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二个目标则是人口篇中的每年最少建造五座城池。

  实际上还有第三个目标,即县镇制。

  今年里苏焱已经将县镇制计划制定完成,明年就会施行。

  初步将夏国四十一座城池划分为七县,县的名字不另起,直接用县城的名字。

  七个县分别是:

  以中京城为县城的中京县,下辖包括两座远离黄河的城池在内共六座城镇;

  位于中京县北方,以源城为县城的源县,下辖三座城镇;

  位于中京县东方,以漓城为县城的漓县,下辖七座城镇;

  位于漓县东方,以泱城为县城的泱县,下辖五座城镇;

  位于中京县西方,以温城为县城的温县,下辖六座城镇

  位于温县西方,以泺城为县城的泺县,下辖五座城镇

  位于泺县西方远离夏国本土,以蓄城为县城的蓄县,下辖二座城镇。

  如此一来,夏国的四十一座城池将按照等级分成王城一座、县城六座、城镇三十四座,城镇的规模暂时保持不变,陆续的将会扩建王城和各座县城,使之能够容纳更多人口,以此作为一国和一县的中心。

  另外城主的称呼也要进行改变,城镇的城主为镇长,县城城主为县长,都城城主也是县长,唯有苏焱是王。

  县镇制出来了,夏国的十二部也要进行一些改变,十二部位于城镇的分支机构为“处”,位于县城的分支机构为“局”,处设处长,局设局长,部设部长

  以户部、源城、赤城举例,户部源城分局,户部赤城分处,而不是户局、户处这样的称呼,非常不好听,只有将“户”扩大到两个字叫起来才能好听一点。

  夏国的管理机构扩大了,与此同时,苏焱也制定出一个不算是品级的官位等阶。

  第一阶,中京城县长、十二部部长;

  第二阶,中京城副县长、十二部副部长;

  第三阶,普通县县长;

  第四阶,普通县副县长、局长;

  第五阶,镇长、副局长;

  第六阶,副镇长、处长;

  第七阶,副处长;

  还有第八阶和第九阶,都是副处长之下更小的官吏。

  这只是官员体系,还有军队体系。

  第一阶,兵部部长;

  第二阶,兵部副部长;

  第三阶,旅帅,两团为一旅,共一千八百九十四人;

  第四阶,校尉,两镇为一团,共九百四十六人;

  第五阶,镇守,五队为一镇,共四百七十二人;

  第六阶,队长,两屯为一队,共九十四人;

  第七阶,屯长,四什一屯,共四十六人;

  第八阶,什长,两伍一什,共十一人;

  第九阶,伍长,五人为伍,共五人。

  什长和屯长之间实际上还有副屯长,副屯长等阶为七阶半,副队长即六阶半,依此类推。

  目前夏国最大的单独作战单位是骑兵部队,是一个团的规模,苏焱会在明年里正式确定骑兵团的编制。

  就像是之前夏国第一军团和第二军团,其实都是一团的规模,征战日部落阵营和渔部落时将两个军团合在一起,即一个旅的规模,更大的师编制短时间内不会出现,等师编制出现的时候,苏焱会再一次更改军队体系。

  另外需要说一下,官员体系和军队体系有部分接触,毕竟夏国的军队类属于兵部,但军人晋升体系不会按照官员体系走,只会按照自身军队体系走。

  夏国施行县镇制后需要改变的地方还有很多,县城扩大规模只是一个,处级机构不需要变动,但局级机构需要变动一些,比如说兵部分局,县城的规模扩大了,人口增多了,与此同时,野战军和城防军的人数也要增加。

  问题多,但都能够解决,苏焱和夏国诸位高层将县长、副县长、局长、副局长、镇长、副镇长、处长、副处长的名单定下来后,剩下的事情最多两年就能全部解决。

  正好夏国的规模还不算大,早点解决更简单,等到夏国的规模更大一些,那解决起来就会麻烦许多,等到夏国人口达到一百万以上,到时候还会在县基础上增加郡,到时候又是一次大的改动,但这都是十年以后的事情了。

  教育篇、文化篇、医学篇

  教育篇和医学篇都是正常发展的,几乎没有定下什么目标,倒是文化篇让苏焱更加重视。

  龙语、龙文或者说现在的夏语、夏文,龙神信仰,夏国的历史乃至神话传说,都是文化篇的重点,主要由礼部的众位巫和巫的弟子们负责进行。

  每一个加入夏国的人,最先要学习的就是夏语、夏文,同时学习了解夏国的历史,最后转变信仰,成为一个真正的夏国人,其已经彻底融入到夏国中。

  一个外人加入夏国还不够,对夏国的一切会产生格格不入的感觉,只有在文化上同化,才能消除隔阂的感觉,也是真正的加入到夏国。

  不单单是那些加入夏国的人,苏焱也重视对夏国未成年国民的教育,历史课的地位大大提高,那些神话传说也算在夏国的历史中,在历史书中有两个重点“人物”,一个是夏国人的信仰龙神,另一个就是夏国的开创者苏焱自己。

  苏焱想要让所有的国民都牢记自己给他们带来这一切,自己是夏国的王,受到所有国民的尊敬和忠诚,不能有任何背叛之心。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