梅斯塔城的——而这个驻扎首府的营队,其实是已经算是脱离了夏亚的掌控了。这也是官场惯例,你一个军备长官一来,就等于从郡里割出一个城来给你了,等于郡守大人就少了一个地盘,那么作为交换,惯例上驻扎在首府的营队,也都算是归了郡守惯例的。以一个营队换一个城,这买卖谁也不能说是亏了。
这是官场惯例,夏亚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可问题是,剩下的其他几个营队,那运输营和辅兵营先不管,剩下的三个战兵营,人数也是远远不足的。三个战兵营队,应该有一千人上下了,可真正实际的人数,能有五六百就不错了。剩下的那些人头,只是存在于纸面上的一页页名字而已,你要真的较真去找,能找到个鬼影才怪!只是每年发的军饷,这些空额的军饷,自然是流淌到了地方守备军的中下阶层军官的口袋里去了。
甚至有些地方严重的,一些营队队官在地方小有势力的,就连家里的亲戚朋友,七大姑八大姨,还有家里的仆人杂役厨子,都登记在军队的花名册里,算作了兵员人头,算是每年国家花钱给他供养着一大家子人……
而剩下这五六百实实在在的人头,也要精心挑选,除去那些老弱病残……
按照一半的淘汰率吧,最后能掏出三百人来,就算是不错了。
这一番算帐算完,夏亚叹了口气:“他妈的,我还真以为是个肥差,弄了半天,老子手下就三百能打的,三百人……等于是降职成营官了。”
算完了坏账,自然还有好处。
一郡的军备长官,那么一个郡的农兵也归他管理,屯田的收入,他可以截留下一笔来补充军费,还有地方的治安所巡逻队,还有税检监狱等等,都归他管理。
莫尔郡四城六镇二十一村,人口大约有四十万左右。全郡的农兵,理论上来说,如果穷兵黩武的调集出来,拉出几万人的队伍都是完全有可能的。
屯田归国家所有,收入用来养活屯兵,还有富裕,每年也有个一点节余出来让夏亚来充实地方守备军费。
除此之外,治安巡逻监狱,还有税务监察——这些也都是大有油水可捞的。一句话吧:在莫尔郡里,凡是佩戴武器的,都归夏亚统管。
在梅斯塔里待了半天,夏亚在郡守府里交接的文件手续,换取了一郡的军务帐目文册,就带着人前往丹泽尔城上任去了。
好歹还有一个消息,让夏亚心中安慰不少。
疯狗格林已经在多日前上任,就任莫尔郡地方守备军旗团里的一个营官,而原本克林西亚郡守还接见了格林,知道格林是军中大大有名的人才,原本想把这位人才留在首府梅斯塔,请他带领梅斯塔的那一个营队,不过格林却婉言拒绝了,而是坚持前往丹泽尔上任。克林西亚虽然是地方官员,也知道一些帝国政局,知道格林是帝国军方鹰系的人物,这位鹰系的人物显然巴巴地跑来这个边疆小郡,是和夏亚搭档来的,这么看来,这位夏亚大人,也是鹰系看重的人物了。猜到了这些,自然也没有阻拦,痛痛快快就放了格林上任。
格林已经于十天前去了丹泽尔城,接管了一个营队。
这个被鹰系内部公认拥有“名将之资”的人才打前站,想必丹泽尔城里的军务应该已经被他整顿的像点样子了吧。
夏亚心中焦急,迫不及待就带着人离开了梅斯塔赶赴丹泽尔城。
丹泽尔城是最靠近边疆的城市,从梅斯塔到丹泽尔城,快马奔驰了一天才到。
这是夏亚第二次来到了这个边疆小城,一路连夜赶路,到达丹泽尔城的时候,正是上午时分,虽然大家都有些疲惫,但是在朝阳之下,看着远处道路尽头,那座小城的城墙轮廓渐渐清晰,这座按照军事要塞的标准打造的城墙,仿佛在朝阳下洒上了一片金色,远远的城墙上帝国鹰旗飘扬,两旁的农田旷野上还缭绕着没有散去的晨雾,这么一看之下,夏亚不免心中有些发热,一方面是马上就可以见到格林,另外一方面么,看着这座自己曾经见过的繁华小城,心中不免热切:以后,这就是老子的老巢了!!
按帝国军制,一郡的兵力满编是一个地方守备军的混编旗团,夏亚身为军备长官,也兼人旗团掌旗官。地方守备军的旗团编制,满编应该是三千人,所谓的混编,就是步兵骑兵混编,不像中央常备兵团那样严格区分兵种。
纸面上的兵力是这么分布的:六个营队的战兵,每个营队三百五十人。一共两千一百人的战力,而除此之外,旗团里还有运输后勤辅兵等人,一共九百人,这九百人包括了一个运输营队,一个辅兵营队。运输营队负责后勤运输,而辅兵么,则相当于杂兵了,什么修建工事,建造营盘,维修城墙等等,算是工兵的范畴。
当然,这只是纸面上的数据,真实算下来,就没那么多了。
首先,因为农兵制和特玛军区制的崩坏,帝国的一半土地被军区所瓜分,中央财政紧张——这些军区只是象征性的缴纳一点赋税,基本就等同于一个一个割据的地方军阀小国了。帝国中央失去了一半的国土,也就等于失去了一半的财政收入。财政紧张,军费自然就匮乏。
下面的地方守备军,因为军费匮乏,极少能有满编的。所以,莫尔郡虽然是地处边疆的要害地带,但是这里的地方守备军的旗团,常年也就保持在了七成左右的编制。
而就这七成,也还是“纸面”上的!
历来这种杂牌军里,少不得一些军中的传统弊病:吃空额,喝兵血!
夏亚接手的这个旗团,目前在编的只有两千人,四个营队的战兵,其中又有一个营队是驻扎在首府梅斯塔城的——而这个驻扎首府的营队,其实是已经算是脱离了夏亚的掌控了。这也是官场惯例,你一个军备长官一来,就等于从郡里割出一个城来给你了,等于郡守大人就少了一个地盘,那么作为交换,惯例上驻扎在首府的营队,也都算是归了郡守惯例的。以一个营队换一个城,这买卖谁也不能说是亏了。
这是官场惯例,夏亚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可问题是,剩下的其他几个营队,那运输营和辅兵营先不管,剩下的三个战兵营,人数也是远远不足的。三个战兵营队,应该有一千人上下了,可真正实际的人数,能有五六百就不错了。剩下的那些人头,只是存在于纸面上的一页页名字而已,你要真的较真去找,能找到个鬼影才怪!只是每年发的军饷,这些空额的军饷,自然是流淌到了地方守备军的中下阶层军官的口袋里去了。
甚至有些地方严重的,一些营队队官在地方小有势力的,就连家里的亲戚朋友,七大姑八大姨,还有家里的仆人杂役厨子,都登记在军队的花名册里,算作了兵员人头,算是每年国家花钱给他供养着一大家子人……
而剩下这五六百实实在在的人头,也要精心挑选,除去那些老弱病残……
按照一半的淘汰率吧,最后能掏出三百人来,就算是不错了。
这一番算帐算完,夏亚叹了口气:“他妈的,我还真以为是个肥差,弄了半天,老子手下就三百能打的,三百人……等于是降职成营官了。”
算完了坏账,自然还有好处。
一郡的军备长官,那么一个郡的农兵也归他管理,屯田的收入,他可以截留下一笔来补充军费,还有地方的治安所巡逻队,还有税检监狱等等,都归他管理。
莫尔郡四城六镇二十一村,人口大约有四十万左右。全郡的农兵,理论上来说,如果穷兵黩武的调集出来,拉出几万人的队伍都是完全有可能的。
屯田归国家所有,收入用来养活屯兵,还有富裕,每年也有个一点节余出来让夏亚来充实地方守备军费。
除此之外,治安巡逻监狱,还有税务监察——这些也都是大有油水可捞的。一句话吧:在莫尔郡里,凡是佩戴武器的,都归夏亚统管。
在梅斯塔里待了半天,夏亚在郡守府里交接的文件手续,换取了一郡的军务帐目文册,就带着人前往丹泽尔城上任去了。
好歹还有一个消息,让夏亚心中安慰不少。
疯狗格林已经在多日前上任,就任莫尔郡地方守备军旗团里的一个营官,而原本克林西亚郡守还接见了格林,知道格林是军中大大有名的人才,原本想把这位人才留在首府梅斯塔,请他带领梅斯塔的那一个营队,不过格林却婉言拒绝了,而是坚持前往丹泽尔上任。克林西亚虽然是地方官员,也知道一些帝国政局,知道格林是帝国军方鹰系的人物,这位鹰系的人物显然巴巴地跑来这个边疆小郡,是和夏亚搭档来的,这么看来,这位夏亚大人,也是鹰系看重的人物了。猜到了这些,自然也没有阻拦,痛痛快快就放了格林上任。
格林已经于十天前去了丹泽尔城,接管了一个营队。
这个被鹰系内部公认拥有“名将之资”的人才打前站,想必丹泽尔城里的军务应该已经被他整顿的像点样子了吧。
夏亚心中焦急,迫不及待就带着人离开了梅斯塔赶赴丹泽尔城。
丹泽尔城是最靠近边疆的城市,从梅斯塔到丹泽尔城,快马奔驰了一天才到。
这是夏亚第二次来到了这个边疆小城,一路连夜赶路,到达丹泽尔城的时候,正是上午时分,虽然大家都有些疲惫,但是在朝阳之下,看着远处道路尽头,那座小城的城墙轮廓渐渐清晰,这座按照军事要塞的标准打造的城墙,仿佛在朝阳下洒上了一片金色,远远的城墙上帝国鹰旗飘扬,两旁的农田旷野上还缭绕着没有散去的晨雾,这么一看之下,夏亚不免心中有些发热,一方面是马上就可以见到格林,另外一方面么,看着这座自己曾经见过的繁华小城,心中不免热切:以后,这就是老子的老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