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4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人多就要排座位了。进去以后别乱说话,有摄像机。”老师叮嘱了一句,示意他进去。

  王东明被摄像机一次给吓了一跳,探头探脑的进来,果然看见教室前方有一个大大的摄影机,被三条腿架在中间。

  “前几节课都是没摄像机的啊。”王东明嘟嘟囔囔的走到教室中间,找到第八排四座,然后回头看看女朋友所在的七排,向他打了一个招呼,就坐了进去。

  坐好了,再看看前后排,王东明又是一惊。

  “刘老师好。”王东明发现教自己生物化学的老师就在自己侧前方,不由悚然坐直了。

  “你好,下次来早一点,杨主任马上就要上课了。”刘老师不认识王东明是谁,但知道是自己教的班里的学生,于是有模有样的批评了一句。

  王东明乖乖点头,然后低头看看手表:7点55分。离上课还有五分钟。

  王东明不由的心中腹诽:本来晚上的大课多好啊,两个人吃完晚饭一起上课,下课了还能摸黑送女孩子回宿舍……改成早上,感觉完全不一样了好吧,而且有哪个歌手是晚上12点前睡觉的?早上7点多起床简直要人命嘛。

  再左右看看,一位两位熟悉或者不熟悉的老师更是让王东明心惊胆战。

  “这是出什么事了?”王东明猜测不透。

  一会儿,杨锐推门而入,看到眼前的场景,也是微微一惊。

  不过,杨锐不知面对摄像机多少次了,很是冷静的开始上课,道:“我们今天以克隆和PCR为重点,介绍一下在前基因组时代,用于研究单个基因的方法。之后,我会着重介绍,专用于基因组的研究方法,课后,大家可以比较一下两种方法的不同与优劣,作为课后作业吧,咱们还没有布置过作业吧。”

  “没有。”学生们乖巧的异口同声的回答。

  杨锐乐呵呵的说“好”,觉得新生实在是乖巧的不行,同时,他自觉不自觉的面向镜头,道:“在20世纪70年代,分子生物学家们研究DNA分子所运用的技术,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工具,虽然经典遗传学方法是研究单个基因的唯一方式,但分子生物学的许多基础性发现,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取得的。比如说,1961年,jacob和monod提出的操纵子理论,该理论描述了某些细菌基因的表达,是如何被调控的,这恐怕是这个时代遗传学领域中最伟大的成就了……但是,经典方法的局限性在于不能直接检测基因,也就是说,所有关于基因结构和活性信息,都是推断出来的……到了60年代晚期,这些间接方式,用来回答分子生物学家所提出的单个基因表达的细节问题时,就显的不够了……这时候,DNA重组技术出现了。”

  杨锐说到这里的时候,许多专家教授都不自觉的抬起头来。

  经典遗传学方法,其实就是现在许多学者们做研究时所用的主要方法,甚至是唯一方法。

  当然,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国外60年代时的技术,但是,大家要么就只会这种方法,要么,就只有这方面的技术条件。

  此时,杨锐赤裸裸的经典遗传学方法不够用,已经被DNA重组技术淘汰,许多人首先就感情上不能接收。

  甚至有人不免有怨言产生:怎么着,我用旧技术,不见得做不出比你好的成果。

  但是,怨言在眼神触碰到杨锐的瞬间,又悄然消失了。

  经过这么几天的了解,大家对杨锐的研究工作早就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就科研本身而言,没有谁敢在此时此刻,敢在基因学领域,对杨锐大放厥词。

  何况,还有摄像机拍着呢。

  教室内,暗流涌动。

  现场,风平浪静。

  第730章 不服来辩

  “重组DNA方法学,导致了DNA或基因克隆的发展,到70年代末,将短DNA片段插入到一个质粒或者病毒染色体中,进而在细菌或真核类死猪中复制的方法已经相对成熟了,之后,我将详细阐述如何实施基因克隆,以及该技术导致的分子生物学突破性变革的原因。”

  杨锐说到这里,停顿片刻,又道:“我之前所做的一项研究,通过克隆突变基因研究钾离子通道的结构的论文,就是基于此设计的。”

  底下原本有些蠢蠢欲动的专家教授们尽皆默然。

  国内学者在《Cell》上的发表,就全国范围内都是极其罕见的,杨锐发表的钾离子通道的论文,到了现在,就国内生物学界可谓是无人不知。

  这样的论文,要是落给一名中年学者,那都是要被当做传奇来膜拜的。

  丢给一名院士,都等于重新刷了一层金身。

  杨锐写出了这篇《Cell》,自然是冲击力更强,只不过,杨锐的身份,稍稍迟滞了它的威力,让它未曾爆炸,而是缓慢的扩散着力量。

  然而,课堂向来是教师们威力全开的地方。

  教授在课堂如此,兼职教师在课堂亦如此。

  杨锐的论文,在这个时候,足以震慑一切的牛鬼蛇神。

  同时,钾离子通道的论文,作为DNA重组技术的高端应用,其学术难度,本身就让人不服不行。

  原本想说话的教师,现在全都低下了头,乖乖的记笔记。

  他们都是看过杨锐的论文的人,一些人甚至知道杨锐与理查德的科研竞赛的事,所以,没人想在DNA重组技术方面质疑杨锐。

  一篇Cell几百几千字,最多再加个位数的图标,其中蕴含的信息,却是普通学者用一辈子都弄不清楚的。当有人第一个做出了成果之后,普通学者唯有顶礼膜拜。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