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阳鸟 第277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我那段时间总在想,那些从我胃里呕出去的东西,从我肠子里拉出去的东西,它们最终都向内吸收,流到我的心里。我的心情就是被这样污染的,所以我才这么痛苦。

  至于产生这些污染源的始作俑者,毫无疑问就是张大丰,以及我妈对我的漠不关心。

  我恨他们。

  我妈就是那种中国式强权家长——别看她这个人气质文雅,说话轻声细语的,就连指责和骂人的时候都是一样的腔调。

  她从不考虑我的感受,任何事都是她在做决定,给我下达指令,让我去消化接受。

  我爱她,我崇拜她,我愿意做她给我布置的一切任务,做到最好,成为她的骄傲。

  只除了接受张大丰。

  可在我妈看来,接受张大丰就是我最应该做的事,还要做到一百分。

  只要我稍稍表现出有气无力,不太想理人的时候,她事后就会找我谈话,还说张大丰作为爸爸还不了解我的性格,一旦他知道我是在针对他,他会难过。

  我真觉得我妈疯了。

  喜欢是可以勉强的吗?

  以我现在的思维和思想来看,那时候只有十六岁的我,正急于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和这个世界对话,和这个世界产生连接。我正试图切断和母亲之间的共生关系,寻找到那个藏在内心深处还不算成熟的“本我”。

  可就在这个时候,我妈又强行拉进来一个人与我进行连接,还是一个我不愿接受,我讨厌的,甚至感觉到厌恶的男人。

  我告诉我妈,我讨厌那个男人,我讨厌所有男性。

  我妈说我有病,不理解我哪来的厌男倾向。

  我告诉她,根本不需要发生特定的事情,从小到大我都找不到一条要喜欢男性的理由,这就足够了!

  我妈将我的言行视为叛逆,她说我不懂事,叫我好好反省,自己想清楚。

  而我根本不屑于去想,我没有问题,错不在我。

  按照现在的医学发展,青春期的少年少女如果脸上长了许多青春痘,反复生长一直无法根治,这就已经不是皮肤上的问题,而要从激素和情绪上找原因。

  激素旺盛,却没有向外发泄的良性渠道,它们就会向内吸收,变成毒素被身体用另外一种方式通过皮肤排出来。

  这就是医生常说的心情不好皮肤就会变差的原因。

  而这令我想到自己的呕吐症。

  在我服药一段时间肠胃有所改善之后,我感觉到自己的精神也正在逐步走向衰败。

  我感觉自己快要被这些情绪灭顶溺亡了,而我的妈妈却无动于衷,觉得是我自己作的。

  我的朋友郗晨和辛念,她们非常关心我,可她们没有这样的困扰,她们无法理解我为什么会这样。

  我也说不出口那真实原因——张大丰是我生父,他就要和我妈领证了。

  我妈并不知道,除了她之外我还听郗晨提过这个名字。

  郗晨和我的观感一样,觉得恶心,无比地厌恶,从骨子里想吐。

  但张大丰不是郗晨的父亲,他们不会组成一个家庭,不用生活在一个屋檐下朝夕相对。

  那天,我去了张大丰的办公室。

  我事先吃了药,我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告诉自己不管多厌恶和他接触,都不要表现出来,而且在去之前我没有吃东西。

  事实证明,这些准备到底还是白做了。

  张大丰出去之后,我随手翻开他放在桌上的一本杂志,在里面看到一些可疑的充满奇怪味道的干涸液体,还有一张我最好朋友郗晨的□□。

  那也是第一次我产生可怕极端的想法。

  我在想,夜阳天外面有那么多车经过,有那么多喝醉的人酒后驾驶,出过那么多次冲突和碰撞,怎么就没有把他撞死?

  要是他突然死掉就好了。”

  ……

  这是一篇以第一人称描写的自传体小说,名叫《来自黑夜的自赎》。

  仅仅是题目就耐人寻味,更不要说里面的内容了。

  小说已有十几万字,还没有写完。

  江进将开篇比较令他印象深刻的两小章单独拿出来打印,反复看了好几遍。

  而他的手边还放着一份鉴定报告,戚晚的笔录整理,以及技术室送来的分析结果。

  电脑屏幕已经黑了,江进碰了一下鼠标,屏幕再度亮起。

  屏幕上是看到一半的视频,背景是在张大丰的办公室,但此时的张大丰昏迷不醒且被绑在椅子上,坐在沙发上的那对男女,他们正在看张大丰的账本,时不时交谈几句。

  这对男女正是周长生和郗晨。

  这些对破案有重大帮助的视频,都是从戚晚家里的优盘中找到的。

  而在那张储存卡里,则找到许多犯罪现场的照片,拍照的人正是戚晚。

  储存卡和优盘都已经交给技术部拿去分析,结果是视频被剪辑过,不够完整。

  至于剪辑掉多长时间的内容,根据雨夜的案发经过和存留下来的视频长度来看,应该剪掉了最少两个小时的长度——后来监控设备被周长生拆了下来。

  再结合黎湘、辛念和戚晚的口供来看,她们三人都曾去过现场,且在那里逗留了几个小时,所以完整视频中应该三个人都拍到才对。

  然而在戚晚保存的版本中,她却没有露面。

  这件事专案小组和戚晚求证过,戚晚的说辞是,她原本已经不记得这件事了,她也不知道为什么当年的自己要在这段视频上做手脚。

  “如果我要摘清嫌疑,我根本不该保存这段视频,彻底删除它不是更妥当吗?为什么我没有删掉视频,只单独删掉自己的部分,我也不理解。我曾经因为精神分裂而住院,记忆出现混乱,还忘记许多事。医生说是因为我受刺激太过严重,就算将来想起什么,也未必是真实的,可能是经过我的大脑改写编辑后的版本。”

  这之后,戚晚又提到前段时间安闲的墓地漏水一事,她是因为要看着工人修整墓地,才因此发现骨灰盒里的优盘和储存卡。

  她当时也吓了一跳,搞不明白为什么它们会在里面,甚至想不起来那是不是她放进去的。

  专案小组根据戚晚的说辞去调查,证实她的确去办理过修理墓地的手续。

  这之后江进又问起戚晚的小说《来自黑夜的自赎》,问她写作动机,和小说里的内容是否有艺术加工的成分。

  戚晚是这样回答的:“小说么,自然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主观上说,这些是我对自己记忆的梳理,我能想起来多少,就写多少。有些部分是想起来了,但不是很确定,比较模糊,我就会进行艺术加工,令它们读上去和整个故事可以完整衔接,不至于出现逻辑错误。但是从客观上说,这些或许都不是事实,是我因为这个病而产生的幻想,是我被自己的大脑欺骗了,产生的错误记忆。连医生都说就算我想起来一些事,也未必是真的,我又怎么一一甄别这么多内容的真假呢?”

  “至于写作动机,很简单,这是一种记忆梳理。我只有将自己想起来的部分记录下来,我才能了解自己眼中那个十六岁的戚晚是什么样。这也是一种自我疗愈的方式,我需要宣泄,我只能依靠文字。写作这些年,我的肠胃病没有再犯过,连我的精神压力都得到缓解,医生说写作对我帮助很大,如果条件允许就继续下去,这比我吃药要有效得多。”

  就因为戚晚曾得过精神分裂,专案小组还咨询了戚晚主治医生和住院期间负责她的护士的看法。

  按照医生的说法是,有一种病人就像是戚晚这样,自我表述十分清晰有条理,讲故事很有起承转合,有一套完整的逻辑在,逻辑可以形成闭环。而并不是像外界以为的那样,精神分裂患者就是混乱的,自我矛盾的,词不达意的,让人一听就觉得他们有问题。

  医生给江进看了一段戚晚住院期间自我描述症状的视频,视频中的她就站在病床旁边,仔细跟医生讲述她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她对这个世界和自己生活的看法和认知。

  医生只在听到几个关键点时提出疑问,戚晚会非常肯定地再描述一遍。

  事实上,戚晚的这段视频随便拿给一个人看,都不会觉得她有病。她比大多数普通人口才都要好,讲起一件事不只用词准确而且有因有果,非常生动。

  但医生却说,对于戚晚这样的病人并不能只看表述是否清晰,很多正常人说话磕磕绊绊,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有病,反过来也是一样,戚晚讲故事有趣,这并不代表她正常。

  恰恰是这样的病人,他们会更为关注,而现在他们科就住着好几个和戚晚情况类似的病人。这些病人有的智商奇高,有的是双博士学历,还有的脑子转得极快,记忆力超群。他们每一个人都有非常突出的强项,但他们都有精神分裂。

  医生还说,戚晚的问题在于一些普通人眼中“常识性”的认知发生错误。

  简单说就是,她会脑补、想象出一些没有发生的事,并将它描述得跟真的一样。或者说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小误会,一个正常人遇到了并不会多想,但戚晚看到了就会“编造”出开头结尾,挖掘成因,得出结论。

  当然,这些只是最轻微的表现,随着症状加重,她的“妄想”和“分裂”也越发极端,已经到了必须用医学手段干预的地步。

  因为医生的看法和戚晚对自己的描述,专案小组里很快出现意见分歧。

  戚晚的稿子是否能作为证据是有争议的——它是客观存在的文字,但它的内容绝对不够客观。

  但换个角度看,这些不够客观的内容,又和案件的大概走向相吻合,从框架上来说又不能算是妄想,里面真真假假连戚晚自己都无法分辨。

  难点就在这里,到底该不该参考,以此为梳理思路,该参考多少,哪里可以参考,哪里不可以参考?

  这对于本就是局外人,没有亲眼见到事实的小组成员来说,无疑是设置了一道迷障。

  程爽对戚晚意见很大,他觉得这就是戚晚故意设下的陷阱。

  她是有病,但这种病不是傻,不能被她“有病”这件事误导了,而且恰恰相反的是,戚晚非常的聪明,她很懂人性,懂心理,也懂犯罪。

  她还很会玩文字游戏,不排除她是有意用这种伎俩来误导调查。

  江进并不反对程爽的认定,但也没有被带偏,只保持中立地问:“她有精神分裂这件事是事实,就算她玩文字游戏,对最终宣判也不会有多大影响。那她为什么要这么做?难道是为了炫技?”

  程爽说:“很简单啊,就算是精神病人也有正常的时候,只要证明犯罪的时候她处于正常状态,她就应当负刑责。”

  不过因为是间歇性精神病患者,即便是负刑责也会从轻处理。

  江进:“问题是如何证明。”

  是啊,如何证明呢?

  除了患者自己,谁又能知道患者在犯罪时是否没有发病呢?又凭什么证明?

  最大的分歧就在这里,发病是非常“主观”的事,而证据是讲究直接且客观的——要用一个客观有力的证据,去证明一个主观行为。

  按照法律规定,这就要看罪犯犯罪时是否具备逻辑性,以及他的主观意识是否正常。

  然而这样的方式放在戚晚身上,又变得非常不合理。

  戚晚本来就是个逻辑性强,且看上去主观意识“正常”的人,甚至“正常”到超过许多普通人的逻辑能力。

  事实上,现在医学对“正常”和“不正常”的判断本就有失偏颇,且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对于精神分裂的定义也比较片面,有一刀切的嫌疑。

  专案小组也没想到会在湖底沉尸案中遇到这样“大”的难题,这已经超出他们的刑侦经验。

  因为黎湘的自首,湖底沉尸案已经告破大半,证据链超速整合,取证更为精准。

  虽然除了张大丰和周长生的案子,其它的黎湘并没有参与,可她真是知道太多了,她提供的每一条线索都能严丝合缝地压中要害。

  即便是靳寻每一件事都早有准备,没有直接证据可以指向他,全都推到他人身上,在面对眼下这样墙倒众人推的形势,也是独木难支。

  当年黎湘三人从张大丰办公室里带出去的硬盘和账本,也在逻辑链的梳理之下派上用场,证实十几年前林新当地的一些黑钱交易,有相当一部分是靠张大丰汇总,再通过其他手段洗白。

  以靳寻为首的犯罪链条逻辑完整,不容推翻,一些间接证据在黎湘和秦简舟的力证之下也逐一变成直接证据。

  更不要说靳家人的互咬,又将彼此往断头台的方向推了一把。

  这一整套逻辑链曾经是专案小组面临的最大难关,调查几个月进展艰难,如今却呈摧枯拉朽之势。

  再说黎湘、辛念和戚晚三人的部分,于大局来说已经“无所谓”了,三人都承认共同犯罪,导致张大丰和周长生的死,至于谁的责任更多些,这就要看律师的能力,和法官的判断。

  但因为黎湘对案件侦破有重大贡献,加上戚晚在这里给专案小组出了难题,江进等人还是决定刨根问底,把事情深究清楚。

  这也就是为什么,几人会发出感叹,没想到大部分都梳理清楚毫无疑点了,却在戚晚这个环节上卡住。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