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9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年轻的周老师腿脚麻利的狂奔出门,去停车场找杨锐的司机去了。

  学生们半是好奇半是无聊的跟着出门,一会儿,就见到了杨锐的座驾。

  一辆漆面亮的耀眼的奔驰车停到了楼前。

  同样是捷利康送来给杨锐用的座驾,比起之前的宝马7系初代也不遑多让。换车的原因也很简单,大奔目前在国内的知名度更高,而捷利康又实在有钱。

  他们占据了超过80%的辅酶Q10的国际市场,这样的成绩,让主要生产辅酶Q10的捷利康中国分公司资本充足,有钱都没处花。

  此时,大奔的标志起了相当的作用。

  帮忙来搬东西的学生有认识的,当场看傻,并问道:“杨老师,这是你的车?”

  “一家英国公司派给我坐的。”杨锐说的很隐晦。

  在场的学生却是羡慕的不要不要的。

  这是个讲究特权的年代,有特权就是让人羡慕,不管是一袋大米还是一套房,仿佛都在默默的证明着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就像是后世的金钱一样,人人都会说,它不是评判标准,但在做评判的时候,它都是标准。

  杨锐并不多说,向后来的院系领导耸耸肩,自己坐上了前排副驾驶。

  成堆的作业被放进了后备箱和后座,在老师和学生们的期待中,渐渐远去。

  大奔平稳的开到了离子通道实验室。

  一群科研汪接手了继续搬运的工作。

  “我要五个人,帮我改作业。”杨锐进了实验室,就恢复了实验室主任的身份。

  五条不需要名字的科研汪迅速涌出,毫不畏惧巨额的作业量,全身心的扑了上去。

  杨锐管都不管。他给期刊做评审很有一段时间了,初审之类的向来是让学生做的,这也是学术界的惯例,你以为你的论文是发给了《自然》,由后者发给哈弗的詹姆斯教授看,实际上,首先看你论文的是哈弗的詹姆斯教授手下的博士生詹森。

  当然,论文终究是要给教授们看的,这也是评审制度的价值所在,至于中间是不是有冤死的,那也是肯定的。

  正因为如此,杨锐每次寄送重要论文的时候,都很担心会有意外事件发生,毕竟,你并不知道某位教授是不是正好脑抽抽,要把新送来的文章给学生去练手,就像是上了手术台的病人,并不知道切自己肚子的是主任医师,还是给主任医师打下手的新手。

  杨锐手下的科研汪们倒是挺喜欢现在的工作。

  帮老板看论文的科研汪有两种结果,一种是看了论文,给出结论,被老板一声不吭的拿过去,也不告诉你结论的对错,科研汪们连最基本的学习都难以做到,基本上,就是一种强行自学了。

  另一种是看了论文给出结论以后,老板通常会给出一个约略的评论,让他们知道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

  这就算是科研汪辛勤劳作以后的最大收获了,想要获得的更多,请升级。

  杨锐算是第二种实验室老板,但也不会给科研汪太多的指导,但汪们已然非常满足了,科研可以说是需要最多积累的工作,有的积累就算不错了。

  如杨锐一般的一步登天,大部分科研汪想都不敢想。

  他们能享受的,也就是一立方米的作业。

  类似的题目,五条科研汪看的是欲仙欲死。

  要想批阅这样的作业,或者说,看这样的论文,首先要做的是将相关论文阅读一遍,如此方能知道对方在说些什么,是否会有明显的错漏。

  如果有,当值的科研汪就会将之标记出来,交给杨锐阅读,如果没有,也会标记出来,交给杨锐。

  所以,杨锐本人其实也不轻松,但比自己读要轻松太多。

  然而,大部分的作业只能说是普通,装在文件袋里的教师论文明显技高一筹。

  可在杨锐眼里,技高一筹也并不令人惊讶,事实上,能达到SCI级论文的文章是有几篇,但要想发表到影响因子2.0或者3.0以上的期刊,却是有些力有未逮。

  这也是很正常的,毕竟,两个星期的时间就想写出影响因子2.0或者3.0的文章,那已经是大犇的水准了,更不能是命题作文的形式。

  这让杨锐在写作业评价的时候,变的犹豫起来。

  另一方面,不断出现的技高一筹的文章,也将杨锐的预期值拉的越来越高。

  “看来只能做严师了。”杨锐在写了第200个评语以后,终于大彻大悟,决定不再费尽心机的编写没用的修饰词了。

  第734章 拜访

  电视里,《武松》正在演景阳冈武松打虎。

  杨锐半躺着闲看,两个脸大的电视机,屏幕带着少许的雪花点,已经算是这个时代难得的享受了。

  平常时分,杨锐其实更愿意去外面游荡,在实验室做实验,或者看书都比看电视更有意思,80年代的北京市里的娱乐活动很不少,喜欢跳舞的,广场上放高音喇叭的有,舞厅里五颜六色的有,地下室里乌漆麻黑的也有,喜欢夜跑的,小巷子里能跑,大马路也能跑,离家近的话,长安街任跑。

  不过,杨锐今天批了一堆的作业,也实在是有些疲惫,反而是看电视更轻松一些。

  去年拍的《武松》是由水浒传改编的,只有八集,就特效道具来说,基本是五毛钱的,但有三点厉害,人家的演员认真,人家的场景是真的,人家里面的老虎是真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