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是银子的事,而是事情不能这么个办法。我记得去年前年的采办役,都是直接派下来的银子,这回居然改成了派力差,这里面有蹊跷。衙门好比无底洞,你扔多少银子进去,也不会听到半点动静。十两只是个开始,如果将来它再要,又该怎么办?更有甚者,如果衙门里的人故意设局,在胡老爹送银子的时候抓人,拿住他打点关节的证据,不等于是把刀把子递到人家手里,想怎么斩我们,就怎么斩我们?”

  胡大姐儿被范进说的心里阵阵发毛,脸色连变几变,“不……不会那样吧?人们不是说,衙役只要拿到了钱,就不会为难人么?”

  “十两银子,这是狮子大开口,你想想看,就算没有你弟弟的事,你家里又哪里去拿十两?衙役要钱不假,但都会量力而行,故意提一个你根本没法达到的数字,其用心自然不只是要钱,而是挖坑。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个坑要对付的人:是我。”

  胡大姐儿越听越是迷糊,本以为是自己家倒霉,摊上了采办役,可是听范进说来,这竟是一个陷阱。出于对父亲以及范进的关心,她连忙问道:“他们……他们要怎么对付进哥儿?又是谁这么坏,设这种陷阱来害人?”

  “还能有谁?当然是咱们的洪总甲了。老东西,我本来想将来收拾他,没想到他自己主动挑衅送死,那就别怪我对他不客气!”

  梁盼弟这时也回到了屋里招呼大姐儿,听到这事,初时只想着拿银子,但是听到范进说是针对他的阴谋,便也感觉很是不解。她想不通,针对胡屠户的阴谋,又怎么会和范进产生关系。

  两个女人都以关切的目光看过来,范进也就拿扇子在桌上比画着,讲着自己的看法。

  大明朝的税收如果只看纸面数据,并不算高到离谱,至少对百姓来说,交够租之后的盈余,绝对可以过活。但是基层百姓挣扎求生的事实,又与纸面上的计算相矛盾。大批百姓宁可卖身为奴投靠举人、进士,其所承担的地租,往往比官府地租更高。这当然不是那些百姓自身的智力缺陷,而是他们要躲避的其实并不是税,而是役。比起税来,役才是真正能让一个殷实人家一夜破产的罪魁祸首。

  像是之前在金沙乡征的夫子,这次的采办役,无一例外,都在赋役的范围之内。东莞、香山一带,以出产香料闻名,香山以香料而得名为县,东莞寮步的香市与广州的花市、罗浮的药市、合浦的珠市并称“广东四大市”,莞香也是广州极重要的出口产品。

  京城内廷以及王公贵胄的府邸,同样离不开上好香料支应,每年的莞香采办,都是广东市舶司提举太监一项重要工作。

  从制度上,承担莞香采购业务的都应是衙役,但大明立国时的制度影响,让百姓和衙役之间的区分很是模糊。按洪武制,衙役本身也是役的一部分。没有工食银子,连口粮也要自备,每个县的青壮年,轮流担任该县衙役。

  这样的制度当然推行不下去,到了眼下,衙役早就变成了父死子继的世袭职位,可是衙役与百姓不分这条,却被胥吏利用起来,成为了盘剥百姓的工具。

  本来应该是衙役承担的采买工作,被指派给百姓来完成,因为百姓既然可以当衙役,自然要承担这个工作。被指派的个人,需要自己垫付资金到东莞采办香料,再拿到衙门里出公帐报销。

  从表面看,经手人似乎有了吃花帐的机会,是个肥差,可事实上能分到百姓手里的,就注定不会是什么好差使。

  采办的香料由衙门里吏员负责检查,是否合用没有标准,全靠一言而决。被判定为不合格的香,朝廷当然不会付钱,直到如数采办到合适香料之后才能结算。而这部分不合格品,既不能退回,甚至从衙门里领出来都很困难。

  当事人往来奔波,自己垫支本钱以及路费,还要应付着胥吏的盘剥以及不合格品的克扣,中产之见一夕破产者比比皆是。所以这种力役在当下早就变成了比税收更为致命的灾难。胡屠户被派到的,就是这种力役。

  上次小范庄抗税时范进普过基本税法,老百姓也基本能搞明白,朝廷派役方针是有田者派银役,无田者派力役。胡屠户以杀猪为生,名下没有田产,正符合无钱者派力役标准。莞香肯定要办,工作有人要做,无非就是谁倒霉的问题,从程序上看,洪家搞胡屠户搞的滴水不漏找不出瑕疵。

  以往这种力役不管派到谁,都是选择破财消灾,自己出一笔钱,请衙役代役,以公对公也容易解决问题。可这回衙门里狮子大开口,张口就要十两银子,这显然就不正常。

  范进琢磨着,“想来是胡老伯有了几十两银子的事,不知怎么的走漏了消息,让衙门里的人有了察觉。这些人见银子如同苍蝇见血,自然要斩上一刀。再加上洪家在衙门里有人,里外勾结,就设了这么个局,也不算奇怪。”

  梁盼弟道:“那找萨世忠啊,他是锦衣卫,他爹是锦衣千户,一句话的事情就可以办。再不找我姐夫,跟他们讲讲斤头,看看能不能少要几个钱。”

  范进摇摇头,“事情怕是没这么简单。萨家虽然是锦衣,但眼下缇骑行情大不如前,并不是事事都能干涉。再说莞香采办的事,牵扯到提举太监。能放到外面的太监,大多是简在帝心的红人,锦衣不想也不敢碰他们。他们名义上又是派胡老爹的差,没有直接找我,我如果硬踩进去,反倒是脚步每站稳。洪家人就是吃准了这点下手,我一硬冲进去,他们就正好收网,捉我这条大鱼。说不定提举太监身边,就有洪家的耳目,等着奏我的本。”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