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原来,完颜杲穿了一套黄金盔甲。这个人也穿了一套黄金盔甲。他们又用烂布揩干净这个人的脸。军官们都喊起来:“就是他,就是他,他就是完颜杲大元帅。”

  消息报告到小赵皇帝那里,小赵皇帝带领众将军来看。一代身经百战的大元帅就这样死了。

  小赵皇帝问:“附近有没有城市?”

  那些俘虏的军官说:“有!前面就是双阳城。”

  原来靠东边不远就是双阳城。

  小赵皇帝命令:“你们带一些人,到双阳城去买一副好棺材,把他埋了。前面树一块碑,写上:金兵大元帅完颜杲之墓。大宋皇帝立,靖康元年三月”

  当晚,大军在双阳城外宿营。小赵皇帝,吕好问、吴革带领一队警卫部队,住进了双阳城。

  晚上,吕好问看地图,把双阳周围没有安排官员的州县看了一遍,又有一大片土地了,不少的州县没有派官员。忙把派出官员的地点确定了。吴革把要跟随文官的部队也确定了。

  吕好问对吴革说:“吴将军,你看这里里辽阳很远,离黄龙府也有一定的距离,这里是不是也派一万军队的机动部队。遇事也好对各州县有帮助。

  “嗯,有道理!”

  吴革将军将吕好问的意见向小赵皇帝报告了。小赵皇帝说:“好!明天我们把俘虏兵整编了,再向附近派政府官员,派随行军队,向这里派机动兵力。

  二十七日,小赵皇帝还是按以前那样,把汉族兵与其他民族兵分开来。对其他民族的兵每人发银子一两,作为路费。大约又有二万其他民族的兵遣散了。汉兵剩下四万人。小赵皇帝干脆全部补充到吴革带的部队,吴革带的部队有大约十一万五千人,小赵皇帝带的部队有十二万人。

  这里的面积虽然不少,但是,州县没有辽东的州县多。派州县的人数五千人,机动部队一万人,住在双阳。

  上午,各部队又分配了一些马肉。工作全部安排完毕,又是中午了。大家吃了午饭,除了留下的政府官员,留守军队,其他人又向北开拔。

  三月二十七走了一下午,二十八,二十九日共走了两天半才到达了离黄龙府二十里。大宋军队找比较隐蔽的地方宿营下来。小赵皇帝命令部队不准点火冒烟。假设金国皇帝知道消息,连夜逃跑。对大宋朝廷来说。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隐患。

  三月三十日,早上,大宋军队快马包围黄龙府,小赵皇帝才命令部队煮饭。

  小赵皇帝看这个黄龙府,它的城墙还没有大宋的州所在地的城墙建得高。它的护城河也不宽。原因是它是女真人最先攻下的城市,所以作为自己的京城。后来,打下了辽国,抢到了不少的金子银子,国家大了,收入多了,也认识到这里作为京城,它还不够大气。他们就另外寻找作为京城的地方。东找西找,认为自己的故乡可以,就在那里建城,取名阿城。

  要知道,建一个京城,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建成的。所以,虽然已经在另建京城,黄龙府还是金国皇帝住的地方。

  黄龙府的金兵,他们早就听到了前线打败仗的战报,已经比以前加强了警戒。还是没有想到大宋军队这么快就打到了金国的京城黄龙府。清早,只见骑兵一队一队快速飞驰而来,很快,黄龙府就被包围了。

  金兵为了集中兵力,黄龙府仅仅留有一万女真兵守城,其他就是城内的民兵。轮流上城墙上值班。

  已经包围了黄龙府,小赵皇帝就不着急了。他等各部队吃了早饭,已经饿了一夜的将士,补充了能量。再叫士兵出来喊话。

  金国的太宗皇帝完颜晟,听到黄龙府已经被大宋包围了的报告,赶快到城楼上去看。看见大宋军队的旗帜,确认被大宋军队包围了。他又绕城一周,见根本没有突围的可能。

  大宋军队喊话了:“金兵兄弟们,你们被包围了。你们的东路军、西路军、你们的大元帅的二十万大军全部都被我们大宋皇帝消灭了。金国的完颜晟皇帝快出来投降吧,金兵兄弟们快出来投降吧,我们大宋优待你们!金国的父老乡亲们,我们大宋皇帝保证你们过大宋老百姓一样的富裕生活。金国皇帝,投降吧!”

  完颜晟不知道自己的二十万大军怎么这样不经打,竟然全部被消灭了。

  小赵皇帝看城内没有动静,叫每个城门打两炮给金国京城皇帝听听。巨大的轰隆轰隆的爆炸,每个城门的城墙上都炸死了好几十个人。巨大的爆炸声,告诉金国皇帝,他们打败仗,不是由于大宋国会什么邪法,而是大宋国有了新式武器。

  完颜晟叫人把守城的将军叫来,告诉他,自己准备自杀。大金国的皇帝,要有尊严,不能成为被俘虏的皇帝。自己死后,,要守城的将军不要抵抗,要城内的军队、老百姓尽量少死人。要告诉大宋皇帝,要善待金国的老百姓。要他做到自己的保证,让金国的老百姓过上大宋老百姓一样的富裕生活。

  完颜晟举起自己的宝刀,在皇宫自杀了。

  金国的将军走到城墙上,站到城墙边,喊起了话:“大宋皇帝听着,我们黄龙府的军队,奉大金国皇帝的命令,决定投降!我们皇帝已经自杀!他说,大金国的皇帝,死也要有尊严,不能成为被俘虏的皇帝。他要我告诉大宋皇帝,要善待金国的老百姓。要大宋皇帝做到自己的保证,让金国老百姓过上大宋老百姓一样的富裕生活。我作为金国皇帝的将军,决定追随我们的皇帝!”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