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这是两人时隔十年后再次见面,关于周启贵一路下坡下到乡镇派出所的事情他早有耳闻,可是因为心里对他有怨气,也不想过多的关注他。当今天陈光明出现在现场时,周启贵一时间还没有把他给认出来,毕竟十年前陈光明还是个开朗阳光的俊朗小伙儿,怎么现在看来变得强悍十足了,尤其是脸上那道蜿蜒爬行的蜈蚣状伤疤更是周身的锋利气质凸现了几分。他侧面打听了下,才知道陈光明在一年前在抓获一个持枪杀人犯时,被犯罪嫌疑人开枪,一颗子弹直接从右脸中心对穿而过,一张脸就这样毁了。过了一年多,伤疤颜色变淡,虽然远观并不明显,但近看仍旧十分清晰。这一条伤疤是陈光明刑警事业的勋章,他并不介意外人的打量,反而犯罪嫌疑人看见他的面相无端就会怵几分。
周启贵端着水杯把梗在喉咙里的馒头给咽了下去,然后对着陈光明说道:“我听领导指挥。”
陈光明笑了笑,没有说话,径直往门外走,从背影看,陈光明是年富力强的男人,而他已经是西山落日的老人了。
两人再次找到了村长刘志国,先由他开始掌握沈家的社会关系。
“听说沈家在台澳村是富户,他们家是做农家乐发家的,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谁和他家有过节?”周启贵先问话。
刘志国心情不好,整个人无精打采,脑子里总是浮现出沈家六口人那毫无声息的死人脸。听到周启贵带着点温度的声音,人才从那种恍惚中回过神来,他喝了口热水,定了定神,才缓缓道:“沈家是这几年才开始做农家乐的,这主意是他家小儿子出的,小儿子在城里上大学,见得多了,就觉得是条门路,正巧村里有台资企业和澳资企业入驻,市里面也整农村旅游经济,他们家小儿子就认准了这是一条生财之路,就劝说他爸妈开始整农家乐,刚开始一段时间没有多少生意,后来小儿子拉了些同学朋友过来照顾生意,慢慢地就打开局面了。”
“小儿子是在本地上大学,还是外地,大学是哪所?”陈光明问,周启贵拿笔记。
“就在本地,好像是什么财经大学,反正还是重点大学,小儿子成绩好,老人小孩都挺喜欢这孩子的。”刘志国有点感慨。
陈光明想了想,本地只有一所财经大学,山城财经大学。他接着问:“在开农家乐的过程中,沈家人和谁发生过矛盾吗?”
刘志国想了想,很快便摇头:“没有,我印象中是没有。”
“沈家因为开农家乐发了家,后来村里的人陆陆续续跟风,但最后都黄了,这个过程中,没有人说过什么怨言,或者嫉恨他们家的吗?”陈光明不太相信没人嫉恨沈家,毕竟以前大家都在一个水平线上,现在你遥遥领先了,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一个村里的人多少会有人抱着嫉恨的心态。
刘志国很是认真地回想了起来,后来总算是想起了点什么:“倒是有家人特别看不惯沈家,沈家黎明农家乐后面有个鱼塘,沈家农家乐红火的那几年,就把鱼塘给扩大了,结果就扩大了那家人的竹林,那竹林是人家的宅基地,因为这个事儿,两家人还打过架,后来沈家人找了关系硬是赔了点钱,就把这快地给占用了。那家人不服气,就隔三差五的往鱼塘里倒垃圾,后来沈家忍无可忍,沈明理和沈明义就把动用关系把他家的小儿子的助学贷款给取消了,这事儿算是拿住了那家人的命脉,马上就认输了,面上倒是再也没有生事了,但背地里肯定是都沈家人不满。”
“那家人姓什么?还住在村子里吗?”周启贵从笔记本上抬起头,两家因为宅基地打架的事儿他倒是有所耳闻,当时是村里报了警,派出所有人出警,不过不是他而已。
“那家人姓黄,男人叫黄州,老婆叫李桂琴,老婆是个傻子,疯疯癫癫的,两个儿子,大儿子在家务农,人很老实,小儿子在城里一所技校学厨师。这家人倒是都在村里,就小儿子在城里上学,一个月回来一次。”
陈光明又问:“除了黄家,还有没有其他人家?”
刘志国眉头拧紧,想了很久最后才苦笑着摇头:“确实没有,有的话也只是大家偶尔的拌嘴,但都不是那种深仇大恨啊!”
“行吧,那带我们去黄家看看吧。”陈光明也不强求,有些线索总是藏在未被人注意的细枝末节中,总要经历许多次的翻找才可以。
刘志国将水杯放下,带着陈光明和周启贵出了门,此时正值中午,冬天农活少,大伙儿吃饭就吃得晚,此时缭缭炊烟从高矮不一的烟囱中缓缓飘动,空气中弥漫着柴火的香味,远处的青山轮廓掩映在炊烟之中,还有一些小黄狗在田间地头里奔跑打闹,真是一副乡村冬季图。沿着青石板路一路蜿蜒向上,从杂草丛生的泥土路到种满了杜鹃花的碎石小路,沈家的小楼就在左手边五百米的位置,在都是平房的村里,沈家的这栋楼确实算得上是鹤立鸡群。右手边有一条狭窄向上的泥路,刘志国回头对两人道:“这处连着黄家的洗菜池,这块儿常年都很湿滑,两位同志注意点,别滑倒了。”
陈光明点了下头,停住脚步示意让周启贵走他前面,两个男人都是那种有事闷心里的人,但对于彼此的举动都是心中有数的。
走过这段湿滑的泥巴路,三个人的脚底板都黏泽华厚厚的一层泥巴,刘志国熟门熟路的走到院子中间,捡起一个竹块儿就开始撇鞋底的泥土,嘴里还喊着:“黄州,黄州,在家吗?”
周启贵端着水杯把梗在喉咙里的馒头给咽了下去,然后对着陈光明说道:“我听领导指挥。”
陈光明笑了笑,没有说话,径直往门外走,从背影看,陈光明是年富力强的男人,而他已经是西山落日的老人了。
两人再次找到了村长刘志国,先由他开始掌握沈家的社会关系。
“听说沈家在台澳村是富户,他们家是做农家乐发家的,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谁和他家有过节?”周启贵先问话。
刘志国心情不好,整个人无精打采,脑子里总是浮现出沈家六口人那毫无声息的死人脸。听到周启贵带着点温度的声音,人才从那种恍惚中回过神来,他喝了口热水,定了定神,才缓缓道:“沈家是这几年才开始做农家乐的,这主意是他家小儿子出的,小儿子在城里上大学,见得多了,就觉得是条门路,正巧村里有台资企业和澳资企业入驻,市里面也整农村旅游经济,他们家小儿子就认准了这是一条生财之路,就劝说他爸妈开始整农家乐,刚开始一段时间没有多少生意,后来小儿子拉了些同学朋友过来照顾生意,慢慢地就打开局面了。”
“小儿子是在本地上大学,还是外地,大学是哪所?”陈光明问,周启贵拿笔记。
“就在本地,好像是什么财经大学,反正还是重点大学,小儿子成绩好,老人小孩都挺喜欢这孩子的。”刘志国有点感慨。
陈光明想了想,本地只有一所财经大学,山城财经大学。他接着问:“在开农家乐的过程中,沈家人和谁发生过矛盾吗?”
刘志国想了想,很快便摇头:“没有,我印象中是没有。”
“沈家因为开农家乐发了家,后来村里的人陆陆续续跟风,但最后都黄了,这个过程中,没有人说过什么怨言,或者嫉恨他们家的吗?”陈光明不太相信没人嫉恨沈家,毕竟以前大家都在一个水平线上,现在你遥遥领先了,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一个村里的人多少会有人抱着嫉恨的心态。
刘志国很是认真地回想了起来,后来总算是想起了点什么:“倒是有家人特别看不惯沈家,沈家黎明农家乐后面有个鱼塘,沈家农家乐红火的那几年,就把鱼塘给扩大了,结果就扩大了那家人的竹林,那竹林是人家的宅基地,因为这个事儿,两家人还打过架,后来沈家人找了关系硬是赔了点钱,就把这快地给占用了。那家人不服气,就隔三差五的往鱼塘里倒垃圾,后来沈家忍无可忍,沈明理和沈明义就把动用关系把他家的小儿子的助学贷款给取消了,这事儿算是拿住了那家人的命脉,马上就认输了,面上倒是再也没有生事了,但背地里肯定是都沈家人不满。”
“那家人姓什么?还住在村子里吗?”周启贵从笔记本上抬起头,两家因为宅基地打架的事儿他倒是有所耳闻,当时是村里报了警,派出所有人出警,不过不是他而已。
“那家人姓黄,男人叫黄州,老婆叫李桂琴,老婆是个傻子,疯疯癫癫的,两个儿子,大儿子在家务农,人很老实,小儿子在城里一所技校学厨师。这家人倒是都在村里,就小儿子在城里上学,一个月回来一次。”
陈光明又问:“除了黄家,还有没有其他人家?”
刘志国眉头拧紧,想了很久最后才苦笑着摇头:“确实没有,有的话也只是大家偶尔的拌嘴,但都不是那种深仇大恨啊!”
“行吧,那带我们去黄家看看吧。”陈光明也不强求,有些线索总是藏在未被人注意的细枝末节中,总要经历许多次的翻找才可以。
刘志国将水杯放下,带着陈光明和周启贵出了门,此时正值中午,冬天农活少,大伙儿吃饭就吃得晚,此时缭缭炊烟从高矮不一的烟囱中缓缓飘动,空气中弥漫着柴火的香味,远处的青山轮廓掩映在炊烟之中,还有一些小黄狗在田间地头里奔跑打闹,真是一副乡村冬季图。沿着青石板路一路蜿蜒向上,从杂草丛生的泥土路到种满了杜鹃花的碎石小路,沈家的小楼就在左手边五百米的位置,在都是平房的村里,沈家的这栋楼确实算得上是鹤立鸡群。右手边有一条狭窄向上的泥路,刘志国回头对两人道:“这处连着黄家的洗菜池,这块儿常年都很湿滑,两位同志注意点,别滑倒了。”
陈光明点了下头,停住脚步示意让周启贵走他前面,两个男人都是那种有事闷心里的人,但对于彼此的举动都是心中有数的。
走过这段湿滑的泥巴路,三个人的脚底板都黏泽华厚厚的一层泥巴,刘志国熟门熟路的走到院子中间,捡起一个竹块儿就开始撇鞋底的泥土,嘴里还喊着:“黄州,黄州,在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