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说他是英大的对头有些严重,但也差不多。因为这位自认靠手艺爬到现在名望的大师,对所有学术派都不太友好。
而能和他意见一致的当然也都是技术派。
还是老一辈的技术流。
对现在新型的烧瓷手法不看好,致力于回溯古代的屠龙技。
只要他在,几乎每次开会都要像今天似的,讨论着、讨论着就成了吵架。还要阴阳怪气有人不事生产,加入协会是为了混资历。
刘教授是重点内涵对象。
因为楼珩谦接替导师成了负责人之后,没掩饰过他的不通陶瓷。王军同就觉得英大只重视文物挖掘考古,把陶瓷制艺挤到一边,意见很大。
就算解释只是宁缺毋滥,人手不够,人家只当借口,每次都把老教授气得够够的。
现在人手来了,刘教授觉得再忍就不符合养生之道了。
拍了拍甄天的肩膀,“交给你了。”
也就是说,这位王大师不仅搞分裂,还针对他男朋友。
甄天面无表情地看过去。
王军同却故意移开视线,低头跟身边的人交头接耳,不把他放眼里的姿态。
而紧挨着他的一位盟友却看到了甄天那双清凌凌的眼,一怔。
他怎么看着有些眼熟?
还没等他想出个所以然,甄天已经淡淡收回视线,对着坐在最左侧的一位老者微笑。
“您这么烧,氧气含量不可控,出芒的几率很大。”
清冷的嗓音不大不小,正好够人听清。
会议室的嘈杂因为这突如其来的一句,渐渐散了。
而老者愣了愣才反应过来,甄天说的是他在会议一开始提的新型烤瓷会出现的问题。还没说出个所以然,后面就越吵越凶,他懒得掺和,就再也没发言。
他对甄天的印象不错,长的好还安静。要不是韦教授为了和稀泥故意转移焦点,人家也不会成了那几个斗鸡的靶子。
以为年轻人想找个台阶下,即使甄天说的是他早就知道的问题,还是和蔼笑笑,接了话。
“不错,等回去我再找办法克服一下!”
反正不再来开什么会了,净折腾人!
这次陶瓷学会的主题是“通体满釉”。
随着科技的发展,烧瓷的硬件设施越来越先进,可放置挂釉瓷胚时,在接触面形成的“芒口”,还是任何技艺都难以消除的瑕疵。
如今市面上所谓的满釉,基本都是二次烧制的成果,成品率低不说,还耗时耗力。
怎么才能最大程度达到通体均匀布满釉,只要对陶瓷工艺有些追求的人都琢磨研究过。
甄天当然也不例外。
思考几秒,他说了几款常见,却不太易得的釉料。
“这些粉质粗糙,但天然带色,而且需氧率低,可以先磨再熔试试。”
老者面露惊诧,从没有想过还可以用这种方法。可被这么一点,瞬间思路大开。
对啊,这些釉料含金属,磨一遍,熔一遍,再加上着色剂辅助,烤出来的颜色绝对漂亮!
没想到困惑了几个月的问题就这么解了,连忙看向甄天,想再问问细节,却见他已经转向一位想改“对烧”的后辈。
同样也是提了问题后就没再开过口。
“古时定窑虽然不入廷内,但改还是算了,最好在圈口的釉色上下功夫。”
介绍了几种设置温度的技巧,和不同比例的配色。
然后同样不等对方给出反应,再次移开视线。
“灰尘太大,得注意控火。”
“可以试试西山背面才有的红瓷泥。”
“我把铁锈加进去烧过几次,正规温度下都失败了。”
……
有解决思路就说,没办法就把自己相似的经历拿出来当参考。
就这样把从头到尾只想认真讨论的人都点了出来。
寂静中,众人的目光随着他不卑不亢的声音转了一圈。
落到了王军同身上。
他的问题是怎么解决二次烧制时温度高低转换与控制机制。也有人给了些经验建议,他觉得没什么用,通通否了一遍。
此刻对着甄天,那张看起来挺和气的脸已经黑得没了底色。眼含纠结,从刚才那几个人的反应来看,这个小子说得肯定是有几分价值的……可如果接受,他的脸可就丢光了!
不过,有没有用是他说的算啊!
想到这里,王同军摆上冷笑,决定不管有没有用,都第一时间给甄天难堪。
甄天却只是轻描淡写地越过他,对上一直稳坐着观望的韦教授。
“想釉色一次出满,把时间花在釉料的组合上确实更有意义。”
刚借着“意义”说话的王军同:“……”
刘教授的笑这次连掩饰都没了。
王同军擅长烧瓷,总说只有控温才能突破粘连达不成满釉的问题。又因为目前技术确实证明了他的主要观点,就习惯推翻别人的坚持,无视人家的努力,一律否定。
现在也被直接抽在了立身之本上,滋味肯定酸爽!
脸上的褶子更深,一口白牙明晃晃的,跟满头银发配在一起,简直不能更显眼!
长着眼的王同军当然看得见!
“要说口气大的,我也不是没见过,可真没见过这种张嘴就来的!”
也不装无视了,看着甄天连激带讽。
而能和他意见一致的当然也都是技术派。
还是老一辈的技术流。
对现在新型的烧瓷手法不看好,致力于回溯古代的屠龙技。
只要他在,几乎每次开会都要像今天似的,讨论着、讨论着就成了吵架。还要阴阳怪气有人不事生产,加入协会是为了混资历。
刘教授是重点内涵对象。
因为楼珩谦接替导师成了负责人之后,没掩饰过他的不通陶瓷。王军同就觉得英大只重视文物挖掘考古,把陶瓷制艺挤到一边,意见很大。
就算解释只是宁缺毋滥,人手不够,人家只当借口,每次都把老教授气得够够的。
现在人手来了,刘教授觉得再忍就不符合养生之道了。
拍了拍甄天的肩膀,“交给你了。”
也就是说,这位王大师不仅搞分裂,还针对他男朋友。
甄天面无表情地看过去。
王军同却故意移开视线,低头跟身边的人交头接耳,不把他放眼里的姿态。
而紧挨着他的一位盟友却看到了甄天那双清凌凌的眼,一怔。
他怎么看着有些眼熟?
还没等他想出个所以然,甄天已经淡淡收回视线,对着坐在最左侧的一位老者微笑。
“您这么烧,氧气含量不可控,出芒的几率很大。”
清冷的嗓音不大不小,正好够人听清。
会议室的嘈杂因为这突如其来的一句,渐渐散了。
而老者愣了愣才反应过来,甄天说的是他在会议一开始提的新型烤瓷会出现的问题。还没说出个所以然,后面就越吵越凶,他懒得掺和,就再也没发言。
他对甄天的印象不错,长的好还安静。要不是韦教授为了和稀泥故意转移焦点,人家也不会成了那几个斗鸡的靶子。
以为年轻人想找个台阶下,即使甄天说的是他早就知道的问题,还是和蔼笑笑,接了话。
“不错,等回去我再找办法克服一下!”
反正不再来开什么会了,净折腾人!
这次陶瓷学会的主题是“通体满釉”。
随着科技的发展,烧瓷的硬件设施越来越先进,可放置挂釉瓷胚时,在接触面形成的“芒口”,还是任何技艺都难以消除的瑕疵。
如今市面上所谓的满釉,基本都是二次烧制的成果,成品率低不说,还耗时耗力。
怎么才能最大程度达到通体均匀布满釉,只要对陶瓷工艺有些追求的人都琢磨研究过。
甄天当然也不例外。
思考几秒,他说了几款常见,却不太易得的釉料。
“这些粉质粗糙,但天然带色,而且需氧率低,可以先磨再熔试试。”
老者面露惊诧,从没有想过还可以用这种方法。可被这么一点,瞬间思路大开。
对啊,这些釉料含金属,磨一遍,熔一遍,再加上着色剂辅助,烤出来的颜色绝对漂亮!
没想到困惑了几个月的问题就这么解了,连忙看向甄天,想再问问细节,却见他已经转向一位想改“对烧”的后辈。
同样也是提了问题后就没再开过口。
“古时定窑虽然不入廷内,但改还是算了,最好在圈口的釉色上下功夫。”
介绍了几种设置温度的技巧,和不同比例的配色。
然后同样不等对方给出反应,再次移开视线。
“灰尘太大,得注意控火。”
“可以试试西山背面才有的红瓷泥。”
“我把铁锈加进去烧过几次,正规温度下都失败了。”
……
有解决思路就说,没办法就把自己相似的经历拿出来当参考。
就这样把从头到尾只想认真讨论的人都点了出来。
寂静中,众人的目光随着他不卑不亢的声音转了一圈。
落到了王军同身上。
他的问题是怎么解决二次烧制时温度高低转换与控制机制。也有人给了些经验建议,他觉得没什么用,通通否了一遍。
此刻对着甄天,那张看起来挺和气的脸已经黑得没了底色。眼含纠结,从刚才那几个人的反应来看,这个小子说得肯定是有几分价值的……可如果接受,他的脸可就丢光了!
不过,有没有用是他说的算啊!
想到这里,王同军摆上冷笑,决定不管有没有用,都第一时间给甄天难堪。
甄天却只是轻描淡写地越过他,对上一直稳坐着观望的韦教授。
“想釉色一次出满,把时间花在釉料的组合上确实更有意义。”
刚借着“意义”说话的王军同:“……”
刘教授的笑这次连掩饰都没了。
王同军擅长烧瓷,总说只有控温才能突破粘连达不成满釉的问题。又因为目前技术确实证明了他的主要观点,就习惯推翻别人的坚持,无视人家的努力,一律否定。
现在也被直接抽在了立身之本上,滋味肯定酸爽!
脸上的褶子更深,一口白牙明晃晃的,跟满头银发配在一起,简直不能更显眼!
长着眼的王同军当然看得见!
“要说口气大的,我也不是没见过,可真没见过这种张嘴就来的!”
也不装无视了,看着甄天连激带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