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沈朝昀扭头看向窗外,没理,任由沈夕恒揉搓他的手指。

  从医院出来,沈夕恒看到街上拉着的横幅,祝贺本市的高考状元,路过的行人在讨论他们送孩子去大学的不舍和担忧。

  是啊,开学了,开学很久了。

  沈朝昀的手机摔坏了,卡也找不到,沈夕恒拿着他的身份证去移动营业厅帮忙补卡,说明情况后营业厅工作人员帮他办理好补卡,沈夕恒自作主张给哥哥所在的大学打去电话,将哥哥的情况一一说明,希望学校能帮忙保留学籍。

  学校告诉他,需要按流程递交病历等材料,沈夕恒一一照办。

  晚上,他把这件事告诉沈朝昀,沈朝昀一改往日沉静,冲着沈夕恒大发雷霆:“谁让你自作主张的?我这样还能再去学校?该去学校报道的是你,你应该收拾东西滚去学校,而不是陪我这个瘫子在这里浪费时间。”

  家里的钱全部清算完毕,公司能动用的资金并不多,沈立崇一出事,公司有不善者携款逃跑,现金并不多,小外公请律师帮忙申请破产,能变现的全变现了,房子暂时没动,车直接报废,最后,加上保险金,能用的资金也只有三百万左右。

  沈朝昀要做手术,后续还得做康复训练,同病房的一个叔叔建议他们去德国治疗,说他有一个朋友就是德国治好的,他那个朋友更严重,全身只有脖子能动。

  沈夕恒瞒着哥哥找叔叔询问细节,叔叔见他可怜,把朋友的联系方式给了他。

  叔叔的朋友也是个热心肠的人,把他治疗的医院、医生以及康复师联系方式全给了沈夕恒。

  沈夕恒跟小外公商量,小外公也赞成沈朝昀去国外治疗,他还年轻,还有学业,越早康复越好,有了小外公的支持,沈夕恒向沈朝昀的主治医生咨询,主治医生告诉他,确实有那么家医院,治疗高位截瘫世界闻名,只是费用不是一般家庭能承受的,康复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也可能是一年,也可能三年,每个人的恢复条件不一样,谁都说不准。

  沈夕恒算过一笔帐,按三年算,手术费用,康复费用,生活费,三百万应该能支撑三年,护工不用请,他留下来照顾哥哥。

  哪知沈朝昀知道后情绪失控,拒绝出国治疗,甚至有轻生的念头,不吃饭,不喝水,不配合医生的治疗。

  沈夕恒任他打骂,一言不发的抱着他,他知道他哥有多痛苦,知道他哥瘫痪的第一时间他是崩溃的,第二件事就是找医生问要怎么照顾他哥,医生告诉他,突然瘫痪的人一般会有四个心历路程。

  一:理想心理,拒绝承认现实,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这时的病人处于相信能康复出院的阶段;

  二:抑郁悲观失望心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依旧生活不能自理,功能几乎丧失,这时候的病人往往情绪低落,消极沮丧,会发火,甚至不配合治疗。

  三:迫切心理,经常反复询问自己的病,迫切知道检查治疗的结果。

  四:依赖期心理,这是个较漫长的时期,有相当错综复杂的心理反应。有焦虑痛苦、失眠、抑郁、自我形象紊乱等。

  沈夕恒明白,沈朝昀已进入第二阶段的心理状态。

  眼下手术还得做,不做后面根本撑不到去德国,沈夕恒带着沈朝昀转到最好的骨科医院,术前医生例行询问,问沈朝昀:“你父母没有一块儿来?手术须知需要家属签字。”

  沈夕恒站在一旁,说:“医生,我是他家属。”

  “那家属跟我来办公室一趟。”

  沈朝昀很冷静,说:“医生,就在这里说,我父母不在了,他是我弟,有什么事在这说吧,我自己的情况,我需要知道。”

  原本淡漠的医生只到这话脸上带上一抹怜惜,轻声道:“手术有风险,也许上了手术台下不来,你要做好心理准备。”

  “好,我知道,如果手术中发生突然状况,请不要抢救。”

  医生叹着气离开病房,沈夕恒回家拿衣服。

  走出医院,街人行人匆匆,沈夕恒抬头看向天空,想哭,没敢让眼泪流下来,他们以后没有父母了,他哥的家属只有他了。

  旁边有人拿着医院的片子蹲在路边打电话:“唉,医生说最多只有三个月时间了,不化疗了,好好让他走吧……已经有心理准备了,趁最后的时间带他到处转转吧。”

  沈夕恒想,哪怕父母是生病,给他一点心理准备的时间也好,而不是像现在,命运将他打的措手不及。

  小外公回栖霞镇处理一点私事,正好同村的王大爷牵着牛路过,“老刘哥,你这些天去哪了?程家那小孩一直找你,天天不是在闵大嫂门口就是在你家门口晃悠。”

  沈家夫妻离世的事村里人不知道,村里人大半不喜刘蕴秀,嫉妒她过的好,老公好,孩子好,小外公不希望她的离去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论对象,对谁都没说。

  “去旅游了,回来拿点东西。”

  走到大嫂门口,看到程祈留下的字条,一天一张,几乎贴满整个大门,“你在哪?”

  “我今天去了高中,没找到你。”

  “今天去了后山,野柿子掉落一地,没人吃。”

  “八月炸熟了,你说的籽最多的那种野果,我没摘,你不在没人吃。”

  小外公摇头叹息,两个傻孩子,纠结几秒,他将纸条拍下发给沈夕恒:“程家小孩还在找你。”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