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他不想当太监 第1380节
只在首幅那一幅写一篇小序,按照委托方的要求用古文写。
钱辰不擅诗词,但是古文绝对没问题。
让他用古文写论文都可以。
每一幅画都有一个题名,然后落款盖章。
盖他长阳居士的章。
这个章他一直在用,大家也没有谁错误解读,毕竟文化人的事情,想歪了就太龌龊了。
就比如“揉指花欲露,入壑泉始出”。
心思不纯的人已经开始暗搓搓的嘿嘿嘿了,但其实这是人家贾岛的句子,《全唐诗》中晚唐诗人怀念追和贾岛的诗,达38首,大大超过了怀念追和李白、杜甫、韩愈等人的诗。
而且人家贾岛去做了和尚啊,怎么可能会污呢。
贾岛也游过黄山,写过一首《纪汤泉》。
贾岛不污,大公公自然也不污。
想歪的,自己扇耳光。
安茜也挺喜欢眼前这样的风景。
她旅游去的地方还挺多——营业太少,又有闲钱,肯定会到处走走——但是这样大雪天爬山却一直不太敢尝试。
这场大雪,漫天皆白,把天地之间点缀得如童话世界般梦幻。
雪后天晴,俯瞰山景,皑皑冰雪遍铺峰峦,雾凇晶莹剔透,处处银装素裹,奇松怪石在冬雪的映衬下更加巍峨壮观,美不胜收。
在山顶上,寒意沁人,还有微微的风。
但是安茜穿着羽绒服,又有大号暖手宝,所以根本就不觉得冷。
雪吹醉面不如寒,信脚千山与万山。
天甃琼阶三十里,更飞柳絮与君看。
和心爱的人一起看遍人间风景,感觉完全不一样。
这种感觉是单身狗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的。
钱辰带着安茜走了几座山峰,采集够了足够的素材,然后回到当地给安排的酒店开始画画。
一共画五幅图。
五幅确实难以画尽黄山美景,但是比较代表性的也差不多了。
古诗云“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画山水画确实很耗费精力,如果算上画家酝酿构思的时间,一幅画创作三五年都很正常。
至于为什么很多名家都有大量作品传世?
这个就比较有意思了。
因为他们有代笔——比如明末董其昌、清代钱维城等人,都被证实有代笔。
至于现代的一些就更不得了。
论文可以让学生写,作品可以让学生画,连平时做饭打扫卫生都可以让学生帮忙完成。
学生能“干”的事情,多的超乎你的想象。
钱辰属于画家里的快枪手,他在脑子里构思完之后,不用去看素材本,不用去构思,手上就能一刻不停的画。
而且他晚上睡觉睡的也少。
只是现在增加了睡前小节目,不然一般的时间就够了。
即便如此,四五个小时的睡眠,也让他比一般人多出近一半的创作时间。
第一幅画很快就完成了。
剩下的四幅会等他回到首都完成。
画完第一幅画之后,钱辰还在黄山唱了两场戏,除了唱他自己的昆曲,还和当地戏曲家交流了“徽剧”。
徽剧没有黄梅戏那么出名,但它和京剧、昆曲一样都是很古老的戏种。
元朝末期,南戏与北方杂剧分庭抗礼。弋阳腔流传到ah衍化成徽州腔和青阳腔,并以此为主体,形成了徽剧的前身——徽池雅调。
明嘉靖年间,昆曲也在徽州一带流传。
昆腔剧本文词艰深,温文尔雅,以丝竹等乐器托腔伴唱,悠扬动听,颇受文人欣赏。
当徽州腔在徽州本地流行之时,一些流寓在外的徽商却喜欢附庸风雅,以听昆腔为时尚,甚至专门蓄养家班唱昆调。
这些演唱昆腔的徽商家班,随着主人回到徽州演出,也把昆腔带到徽州。
徽州腔同昆腔的交流,使徽调又有了新的创造,一变为四平调。
四平调又名二黄平板,也是后来四大徽班进京时所唱的主要唱腔。
不仅京剧是在它的基础上演变形成,华夏南方的许多地方戏曲剧种,也都与它有着历史渊源关系,其影响几乎遍及全国。
当然,钱辰唱的昆曲,尤其是一些古老唱腔,那绝对是戏曲之祖。
就冲这一点,任何地方戏曲都能从他这边吸收养分。
而他因为爱好这东西,所以也乐得和大家一起研究一起分享和研讨。
这种研究对徽剧非常重要。
老一辈戏曲家感动的热泪盈眶,钱大家终于来送温暖了。
民国十五年左右,由于京、沪等地京剧的蓬勃兴起,徽剧渐渐衰落,解放前夕几成绝唱。
在1951年进行的老艺人普查、登记中,当时的徽戏老艺人仅有72人。
这是一个差点就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古老剧种。
幸好,它得到了挽救,现在虽然依旧不温不火,可至少是活下来了。
戏曲的发展是一件很窘迫的事情。
它跟不上时代。
但时代又是什么。
更多的是文化战争失败后的表现形式。
钱辰无意拯救各种戏种,这滔滔的历史长河,埋葬了太多太多的东西,谁也救不了它们,也没必要去拯救他们,他只是对这东西感兴趣,然后每到一地,就拉着当地志同道合的戏友们一起畅谈一番。
就跟安茜拉着凤凰传说一起去ktv一个意思。
第1121章 贡献了一个名场面
钱辰在黄山唱了几天,然后去了安庆,在那边唱了几场黄梅戏。
这是两个很近的城市,开车也就两个小时而已。
交流的自然是黄梅戏。
黄梅戏在多省都有,并不见得就是皖省的,只是大家固有印象,把黄梅戏算在了皖省的头上。
这几场黄梅戏,钱辰贡献了一个名场面。
他本来准备的是《雷雨》,这个剧目改编自戏剧大师曹禺同名原着,极富挑战性地将周萍作为戏剧的中心来表达。
周萍是周家大少爷,为周朴园与丫鬟鲁侍萍的私生子。
男人作为黄梅戏主角,颠覆了黄梅戏历史上素来以女性为第一主角的局面。
然而,现在所有的人都知道钱大家擅长旦角。
所以这边的人自然要怂恿他放开一点,既然擅长旦角,那就一定要唱旦角才行啊。
咱们梨园子弟,根本就不惧世俗眼光。
您是大家,如果您都遮遮掩掩,那您让一众梨园子弟怎么想。
钱辰还真就被说服了。
主要是他根本不怕穿女装唱旦角的事情。
当一个人达到了一定的境界,不说跨物种,最起码也算是升华到了另一个层次,世俗人眼中所谓的笑话,根本就动摇不了他的道心。
他追求的是更高层次的享受。
嗯,也有低层次的原始享受不能抛弃,是个男人都懂。
所以,钱辰又临时排其他传统的黄梅戏经典唱段,比如《天仙配》《女驸马》什么的。
排练也挺快,他没事的时候也唱过。
但是要上台正式表演,肯定要做一个正式的演练,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不是开玩笑的。
钱辰排练的时候,安茜也屁颠屁颠的过来帮忙。
非常的热情,端茶倒水,还上台给搭戏。
对此,钱辰非常满意,这才是贤内助嘛,不愧是我钱老二的小媳妇。
只是等到第二天准备上台的时候,安茜表示他想跟钱辰一起上去,她会唱《天仙配》里董永的部分。
董永虽然是男一号,但是在戏剧舞台却是妥妥的配角。
主要负责唱的就是七仙女——七仙女不是七个仙女,而是玉皇大帝之第七女,同情卖身葬父的董永,私自下凡与其结为夫妻。
古代故事的三观就不提了。
但是钱辰却开始怀疑人生,他的小媳妇是不是有点什么毛病啊。
她说啥?
她居然要演董永,而自己呢?
七仙女!
这种忤逆夫纲的念头,她是怎么产生的啊。
而且,话说回来,就算董永唱戏的戏份很少,但那也是有词儿的角,你得实打实的唱。
钱辰不擅诗词,但是古文绝对没问题。
让他用古文写论文都可以。
每一幅画都有一个题名,然后落款盖章。
盖他长阳居士的章。
这个章他一直在用,大家也没有谁错误解读,毕竟文化人的事情,想歪了就太龌龊了。
就比如“揉指花欲露,入壑泉始出”。
心思不纯的人已经开始暗搓搓的嘿嘿嘿了,但其实这是人家贾岛的句子,《全唐诗》中晚唐诗人怀念追和贾岛的诗,达38首,大大超过了怀念追和李白、杜甫、韩愈等人的诗。
而且人家贾岛去做了和尚啊,怎么可能会污呢。
贾岛也游过黄山,写过一首《纪汤泉》。
贾岛不污,大公公自然也不污。
想歪的,自己扇耳光。
安茜也挺喜欢眼前这样的风景。
她旅游去的地方还挺多——营业太少,又有闲钱,肯定会到处走走——但是这样大雪天爬山却一直不太敢尝试。
这场大雪,漫天皆白,把天地之间点缀得如童话世界般梦幻。
雪后天晴,俯瞰山景,皑皑冰雪遍铺峰峦,雾凇晶莹剔透,处处银装素裹,奇松怪石在冬雪的映衬下更加巍峨壮观,美不胜收。
在山顶上,寒意沁人,还有微微的风。
但是安茜穿着羽绒服,又有大号暖手宝,所以根本就不觉得冷。
雪吹醉面不如寒,信脚千山与万山。
天甃琼阶三十里,更飞柳絮与君看。
和心爱的人一起看遍人间风景,感觉完全不一样。
这种感觉是单身狗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的。
钱辰带着安茜走了几座山峰,采集够了足够的素材,然后回到当地给安排的酒店开始画画。
一共画五幅图。
五幅确实难以画尽黄山美景,但是比较代表性的也差不多了。
古诗云“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画山水画确实很耗费精力,如果算上画家酝酿构思的时间,一幅画创作三五年都很正常。
至于为什么很多名家都有大量作品传世?
这个就比较有意思了。
因为他们有代笔——比如明末董其昌、清代钱维城等人,都被证实有代笔。
至于现代的一些就更不得了。
论文可以让学生写,作品可以让学生画,连平时做饭打扫卫生都可以让学生帮忙完成。
学生能“干”的事情,多的超乎你的想象。
钱辰属于画家里的快枪手,他在脑子里构思完之后,不用去看素材本,不用去构思,手上就能一刻不停的画。
而且他晚上睡觉睡的也少。
只是现在增加了睡前小节目,不然一般的时间就够了。
即便如此,四五个小时的睡眠,也让他比一般人多出近一半的创作时间。
第一幅画很快就完成了。
剩下的四幅会等他回到首都完成。
画完第一幅画之后,钱辰还在黄山唱了两场戏,除了唱他自己的昆曲,还和当地戏曲家交流了“徽剧”。
徽剧没有黄梅戏那么出名,但它和京剧、昆曲一样都是很古老的戏种。
元朝末期,南戏与北方杂剧分庭抗礼。弋阳腔流传到ah衍化成徽州腔和青阳腔,并以此为主体,形成了徽剧的前身——徽池雅调。
明嘉靖年间,昆曲也在徽州一带流传。
昆腔剧本文词艰深,温文尔雅,以丝竹等乐器托腔伴唱,悠扬动听,颇受文人欣赏。
当徽州腔在徽州本地流行之时,一些流寓在外的徽商却喜欢附庸风雅,以听昆腔为时尚,甚至专门蓄养家班唱昆调。
这些演唱昆腔的徽商家班,随着主人回到徽州演出,也把昆腔带到徽州。
徽州腔同昆腔的交流,使徽调又有了新的创造,一变为四平调。
四平调又名二黄平板,也是后来四大徽班进京时所唱的主要唱腔。
不仅京剧是在它的基础上演变形成,华夏南方的许多地方戏曲剧种,也都与它有着历史渊源关系,其影响几乎遍及全国。
当然,钱辰唱的昆曲,尤其是一些古老唱腔,那绝对是戏曲之祖。
就冲这一点,任何地方戏曲都能从他这边吸收养分。
而他因为爱好这东西,所以也乐得和大家一起研究一起分享和研讨。
这种研究对徽剧非常重要。
老一辈戏曲家感动的热泪盈眶,钱大家终于来送温暖了。
民国十五年左右,由于京、沪等地京剧的蓬勃兴起,徽剧渐渐衰落,解放前夕几成绝唱。
在1951年进行的老艺人普查、登记中,当时的徽戏老艺人仅有72人。
这是一个差点就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古老剧种。
幸好,它得到了挽救,现在虽然依旧不温不火,可至少是活下来了。
戏曲的发展是一件很窘迫的事情。
它跟不上时代。
但时代又是什么。
更多的是文化战争失败后的表现形式。
钱辰无意拯救各种戏种,这滔滔的历史长河,埋葬了太多太多的东西,谁也救不了它们,也没必要去拯救他们,他只是对这东西感兴趣,然后每到一地,就拉着当地志同道合的戏友们一起畅谈一番。
就跟安茜拉着凤凰传说一起去ktv一个意思。
第1121章 贡献了一个名场面
钱辰在黄山唱了几天,然后去了安庆,在那边唱了几场黄梅戏。
这是两个很近的城市,开车也就两个小时而已。
交流的自然是黄梅戏。
黄梅戏在多省都有,并不见得就是皖省的,只是大家固有印象,把黄梅戏算在了皖省的头上。
这几场黄梅戏,钱辰贡献了一个名场面。
他本来准备的是《雷雨》,这个剧目改编自戏剧大师曹禺同名原着,极富挑战性地将周萍作为戏剧的中心来表达。
周萍是周家大少爷,为周朴园与丫鬟鲁侍萍的私生子。
男人作为黄梅戏主角,颠覆了黄梅戏历史上素来以女性为第一主角的局面。
然而,现在所有的人都知道钱大家擅长旦角。
所以这边的人自然要怂恿他放开一点,既然擅长旦角,那就一定要唱旦角才行啊。
咱们梨园子弟,根本就不惧世俗眼光。
您是大家,如果您都遮遮掩掩,那您让一众梨园子弟怎么想。
钱辰还真就被说服了。
主要是他根本不怕穿女装唱旦角的事情。
当一个人达到了一定的境界,不说跨物种,最起码也算是升华到了另一个层次,世俗人眼中所谓的笑话,根本就动摇不了他的道心。
他追求的是更高层次的享受。
嗯,也有低层次的原始享受不能抛弃,是个男人都懂。
所以,钱辰又临时排其他传统的黄梅戏经典唱段,比如《天仙配》《女驸马》什么的。
排练也挺快,他没事的时候也唱过。
但是要上台正式表演,肯定要做一个正式的演练,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不是开玩笑的。
钱辰排练的时候,安茜也屁颠屁颠的过来帮忙。
非常的热情,端茶倒水,还上台给搭戏。
对此,钱辰非常满意,这才是贤内助嘛,不愧是我钱老二的小媳妇。
只是等到第二天准备上台的时候,安茜表示他想跟钱辰一起上去,她会唱《天仙配》里董永的部分。
董永虽然是男一号,但是在戏剧舞台却是妥妥的配角。
主要负责唱的就是七仙女——七仙女不是七个仙女,而是玉皇大帝之第七女,同情卖身葬父的董永,私自下凡与其结为夫妻。
古代故事的三观就不提了。
但是钱辰却开始怀疑人生,他的小媳妇是不是有点什么毛病啊。
她说啥?
她居然要演董永,而自己呢?
七仙女!
这种忤逆夫纲的念头,她是怎么产生的啊。
而且,话说回来,就算董永唱戏的戏份很少,但那也是有词儿的角,你得实打实的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