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前面的军队继续前进,小赵皇帝走到守边关的军队面前,他叫拿来话筒,对两面山坡上的士兵讲话:
“尊敬的边关将士们,你们长期驻守在边关上,风餐露宿,浴血奋战,流血牺牲,换来了大宋老百姓的安宁生活,您们辛苦了。朕代表全体大宋人民,代表朝廷,向您们表示亲切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
将军们、士兵们激动了,他们的辛劳,流血牺牲,得到了皇帝的肯定,他们一遍一遍地喊:“保卫大宋!保卫人民!保卫朝廷!保卫皇上!”
小赵皇帝骑在战马上,向山坡上的将士们招手致意,一会转向左边,一会转向右边。直到小赵皇帝的身影已经不见了,将士们还不愿意离去。
二十五日晚,他们驻扎在谓州城外。谓州城的文武官员到军营来晋见小赵皇帝。没有办法,迎来送往是免不了的。认识一下这里的文武官员也很重要。
二十六日进入了凤翔府地界,地里的大宋老百姓都在忙着收割小麦。在自己的土地上,大宋军队过路,老百姓也依然在埋头收自己的庄稼。只是这两万军队,全部是骑兵,比步兵行军快一些吧了。北伐军在小赵皇帝的几条禁令下,军纪更好,对老百姓秋毫无犯。
二十七日进入了京兆府的地界,这可是好几个朝代的京城。渭河平原,八百里秦川,引起小赵皇帝更大的兴趣。这里曾经是自己的祖先周朝的发祥地,这里的陕西庞乡是自己庞姓的命名处。可惜在穿越前没有来过这些地方。
到了京兆府,城里的文武官员到城外迎接。
正文 第五十五章 回到京城
这里就是京兆府(现在的西安),好几代强大中央政权的首都。
北面的长城自己看到了,到京兆府还有几百里距离。西面如果把那些边关打下来,防守的距离更远。南面有大巴山,有秦岭,防御的距离很远。东面的临潼也远。首都是国家的象征,安全很重要。比如北京,明朝的皇帝要“天子守国门”,皇帝都被北面的民族擒了去。后来又被女真族侵扰得不行。南京,作为京城,离海边太近,作为中华民国的首都,还是被日本鬼子占领过。开封,没有远距离的关卡,仅仅有黄河天险。遇到冬天结冰,就无险可守。
赵匡胤要将京城迁到洛阳,是因为四面还有可守的地方。国家的首都,多么重要。什么“重德不重险”,在野蛮民族面前,他可不管你有没有“德”。小赵皇帝自己曾经给“德”下了一个定义:“德,四方人民一心的民心”。北宋,在自己国家里并没有丧失民心,还是被金国推翻了。
京兆府自己应该看一看。
小赵皇帝带领的两万军队就在城外驻扎。那些文武官员要求小赵皇帝到京兆府城里去住。小赵皇帝改变了主意,自己到京兆府游逛一圈,不知要影响老百姓多少正常生活。
他接见了这里的文武官员。重点问了秦国修的郑国渠,现在效果如何?
有一个官员说:“只有少部分还在发挥作用,大多已经没有作用了。”
小赵皇帝说:“朕不是水利方面的专家,想看,也没有办法去具体解决郑国渠的问题。你们京兆府要抽调水利专家,先具体去考察,朕回朝廷还会在以后派朝廷的专家来考察。我们至少不能使祖先的辛劳,在我们朝丧失作用。有了具体方案,朝廷再拨款对这个工程进行修缮。”
你说小赵皇帝为什么对郑国渠感兴趣呢?因为,有人说开封有汴河可以从其他地方运粮食来,京兆府没有河流解决粮食问题。如果有了好的水利设施,这里就出产大量的粮食,就不需要外地供应粮食了。
小赵皇帝不想把金银运到开封去,反正这里今后需要大量的金银,留在这里,朝廷只需要一纸公文,就可以拨款,还免了运输。
他告诉京兆府,金银就留在这里,明天早一点办理交接手续。
第二天一早,小赵皇帝就把金银让京兆府的官员来清点了,把金银交到京兆府存放。
二十八日过潼关。小赵皇帝亲自走到潼关去看。左有黄河天险,右有大山阻拦。潼关,像一把锁,锁住了通向中原大平原的道路。也是防止被中原进攻的一道屏障。如果再把洛阳的关口算在内,京兆府就比开封稳当多了。
在天下实现了完全统一后,如果有机会,自己就把京城搬到京兆府来。还是用原来的名称,叫“长安”。“长安”是多吉利的名称!
小赵皇帝把二万军队开到潼关十几里驻扎下来。
二十九日军队到洛阳驻扎。离京城越近,小赵皇帝越想念皇后。在自己离开开封向北去讨伐金国的时候,竟然出现了赵构造谣说自己死于与金兵的战场。自己可以想象,一个女人,当她听到自己的男人死亡,会是一个什么心情。会受到多么大的打击,难道不是自己的天塌了?在妇女提倡从一而终的古代,自己的男人死了,比现代的女人会是一个更大的打击。她是怎么挺过来的。
这个赵构,自己让他当监国,完全是出于公心。他却不顾民族利益,在对金国战争的关键时刻发动政变。如果不是自己以辽国为鉴,坚持对金国的战争,就不会有统一金国、西夏的胜利。
小赵皇帝决定从开封北面回到开封城,原因是北伐军是从北面出的开封,现在从北面回来,正好画了一个完美的圆圈。
“尊敬的边关将士们,你们长期驻守在边关上,风餐露宿,浴血奋战,流血牺牲,换来了大宋老百姓的安宁生活,您们辛苦了。朕代表全体大宋人民,代表朝廷,向您们表示亲切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
将军们、士兵们激动了,他们的辛劳,流血牺牲,得到了皇帝的肯定,他们一遍一遍地喊:“保卫大宋!保卫人民!保卫朝廷!保卫皇上!”
小赵皇帝骑在战马上,向山坡上的将士们招手致意,一会转向左边,一会转向右边。直到小赵皇帝的身影已经不见了,将士们还不愿意离去。
二十五日晚,他们驻扎在谓州城外。谓州城的文武官员到军营来晋见小赵皇帝。没有办法,迎来送往是免不了的。认识一下这里的文武官员也很重要。
二十六日进入了凤翔府地界,地里的大宋老百姓都在忙着收割小麦。在自己的土地上,大宋军队过路,老百姓也依然在埋头收自己的庄稼。只是这两万军队,全部是骑兵,比步兵行军快一些吧了。北伐军在小赵皇帝的几条禁令下,军纪更好,对老百姓秋毫无犯。
二十七日进入了京兆府的地界,这可是好几个朝代的京城。渭河平原,八百里秦川,引起小赵皇帝更大的兴趣。这里曾经是自己的祖先周朝的发祥地,这里的陕西庞乡是自己庞姓的命名处。可惜在穿越前没有来过这些地方。
到了京兆府,城里的文武官员到城外迎接。
正文 第五十五章 回到京城
这里就是京兆府(现在的西安),好几代强大中央政权的首都。
北面的长城自己看到了,到京兆府还有几百里距离。西面如果把那些边关打下来,防守的距离更远。南面有大巴山,有秦岭,防御的距离很远。东面的临潼也远。首都是国家的象征,安全很重要。比如北京,明朝的皇帝要“天子守国门”,皇帝都被北面的民族擒了去。后来又被女真族侵扰得不行。南京,作为京城,离海边太近,作为中华民国的首都,还是被日本鬼子占领过。开封,没有远距离的关卡,仅仅有黄河天险。遇到冬天结冰,就无险可守。
赵匡胤要将京城迁到洛阳,是因为四面还有可守的地方。国家的首都,多么重要。什么“重德不重险”,在野蛮民族面前,他可不管你有没有“德”。小赵皇帝自己曾经给“德”下了一个定义:“德,四方人民一心的民心”。北宋,在自己国家里并没有丧失民心,还是被金国推翻了。
京兆府自己应该看一看。
小赵皇帝带领的两万军队就在城外驻扎。那些文武官员要求小赵皇帝到京兆府城里去住。小赵皇帝改变了主意,自己到京兆府游逛一圈,不知要影响老百姓多少正常生活。
他接见了这里的文武官员。重点问了秦国修的郑国渠,现在效果如何?
有一个官员说:“只有少部分还在发挥作用,大多已经没有作用了。”
小赵皇帝说:“朕不是水利方面的专家,想看,也没有办法去具体解决郑国渠的问题。你们京兆府要抽调水利专家,先具体去考察,朕回朝廷还会在以后派朝廷的专家来考察。我们至少不能使祖先的辛劳,在我们朝丧失作用。有了具体方案,朝廷再拨款对这个工程进行修缮。”
你说小赵皇帝为什么对郑国渠感兴趣呢?因为,有人说开封有汴河可以从其他地方运粮食来,京兆府没有河流解决粮食问题。如果有了好的水利设施,这里就出产大量的粮食,就不需要外地供应粮食了。
小赵皇帝不想把金银运到开封去,反正这里今后需要大量的金银,留在这里,朝廷只需要一纸公文,就可以拨款,还免了运输。
他告诉京兆府,金银就留在这里,明天早一点办理交接手续。
第二天一早,小赵皇帝就把金银让京兆府的官员来清点了,把金银交到京兆府存放。
二十八日过潼关。小赵皇帝亲自走到潼关去看。左有黄河天险,右有大山阻拦。潼关,像一把锁,锁住了通向中原大平原的道路。也是防止被中原进攻的一道屏障。如果再把洛阳的关口算在内,京兆府就比开封稳当多了。
在天下实现了完全统一后,如果有机会,自己就把京城搬到京兆府来。还是用原来的名称,叫“长安”。“长安”是多吉利的名称!
小赵皇帝把二万军队开到潼关十几里驻扎下来。
二十九日军队到洛阳驻扎。离京城越近,小赵皇帝越想念皇后。在自己离开开封向北去讨伐金国的时候,竟然出现了赵构造谣说自己死于与金兵的战场。自己可以想象,一个女人,当她听到自己的男人死亡,会是一个什么心情。会受到多么大的打击,难道不是自己的天塌了?在妇女提倡从一而终的古代,自己的男人死了,比现代的女人会是一个更大的打击。她是怎么挺过来的。
这个赵构,自己让他当监国,完全是出于公心。他却不顾民族利益,在对金国战争的关键时刻发动政变。如果不是自己以辽国为鉴,坚持对金国的战争,就不会有统一金国、西夏的胜利。
小赵皇帝决定从开封北面回到开封城,原因是北伐军是从北面出的开封,现在从北面回来,正好画了一个完美的圆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