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他板起脸,拿出长辈的威严:“你俩的这门婚事,我不同意!”
李初之眉头紧锁:“为什么!?”
“什么为什么!”李浔威厉道,“你现在想这些还太早!更何况干妈那是跟你开玩笑的,不能当真,你和哥哥岁数差太多了,国家不让结婚,你只能当他的亲戚,就像我只能当你的舅舅一样,法律都有规定的。”
李初之不是很懂这里边的关系,但平时家里都是舅舅说了算,舅舅说不行,那就是不行。
她花了半分钟,悲哀又勉强地接受了这个现实,又操心别的。
“那以后谁当他的老婆啊?”
李浔清清嗓子:“这你就甭惦记了,我会帮他处理好这方面难题的。”
“噢。”
两个半小时后,飞机抖动着机翼,着陆于首都机场。
再一次回到这片土地,李浔有些感慨。
他应该更早些回来的。
不过一想起宋仰,又觉得这一切都是冥冥中的注定,是最好的安排。
之后几天,李浔四处奔走,考察,解决李初之同学的住宿和上学问题。
在他来北京之前,张寒就已经联络好好几所学校,有公立的也有私立的,有寄宿也有走读。李浔翻阅不少资料,询问初之自己的意见,最后定下一所半封闭的国际私立院校。
之所以选这所,主是是因为离训练基地近,地铁一条线,坐一小时就到,方便假期见面。
其他时间,初之住在张寒那,由爷爷奶奶一起照顾。
打点好家事,李浔在备忘录上打上最后一个勾,那瞬间竟然有种肩膀一松的感觉,不过很快又被愧疚感代替。
万事有利有弊,所得也皆是用舍弃换来的。
等初之适应这边的生活,或许就不再需要他了。以后带她出去旅游的,也该换人了。
临别那天,气温很高,但天有些阴,李浔受邀到一家新开的日式餐厅吃东西。
他不能吃生鲜,也不能吃未经检测过的肉类,所以吃得不多,初之也是,不过她吃的不多是因为不爱吃日式料理。这些张寒都不清楚。
吃到一半,见桌上好些菜都不见少,张寒才反应过来,要带他们到隔壁川菜馆吃。
李浔摆手说不用。
“初之比较爱吃红烧的肉类,鸡肉要弄成咖喱的,不爱吃带刺的鱼,酸菜鱼和松鼠桂鱼倒是都挺喜欢……”
他洋洋洒洒交代一大堆。
张寒拿出手机说:“你再说一遍,我刚才忘开录音了。”
这是李浔吃过的最久的一顿饭,直到接到教练电话,说该去基地报道了。
李初之站在餐厅目送他离开,李浔刚说再见,她眼泪哗一下就狂飙出来,弄得张寒束手无策。
李浔从衣兜里摸出最后一根米奇棒糖:“下次过来给你带芋头酥好不好?”
李初之摸一把眼泪,打了个哭嗝:“芋头酥好吃吗?”
李浔笑起来:“还不错,你宋仰哥哥很爱吃,我给你买一份,再给他寄一份。”
“那好。”
李浔的拇指按在她眼睑,轻轻一擦,想起什么,在她脸颊上亲了口:“我走了啊。”
李初之诧异地瞪大眼,不过她比宋仰的反应快多了,眼疾手快地捧住李浔的下颌,“啵唧”一口,由于没有任何准备又用力过猛,留下一道湿漉漉的口水印,被李浔一脸嫌弃地抹掉了。
下午两点多,李浔才拖着行李赶往基地报道。从地铁站出来时,天又放晴了,走几步路,热得人大汗淋漓。
王南风的车就停在地铁口外。
十年过去,来接他的已经不是破自行车,改换SUV了。
不过王教练见了他,还是和十年前一样热情地迎过去,拍拍他胳膊:“看着又结实不少啊。”而后又忍不住抱上:“咱们得有快三年没见了吧。”
李浔的后背被他拍了又拍,眼尾笑出两道褶子来:“两年半。”
王南风松开他,直入主题:“你回来得正是时候,A大研究院的技术团队向我们基地运来两台有意思的新设备。”
李浔立马猜:“AI指令系统?”
王南风一喜:“你怎么知道?”
李浔说:“我之前查文献的时候看到过。”
早在几十年前就有人提出,在未来决定体育竞技胜负的,不再是运动员,而是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
韩国和一些欧美国家,之所以能长期碾压别的国家,就是因为他们有高昂的投入、最先进的设备和前辈的经验。
这些精密的仪器首先将进行大批量的数据采集——运动员每一次抬弓,拉弦,放箭时,站立的角度,动作的幅度都会被记录下来,接着进行技术比对和分析,
教练和运动员就可根据这些可靠的数据分析,调整动作和力量上的不足。
到目前,最顶尖的系统甚至可以通过当时风力,风向,运动员抬臂角度、勾弦力度等预判出放出去的那支箭是几环,着箭点位于靶纸的哪个方位,从而提醒运动员,对抬臂角度和瞄准器进行调整。
这样高精准度的指令,就算委派上千上万个经验老到的教练员同时进行分析,肯定也无法做到。
有了这些技术支持,剩下就靠运动员的勤学和苦练,把在训练中分析出的数据,刻入脑海,随机应变,调整动作。
李初之眉头紧锁:“为什么!?”
“什么为什么!”李浔威厉道,“你现在想这些还太早!更何况干妈那是跟你开玩笑的,不能当真,你和哥哥岁数差太多了,国家不让结婚,你只能当他的亲戚,就像我只能当你的舅舅一样,法律都有规定的。”
李初之不是很懂这里边的关系,但平时家里都是舅舅说了算,舅舅说不行,那就是不行。
她花了半分钟,悲哀又勉强地接受了这个现实,又操心别的。
“那以后谁当他的老婆啊?”
李浔清清嗓子:“这你就甭惦记了,我会帮他处理好这方面难题的。”
“噢。”
两个半小时后,飞机抖动着机翼,着陆于首都机场。
再一次回到这片土地,李浔有些感慨。
他应该更早些回来的。
不过一想起宋仰,又觉得这一切都是冥冥中的注定,是最好的安排。
之后几天,李浔四处奔走,考察,解决李初之同学的住宿和上学问题。
在他来北京之前,张寒就已经联络好好几所学校,有公立的也有私立的,有寄宿也有走读。李浔翻阅不少资料,询问初之自己的意见,最后定下一所半封闭的国际私立院校。
之所以选这所,主是是因为离训练基地近,地铁一条线,坐一小时就到,方便假期见面。
其他时间,初之住在张寒那,由爷爷奶奶一起照顾。
打点好家事,李浔在备忘录上打上最后一个勾,那瞬间竟然有种肩膀一松的感觉,不过很快又被愧疚感代替。
万事有利有弊,所得也皆是用舍弃换来的。
等初之适应这边的生活,或许就不再需要他了。以后带她出去旅游的,也该换人了。
临别那天,气温很高,但天有些阴,李浔受邀到一家新开的日式餐厅吃东西。
他不能吃生鲜,也不能吃未经检测过的肉类,所以吃得不多,初之也是,不过她吃的不多是因为不爱吃日式料理。这些张寒都不清楚。
吃到一半,见桌上好些菜都不见少,张寒才反应过来,要带他们到隔壁川菜馆吃。
李浔摆手说不用。
“初之比较爱吃红烧的肉类,鸡肉要弄成咖喱的,不爱吃带刺的鱼,酸菜鱼和松鼠桂鱼倒是都挺喜欢……”
他洋洋洒洒交代一大堆。
张寒拿出手机说:“你再说一遍,我刚才忘开录音了。”
这是李浔吃过的最久的一顿饭,直到接到教练电话,说该去基地报道了。
李初之站在餐厅目送他离开,李浔刚说再见,她眼泪哗一下就狂飙出来,弄得张寒束手无策。
李浔从衣兜里摸出最后一根米奇棒糖:“下次过来给你带芋头酥好不好?”
李初之摸一把眼泪,打了个哭嗝:“芋头酥好吃吗?”
李浔笑起来:“还不错,你宋仰哥哥很爱吃,我给你买一份,再给他寄一份。”
“那好。”
李浔的拇指按在她眼睑,轻轻一擦,想起什么,在她脸颊上亲了口:“我走了啊。”
李初之诧异地瞪大眼,不过她比宋仰的反应快多了,眼疾手快地捧住李浔的下颌,“啵唧”一口,由于没有任何准备又用力过猛,留下一道湿漉漉的口水印,被李浔一脸嫌弃地抹掉了。
下午两点多,李浔才拖着行李赶往基地报道。从地铁站出来时,天又放晴了,走几步路,热得人大汗淋漓。
王南风的车就停在地铁口外。
十年过去,来接他的已经不是破自行车,改换SUV了。
不过王教练见了他,还是和十年前一样热情地迎过去,拍拍他胳膊:“看着又结实不少啊。”而后又忍不住抱上:“咱们得有快三年没见了吧。”
李浔的后背被他拍了又拍,眼尾笑出两道褶子来:“两年半。”
王南风松开他,直入主题:“你回来得正是时候,A大研究院的技术团队向我们基地运来两台有意思的新设备。”
李浔立马猜:“AI指令系统?”
王南风一喜:“你怎么知道?”
李浔说:“我之前查文献的时候看到过。”
早在几十年前就有人提出,在未来决定体育竞技胜负的,不再是运动员,而是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
韩国和一些欧美国家,之所以能长期碾压别的国家,就是因为他们有高昂的投入、最先进的设备和前辈的经验。
这些精密的仪器首先将进行大批量的数据采集——运动员每一次抬弓,拉弦,放箭时,站立的角度,动作的幅度都会被记录下来,接着进行技术比对和分析,
教练和运动员就可根据这些可靠的数据分析,调整动作和力量上的不足。
到目前,最顶尖的系统甚至可以通过当时风力,风向,运动员抬臂角度、勾弦力度等预判出放出去的那支箭是几环,着箭点位于靶纸的哪个方位,从而提醒运动员,对抬臂角度和瞄准器进行调整。
这样高精准度的指令,就算委派上千上万个经验老到的教练员同时进行分析,肯定也无法做到。
有了这些技术支持,剩下就靠运动员的勤学和苦练,把在训练中分析出的数据,刻入脑海,随机应变,调整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