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清君侧?”我搔了搔眉毛道,“清什么君侧啊?嘿!如此就是说安化王不是冲着朕,而是冲着朕身边的人来的喽?”我调侃着望向身边的四位大臣,心想着果然只是一个小风波,七八万人造反,没什么影响力,随便派一队军队就可以搞定了。
李东阳目光一闪,上前一步,拱手道:“皇上,安化王起兵造反时,发了一篇檄文,文中声讨的是皇上身边的大内总管刘瑾。说刘瑾身为太监,干预朝朕,蛮横专权,有违祖制……”
李东阳长篇大论地喷了半天口水,都是在说刘瑾的不是。那安化王发的什么檄文也不知道李东阳有没有添油加醋,总之从他口里说了来,刘瑾根本就是罪大恶极,应该该千刀万剐。
我这才明白过来,他们几个急着来见我,不明是担心什么造反的事,而是冲着刘瑾来的。于是点了点头道:“原来如此,诸位爱卿对此有何看法?”
杨一清和李东阳人见我并没有表态,不由互换了个眼色,正要说话,多日不见的刘瑾已是闻讯赶来了。
“皇上,老奴听说西北出了点事,所以就立刻赶过来了。想不到几位大人也在这里。”
刘瑾向我行礼问安,神色倒是一点也不慌张,想来他在宫中的消息可是灵通的很,一有事马上就过来了,他说罢,扫了李东阳等人一眼,眼神争锋相对。
刘瑾的突然出现,倒是让原本有话要说的李东阳等人一时没声了,看来他们几个对那胖太监还是有所顾忌的。
我见状,于是开口道:“刘公公来的正好,你替朕传旨,让内阁和六部大臣到弘德殿议政吧。”
不一会儿工夫,内阁的重臣,六部的要员与几位皇亲一共二十多人,都聚巨到了我寝宫前面的弘德殿。
我在小诚子和刘瑾的陪侍下,好整以暇地端坐在了龙椅上,对殿下的众臣工说道:“诸位爱卿,事情你们都已经知道了,朕现在想听听你们有什么意见。”
杨一清与李东阳等首辅大臣还未开口,吏部待郎焦芳便是抢先说道:“陛下,安化王犯上作乱,无论出于什么借口,都其罪当诛,微臣觉得皇上当务之急,应立刻发兵平叛,将安化王正法,以告诫天下!”
焦芳倒不愧为刘瑾的得力手下,他这么一说,便是先封了李东阳等人的口,不让他们借题发挥来针对刘瑾。刚才我已私下问过刘瑾,那个安化王朱寘鐇是个什么人物,刘瑾告诉我,那家伙只不过是庸才一个,若是与宁王相比,根本只能算个跳梁小丑,还叫我不用担心此事。
我心想那安化王好好的王爷不当,不知道脑子里哪根筋不对,竟然敢举旗造反?听了焦芳的话后,点点头道:“焦爱卿所言极是,为了避免乱事扩大,殃及无辜百姓,朝廷理应立刻发兵平乱。不知其它诸位大人还有什么看法?”
杨一清同李东阳交换了个眼色道,拱手说道:“皇上圣明,但臣以为若能不动干弋解决此事更为上策。”
“不用武力就能解决吗?”我摸了摸鼻梁道,“杨大人有何对策,说出来让众臣参详一下吧。”
杨一清一脸正气地望了刘瑾一眼,然后说道:“皇上,至您登基以来,一直国泰民安,但朝中却有某此宦臣弄权,以至朝纲混乱,臣以为如今安化王既然打着君清侧的名义作乱,并发了檄文声讨大内总管刘瑾……陛下因对此做出回应,振朝廷之纲纪,以抚慰天下民心。否则就算发兵平灭了安化王的叛乱,还将会出现第二个甚至第三个安化王……”
杨一清昂首挺胸,讲得是振振有词,其它几位内阁大臣们也跟着随声咐和。我身边的刘瑾见内阁大臣们已经将矛头直指向了他,却仍是沉得住气,只是冷笑了一声道:“杨大人,您此说可是有些危言耸听了吧?”
杨一清全然不惧道:“是非自有公论,安化王所发的檄文已经从西北传到了京城,不知刘公公想不亲眼看看?”
杨一清也是早有准备,他说罢便是从官袍中掏出了那份檄文,呈在了刘瑾面前。如此的争锋相对,殿下众官的脸色都显得有些紧张了。
刘瑾显然处在了一个不利的局面,但他却是监危不乱,冷哼了一声道:“杨大人,这些乱臣贼子的胡说之词,根本不值一提。造反之罪,大逆不道,咱家相信皇上自有定夺!”
刘瑾这么一说,众臣的目光便是纷纷向我投来。我心想,历史上,西汉时期,七王之乱,景帝杀了晃错以平理,现在这些家伙分明是想借此让我杀刘瑾。说到底我从来没想过要对付刘瑾,我能当这个皇帝,还是他带给我的。而且我也知道刘瑾的势力之大,根本不是一句话就能杀掉的,于是说道:“诸位爱卿,关于檄文一事,朕心中自有分寸,诸位皆是忠心于朝廷,但有人叛乱谋反,是绝不能辜息的。现在请大家来商议一下出兵平乱之事吧。”
李东阳和杨一清等人见我含糊了两句,便将此事揭过了,均露出一丝失望之色,都没再说话,而兵部尚书柳先开上奏道:“起奏陛下,安化王突然起兵作乱,虽然已攻占了一州两县,但据兵部所得的情报,其兵力不足为惧,微臣以为只要朝廷立刻发兵西北,便能将此次乱事扑灭,以避免祸乱扩大。”
李东阳目光一闪,上前一步,拱手道:“皇上,安化王起兵造反时,发了一篇檄文,文中声讨的是皇上身边的大内总管刘瑾。说刘瑾身为太监,干预朝朕,蛮横专权,有违祖制……”
李东阳长篇大论地喷了半天口水,都是在说刘瑾的不是。那安化王发的什么檄文也不知道李东阳有没有添油加醋,总之从他口里说了来,刘瑾根本就是罪大恶极,应该该千刀万剐。
我这才明白过来,他们几个急着来见我,不明是担心什么造反的事,而是冲着刘瑾来的。于是点了点头道:“原来如此,诸位爱卿对此有何看法?”
杨一清和李东阳人见我并没有表态,不由互换了个眼色,正要说话,多日不见的刘瑾已是闻讯赶来了。
“皇上,老奴听说西北出了点事,所以就立刻赶过来了。想不到几位大人也在这里。”
刘瑾向我行礼问安,神色倒是一点也不慌张,想来他在宫中的消息可是灵通的很,一有事马上就过来了,他说罢,扫了李东阳等人一眼,眼神争锋相对。
刘瑾的突然出现,倒是让原本有话要说的李东阳等人一时没声了,看来他们几个对那胖太监还是有所顾忌的。
我见状,于是开口道:“刘公公来的正好,你替朕传旨,让内阁和六部大臣到弘德殿议政吧。”
不一会儿工夫,内阁的重臣,六部的要员与几位皇亲一共二十多人,都聚巨到了我寝宫前面的弘德殿。
我在小诚子和刘瑾的陪侍下,好整以暇地端坐在了龙椅上,对殿下的众臣工说道:“诸位爱卿,事情你们都已经知道了,朕现在想听听你们有什么意见。”
杨一清与李东阳等首辅大臣还未开口,吏部待郎焦芳便是抢先说道:“陛下,安化王犯上作乱,无论出于什么借口,都其罪当诛,微臣觉得皇上当务之急,应立刻发兵平叛,将安化王正法,以告诫天下!”
焦芳倒不愧为刘瑾的得力手下,他这么一说,便是先封了李东阳等人的口,不让他们借题发挥来针对刘瑾。刚才我已私下问过刘瑾,那个安化王朱寘鐇是个什么人物,刘瑾告诉我,那家伙只不过是庸才一个,若是与宁王相比,根本只能算个跳梁小丑,还叫我不用担心此事。
我心想那安化王好好的王爷不当,不知道脑子里哪根筋不对,竟然敢举旗造反?听了焦芳的话后,点点头道:“焦爱卿所言极是,为了避免乱事扩大,殃及无辜百姓,朝廷理应立刻发兵平乱。不知其它诸位大人还有什么看法?”
杨一清同李东阳交换了个眼色道,拱手说道:“皇上圣明,但臣以为若能不动干弋解决此事更为上策。”
“不用武力就能解决吗?”我摸了摸鼻梁道,“杨大人有何对策,说出来让众臣参详一下吧。”
杨一清一脸正气地望了刘瑾一眼,然后说道:“皇上,至您登基以来,一直国泰民安,但朝中却有某此宦臣弄权,以至朝纲混乱,臣以为如今安化王既然打着君清侧的名义作乱,并发了檄文声讨大内总管刘瑾……陛下因对此做出回应,振朝廷之纲纪,以抚慰天下民心。否则就算发兵平灭了安化王的叛乱,还将会出现第二个甚至第三个安化王……”
杨一清昂首挺胸,讲得是振振有词,其它几位内阁大臣们也跟着随声咐和。我身边的刘瑾见内阁大臣们已经将矛头直指向了他,却仍是沉得住气,只是冷笑了一声道:“杨大人,您此说可是有些危言耸听了吧?”
杨一清全然不惧道:“是非自有公论,安化王所发的檄文已经从西北传到了京城,不知刘公公想不亲眼看看?”
杨一清也是早有准备,他说罢便是从官袍中掏出了那份檄文,呈在了刘瑾面前。如此的争锋相对,殿下众官的脸色都显得有些紧张了。
刘瑾显然处在了一个不利的局面,但他却是监危不乱,冷哼了一声道:“杨大人,这些乱臣贼子的胡说之词,根本不值一提。造反之罪,大逆不道,咱家相信皇上自有定夺!”
刘瑾这么一说,众臣的目光便是纷纷向我投来。我心想,历史上,西汉时期,七王之乱,景帝杀了晃错以平理,现在这些家伙分明是想借此让我杀刘瑾。说到底我从来没想过要对付刘瑾,我能当这个皇帝,还是他带给我的。而且我也知道刘瑾的势力之大,根本不是一句话就能杀掉的,于是说道:“诸位爱卿,关于檄文一事,朕心中自有分寸,诸位皆是忠心于朝廷,但有人叛乱谋反,是绝不能辜息的。现在请大家来商议一下出兵平乱之事吧。”
李东阳和杨一清等人见我含糊了两句,便将此事揭过了,均露出一丝失望之色,都没再说话,而兵部尚书柳先开上奏道:“起奏陛下,安化王突然起兵作乱,虽然已攻占了一州两县,但据兵部所得的情报,其兵力不足为惧,微臣以为只要朝廷立刻发兵西北,便能将此次乱事扑灭,以避免祸乱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