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9章
80年代的思想是自由的,媒体可一点都不自由。
杨锐的怀疑精神随时随地的来,问问题的时候,像是抓到什么秘密似的。
可惜,李冲这次没给他解谜的机会,人家是一五一十地笑道:“我们是了解到了达尔贝科先生对您的推崇……”
李冲不愧是电视台的笔杆子,常年给领导写演讲稿的角色,巴拉巴拉的说了两分钟,愣是保密的同时,给杨锐说“你要被提名的事我们知道了”。
同样站在跟前的刘院长,瞪大了眼睛,就是不知道两人说了些什么。
杨锐恍然,道:“你们确定了吗?通过什么途径?”
“这个……主要是通过国外媒体。”李冲记者有点不好意思,现在的记者对于拿二手新闻还是有点羞耻感的。
杨锐缓缓点头,他本人其实向达尔贝科教授致谢了,后者也确定了会向诺贝尔奖提名委员会提交他的名字。
从世界角度来说,这其实没什么了不得的。美国的新闻热炒,一方面是现在的中国话题很火热,另一方面是杨锐的年轻和诺贝尔奖本身。对媒体来说,提名意味着能拿到诺贝尔奖,而对被提名者本身来说,提名诺贝尔奖和获得诺贝尔奖的关系——请问村上春树。
诺贝尔奖提名委员会每年都会列出上百个名字来角逐诺贝尔奖的归属,这使得提名的价值与获奖的价值区别甚大。
不过,诺奖提名是保密的,这使得被泄露出来的名字,往往具有很强的获奖可能。
因为每年泄密的提名者很少,媒体的兴奋也就可以理解了。
杨锐点点头,谢过刘院长,带着李冲和他的摄像师往实验室里走,一边介绍,一边询问他对诺奖是否了解。
还没到采访时间,李冲很振奋的说了起来。
诺贝尔奖不是针对当年的项目。历代的科学发现,只要发现者没有挂掉,就有可能拿到诺贝尔奖,这使得被提名的名单非常的长,但其中的许多名字都是固定的。
而在诺奖的提名单以外,其实还有另一张并列的等待单,等待单上,永远都是一串重量级的名字,它们属于一些重要理论尚未被证实的学者——这些重要理论一旦被证实,提出者是百分百的会被提名诺贝尔奖的,比如霍金就在等待单的前列,他的理论不被证实,那他这辈子都拿不到诺贝尔奖,而一旦证实,当年的诺贝尔奖就一定是他的。
即使知道诺奖的提名机制,这样的名单和名字,反而更令李冲佩服。
1983年的中国,除了年轻和冲劲还有什么?
杨锐的年轻,只是让此事更不容易了。
短短的一段路后,三人进入实验室。
望着忙碌的研究员们,李冲自动闭嘴,道:“杨锐先生,您可以先忙,我们在旁拍摄就可以了。”
“哦,那太好了,等实验室下班以后,咱们再聊。”杨锐一点都不客气。
离子通道实验室的工作也很多,千头万绪的,时间怎么都不够用,杨锐也不愿意耽搁。
再强的学者,那也是一篇篇论文刷起来的,憋屁一样的憋大招的学者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了。
经费和信任,还有学术地位都是用论文刷出来的,一个劲的喊着要信任的学者,却连一点富余的时间都不愿意留出来证明自己值得信任,此事本身就很值得怀疑。
杨锐对做实验没有什么抵触,事实上,实验室的环境令他心情愉快,有种旅游般的快乐——当你旅游的时候,你会有孤独感和无所事事的闲适,但当你结束旅游的时候,又会怀念这种感觉。
杨锐很快进入状态,专注而忘我。
李冲打了个手势,让摄影师将黑洞洞的镜头对准杨锐。
第699章 就是帅
过去一年,杨锐在出现在聚光灯下的时间太久了,久到他对镜头早就没有了畏惧感。
李冲和摄影师刚进门的时候,杨锐还会稍加注意,但时间一长,不仅是杨锐,实验室里的许正平等人也都忽略了镜头和摄影师。
摄影师轻轻的移动着步伐,在实验室内左转右移,寻找着合适的角度。
李冲相对清闲一点,除了帮摄影师提着些东西以外,就晃头晃脑的观察着实验室内诸人。
对记者来说,实验室其实也是有些神秘的,尤其是北大的实验室,本身就沾染着一丝奇妙的味道。
而且,与李冲曾经见过的实验室照片,以及影像资料不同,离子通道实验室里的仪器的未来感更强。
李冲不禁悄悄的问小崔道:“崔老师,这间实验室的规模,在北大是怎么样的?”
“中档往上吧。”小崔也没排过名,只能这样说。
李冲当真的佩服道:“我看国外的实验室也不过如此了吧,像是那个显微镜,好大个……”
小崔想说,内行看技术,外行看大小,有些东西不是看个头大小来决定性能的。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确是看个头大小的。
小崔咽下好为人师的一面,道:“杨锐组建离子通道实验室的时候,情况比较特殊。”
“怎么个特殊法?”李冲眼前一亮,表情都生动起来,就差说“老子就喜欢玩特殊的”了。
小崔踟蹰片刻,因为有上级如实回答的叮嘱,他就斟酌着语气,道:“杨锐比较喜欢高端仪器,所以,他买的都是一些比较好的仪器设备,你现在看到的仪器,基本在国际上也是高端仪器,有些是咱们学校甚至全国独有的,所以样子比较少见……也比较大个……”
杨锐的怀疑精神随时随地的来,问问题的时候,像是抓到什么秘密似的。
可惜,李冲这次没给他解谜的机会,人家是一五一十地笑道:“我们是了解到了达尔贝科先生对您的推崇……”
李冲不愧是电视台的笔杆子,常年给领导写演讲稿的角色,巴拉巴拉的说了两分钟,愣是保密的同时,给杨锐说“你要被提名的事我们知道了”。
同样站在跟前的刘院长,瞪大了眼睛,就是不知道两人说了些什么。
杨锐恍然,道:“你们确定了吗?通过什么途径?”
“这个……主要是通过国外媒体。”李冲记者有点不好意思,现在的记者对于拿二手新闻还是有点羞耻感的。
杨锐缓缓点头,他本人其实向达尔贝科教授致谢了,后者也确定了会向诺贝尔奖提名委员会提交他的名字。
从世界角度来说,这其实没什么了不得的。美国的新闻热炒,一方面是现在的中国话题很火热,另一方面是杨锐的年轻和诺贝尔奖本身。对媒体来说,提名意味着能拿到诺贝尔奖,而对被提名者本身来说,提名诺贝尔奖和获得诺贝尔奖的关系——请问村上春树。
诺贝尔奖提名委员会每年都会列出上百个名字来角逐诺贝尔奖的归属,这使得提名的价值与获奖的价值区别甚大。
不过,诺奖提名是保密的,这使得被泄露出来的名字,往往具有很强的获奖可能。
因为每年泄密的提名者很少,媒体的兴奋也就可以理解了。
杨锐点点头,谢过刘院长,带着李冲和他的摄像师往实验室里走,一边介绍,一边询问他对诺奖是否了解。
还没到采访时间,李冲很振奋的说了起来。
诺贝尔奖不是针对当年的项目。历代的科学发现,只要发现者没有挂掉,就有可能拿到诺贝尔奖,这使得被提名的名单非常的长,但其中的许多名字都是固定的。
而在诺奖的提名单以外,其实还有另一张并列的等待单,等待单上,永远都是一串重量级的名字,它们属于一些重要理论尚未被证实的学者——这些重要理论一旦被证实,提出者是百分百的会被提名诺贝尔奖的,比如霍金就在等待单的前列,他的理论不被证实,那他这辈子都拿不到诺贝尔奖,而一旦证实,当年的诺贝尔奖就一定是他的。
即使知道诺奖的提名机制,这样的名单和名字,反而更令李冲佩服。
1983年的中国,除了年轻和冲劲还有什么?
杨锐的年轻,只是让此事更不容易了。
短短的一段路后,三人进入实验室。
望着忙碌的研究员们,李冲自动闭嘴,道:“杨锐先生,您可以先忙,我们在旁拍摄就可以了。”
“哦,那太好了,等实验室下班以后,咱们再聊。”杨锐一点都不客气。
离子通道实验室的工作也很多,千头万绪的,时间怎么都不够用,杨锐也不愿意耽搁。
再强的学者,那也是一篇篇论文刷起来的,憋屁一样的憋大招的学者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了。
经费和信任,还有学术地位都是用论文刷出来的,一个劲的喊着要信任的学者,却连一点富余的时间都不愿意留出来证明自己值得信任,此事本身就很值得怀疑。
杨锐对做实验没有什么抵触,事实上,实验室的环境令他心情愉快,有种旅游般的快乐——当你旅游的时候,你会有孤独感和无所事事的闲适,但当你结束旅游的时候,又会怀念这种感觉。
杨锐很快进入状态,专注而忘我。
李冲打了个手势,让摄影师将黑洞洞的镜头对准杨锐。
第699章 就是帅
过去一年,杨锐在出现在聚光灯下的时间太久了,久到他对镜头早就没有了畏惧感。
李冲和摄影师刚进门的时候,杨锐还会稍加注意,但时间一长,不仅是杨锐,实验室里的许正平等人也都忽略了镜头和摄影师。
摄影师轻轻的移动着步伐,在实验室内左转右移,寻找着合适的角度。
李冲相对清闲一点,除了帮摄影师提着些东西以外,就晃头晃脑的观察着实验室内诸人。
对记者来说,实验室其实也是有些神秘的,尤其是北大的实验室,本身就沾染着一丝奇妙的味道。
而且,与李冲曾经见过的实验室照片,以及影像资料不同,离子通道实验室里的仪器的未来感更强。
李冲不禁悄悄的问小崔道:“崔老师,这间实验室的规模,在北大是怎么样的?”
“中档往上吧。”小崔也没排过名,只能这样说。
李冲当真的佩服道:“我看国外的实验室也不过如此了吧,像是那个显微镜,好大个……”
小崔想说,内行看技术,外行看大小,有些东西不是看个头大小来决定性能的。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确是看个头大小的。
小崔咽下好为人师的一面,道:“杨锐组建离子通道实验室的时候,情况比较特殊。”
“怎么个特殊法?”李冲眼前一亮,表情都生动起来,就差说“老子就喜欢玩特殊的”了。
小崔踟蹰片刻,因为有上级如实回答的叮嘱,他就斟酌着语气,道:“杨锐比较喜欢高端仪器,所以,他买的都是一些比较好的仪器设备,你现在看到的仪器,基本在国际上也是高端仪器,有些是咱们学校甚至全国独有的,所以样子比较少见……也比较大个……”