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现在指标怎么样?”邓为清问,在他周围有不少正在监控仪器和记录数据的人,那些人穿着跟他一模一样的白色外套。
“衰竭停止,但各项指标没有回归均值,还在危险区。”
“继续监测,把溶质再提升0.5摩尔。”
“邓教授,这……”身边操作仪器的人一顿,对视中败下阵来,妥协道:“好吧,溶质再提升0.5摩尔。”
在陆禹那个白色房间旁边,还有一块稍大的画面,画面里密匝排列着好几个外形一致的胶囊容器。
邓为清在面前的操作板上一划,放着容器的房间瞬间被放大,胶囊上端的透明仓口显出里面一张张相同的人脸。
陆禹出事的时候,邓为清正在国外跟博导参与一项合作实验,等他回了国陆禹已经陷入深度昏迷状态,只能靠各种辅助仪器维持基本生命。
医生给出的答案很模糊,可能会很快恢复也可能一辈子只能这样。
那时他跟陆禹在一起刚过三年,美好的生活刚描绘出轮廓,便顷然崩塌。
陆禹一睡就是六年,耗尽了家里人的财力和精力,就连医生都暗示醒来的希望渺茫。
可邓为清却始终不愿放弃。
合作过实验的那所国外学院有个刚刚批到经费的重要项目,他们看中邓为清的综合水平力邀他加入团队。
陆禹还在昏迷,邓为清根本不可能丢下他去国外,直到有一天,不堪重负的陆家人在医院签下同意书,移除了陆禹的维生设备。
下戏的时候,外面的天又是黑的,全组的工作人员熬了一天一夜,万里总算体恤民情,允许第二天晚开工两小时。
快到酒店时,肖旭的手机响了,电话倒是不长,三言两语话就挂了。
进了房间,肖旭伸着胳膊直接把方景然搂住,今天一天都是他的重头戏,方景然肩头一沉,以为他累坏了。
“去沙发那儿坐会儿,我去帮你拿换洗的衣服。”
方景然正准备往卧室走,被一把拉住箍着腰抱到腿上:“陪我坐会儿。”
“怎么了?”肖旭自从接完那个电话,就显得不怎么开心。
“不能跟你一起回国了,华泽的事要我自己去解决。”
方景然用手掌蹭了蹭他的脸:“那我陪你……”
“很枯燥的,怕你无聊,而且到时候郑远清肯定也会过去,免不了会遇见。”
方景然凑上前主动碰了碰他的嘴角:“有你在就行了。”
第二天,两人在房间好好吃了顿早饭,到了仓库,剧组的人已经来了不少。
万里拿着剧本进化妆间,三两步走到肖旭旁:“你的几场戏调了一下次序,应该能早一天杀青。”
肖旭一挑眉,万里接着道:“我昨天已经想到几个‘证人’的分镜了……”
肖旭:“……你是不是急了点?”
万里摇摇头,转身出门前利落地甩下一句:“我等着签合同……”
邓为清赶到医院时,陆禹的呼吸器刚刚被摘下来,他发了疯一样抢下医生手里的呼吸器重新给陆禹带上,表示自己愿意负担所有医药费。
邓为清的存款在这几年间已经被耗得差不多,仅靠他一个人的收入根本负担不起医院日益增多的费用。
这时之前的学院再次发来邀约,不仅开出优厚的条件还把项目的一些研究方向透了个轮廓。
邓为清终于被打动,钱固然诱人,但真正让他心动的是项目的研究方向。
接受邀约后,邓为清渐渐知道了关于这个项目更多内容。
项目是学校里资深教授领头,主要方向是生物体细胞的无性繁殖,就是俗称的克隆,鉴于当时的环境,所有的研究和实验进行得极为隐秘。
这个项目有个另外的名字,叫“行星计划”。
邓为清临走前把父母留给他的房子卖了,都预付了陆禹接下来的医药费。
研究突破的速度极慢,几乎是举步维艰,邓为清全身心扑在实验室,他总有种感觉,这个项目的能让陆禹彻底恢复。
时间流逝,几年又过去,“行星计划”一层层突破,到了最重要的关键点却因为缺乏实验对象和法律法规的层层加码而停下。
整个项目组几乎面临解散,这时国内传来陆禹病危的消息。
陆禹病得太久,即便照料得当,器官还是渐渐开始衰竭。
邓为清回国后,辗转在各个医院之间,每家医院给出的建议几乎都一样,希望已经不大。
邓为清只能向教授求助,教授让他把陆禹带到国外,承诺帮他联系医院。
到了国外,陆禹的状况依旧在恶化,器官异化只能依靠移植。合适的器官稀缺,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钱。
邓为清想不出别的办法,经过教授旁敲,他才想起已经陷入搁置的“行星计划”。
时代飞速发展,原先限制在项目上的法规被当权者一层层剥离,“行星计划”甚至被誉为给人类谋福祉的伟大项目。
更多人的加入和不计成本的投入让“行星计划”取得空前的成功。
人类的寿命得到极大延伸,大部分的绝症已能完全治愈。“行星计划”为人类揭开新篇章的同时也带来更新的诉求。
绝症的消失让人们觉得或许死亡也并非避不开的归途。
不知何时,有人开始觉得如果自己的大脑能被放进一具崭新健康的身体里会比现在这种只能对本体进行移植和基因修复的方式更完善和彻底。
“衰竭停止,但各项指标没有回归均值,还在危险区。”
“继续监测,把溶质再提升0.5摩尔。”
“邓教授,这……”身边操作仪器的人一顿,对视中败下阵来,妥协道:“好吧,溶质再提升0.5摩尔。”
在陆禹那个白色房间旁边,还有一块稍大的画面,画面里密匝排列着好几个外形一致的胶囊容器。
邓为清在面前的操作板上一划,放着容器的房间瞬间被放大,胶囊上端的透明仓口显出里面一张张相同的人脸。
陆禹出事的时候,邓为清正在国外跟博导参与一项合作实验,等他回了国陆禹已经陷入深度昏迷状态,只能靠各种辅助仪器维持基本生命。
医生给出的答案很模糊,可能会很快恢复也可能一辈子只能这样。
那时他跟陆禹在一起刚过三年,美好的生活刚描绘出轮廓,便顷然崩塌。
陆禹一睡就是六年,耗尽了家里人的财力和精力,就连医生都暗示醒来的希望渺茫。
可邓为清却始终不愿放弃。
合作过实验的那所国外学院有个刚刚批到经费的重要项目,他们看中邓为清的综合水平力邀他加入团队。
陆禹还在昏迷,邓为清根本不可能丢下他去国外,直到有一天,不堪重负的陆家人在医院签下同意书,移除了陆禹的维生设备。
下戏的时候,外面的天又是黑的,全组的工作人员熬了一天一夜,万里总算体恤民情,允许第二天晚开工两小时。
快到酒店时,肖旭的手机响了,电话倒是不长,三言两语话就挂了。
进了房间,肖旭伸着胳膊直接把方景然搂住,今天一天都是他的重头戏,方景然肩头一沉,以为他累坏了。
“去沙发那儿坐会儿,我去帮你拿换洗的衣服。”
方景然正准备往卧室走,被一把拉住箍着腰抱到腿上:“陪我坐会儿。”
“怎么了?”肖旭自从接完那个电话,就显得不怎么开心。
“不能跟你一起回国了,华泽的事要我自己去解决。”
方景然用手掌蹭了蹭他的脸:“那我陪你……”
“很枯燥的,怕你无聊,而且到时候郑远清肯定也会过去,免不了会遇见。”
方景然凑上前主动碰了碰他的嘴角:“有你在就行了。”
第二天,两人在房间好好吃了顿早饭,到了仓库,剧组的人已经来了不少。
万里拿着剧本进化妆间,三两步走到肖旭旁:“你的几场戏调了一下次序,应该能早一天杀青。”
肖旭一挑眉,万里接着道:“我昨天已经想到几个‘证人’的分镜了……”
肖旭:“……你是不是急了点?”
万里摇摇头,转身出门前利落地甩下一句:“我等着签合同……”
邓为清赶到医院时,陆禹的呼吸器刚刚被摘下来,他发了疯一样抢下医生手里的呼吸器重新给陆禹带上,表示自己愿意负担所有医药费。
邓为清的存款在这几年间已经被耗得差不多,仅靠他一个人的收入根本负担不起医院日益增多的费用。
这时之前的学院再次发来邀约,不仅开出优厚的条件还把项目的一些研究方向透了个轮廓。
邓为清终于被打动,钱固然诱人,但真正让他心动的是项目的研究方向。
接受邀约后,邓为清渐渐知道了关于这个项目更多内容。
项目是学校里资深教授领头,主要方向是生物体细胞的无性繁殖,就是俗称的克隆,鉴于当时的环境,所有的研究和实验进行得极为隐秘。
这个项目有个另外的名字,叫“行星计划”。
邓为清临走前把父母留给他的房子卖了,都预付了陆禹接下来的医药费。
研究突破的速度极慢,几乎是举步维艰,邓为清全身心扑在实验室,他总有种感觉,这个项目的能让陆禹彻底恢复。
时间流逝,几年又过去,“行星计划”一层层突破,到了最重要的关键点却因为缺乏实验对象和法律法规的层层加码而停下。
整个项目组几乎面临解散,这时国内传来陆禹病危的消息。
陆禹病得太久,即便照料得当,器官还是渐渐开始衰竭。
邓为清回国后,辗转在各个医院之间,每家医院给出的建议几乎都一样,希望已经不大。
邓为清只能向教授求助,教授让他把陆禹带到国外,承诺帮他联系医院。
到了国外,陆禹的状况依旧在恶化,器官异化只能依靠移植。合适的器官稀缺,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钱。
邓为清想不出别的办法,经过教授旁敲,他才想起已经陷入搁置的“行星计划”。
时代飞速发展,原先限制在项目上的法规被当权者一层层剥离,“行星计划”甚至被誉为给人类谋福祉的伟大项目。
更多人的加入和不计成本的投入让“行星计划”取得空前的成功。
人类的寿命得到极大延伸,大部分的绝症已能完全治愈。“行星计划”为人类揭开新篇章的同时也带来更新的诉求。
绝症的消失让人们觉得或许死亡也并非避不开的归途。
不知何时,有人开始觉得如果自己的大脑能被放进一具崭新健康的身体里会比现在这种只能对本体进行移植和基因修复的方式更完善和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