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9章
柳木坐在独孤兰若身旁:“其实我以前想说来着,那个时候也不知道怎么开口,慢慢的反而找不到开口的机会。这个秘密其实也算不得什么,真正说出去也没人信,我倒是打算这一生都不说的。”
独孤兰若白了柳木一眼后问道:“史书上可有我,如何写的?”
这一问,问的柳木整个人都一激冷。
“怎么?”独孤兰若看到柳木的反应后很感觉很奇怪。
柳木说道:“没有,丝毫没有半点记载,照常理说,至少也会在平阳公主传中提及几句。而且真实的历史上谢映登在立唐之后就归隐山林。还有就是……”
柳木没再说下去,内心倒是想通了。
“这就是我最早说的时空轴线的理论,这与我所在的时空不是同一个大唐,只能说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就这样。”
柳木倒是想明白了,如果没有独孤兰若,也就没有自己参与到玄武门事件的契机。
独孤兰若听不明白什么叫时空轴线,又问道:“那么大姐夫这边?”
“他,他有专门的列传,历史上记载的非常清楚。”
“果真!”独孤兰若说话之时伸手在柳木腰上狠狠的一拧,拧的同时说道:“那么你告诉你,你有没有想过找机会娶一个真正的公主,或是门阀家的……”
这话题是送命题。
不是智慧层面可以解决的。
李世民、柳木等四人在三原小庄住了几天,倒是聊了许多。
几天后,四人回到长安城的当天,大唐皇帝李世民就给尚书省递了一份议案,要求在秋季内阁大议的事情讨论。
尚书省当值的是杜如晦,工部尚书、内阁本年度五阁老之一的姚思廉。
两人一看李世民的这份议案就吓了一跳。
“这……”
姚思廉一脸震惊的将李世民的议案拿到了杜如晦面前。
杜如晦一看也大吃一惊:“家有未成年双丁者,免十五亩田税,双女为一丁。家中每增加一丁,增加十亩免田税,百亩为上限。工匠依月俸计算,每亩折算七十五文,京兆、各道州府县依当地收入增减。”
杜如晦念完之后抬着看着姚思廉。
姚思廉说道:“虽然你我非户部作事,可这账却也能算一算。依这么算,按每户未成年平均三丁计,每年在人丁税上的国库收入会减少上千万贯。”
杜如晦点了点头,这个数字相当的惊人。
“来人。”杜如晦一声吩咐立即有两个书吏上前。
杜如晦将这份议案加了封条然后递了过去:“送到户部,让户部两位侍郎看过不要外传,过几天我与姚公和他们讨论一二。”
“是!”
书吏退离,杜如晦对姚思廉说道:“户部肯定能算出来这每年会少多少税收。不过若是千万贯的国库收入大唐倒也撑得起,想一想若是平均一户三丁,那么每十年大唐的人口就会增加三成半,每二十年大唐的人口增加七成之多。”
姚思廉点点头:“这已经是大唐立国以来第五次为增加人口而定国策。”
“前四次加起来也没有这一次厉害。”
杜如晦又提笔写了一份文书,文书的内容是请户部再慎重计算一下,若是将人口增加的免税变成递增式,那么怎么样一个递增法更合适,更合理。
同样加封,派人再往过送。
大唐皇帝李世民的这份议案并没有外传,仅仅是在尚书省、六部、内阁高层范围内小规模流传。
这已经是大国策的范畴了,重臣们连续数日在私下讨论这项国策的可行性,可靠性,利国性,利民性等等细节问题。
李世民也在皇宫之中和柳木在讨论这个话题。
“二哥,这事我讲的非常清楚,商税非常完善的情况下,国有重点工坊经营良好的情况下,才真正免去了粮税。甚至给许多种植户,还有国家需要的工坊拿钱补贴。眼下免粮税,我也不知道是好还是坏。”
柳木的话是大实话,时代不同,粮税不敢轻免。
李世民倒是信心十足:“这事也就是一个提案,想必内阁肯定已经在私下讨论着。是否可行,无论是反对还是支持,都需要有一个详细的分析与计划。不说生一丁免十亩,那怕减免一亩,也功绩,也是民心。”
“这倒是!”柳木非常认可李世民的话。
这时,有人进来报。
“报,礼部派人前来,高句丽使节渊净土以海路到莱州,经齐州走陆路赴长安而来,此时已经到了华州。闻月阁也派人上报,闻月阁派驻高句丽分部送上渊净土卷宗一份。”
李世民示意留下卷宗,然后挥手示意退下。
卷宗李世民没看,顺手推到了柳木面前。
柳木打开卷宗翻看之后说道:“二哥,闻月阁分析渊氏已经开始有些怀疑了,这渊净土前来估计是为了试探什么,闻月阁在那边的人分析,一是百济、二是茂山、三是辽城。”
“辽城?”李世民有些意外。
第1008章 使节渊净土
听闻辽城,李世民抢过卷宗翻看。
依闻月阁的分析,辽城这两年来城主与大唐边军关系极好,每年就皮货、药材、粮食等交易让其获利巨大。
这位城主不止一次的暗示,就算唐军兵临城下,他和他的部下也不会与唐军交战。
独孤兰若白了柳木一眼后问道:“史书上可有我,如何写的?”
这一问,问的柳木整个人都一激冷。
“怎么?”独孤兰若看到柳木的反应后很感觉很奇怪。
柳木说道:“没有,丝毫没有半点记载,照常理说,至少也会在平阳公主传中提及几句。而且真实的历史上谢映登在立唐之后就归隐山林。还有就是……”
柳木没再说下去,内心倒是想通了。
“这就是我最早说的时空轴线的理论,这与我所在的时空不是同一个大唐,只能说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就这样。”
柳木倒是想明白了,如果没有独孤兰若,也就没有自己参与到玄武门事件的契机。
独孤兰若听不明白什么叫时空轴线,又问道:“那么大姐夫这边?”
“他,他有专门的列传,历史上记载的非常清楚。”
“果真!”独孤兰若说话之时伸手在柳木腰上狠狠的一拧,拧的同时说道:“那么你告诉你,你有没有想过找机会娶一个真正的公主,或是门阀家的……”
这话题是送命题。
不是智慧层面可以解决的。
李世民、柳木等四人在三原小庄住了几天,倒是聊了许多。
几天后,四人回到长安城的当天,大唐皇帝李世民就给尚书省递了一份议案,要求在秋季内阁大议的事情讨论。
尚书省当值的是杜如晦,工部尚书、内阁本年度五阁老之一的姚思廉。
两人一看李世民的这份议案就吓了一跳。
“这……”
姚思廉一脸震惊的将李世民的议案拿到了杜如晦面前。
杜如晦一看也大吃一惊:“家有未成年双丁者,免十五亩田税,双女为一丁。家中每增加一丁,增加十亩免田税,百亩为上限。工匠依月俸计算,每亩折算七十五文,京兆、各道州府县依当地收入增减。”
杜如晦念完之后抬着看着姚思廉。
姚思廉说道:“虽然你我非户部作事,可这账却也能算一算。依这么算,按每户未成年平均三丁计,每年在人丁税上的国库收入会减少上千万贯。”
杜如晦点了点头,这个数字相当的惊人。
“来人。”杜如晦一声吩咐立即有两个书吏上前。
杜如晦将这份议案加了封条然后递了过去:“送到户部,让户部两位侍郎看过不要外传,过几天我与姚公和他们讨论一二。”
“是!”
书吏退离,杜如晦对姚思廉说道:“户部肯定能算出来这每年会少多少税收。不过若是千万贯的国库收入大唐倒也撑得起,想一想若是平均一户三丁,那么每十年大唐的人口就会增加三成半,每二十年大唐的人口增加七成之多。”
姚思廉点点头:“这已经是大唐立国以来第五次为增加人口而定国策。”
“前四次加起来也没有这一次厉害。”
杜如晦又提笔写了一份文书,文书的内容是请户部再慎重计算一下,若是将人口增加的免税变成递增式,那么怎么样一个递增法更合适,更合理。
同样加封,派人再往过送。
大唐皇帝李世民的这份议案并没有外传,仅仅是在尚书省、六部、内阁高层范围内小规模流传。
这已经是大国策的范畴了,重臣们连续数日在私下讨论这项国策的可行性,可靠性,利国性,利民性等等细节问题。
李世民也在皇宫之中和柳木在讨论这个话题。
“二哥,这事我讲的非常清楚,商税非常完善的情况下,国有重点工坊经营良好的情况下,才真正免去了粮税。甚至给许多种植户,还有国家需要的工坊拿钱补贴。眼下免粮税,我也不知道是好还是坏。”
柳木的话是大实话,时代不同,粮税不敢轻免。
李世民倒是信心十足:“这事也就是一个提案,想必内阁肯定已经在私下讨论着。是否可行,无论是反对还是支持,都需要有一个详细的分析与计划。不说生一丁免十亩,那怕减免一亩,也功绩,也是民心。”
“这倒是!”柳木非常认可李世民的话。
这时,有人进来报。
“报,礼部派人前来,高句丽使节渊净土以海路到莱州,经齐州走陆路赴长安而来,此时已经到了华州。闻月阁也派人上报,闻月阁派驻高句丽分部送上渊净土卷宗一份。”
李世民示意留下卷宗,然后挥手示意退下。
卷宗李世民没看,顺手推到了柳木面前。
柳木打开卷宗翻看之后说道:“二哥,闻月阁分析渊氏已经开始有些怀疑了,这渊净土前来估计是为了试探什么,闻月阁在那边的人分析,一是百济、二是茂山、三是辽城。”
“辽城?”李世民有些意外。
第1008章 使节渊净土
听闻辽城,李世民抢过卷宗翻看。
依闻月阁的分析,辽城这两年来城主与大唐边军关系极好,每年就皮货、药材、粮食等交易让其获利巨大。
这位城主不止一次的暗示,就算唐军兵临城下,他和他的部下也不会与唐军交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