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许久,也可能并不久,谢藤终于察觉到闻哲的视线,但他既没有转头,也没有对上后者的视线,如同在掩藏一种奇怪的情绪,也像是不自觉的逃避。

  “Lennart Richter.”

  谢藤缓慢地从喉咙里挤出一个名字。

  很常见的德系名字。闻哲想。

  “是德裔?”闻哲问。

  谢藤点头。

  “相比英俊这个词,他更适合于俊美。”闻哲中肯的评价道,“尤其是脸。的确很符合你的审美——看来那就是你不想提到名字的朋友、咬你的那条狗的主人以及这座岛的主人。”

  谢藤微怔,也可能是惊醒,终于从彼端的轮廓上收回视线,用难以言喻的表情看向闻哲。他努力在那双黑檀色的眼睛里寻找情绪,可惜没有,脸上也没有嫉妒或者与之相似的情绪,就连声音都是就事论事的语气,这让他无由来不满,看对方的眼神也充斥着埋怨。

  闻哲一脸莫名地回视对方,在他分辨出谢藤的意图以前,对方就扣住了他的后脑,用一种介于不满与肆无忌惮之间的蛮横方式,用力与他唇齿交缠。

  他一时弄不明白谢藤为何如此,而现在的场合也不适合挥拳揍人,只能被动配合。

  直到他的嘴唇快被谢藤的牙齿磨出血,后者才停下造次的行径,并附送了不满地轻哼。

  闻哲因此越发莫名,谢藤则贴着他的唇角,用已经恢复寻常的声音说:“我不确定是不是真名。就算是,他也可以改名。他用这个名字在常青藤上学,17岁毕业,然后就去了维也纳,改学艺术——就像我在这里的名字是X,圈子里把他称做LR。我觉得他缺了点儿东西,更习惯叫他伦理先生。”

  闻哲微怔过后,立刻明白了谢藤的意思,差点因此笑出声来,途中勉为其难装出害羞的轻笑,犹如从谢藤口中听到了什么让他脸红的话。

  “我很喜欢博大精深的中文。尤其是在讽刺方面的委婉表达方式。”谢藤知道闻哲已经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他现在明面上是一位著名指挥家,实际上艺术家的收入显然不够他在岛上恣意挥霍。毕竟买一个大活人的价格比雇佣一个人要贵得多,他买得又那么多,货源也不能保证每次都让他满意,加上他从来不保养,很容易损坏,于是总是在买新的。”

  “我是在听什么求而不得的爱情故事吗?”闻哲唇角微弯,很快再度强压下去,“你可千万别说什么白月光朱砂痣变成你心头的一根刺——我会吐的。”

  “当然不会。”谢藤无可奈何道,“说这些话的人,不是在侮辱人的复杂性,就是在糟蹋伟大的中文语境。”

  他说到途中就变得理所当然了。

  “我从来不否认喜欢他的脸。可我也喜欢你的脸。我还喜欢跟我上过床的所有人的脸。人就是一种会被视觉蛊惑的动物,天生就喜欢美丽的东西,也追逐美丽的存在。像大自然里散发香味的花朵,就算带着荆棘和剧毒,也会让周遭的昆虫趋之若鹜。”

  他说到这里顿住,用双手食指微弯交叉,做了一个隐晦的符号,表情带着鄙夷。

  “我讨厌的是这个。”他说。

  闻哲了然:“第三帝国。”

  “不准确。”谢藤突然放开闻哲,取出皮绳扣在后者的颈环搭扣上,突兀地拽了一下手里的皮带。

  闻哲配合地往前踉跄,与谢藤一起踏上通往中间舞台的伸展台通道。

  “他其实不能算是德裔,而是魏玛的遗留品,”谢藤说,“他一直否定已经发生的历史,却幻想着建立属于他的崭新帝国。”

  “我们应该庆幸他考入了艺术学院,”闻哲半开玩笑道,“否则可能有一个第四帝国在等着我们。”

  清浅的笑容在谢藤脸上一闪而过:“你的幽默感变好了。”

  作者有话说:

  注1:伦理道德伦理先生没有道德

  注2:魏玛共和国

  注3:历史圈里有个著名玩笑:都怪维也纳艺术学院没有录取那个疯子,才会出现World War II

  心理学上用它隐喻:热爱艺术的人都是真正的疯子,随时可能不计后果的掀起世界大战。

  这3个好像有点偏,顺手注释一下。一般就不注了。因为我懒(不是)主要还是觉得注释太装逼,就跟照着历史写同人硬说是原创一样装逼(让我愉快的偷个懒吧

  第44章 传染-5(下)2更合1

  这里的地面区别于展厅,不止粗糙,还有防滑条纹,硌着闻哲的脚,拖慢了他的步子。

  谢藤略快对方半步,鞋底在金属地面上敲击出醒目而空旷的回音,没走出多远就不着痕迹地放慢脚步。

  闻哲趁机赶上谢藤的速度,不动声色地与其对视。

  他们踏上伸展台的刹那,四周就爆发出欢呼声,让谢藤所展露的体贴变成了变得微不足道的小插曲。

  闻哲环顾四周,却看不到任何观众。

  “暗网上有这场游戏的全程直播。”谢藤道,“那些只是DJ的音效。”

  闻哲平静地颔首,心下重新排列组合刚从对方口中听到的话,尝试找出关键所在。

  魏玛是一段奇怪的历史。

  它大多时候被忽略不计,必须提起时风评极差。它从大混沌走到极左,在随后最后几年里却变成了极右民族主义政权,一度拥有全世界最优秀的教育体系,培养出无以计数的人才。相比德国战后无以计数的天才被瓜分的结局,早在魏玛变得极端化以前,就有一大批人看透了注定的崩毁结果而离开。其中不乏许多尚未成名的天才,以及,同样多得益于智商的艺术家或疯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